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石城颂(中国文化遗产日征文) -- 范适安

共:💬62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石城颂(中国文化遗产日征文)

    点看全图

    久居南京,对南京的城墙情有独钟。

    南京这座城,始于2470年前的越王勾践,历十朝故都,可谓每片瓦,每块砖上都镌刻着历史!钟山龙盘,石城虎踞。说的是南京的气势,诸葛亮曾有“此乃帝王之宅也”的感叹!

    我不是历史学家,对南京的历史没有过系统的研究,但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市民,每天抬头低头看到的都是巍巍钟山,蜿蜒城墙,大江东去…南京的山水城林伴着我从不谙世事到长大成人,其实,它早已融入我的生命…

    爱南京的城墙,是因为它朴实敦厚离百姓的生活很近。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里城外,早已打破原先固有的概念,城墙再也不是禁锢发展的樊篱,它已成为市区内的一道风景。它伴着普通而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是自家院落的围墙,平实而让人安心…

    爱南京的城墙,是因为它不哗众取宠,既融入山水又为山水增色。

    去过北京的长城,它绵延于北方的崇山峻岭,是绝对的视觉主角。而南京的城墙,起承转合与山山水水间,勾连跌宕,交融有序。那山,那水,那墙,是如此的珠联璧合,如此的交相呼应…

    爱南京的城墙,是因为它的传说,是因为它的传奇。

    石头城的鬼脸,曾吓退曹营大军?中华门的藏兵洞,曾出奇制胜?台城的砖砖相扣,果真夹裹的是糯米稀?…

    厚重的南京城墙啊,一任冬来暑往,一任枝蔓攀援,一任枪林弹雨,一任世人评说。他曾是世代英雄的骄傲,曾是落寞枭雄的耻辱,曾是民族复兴的见证,也曾是民族灾难的亲历者…

    城墙穆穆!城墙无语!!

    城墙里的每一块砖都刻着制造者的名字,都承载着历代普通劳动者的故事,都浸润过孟姜女们的泪滴…

    它难道不是代表着民族的脊梁?难道不是一份沉甸甸的民族文化遗产吗?

    我爱南京的城墙!你呢?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好这份历史的遗存吧!

    (为撰此文,星期天载着儿子,从北京西路市府经鸡鸣寺,解放门,玄武湖登台城。这段城墙是融湖光山色最经典的一段。后由东到西穿市区主城过清凉山,直奔石头城,俗称鬼脸城,这是南京城墙最具气势的一段,得照片数十张。后时间不及,其他要去的地方只好放弃,30多公里的城墙难以一日尽览啊。图中中华门,阅江楼为资料翻拍。希可为文添趣。此记!)

    点看全图

    明武庙旧址,现为市政协所在地

    点看全图

    明文庙及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现市府所在地

    点看全图

    古鸡鸣寺(1)

    点看全图

    古鸡鸣寺(2)

    点看全图

    古鸡鸣寺(3)

    鸡鸣寺香火极好,又兼暮鼓晨钟之趣

    点看全图

    国民政府考试院侧后景

    点看全图

    解放门,由此门可入玄武湖

    点看全图

    在解放门看鸡鸣寺背景

    点看全图

    解放门段城墙(1)

    点看全图

    解放门段城墙(2)

    点看全图

    从玄武湖看钟山

    点看全图

    从玄武湖看九华山

    点看全图

    从玄武湖看台城

    点看全图

    入玄武湖的小城门

    点看全图

    玄武湖城墙

    点看全图

    台城(1)

    点看全图

    台城(2)

    点看全图

    台城(3)

    点看全图

    台城(4)

    点看全图

    台城(5)

    点看全图

    台城(6)

    点看全图

    台城(7)

    点看全图

    台城(8)

    点看全图

    台城(9)

    点看全图

    远处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点看全图

    从城垛里看到的南京火车新站

    点看全图

    台城(10)

    点看全图

    从城上看到的鸡鸣寺

    点看全图

    从城上看到的玄武湖(玄武湖,古称桑泊,

    传孙吴训练水军之所,原与长江贯之,

    后长江改道,独立成湖)

    点看全图

    钟山九华山相看两不厌

    点看全图

    台城寻踪(哈哈,史学家还未定呢)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中华门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中华门内的城中城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中华门城中的藏兵洞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狮子山段城墙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狮子山上的阅江楼,长江四大名楼之一

    600年来有名无楼,此楼的兴建,算是填了历史空白

    点看全图

    穿插一下:每一块城砖有名有姓有血有泪啊

    点看全图

    在台城看解放门城墙

    点看全图

    造大城墙时为方便运输的辅墙

    点看全图

    墙缝里是糯米稀吗?

    点看全图

    城下的闲亭

    点看全图

    下台城时的大理石简介

    点看全图

    下一目标,鬼脸城,路上浓荫蔽日

    点看全图

    路经清凉山山门,夏天的好去处

    点看全图

    到秦淮河边了,北边的电视塔,不亚于东方明珠哦

    点看全图

    石城,俗称鬼脸城

    点看全图

    像鬼脸吗,就它吓退了曹营大军?

