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记忆碎片——给萨苏,还有西西河(注: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 -- 家干

共:💬12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记忆碎片——给萨苏,还有西西河(注: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

    其实这篇文字应该在半个月或一个月前写好的,在那些读完萨苏刚填完的热乎乎的大坑的时候,在那些被某句或某段话感动得不行的时候。但还是拖了,俗事缠身,懒惰,等等莫须有的理由。最近一次有为萨苏的文字写点什么的冲动,是在“南苑陷落”里的某个段落:

    这些死在肉搏战中的学兵,都是北平各大学,中学的学生,多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来投笔从戎的(学兵团的主官,也是原黄埔军校北平分校的学生)。当时中国有多少大学生,有多少中学生呢?宋哲元舍不得让他们当兵,所谓的学兵团,是想将他们培养成二十九军未来的地方干部。他们的驻地在南苑兵营的南部,也是日军攻击可能性最小的地方(佟赵匆忙的布防主要是向北,防止日军切断其与北平联络。)当日军扑向南苑的时候,学生们领到枪才刚刚几个小时!

    他们年轻,所以他们不懂国士的风度和深谋远虑,所以他们尽管很多人连枪响要卧倒都不知道,却以十条命换一条命的代价和日军拼了刺刀。

    十条中国大学生中学生的性命换一条日本兵的性命。

    他们换了。

    学兵团的白刃战详情已经不可考,只有两点值得记住 – 第一,他们虽然伤亡惨重,却没有后退,曾经赶鸭子一样赶着少帅几十万大军从关外跑关内的日本兵,在他们的阵地上,没能打开缺口;第二,他们的牺牲只不过使这道阵地在中国军队手中多保留了几个小时而已。

    几个小时,几百条年轻的生命,十比一的代价,值得么?

    他们也都是才子,如果活下来,也许他们中会出新一代的鸳鸯蝴蝶派,或者梁思成巴玉藻。

    可是他们死在了南苑这块土地上,如同轻烟消逝,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学兵团一千七百人中,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区区六百人而已,战死的学生,没有多少留下姓名。

    也许,过些年,还会有人谈起潘毓桂,谈起他的诗,他的画,他照顾李香兰的无私父爱,甚至,他的伟大理想。。。

    但是,没有人会记得这些学生的名字 – 他们根本什么也没有留下。

    或许,还会有人争论他们姓共还是姓国。

    写到这里,我想到的一句话,是在另一篇关于志愿军的文章中写过的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现在,我又看一次,依然有那种眼睛湿润的感觉,仿佛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字。我知道我从骨子里是个感性的人,太上忘情,终于是我所不能的。每次看到萨苏这样的文字,我就感觉到我能读到他的心,一切的感动,最高贵的感动,都是寓在这样平实的文字里的,虽然这不是萨苏的全部,但我总以为是他最华丽的部分,虽然,那在他也许只是淡淡而发。我想起我在隔了十年,十八岁时再一次走进岳坟时的那种突发的冲动;我想起我第一次看刘宝全的《宁武关》电影,想着这个垂暮之年的清瘦的老人,在敌寇占据之下的北平,拍摄这样一段寓意深刻的片断,那种凄凉、悲愤与无助,那些五味杂陈的感觉,其实跟看萨苏的文字,是有相通之处的。在爱国与民族主义的概念这样模糊不清、难于析辨的时代,看到有人跟自己一样,还在听书落泪替古人耽忧,还在心底有一份爱国的情愫,这也是很安慰而感动,并私下庆幸的事,仅为这一点,也该感谢萨苏。

    有很久了,朋友的论坛转载了萨苏的中国厨子系列,看得津津有味,然后用那时还不怎么擅长的搜索,找到海天三国。那里似乎有到那时为止萨苏一切的文字,于是有好几周时间,就沉湎在那些过去的文字里,写在过去,关于过去的文字、图片,有趣闻轶事、有欢笑与戏谑,当然也有我上边所感慨的激昂,那真是太好的经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看完——不幸的是,许多线索居然没有了下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某些人有挖坑的恶癖。

    再后来就找到了西西河。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西西河的界面,我觉得太乱了一些——其实这也是很多我介绍来的朋友的第一感觉。小心翼翼的注册,在新兵营里发贴子。刚才扫了一眼,到现在,居然也两年多了。生活飞一样进行,我的人生,有多少时间是消失在西西河汩汩而去的逝波里了?

    记得我刚发的是一则小影评,那其实是另一个故事了,我喜欢英格丽•褒曼,痴迷于《卡萨布兰卡》的缠绵与踌躇。后来在网络上发现了一个很精致的英格丽的网站,于是发了两篇文章给那个站长。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再去看,居然被挂出来了。不幸的是,那个网站在某一天的晚上,突然消失了,仿佛是被一场突如其来未经宣告的地震所吞噬。没有消息,没有公告,就这样从此没有了,只剩下硬盘角落里的这两篇文字——我难得写得小资的文字。

    扯远了,且说我贴了那文字出来,居然引得萨苏跟贴,那也是第一次看见实打实的萨苏的影子在眼前晃过,真是小小的惊喜。再后来发法国古堡的文字,引来晨枫兄的谬奖,还推荐了精华,这又是后话了。

    从此开始了在西西河长期潜水偶尔冒头的幸福生涯。我发现那些精彩的文字真的可以改变人生啊,至少可以让人开阔眼界。不提双石、马甲两位的文字往往让我改变不少偏见——当然很多观点我也未必同意,单说萨苏的呢,我发现有时候一个认认真真用心来写东西的人,真的能影响到人的。我发现因为萨苏的文字,彻底改变了我对日本的看法,就是从以前那种特别偏执不健康的敌视,改为正视人家,认识到人家的长处,开始懂得品鉴另一个与我们很相似又很不相似的文明的很多优点。就这一点来看,看看萨苏的文字,比聘请酒井法子福原爱当中日友好大使,还要更有效一些。把一个人从不正常的思维惯式里拉出来,让他能心平气和看待一件事,有时候就需要萨苏这样娓娓道来的,有时候甚至很碎的文字,萨苏真的做得很出色。

    喜欢萨苏,因为他的文字,但更是因为他的人。所谓文如其人,别的人不好说,看萨苏,我觉得就是那么回事。想象萨苏应该是个像他的文章一样的人,乐乐呵呵的,喜性的,爱聊天的人。然后怪忠厚、怪实诚的,知道许多事儿,还特乐意很平和地跟大家分享,从不端着。再就是特念旧一人,前些天说在萨眼里,叶永烈永远是那个写小灵通的小说家,那句话好温暖,与我心有戚戚然。于兹可见此人一定是个不可救药的温情主义者,多好,我就好惜这样人。

    所以,为了给我带来的很多快乐的萨苏,阅读的,长见识的,开怀一笑的,我得在这儿道声感谢,虽然他是一个这么喜欢挖坑的不厚道的人。最近一年里,萨苏的文字在网络上飞一样传播,有更多人看到萨苏,是件好事啊,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潜在西西河里看萨苏,和别的老大们的感觉,那是一种在浮躁的网络上非常奢侈的淡雅的观感,氛围决定了很多,也决定了我终于不能从西西河里游出去。

    嗯,唱了半天赞歌了,现在需要一个莫泊桑或欧亨利式的结尾,事情是这样的,我想替我们杂志向萨大约稿,所以谁能告诉我,怎么联系上神出鬼没的萨苏同志。谢谢,不胜感谢,我等着萨苏救命呢。

    关键词(Tags): #萨苏 往事通宝推:朴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