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感觉俄罗斯 -- 青铜锁

共:💬23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3)俄罗斯经济恢复的普京时代

      99年8月普京被任命为总理,当人们还在揣测他能干多久,叶利钦随即表态希望普京成为他继任者,公众开始关注普京的背景。普京出身克格勃,通晓德语和空手道,当他飞抵车臣首府,从苏-27驾驶座位上起身,那种冷酷、果敢和坚韧,征服了选民。

      98年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没有预想的大,主要因为俄罗斯的对外出口甚至军品出口很多以物物交换的形式结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虽然金融危机后境外资本离开,进口物资涨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民族资本的发展。然而俄经济的迅速恢复,更多得益于普京务实的经济政策,即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影响国计民生的领域增加国家控制。俄罗斯的主要盈利领域一个是原料出口特别是原油出口,另一个就是军工方面的武器出口。前者迅速收归国有,依靠国家机器对合作的寡头网开一面,不合作的就开始翻老账,迫使不合作的寡头流亡海外;对国际原油大公司在俄罗斯的项目采取经济手段和政治施压,迫使Shell等公司撤资离境。随着国际原油涨价,99年和2000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出现盈余。与此同时俄罗斯进一步扩大武器出口,并一律以美元结算。

      俄经济稳步发展,逐渐恢复,2006年已经还清全部外债,GDP达到一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达3000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06年7月1日提前实现卢布可兑换。于此同时俄罗斯的外交也备受世人瞩目,力邀不被西方认可的哈马斯访问莫斯科,打能源外交牌拟建天然气OPEC,普京亲自率团访问印度和中东,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2007年2月10日在慕尼黑的安全政策会议上普京强烈抨击美国滥用武力企图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弹系统,批判北约东扩影响俄罗斯安全。2007年4月26日普京发表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更是强烈指出“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资金流入(俄罗斯),直接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使用卑劣的手段,试图煽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间的仇恨”。不难看出经济复苏已经使俄罗斯逐渐找回失去已久的强国底气和心态。

      从92年到2007年,俄罗斯经济用了15年从梦魇中走出来,完成了从苏联社会主义旗帜下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到总统集权制下市场经济的过度,经济基本恢复到前苏联91年的水平,民众对俄罗斯未来充满信心。然而回首10多年来的政体和经济的动荡,正如2005年国情咨文中普京遗憾的表露:“1991年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的最大灾难”。

      • 家园 可是很怀疑这样的“繁荣”能持续多久

        卖石油,是大家都欢迎,但都鄙视的买卖,因为虽然挣钱,但卖的是家底。能卖多少年,谁都没数。

        卖军火,图的是放心,盯的是口碑,毛子武器近年来表现不佳,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毕竟极大影响了俄系军火的口碑,再加上毛子最近多年都未能跟随时代脚步的推陈出新,少量的资金都用于核武器和战略轰炸机这类非卖品的生产改进,俄系武器的出口实在潜力不大。当然印度这样的冤大头是俄罗斯永远的希望

        我个人更关心俄罗斯工农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不过这类话题大家好像谈的一贯很少,求那些潜水牛出马啊

        • 家园 苏联解体了,苏联刚愎自用的本性可没改掉

          这回取缔外国人面对面售货,就可见一斑。

          和休克疗法如出一辙的风格,武断专横,没有商量余地,碰到任何一个国家,这类措施只能是改革,减少,限制,直接取缔这样的做法,很难讲俄国到底是个什么体制。

          就算是正确的,代价也太大了。

    • 家园 (2)疯狂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童年的叶利钦因为好奇玩弄军火导致爆炸左手失去两个手指,开始了他疯狂而又矛盾的传奇一生。叶利钦依靠民主起家成为俄罗斯总统,随即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在施政过程中频频受到国家杜马制肘后开始消减杜马权力,甚至不惜在93年用坦克炮轰国家杜马,建立起总统集权的国家政体;发展本国经济,却指望西方采用休克疗法来恢复经济,导致通货膨胀猛增,大部分民众温饱无法解决却兴致十足来选举;8年任期内频繁更替7位内阁总理,临了却钦定下任总统。一切疯狂的举动源于他那颗不平凡的心,然而这颗心脆弱无比,心脏搭桥手术竟搭了5个桥。

