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刷盘子 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有感 -- autoeagle

共:💬41 🌺10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刷盘子 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有感

    今日无聊,去阅览室消遣,赫然发现网上争议颇多的猛书一本:《刷盘子 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略略读过之后,感觉新左派的煽动性思想很危险。

    《刷盘子 还是读书?》主旨有二:

    1。毛泽东时代不是贫穷落后,而是已经几乎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2。改革开放后,我们却退回了发展中国家行列。

    整本书打着中日发展历史回顾比较的幌子,夹带大量私货,看了之后让我很反感,有些话不吐不快,想写些东西。

    • 家园 您读的晚,我看到这个评论更晚

      坦率的说,这两年我的想法也变了不少,还真的想看看您有啥说法

      不过仔细一看,嗯,来晚了也没啥。。。。。。。。

      • 家园 4年了,抗战都过了一半了

        回头一看,我当时只摸到了表象,现在对背后的机理稍微有了点理解。

        发现邓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的真是好,不知道你能否理解,从政治挂帅到经济第一,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不多说了,在网络上留下印记也是蛮无聊的事情。

        • 家园 最大的区别当然是官倒
          • 家园 那你怎么理解官倒的呢

            什么叫官倒?

            官倒的操作手法是?

            为何会出现官倒?

            官倒产生了哪些影响?

            现在是否还存在官倒?

            • 家园 邓质方 赵大军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叫官倒?

              ——由西方经济学的信奉者定双轨制,然后让儿子去倒腾物资

              官倒的操作手法是?

              ——叫喊改革的人去批条子

              为何会出现官倒?

              ——批条子的人有权改革

              官倒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大军的爹可以用“反官倒”的名义当戈尔巴乔夫,邓质方的爹则抖擞精神当一次普京

              现在是否还存在官倒

              ——地方土地交易,均为官倒,换句话说,官倒支持地方财政。因为所谓挂牌拍卖,其实加了不少量身定做的基础设施限制

              • 家园 那再深入的讨论一下

                什么叫官倒?

                ——由西方经济学的信奉者定双轨制,然后让儿子去倒腾物资

                ?为何要实施双轨制,之前的计划单轨制效率如何?

                官倒的操作手法是?

                ——叫喊改革的人去批条子

                ?为何他们有权利批条子,调配资源的权利是基于喊改革还是原有的计划大权?

                为何会出现官倒?

                ——批条子的人有权改革

                ?同上,权利来自于改革还是本身的计划大权?

                官倒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大军的爹可以用“反官倒”的名义当戈尔巴乔夫,邓质方的爹则抖擞精神当一次普京

                ?目前的资源调配方法,与计划单轨制、双规制和当年的苏联计划体系,哪个更好。

                现在是否还存在官倒

                ——地方土地交易,均为官倒,换句话说,官倒支持地方财政。因为所谓挂牌拍卖,其实加了不少量身定做的基础设施限制

                ?为何蜕变为地方土地交易,而不是其他呢?

                • 家园 摸石头过河证明合法性,论证目标是事后贴金

                  为何要实施双轨制,之前的计划单轨制效率如何

                  ——因为有人的儿子要发财,当婊子立牌坊,之前的效率很不错,工业增长率一直很高,80年代是中国修铁路修的最烂的年代,也是最缺铁路的年代。如果你能用增长率数字砸倒我,当我没说

                  为何他们有权利批条子,调配资源的权利是基于喊改革还是原有的计划大权?

                  ——他们是军事政变上台的,枪杆子就是权利,89就用上了

                  同上,权利来自于改革还是本身的计划大权?

                  ——不改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目前的资源调配方法,与计划单轨制、双规制和当年的苏联计划体系,哪个更好。

                  ——08危机之前,你的看法还真挺洋气的

                  为何蜕变为地方土地交易,而不是其他呢?

