西西河

主题:【原创】随想特洛伊 -- 南北朝大蟑螂

共:💬27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章: 历史上的特洛伊之战(下)

既然我们已经分析完了特洛伊战争的具体的爆发时间,双方具体的人数,那么下一个问号,也就自然的指向了又一个疑点,也就是战争的具体持续时间…史诗上所记载的10年自然是靠不住的。

凭着上文分析下来的资料,我们发现,在泛希腊同盟的庞大的船队中,补给的船只是占据了相当的数量的。这也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不可能超过半年。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船只来看。

作为当时舰队主体的50桨船,我们已经知道了,是用轻而软的木料制作的,它们的吃水深度很浅。船身厚度仅为约3.5厘米。而当时的条件下,需要横渡海峡在顺风的情况下需要三天的时间,逆风的情况就更加难以估计了----所以,我在上文对希腊舰队的人数的估计也是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如此漫长---在当时的条件下,三天的航行已算是相当的漫长了---的航程这也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作为持续的航行工具加以使用。要知道,在海水的侵蚀下, 即便是在日后的大航海时代,在采用了坚固的松柏木并辅以相当的防蛀技术的情况下,一般的舰体也很难坚持超过一年的持续航行时期---关于具体需要多长的时间对船体做一次休整和维护,我这里找不到很明确的资料,只是从零星的海盗战例中推算出这个数字,考虑到海盗船基本上都具有比较强的续航力,这个数字我想还是比较贴切的。再不考虑到风暴对于船只的耗损,个人认为,在特洛伊战争时期,或者在前期还能够满足相当的补给,但是,在一到两个月之后,由于补给船只的耗损就将给希腊联军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第二点则在于对水手的要求上。从荷马的史诗以及当时的大量诗歌来看,在当时,关于浆手和战士的划分并不明确,一个战士可能到了船上就自然身兼起浆手的职责了。这样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保证兵力的强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身兼两职的劣势也就体现了出来。没有合理的休息,这对于联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可以想象,每次跨海补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在那个只依赖与海风的时代,进行三日夜的航行对于人的体力来说,是相当可怕的,就算采用了轮班制,这样的消耗也并不是短期就可以恢复的,荷马史诗里有从对方的战阵中夜袭并杀死熟睡中的对手的战例,由此我们也可以揣测漫长的航行对于战士的消耗是多么的大了。更不要说还要应对来自特洛伊城内的冲击和由此带来的士气的低落了。

第三点则在于特洛伊方面。我们知道,构成特洛伊市民的主体为达卡达尼亚人,也是一个游牧民族。这虽然使得迈锡尼人无法如征服农耕民族一样就地获得战略资源,但同时也决定了特洛伊在对待战争的持久性方面远不如农耕民族来得漫长。---关于这点,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蒙古在灭金和灭南宋时的例子,蒙古大军覆亡金国所用的时间甚至还不如在攻打南宋的襄阳上所耗费的日头。游牧民族在战争中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在一次性的战斗中击溃对方,而不是农耕民族通常考虑的,在漫长的时间里拖跨对方…这个不是由交战者的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民族的性格和环境所决定的。对于农耕民族而言,种植可以在小范围内完成,而谷物等口粮的战略储备也相对要简单的许多。而在于游牧民族来说,长时间的战争是相当的可怕的,特别是如果战场转移到狭小的空间---比如我们现在的特洛伊城---的话。很难想象蒙古人,突厥人会死守一个城市长达10年之久…就是供给马匹的粮草,都是相当的遥远而不可触及的事情呵。

第四点在于希腊同盟的后方。在上文我已经指出了,其实在迈锡尼为主体的希腊舰队中,另外一个素以航海而著名的克里特的军力少的可怜,仅仅40艘而已。考虑到那个时候在克里特上已经有百计的城邦了,这样的比例明显有点不太合理。

为什么会如此呢,尽管上文我给出了两个原因,但是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似乎还是迈锡尼文明并没有对克里特文明完成彻底的征服要来得确切点。恩,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大约公元前1480-前1450年,迈锡尼人是曾侵占了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并在当地原有的克里特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所谓的“晚期克里特文化第二阶段”的文化,但是该种情况却不见与克里特岛的其他城邦遗迹。也就是说,在特洛伊战争中,迈锡尼人很可能是一种双线作战的情况,由于在文化上没有同化,它遭到了来自被征服者的顽强的抵抗。这点,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长时间的将兵力投放到海洋的那一边。

