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些关于调皮孩子的记忆 -- 非

共:💬103 🌺1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那些关于调皮孩子的记忆

    本来是想写幼儿园工作系列里调皮小孩的事情,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想起很多自己小时候的小伙伴们的事情。索性就把跑题的部分摘出来,姑且一贴吧。我随便贴贴,您随便看看。。

    调皮的孩子,意味着行为和普通孩子不同,一般意义里,是容易给正常秩序制造事故和麻烦者。印象里,小时候对于淘气行径的处理,从家长到老师,都是非打即骂。罚站,留堂,受批评,写检讨,家访,家长会点名那可能都还是对调皮的轻型处罚。我见过最狠的是,同大院的工程师叔叔,拎着皮带不顾斯文的满院子追打他儿子小强,且一路猛说:“我让你还调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诸如此类不重词的,让我缩在自家窗玻璃后面听的津津有味。。。(哎,我怎么这样呢?)。。转天和小强一块上学的时候,借给黑口黑脸的他两本小人书以示同情。。结果小强因为上课偷看小人书被老师没收,放学的路上就轮到我黑口黑脸了,回来就又去告状了,结果小强。。。

    不象淘气后面总是跟着可爱,调皮则总是和捣蛋联系在一起。

    小的时候,我任过除了劳动委员以外的所有班干部职务,最忙的时候身兼三职,班长,文娱委员和路队长,属于调皮男生杀手。。。。赫赫。别误会,这么说概因貌似好孩子的我,与班上的调皮男生关系总是很好。小学五年级,因为上课说话来着,惹怒了年轻的语文课男老师,他一只手就拎着我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靠墙站着,大家都目瞪口呆,包括我。。。。初中二年级,任班主任的数学课老师,因为作为课代表的我和同桌划三八线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一周内去我家家访了四次。。。。可能就是因为我这个大家眼里的好孩子都偶有惊人之举,所以小强就算经常被我所累,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

    这种很特殊的因缘甚至一直延续到长大后,我身上不时发生一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怎么也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即使曾自称是这世界上最了解我的难友,也一度以为是他身上和一般都市人不同的野蛮人气质,替他在我这里象在其她女孩子们那里一样赢得了青眼。。。我非常鄙夷他这个自以为是,也非常置疑他对我的了解,因为,象他所认为的这种与众不同,对我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这一点粗野和不羁,外加一点聪明,再外加一点比普通孩子跑得远些的路程,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从身边被称为调皮的小伙伴身上看得多了。这些年,他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有一些,长大后变本加厉,完成了从调皮到堕落的过程;有一些,被传统的教育成功改造,从此变得循规蹈矩。有一些,还能偶在山野之地突显调皮本色,而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已开始扮演鞭笞他人不羁行为的主角。

    有意思的是,印象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到最后,都和调皮捣蛋没了关系。于是叹,往事,唉,果然只能成为一种回忆。

    点看全图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俺从小是乖孩子。但是为何总有人把俺当软柿子捏。

      只是捏过之后,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发现这不是软柿子,而是个愣头青。

      晕 这个社会当乖孩子就是受气。

    • 家园 我估计是调皮排行第一了

      基本上,去教务室报到已经是和第二节数学课一样的事情了,小学的时候

      我入队的条件就是连续三天不去教务处报到。。。

      结果我憋了两天,请假一天。。。我第一批入队了

    • 家园 有时想,调皮小孩是否比较聪明,所以,

      行为做事,和一般孩子不太一般。有些小孩王,大约从小就有些‘领袖’气质,拉着一堆小孩漫天跑。。。呵呵。

      小孩,放养好。牛羊,还是草原上的正宗。就像藏獒,必要在天苍苍,野莽莽,之地,才能养成。家养的,就成了‘宠物狗’了, ^O^。

      • 家园 呵呵,同意。

        我们小时候生活得多数很规矩,没有太多可以自由发展个性的机会,而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往往比普通孩子更渴求这种机会。如果不是因势利导,仅靠堵塞打压的方式,很容易让那些本来很有创造力的孩子们从此泯然众人矣。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Fully agree!!!

          The world is to be developed and created, not just to follow all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hat's how the world is moving forward... ^o^

          A people without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and motivation to move forward is a dying people, in my opinion.

          Thinking of the creation of engine, and starting of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just from the spirit of "trying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and the valuable "curiosity".

          Person who is "framed" is hard to be an excellent person in any field, because what he does might just be continuously 'copying'. Person with open mind could be adaptabely live in any circumstance, due to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 around, in nowaday a problematic world, :-).

          For most of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 is very respected for the long history; it's good because we do have something to learn from our ancestor; but it could be bad on the other hand, like a children born in a environment with nothing to worry, he may be lack of the ability to live in a fierce/difficult situation, and might not be able to live a live belonging to himself--his own life. So 'you get some, you lose some, life is equal to everyone, on this point'. So i will give my kids a very free environment, and let them decide/design their own life from early years, so that they won't feel regret when they are old. They make their own choice, and also have to tak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afterward. That's how 'independence' and 'maturity' come...

        • 家园 继续参与这个话题。

          我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是要顺从他的天性。至于顺从多少,是不是由着他来,这个就要讲究一番了。

          淘气的孩子多数聪明,而且精力旺盛,是好坯子。

          同样,玉不琢,不成器。在哪里,又怎样替他们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对他们成长的另外一种负责。

          小非侠接触的孩子比较小,还用不到雕琢,主要是观察他们的个性加以引导的时代;很快,你真的会发现很快,何也小朋友就长成一个小帅哥,然后就开始7,8岁狗都嫌的时代了,这个就是第二次反叛期,这段就要开始正确引导之外,加以红线限制了。

          第一次反叛只有三岁,基本上象小非侠这样的经验丰富者,可以看作忽略的。

          第三次,是高中青春期,这个一次比一次厉害,这次达到顶峰。

          • 家园 燕兄此说不太专业

            同样,玉不琢,不成器。在哪里,又怎样替他们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对他们成长的另外一种负责。

            小非侠接触的孩子比较小,还用不到雕琢,主要是观察他们的个性加以引导的时代

            尤其是这段。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实质上并没有特定的年龄划分为反叛期。因为他们自出生以来随着自我意识的明确,一直都是在寻找燕兄所说的“红线”所在,行话里所说是boundaries.相应的,这个boundary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同的。所以,通俗来说,并不是你所讲的我现在接触的孩子不需要加以红线限制,恰恰相反,在很多方面,幼儿身边的红线反而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因为try and push boundaries,而受到终身性的物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玉不琢,不成器。三字经里这段话,实际上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因为前面还有“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后面还有一句“人不学,不知义。”这里更多的是一个“教”和“学”的关系,是一个鼓励和引导的关系,而并不是燕兄所说的“划线”的意思。

            如果燕兄可以认真了解一下学前教育,就可以明白其实幼儿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是在被“教”被“雕琢”的。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被成人所引导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因为它是基础的基础。

            • 家园 :-)

              玉不琢,不成器。“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古人智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