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语和英语的比较 -- 颜赤城

共:💬368 🌺131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信息量更大是事实判断

                  但是所谓影响,就完全是根据意识形态来了。

                  • 家园 如何定义创造性,本就是价值判断

                    甚至信息量的多寡,也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在里面。

                    举个例子:《易经》和《不列颠百科全书》,谁的信息量更大?

                    其实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事实的一种描述,而不是事实本身。

                  • 家园 脑神经的发育是门大学问, 最好别信口开河

                    脑神经的发育是门大学问, 如果没有研究, 最好不要信口开河。 人脑子不是硬盘, 装了1T的电影, 就没空装别的东西了。 为什么不存在可能, 因为有了新的链接, 而让小孩以后有更多的创造想象能力呢? 譬如学过几何的小孩, 会不会比起从没有学过的更有空间想象能力呢?

                    我不是说谁不对谁对。 我没有做过试验, 所以只能说可能性。 如果把比较薄弱的可能性猜想说成事实一样来陈述, 那就伤害说服力了。

      • 家园 何必在意人家怎么说呢,是不?

        我就很喜欢你的这个帖子!强烈支持你继续写下去!

        引起大家的思考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帖子本身的学术价值倒是在其次了,更何况兄台写的初衷就不是发表学术论文。

      • 家园 对于水风道长的话,

        你听着听着就会顺耳的。偶刚到河里时就有在水风老道的念经中感到沉重的挫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过常常听听别人出自善意的反调,是会对自己有所裨益的。养成倾听习惯后,更是自己人生的财产。

      • 家园 里外兄言重了

        我在别的地方曾经说过,要想进步,或者遇到同样有兴趣的朋友,必然是首先自己要不怕藏拙,不怕抛砖引玉的,只有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虽然我对里外兄的文章里的一些论点确实有不同意见,但是,我支持里外兄做这样的比较学习,至少可以给很多人带来思考。

        窃以为这个系列里,里外兄优势在于,对于英语,汉语以及计算科学方面都有涉猎,而且比一般人兴趣来的深,这一点上,是给我们带来最大学习意义的地方。我自己就深感不如里外兄的知识面来的广泛,而且注意力集中。工作用的英文,生活中的英文,以及学术上的英文,实际是几个方面。如同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在应用上也很不同。但我们很多人缺乏将它们实际比较的经验。世界很大,也很小,多了解些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进行些有意义的比较与学习,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更何况,语言学直接涉及思维和认知,而且和心理学密切相关,这都是我懂得不多,而又很感兴趣的方面。

        弱势呢,我则以为,于汉语,里外兄对于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里的运用,以及现代汉语的时态结构字词选择上,涉猎面稍浅。(例如前面我提到过的汉语的隐性状态,还有近的例子是,大雁南飞以及杀人者非枪,这两个翻译,涉及的就是古代汉语时态今用)。于英语,里外兄还没有涉及到古英语,例如你前面讲到的语言性别以及讨论当中,不时会涉及的是古代汉语的里的一些概念,如果要做历时性的比较的话,那就应当把古英语一并拿来比较,否则就应只做现时性的比较。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我没有提及的是我所查到的古英语的词尾变化相当复杂,比如名词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三类,且不是自然性别,而是语法性别。如wifmann(woman)是阳性,sunne(sun)是阴性,m gden(maiden)是中性。印欧语言中,现代英语是唯一用自然性别取代语法性别的。这类的常识,在进行语言学比较的时候,如果不掌握,是很容易产生漏洞的地方。还有诸如英语里大量的外来语,英语后缀的历史形成,以及英语词汇的丰富过程等等,这些,里外兄也没有进行很多的讨论,(或许留待以后了?),但这些都是在进行语言比较中,窃以为不可缺少的,因为汉语相对英语形成历史而言,稳定性要强的多,而且在鸦片战争前,一直是独立发展且呈输出状态的。英语语法发生剧变也是近两个世纪的事情,英语语法开始脱开拉丁语法的研究,而实施自己真正的英语语法研究也不过是在十九世纪末。另外,我对英语的理解是,英语是“句本位”,学习句子在学习英语里更重要。而汉语,字和词的重要性占主导,字词残缺不影响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阅读。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我很欣赏里外兄不吝把自己在两种语言里学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的态度,这是好事情。水风兄的话语可能是有点重了,什么千秋留名,百代文章,换了我肯定一脚把他踢飞,呵呵,(虽然我打不过他。。。),毕竟,里外兄只是自己的爱好来写文章,而不是真的做什么呕心沥血的研究。不过,我想水风兄本身是个从事科学的人,他是看文献作研究做论文做惯了的人,自然严于律己,也偶尔“苛求”一下他人,科学研究应该认真严谨。这个意思本身是极好的,我想里外兄也能够了解。只是就文论文,并非责及其它。至于建议读些语言学个中高手的作品,那也是丰富自己,既然对语言比较很有兴趣,若能多了解些不同理论框架,看看别人的成果,两下比较,再将你多年的经验心得加入其中,无论是正是反,都是有理,未免不是件好事情。不知里外兄意下如何?这番系列,远远还没有完,里外兄完全可以不断的加续,即使是暂时充电加油停笔不作,我还是很期待将来能看到你新的想法,以及与其他人的彼此有益的火花。毕竟,我是存了份私心的,现下语言学研究式微,西西河里做这样文章的人也很少,我还是很想看看的。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已白发苍苍,呵呵,我实在是太唠叨了,欢迎以后称呼我非小老太太。。。

