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景教 -- 孤山子

共:💬10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景教

    没有在青史跟帖的权利,只好发在这里了。

    看了诸位的帖子,上网查了一下,现在的景教会全称是“The Holy and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保罗二世教皇在世时,已经和他们的宗主教在梵蒂冈签了一个和解性质的约定,算是平了反,并且称他们是“Martyr's Church”。至于新教方面,路德认为聂斯脱利不应判为异端。而东正教则称西利尔为圣人。

    那次以弗所公会也曾被罗马教皇利奥称作“强盗公会”。

    因为接受了聂斯脱利的主张,波斯教会消除了波斯皇帝认为他们是罗马内应的猜疑,因此发展颇快,“红遍全亚洲”,到8世纪末,有25个总教区和150个主教区,据说最多时拥有8千万信徒。但是最后还是被跛子帖木儿几乎杀尽。16世纪又因为宗主教搞世袭搞得大家有意见,一批信徒分裂进罗马教会,成为现在的一个东仪天主教会。到一战前后,因为被当作英国人的内应,又被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等杀了不少,连宗主教也遇害,于是许多人都逃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现在的宗主教就在美国,不过现在在伊拉克还有一个宗主教。两边的信徒人数加起来大概50万的样子。

    引文:

    道成肉身的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关系,在圣子的神性未被确立(见早期教会关于三位一体问题的争论)之前,一直是个小题目。只要你认为圣子的神性低于圣父,基督是否为人、神结合,并不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62年,在亚历山大城召开的主教会议上,亚他拿修提出了基督的人神二性问题,从此教会展开激烈讨论。

      428年,安提阿教会的著名传道人、叙利亚人聂斯托利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为君士坦丁堡主教。此人精力过人,口才出众,广受信徒的欢迎与敬重。他的基督论可以说是十分坦率且大胆。他并不否认基督的神性,只是强调基督人性的现实性与完整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把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分开,但是却敬拜一个整体。"他从来也没把基督分割为“两个儿子”:神之子与马利亚之子。但拒绝将基督人的行为和所受的苦难归给基督的神性。他反对把马利亚当作“神之母”,因为那样做等于宣称神性可以由一位女人产生,或者说上帝可以只是两三个月大的婴儿。他的名言就是“上帝并非两三个月大的婴儿。”

      上述神学观遭到以亚历山大主教西利尔为首的亚历山大学派的激烈反对,双方展开论战,罗马教会支持西利尔,而帝国政府则支持聂斯托利所代表的安提阿学派。为了维护帝国的安定和秩序,狄奥多西二世决定于431年在以弗所召开宗教会议解决争端。西利尔一派抢先到达以弗所,在以弗所教会监督梅农的支持下,不等安提阿学派代表到会,便于6月22日晨擅自开会,控告聂斯托利教导基督是两个人,定聂斯托利为异端,罢免其教职。并给聂斯托利送去罢黜书:

      “与加略人犹大同出一辙的聂斯托利,我们向你宣布:你犯了用说教破坏圣经的罪,又犯了不遵守教会法的罪。现以431年6月22日公会议的名义,把你从所有圣职中罢黜,并剥夺你在教会中的一切身份。特此通告。”

      6月26日,以安提阿主教约翰为首的40名安提阿学派代表到会后,对西利尔等所作的决议提出了抗议,同时另外召开会议,以破坏会议的罪名将西利尔和梅农撤职。随后到会的罗马代表加入西利尔一方,又把约翰撤职。双方互相指责,大吵大闹。最后,狄奥多西二世只得以骚扰罪把西利尔和聂斯托利全都撤职。但双方论战仍未结束,到433年,在帝国政府的干预下,双方达成协议,暂停论战,安提阿学派不再支持聂斯托利。而聂斯托利的追随者则形成独立的聂斯托利派继续坚持其神学主张。435年,聂斯托利被皇帝定为异端,被流放到阿拉伯和埃及沙漠地区,451年去世。许多主教不满以弗所会议的不公平,拒绝接受对聂斯托利的判决,也遭到流放的下场。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聂斯托利凄惨地去世那一年召开的迦克墩会议上,基督完全的人性被肯定,会议宣告“基督只有一个位格,但兼具神人二性。”而这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不相混合,不相交换,也不能分割。”当初的胜利者西利尔反被指控主张基督只有一种性质,即独性论而被判为异端。