    点看全图

    城在红岩上

    点看全图

    鬼脸照镜子(1)

    点看全图

    鬼脸照镜子(2)

    点看全图

    鬼脸照镜子(3)

    点看全图

    城随山势,山因城威

    点看全图

    虎踞

    点看全图

    城林一体

    点看全图

    城墙边的秦淮河,间夹三层观光道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1)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2)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3)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4)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5)

    点看全图

    潮打空城寂寞回,水已改道痕犹存(1)

    点看全图

    潮打空城寂寞回,水已改道痕犹存(2)

    点看全图

    潮打空城寂寞回,水已改道痕犹存(3)

    点看全图

    步行道美轮美奂

    点看全图

    画舫码头(1)

    点看全图

    画舫码头(2)

    点看全图

    十里烟柳十里堤(岂止十里啊!)

    点看全图

    山围故国城犹在

    点看全图

    潮打空城寂寞回,水已改道痕犹存(4)

    点看全图

    清凉门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6)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7)

    点看全图

    啥时留下的机枪眼?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8)

    点看全图

    鬼脸城墙(9)

    点看全图

    快到家门口,来拍一张中山门。沪宁高速从此上路。

    点看全图

    来张近的

    点看全图

    中山门月牙湖边的城墙

    点看全图

    中山门全景

    点看全图

    来张近的,那辟邪蛮肥硕的,还成了南京的市徽哩

    转了一天的墙,问儿子感受,答曰:过瘾!!!

    谢谢观光,再会!

    关键词(Tags): #石城(当生)#南京(当生)#石头城(当生)#城墙#中国文化遗产日(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花

      说来惭愧,从下在南京长大,驻在城墙下好几年。上城墙的次数屈指可数。只记得上过中山门,中华门,台城。

    • 家园 多谢了。一直很喜欢南京。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范兄是少有的用真名做 ID 的吧。

    • 家园 北京城和南京城哪个大一些

      如果北京不是被拆了的话,

      • 家园 防御对南京有那么重要吗?

        按说它又不像北京,还得时时防备北方蒙古人的进攻,建南京的时候全国局势已定了吧,按说都城的军事功能应该不那么重要了才对啊。

      • 家园 再连一个助助兴...

        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_detail_10217.html

      • 家园 当然...

        北京大。南京被抑制了多年,不过从生活角度,南京更随意也更宽容,毕竟是南来北往的枢纽,包容性更好一些。

        • 家园 cd问的是古城墙以内的吧,据说以前是南京大.

          从南面中华门到北面中央门,10公里.

        • 家园 这要看是什么“城”

            现在的市区当然是北京大,但要说城墙圈南京大多了,我是指最后的城墙围住的面积,包括已经拆掉的。

            以下是从google地图上量的。

            北京“城”南北长约五点四公里,东西宽约六点七公里,基本上是正方形。

            南京“城”不规律形,南北最长处约九点六公里(中华门到狮子山),东西最宽处约八点一公里(定淮门到太平门),不过不时正南正北量不能以此算面积。在南京地图上画一个与北京城同大的方形,比较起来看南京城墙圈内的面积大约是北京的一点三到一点五倍。

            朱元璋还修了外城,好象没有完全修好,现在还存有当时外城的地名。如安德门、麒麟门等,据说当时外城有十三个城门,如果算外城比内城要大好几倍。

          • 家园 今天刚找到的

            点看全图

            明南京地图

          • 家园 里十三,外十八

            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

            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市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城门与城池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坚固防御体系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东郊的皇宫紫禁城离钟山太近,对军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岭,用砖砌一部分外城墙,先后开了十八座城门。

              这些城门自东南向西北顺时针依次是: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在清朝以后又增辟草场门、丰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解放门等等。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

              六百多年来,内城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清末开始,随着城区的扩大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又陆陆续续增开了十一道城门,它们是:1908年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1913年开海陵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1934年开新民门;1935年开雨花门;1952年开解放门;1992年开集庆门。这样,加上原来的内十三,就成了内二十四,事实上,经过多年变迁,有的已不复存在,有名无门了。至于城门名称,也常有改动。例如:三山门改作水西门;石城门改作大西门、汉西门;清凉门改作清江门;定淮门改作淮远门;钟阜门又称小东门;金川门又称三民门;太平门曾称自由门。改动最多的一次是在1928年,一下改了七个。1927年4月,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有人认为老的城门名称不合时代潮流,遂由政府出面,下令更改七个门的名称。即改朝阳门为中山门;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改海陵门(1913年新开的)为挹江门;改神策门为和平门;改丰润门(1909年新开的)为玄武门;改聚宝门为中华门;改洪武门(原正阳门)为光华门。这样,“内十三”当中,只有通济门没有改过,保留至今。

            http://culture.longhoo.net/special/walls/yange/userobject1ai294261.htm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