      • 家园 送花感谢搂主的这个系列。

        其实,您要是在标题上加一个“闲聊”的话,就更合适了。

        大多数河友的评论都是积极的。水道长和“蚂蚁”说得也很中肯,作为交流,是有益的,请继续吧。

      • 家园 我也献朵花,鼓励一下

        我欣赏你的出发点,不一定要弄出个什么名堂,自己觉得有趣,别人看着有趣,就挺好。

        既然是出于自己兴趣爱好捣鼓的东西,又没打上科学研究的标签,就没必要强求高标准,犯几个错误又何妨。大家一起探讨么。

        我也觉得,名家研究过的题目,无名之辈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与不同,对或不对,都是正常不过,似乎没必要上升到庙堂和百年的高度。

      • 家园 献朵花,支持一下

        虽然对文中的大多数观点持保留态度,但是文章写的有趣,可读性强啊。

        希望楼主继续哈

      • 家园 我觉得你写的很好

        支持一下,不论观点是否赞同,至少让我知道有人是这样看的

    • 家园 十二、张口结舌的翻译们

      上一篇我说我佩服翻译家。翻译者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有时候你看着一个词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字典也帮不了忙。这对我来说是个有趣的智力游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在这里积累的例子。

      http://www.ting-shuo.com/viewtopic.php?f=7&t=291

      即使是最简单的,汉英也有区别。比如汉语有“粗”和“厚”,一个用于线条,一个用于平面。但是英语不做区分,就一个词thick。

      我还曾听一个日本同事说她家的方言(可能和标准日语不同)里咸和酸是同一个词。我几乎脱口而出,你们还真是不讲究吃的啊。

      再比如幸福吧。在英语里,幸福和快乐是同一个词。幸福是happiness或是well-being。追求幸福是seek happiness,幸福的家庭是a happy family。这个词非常让人起疑。幸福就是快乐吗?我问美国人,当你说happiness究竟是在指什么。他说出来,也确实很像是幸福的意思,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对劲。这就是我在开篇里说的语言不能精确互译。看着像同一个词,用着像同一个词,鬼知道这是不是同一个词!反过来,faith翻译成中文是信仰。但是这个faith可不是咱们说的信仰啊。你知道人家说faith是怎么嚼碎铁牙地说吗?

      幸福是个常用的词。不常用的词就更难翻译了。我举过的例子,一厢情愿可以翻译成wishful thinking,那么自作多情怎么翻译?“怜爱”怎么翻译?“惺惺相惜”怎么翻译?这不是个别的例子,而是数量巨大的词汇没有精确对译的可能。这些词没有单词或者词组对应,可以用比较长的短句来表达。但是表达出来,不可能做到精确。这就是语言和精神的联系。

      现在国外上越来越关注中国。有的人看了几本讲毛泽东或者六四的野史就有胆量开讲中国。好一点的要做感性认识,到北京上海的饭店里住一个月,开讲中国了。请看看上面的例子,你不会讲中国话,你怎么可能理解中国人的感情?你连《静夜思》都读不懂,你怎么可能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反,我遇到一个没去过中国没看过任何中国报道的但是会讲汉语的美国人,我就把他当自己人。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这话题扯远了。但是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我也不会相信一个不会讲英语的美国通。

      接着讲语言,说说句式吧。

      比如,我没等到他。这个句式如果硬译,是I failed in waiting him。当然这是个狗屁不通的译文,没人会这么说话。但是英语说出来还是不太利落,要麻烦些。I waited for him but he didn’t show up。

      反过来举英语方便的例子。Do在英语里太重要了。在讨论枪支管制的时候,有句名言是,Gu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do.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禁枪,去防止犯罪才是正途。硬译是,枪不杀人,人杀人。汉语因为没有类似于do的结构,而不得不重复第一句话。你翻译的时候要动脑子,比如文雅一点可以翻译成:枪本无辜,其罪在人。

      上面的例子毕竟句子短小。那么我写个长一点的。Sparrows don't fly south in autumn. Wild geese do.

      难道翻译成,麻雀秋天不南飞,大雁秋天南飞。这已经重复得苦不堪言了。那么换个说法,麻雀秋天不南飞,大雁却这样做。这还是汉语吗,同学?我给个答案吧。这句话尽可能简洁而符合汉语句式的译文是,麻雀不像大雁那样秋天南飞。

      真的不是我说,现在的翻译行业的水平偏低。什么“是如此的……以至于……”都出来了。你自己读着不觉着牙碜吗?

      再举个例子。iPod rules。

      这怎么翻译?可以翻译,但是没有像原文那么简洁的翻译。

      关键词(Tags): #翻译(当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