      实际上聂斯托利受到谴责,主要属教会之间的不和多于教义上的分歧。西利尔的敌意来自于亚历山大城和君士坦丁堡传统上的矛盾,以及对聂斯托利影响力的嫉妒。他利用以弗所主教对君士坦丁堡拥有较高权力的憎恨,耶路撒冷主教脱离安提阿而独立的愿望,把他们拉到自己的阵营中。西利尔还获得了一般基督徒的支持,因为从情感上他们很愿意接受基督是上帝扮成人的看法,并在圣餐礼中敬拜祂不朽的肉身。而帝国政府介入教会内部事务,也最终促成了不公正的结果的产生。

      在马丁·路德看来,聂斯托利派与基督教正统派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差异,因而在许多方面为其辩护。他在1539年所著《宗教会议及教会论》中,论及聂斯托利问题,认为以弗所会议对聂斯托利基督论的攻击是不公正的,在信仰上聂斯托利没有被判异端的理由。

      由于东罗马帝国政府的逼迫,聂斯托利派被迫往东方发展,先后在叙利亚、波斯等地宣教,同时与罗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诸教会断绝了关系,宣布成立独立的教会,即迦勒底教会,亦称亚述教会。组织上采取主教制。他们宣教的足迹遍及阿拉伯,穿过中亚平原南下印度和锡兰,甚至在7世纪初传到中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景教好象在明朝时进入过中国,并曾一时进入主流,最后还是消亡...

      据说西安出土过一块刻有有关景教的石碑

      • 家园 景教元朝的时候第二次进入中国

        元朝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了。

        西安的那块碑石是唐的,现在在西安的碑林。

        基督宗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发展。“也里可温”亦称也里可温教,是元朝时蒙古人对来华基督宗教及其信徒的统称。“也里可温”一般被理解为蒙古语“有福缘之人”的音译,亦有人认为乃意指“上帝教”、“信奉上帝之人”或“奉福音教人”。

        “也里可温”作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一方面为景教在元朝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指罗马天主教首次到中国来传教。唐武宗“灭教”之后,景教在中国内地虽然已不复存在,却仍在一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留存。随着元朝的建立,景教重新传入内地,在许多地区得到发展。

        例如,忽必烈所委派的镇江府路总管府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就“有志于推广教法”,曾在其所辖之地大力推广景教,后又“休官务建寺”,修成江南一带著名的景教“七寺”。至1330年,西亚索尔坦尼亚景教总主教曾宣称在中国景教徒已达三万余人。

        从罗马天主教在元朝的传播来看,方济各会修士柏郎嘉宾、鲁布鲁克等人先后出使蒙都和林,至1294年教皇特使约翰•孟德高维诺抵达汗八里(今北京),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孟德高维诺在华建堂布道、蒙文译经,并于1307年被教皇克莱门特五世任命为汗八里总主教区总主教。此后罗马天主教曾派出七个主教来华协助孟德高维诺传教,其中有三人到达,并开辟了泉州等主教区。

        元朝天主教在其鼎盛时期曾发展了三万多信徒,但随着1368年元朝的覆灭,“也里可温”所涵盖的景教和天主教亦跟着消亡,这意味着基督宗教的第二次来华以失败告终。

      • 家园 是唐朝的时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

    • 家园 帮你转版到春秋史话

      但是你的积分还差一点,多发点言,多送几朵花吧。:)

    • 家园 先占沙发。再花。

      谢谢楼主的贴,让我学到许多东东。

      俺写有关景教的贴,是从史学角度。俺认为,聂斯脱利派、景教,二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严格的基督教派,后者呢,是中国本土化的外来宗教,有明显的与儒释道合流的倾向。所以,俺一般明确的把景教限于中国宗教范围内。

      顺便说一下,俺的神学知识几乎是空白,有关位格的东西,基本是从比较权威的文本抄来的,然后在抄的同时反复校对一下别抄错了:)而俺用的文本,有把握是出自无神论史学家之手,所以俺有关位格的引用,很难说是准确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