最后还要考虑到因为水土不服而带来的兵员锐减等问题…因此,个人觉得,考虑到战争双方的对战争的坚持能力以及防守一方的屏障特洛伊战争的时间应当在半年之内,比较接近与1—2个月。再长的话就有点接近与神迹了。

而至于战争的过程…我想也用不着说了吧。总之,泛希腊同盟在进行了古典奥林匹克竞技式的对阵---似乎古代希腊的战争就如同儿戏一样的可爱,仅仅是战士们直接的搏斗而已,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则---之后,当然了,这里包括了团体和个人两个大项。意识到无望的联军高层最终采用了俄底修斯的计策,采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一说开启了现代西方战争谋略的先河…不过,即便是在许多年之后,也依然有人无法原谅这样有违骑士精神的欺瞒行为,伟大的诗人但丁就曾经在其不朽的名著《神曲》中对献计的俄底修斯冷嘲热讽,并认为他的行为使得他在地狱中牢牢的占据了一席之地。

联想到几乎是同时期埃及和赫梯之间的尔谀我诈,中国商朝的智计百出…我真不知道是该大笑一场是好还是大哭一场作罢。或者,只有在一个这样的国度,只有在一个这样的土地上,才有可能诞生奥林匹克吧。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战争的后果吧。

攻克特洛伊,对于迈锡尼来说,却绝不是一块香浓可口的咖啡一刻---最近天天在放这个广告呢—-说的难听点,简直就是一剂毒药。在神话中,娇纵的阿伽门农死在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妇的手上,诡诈的俄底修斯也在误会中被自己的儿子送去了英雄岛…更加悲惨的是小埃阿斯,他甚至连自己家乡的土地都没有见到。而在现实中,迈锡尼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获得了对小亚细亚的通商口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兴旺发达。反之,由于对特洛伊的进攻,使当时小亚细亚种族之间的微妙平衡被彻底打乱,由于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民族基本上都参与了该次大战并将自己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一些原本停留在秩序金字塔底部的力量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就在公元前1250-前950年间,也就是特洛伊覆亡的10年之后,在特洛伊之战中筋疲力尽的迈锡尼受到了来自所谓的蛮族的进攻。考古学证据表明,就在公元前13世纪末,迈锡尼坚固宫殿的外围郊区曾屡遭洗劫:前1200年,除了雅典卫城外,迈锡尼所有宫殿都遇劫难,前1150年迈锡尼第二次被攻陷,而这次,甚至连卫城也未能幸免…这次攻击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石工技术湮没无闻,制灯行业无人问津,包金材料消声匿迹…而最悲惨的莫过与伟大的线形文字了,曾经记录了阿伽门农等名王的辉煌的字样自那时起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这实在是让人痛心无比的事情。

迈锡尼文明消亡之后,希腊整整沉寂了四百五十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黑暗时期”---大概希腊诗人所谓的“黑铁时代”也就是如此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它在世界上就此消失了。事实上,一方面,希腊文明在此之后在默默的等待着,数个小城邦在缓慢的兴起。尽管赶不上先辈的速度和光芒,但是这种厚积博发却绝对不可小看。民主和现代艺术的胚胎便在此酝酿了。而另外一方面,希腊文明在特洛伊战争中的表现已经震惊了东方。尽管此时东方的赫梯,埃及,喀西特巴比伦三大帝国正头疼与应付来自海洋的侵袭---附带说一句,这里甚至也有为野蛮民族所驱赶的迈锡尼人---但是,一旦安定下来,他们就不得不考虑来自西方的梦想了,特洛伊的传说给了他们太多太多的想法和新奇。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在后来波斯帝国对希腊的征战以及,对于希腊文明而言,伟大的“城邦时代”的到来。

而对于特洛伊而言,在此后的岁月里,在斯卡曼德洛斯河的河谷里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再有光鲜明亮的战甲;不再那巍峨起伏的城墙;不再有关于伟大的赫克托尔的传唱…但是,特洛伊人的足迹却并没有消失。我相信维吉尔所说的,承载着特洛伊人希望和梦想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覆灭之后和家人漂泊到了另外一个国度,而就在那里,他和他的后裔们建立起了一个伟大的帝国,而它的光芒,则照耀整个欧洲长达千年之久。

这个帝国的名字就叫做:“罗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