                  ——这个最肥

    • 家园 一.道听途说,我对毛时代计划经济的一点认识

      作为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我对毛时代其实是没有直接认识,只能通过道听途说获得一些毛时代的浮光掠影和八卦消息。不过不少东西挺有趣,网上也没有,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想说说以下几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八卦,由于是道听途说,不保证真实性;当时听到也没有详细记录,某些细节可能有出入;本人文笔不好,可能说的也不生动,大家请见谅。

      1,排排坐,分果果,国家计委的八卦。

      2,专注于方钢车圆钢,圆钢削方钢的机床厂,某机床厂的八卦。

      3,逃之夭夭的研究员,某科研单位的八卦。

      4,两位一流钳工2个月的成果,某校办工厂的八卦。

      • 家园 3,逃之夭夭的研究员,某科研单位的八卦

        这个八卦是研究生阶段,听单位一个老研究员讲的,属于本单位历史污点之一。这位老研究员夫人是院士,据说他的水平比夫人强不少,不过由于经常鄙视别人,在圈子里人缘不好,所以院士总是评不上,年轻的时候还被拉去背黑锅。

        当年单位的一批创始人,在归国之前都注意搜集一些本领域的技术和专利资料。大概在70年代中期,国家有个项目,为贵州的某种矿藏建一个加工厂。一查资料,发现当年没从苏联引进相关技术,不过德国三十年代这项技术就很成熟,有一些专利文献,本单位恰好有。所以就从本单位组织了几位科研骨干,赴贵州负责项目。

        科研风险很大,再加上刚刚经过文革,科研单位受冲击很大,而且这些技术完全依赖于一份专利而本单位又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这个项目毫无悬念的彻底失败了,在开车之前,那几位“科研骨干”就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调回北京,而那位老研究员(当年三十多岁)由于人缘不好,被扔到贵州收拾残局+背黑锅。

        按他的说法,到现场一看,发现整套设备一旦运行,必然爆炸,那几位“科研骨干”实在是怕负不了责任逃之夭夭。无奈之下他又做了很多修改,使整套设备能够勉强运行,但是生产的产品质量极差而且能耗奇高,基本上达到十九世纪末期世界先进水平。

        这个项目当时大概花了3千万人民币,勉强运行了6年,没生产出几吨符合要求的产品,然后被欧洲引进的六十年代技术成套设备取代了。那几位逃之夭夭的“科研骨干”后来都转为搞理论研究,并且都成了研究员。

      • 家园 2.专注于方钢车圆钢,圆钢削方钢的机床厂,某机床厂的八卦

        这个八卦是当年上《邓论》课写读书报告时 ,从图书馆翻书看来的,好像是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报告,讲的是改革前北京第二机床厂的历史。

        “北京第二机床厂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行业骨干企业(“十八罗汉厂”)之一。地处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

        畔,占地10余万平方米。”

        这本报告的具体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就记得一个八卦。

        机床这个东西,可以分成这几块:电机和电路系统,基座,传动轴,支架和连杆,刀具和磨具。其中电机,电路系统,刀具和磨具都是专用设备,供应是可以保证。基座是铸铁的,也好办。就是传动轴,支架和连杆,都需要优质钢材,而优质钢材这东西是紧俏而又通用的物资,军工要用,三线要用,两弹一星之类更要用,产量又非常的不足,所以机床厂只能拿到需求的60%左右的钢材。

        但是上面定的生产指标是政治任务,完不成的话厂长要受处分,厂里的福利也会被扣掉,怎么办?

        看来中国人还是聪明,虽然机床厂变不出钢材,但靠山吃山,靠谁吃水,靠着机床吃机床。机床厂没钢材,但机床的用户有钢材(不然要机床干什么),于是机床厂就出了个政策:欲获机床者,除拥有计委指标外,还需向本机床厂提供钢材若干,方可提货。

        如此一来,钢材问题迎刃而解,毕竟那些机床用户每年要加工的钢材数目颇大,从中挤出点还是可以的。但是又带来另一个问题:

        钢材尺寸和性能不满足要求,那些机床用户加工的钢材五花八门,用来换机床的钢材更是稀奇古怪大小不一,而传动轴,支架和连杆都是由固定规格和性能要求的。

        不过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于十八罗汉厂之一的北京第二机床厂来说,车削磨铣床产品一应俱全,而且库存数量庞大,把那些方钢车圆钢,圆钢削方钢还不是小菜一碟。至于钢材性能问题,就先不考虑,完成任务要紧。谁能保证自己的产品不出故障呢?出厂之后机床坏了,就让客户修去吧。

        如此一来,北京第二机床厂终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如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