      总统集权制建立的同时,依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叶利钦开始了经济上极端的休克疗法:国家彻底撒手经济,放开外贸、价格和货币控制,任其自生自灭。把国有计划经济下的企业股份化,每个俄罗斯公民每人分到1万卢布的股份。经济的休克首先导致物价的飞涨,一万卢布的股份瞬间贬值,同时股份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再利用到手的股份和政治手段加速股份的集中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社会财富的过度集中产生了寡头这一影响俄罗斯政治的新兴阶级,由此诞生了俄罗斯的寡头经济模式。这一疗法彻底粉碎了前苏联的国有经济基础,民众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普遍陷入生计危机,更使社会主义在苏联复辟化为泡影。

      寡头们为了既得利益纷纷支持叶利钦的经济政策,为其总统竞选提供资金保障。社会上的广大知识分子虽然衣食不保,但言论自由,寄希望于未来,都不想回到苏共的高压统治。叶利钦有了寡头和境外的资金,以及西方智囊相助,深谙政治作秀本质,每逢大选强烈造势,媒体充斥苏共肃反对异己的压迫,标榜自己为民主救星。96年叶利钦连任总统后继续对车臣用兵,加之9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99年最后一天叶利钦指定总理普京为代总统后辞职。

      与戈尔巴乔夫终结前苏联的政治体制不同,叶利钦施行的经济休克疗法粉碎了前苏联的经济基础,并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确定了总统集权制的政治体制。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死于心脏病,终年76岁。葬礼在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举行,该教堂在斯大林的苏联时期被破坏,后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修复。叶利钦也是100多年来首位由东正教主持葬礼的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而莫斯科人对葬礼更多的感受则是自80年代契而年科死后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大规模的葬礼。或许出于他的个人要求,或许出于家人的请求,叶利钦没有像其他苏联最高领导人那样安葬在红场,而是选择了Novodevichy墓地,这里还埋葬着契诃夫,惟一一个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还有王明也都安葬在那里。

    • 家园 (1)苏联终结者—戈尔巴乔夫

      80年代两任苏共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而年科执政不久死在任内,年富力强的戈氏于85年就任苏共总书记,然而几年下来,虽然他没死在任内但是苏联却毁在他手中。苏联的解体虽根源于制度本身,但戈氏就任后的一系列改革非但没有予以改善反而加速其灭亡。

      苏联是列宁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一个加盟国。列宁死后经过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伴随着强大的肃反,大批持不同政见者被入狱、流放、驱逐或者迫害致死。斯大林死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对其进行了过度的批判,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赫氏随后被勃列日涅夫推翻,勃列日涅夫延续了斯大林的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突出军工和太空技术发展,对内依靠克格勃实行高压统治。进入80年代,计划经济在苏已经发展到极致,其弊端也表露无遗:完全排斥市场经济使得商品物价70年来一贯不变、经济增长几乎为零、官员腐败增多、政府执政能力处处受到挑战、苏共也日渐脱离群众。

      如果把群众和上层建筑比作哑铃的两端,链接他们的是经济体制这个权柄。那么随着苏联对阿富汗的用兵,对其他少数民族加盟共和国的大国沙文主义策激化了内部民族矛盾,对内部统治继续以阶级斗争为主,还有计划经济的几十年一贯制,使哑铃的两端越来越大,计划经济的权柄越来越细。苏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改革,然而戈氏前两任领导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留给戈尔巴乔夫的仍旧是一个烂摊子。

      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即着手改革,他延续了前任已经进行的经济改革,对停滞的国有经济提出“加速”改革,后来却演化为“开放”和“调整”的政体改革。综观戈氏改革受功利心影响,缺乏长远目标,而且极端。例如1985年第一个禁止酗酒的改革:提高酒价;限制烈酒出售;公共场所饮酒就要被起诉;甚至影片中的饮酒镜头都给掐了。然而公众的酗酒习惯并没有改变,国民经济反而因为酒类销售转向黑市而丧失巨大的税收来源。

      戈氏的管理实践源自早期对合作化农场的管理,随后又有机会多次出访西德等欧洲国家,接触了西方经济最新发展和所谓的民主。然而面对苏联的军事工业化国有计划体制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加之经济体制改革收效期较长,戈氏慢慢失去耐心将重心转向政治改革,40多年的冷战终于从那一刻开始在苏联找到了突破口。苏联对内几十年来施行新闻管治控制言论、压迫民主思潮、实施民族沙文主义、打压其他少数民族,仿佛一座高耸的水坝禁锢民意,戈氏的新思维改革倡导言论自由、执政民主、实施差额选举,这一切极大地弱化苏共的领导,恰如这座高耸堤坝上的一个蚁穴。

      把一个国家有限的行政资源集中起来做一件事情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需要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在持续了40多年的和平演变背景下,实行戈氏的新思维,释放大批持不同政见者,并且言论自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一步走错就算摸着石头也走不回来。那些释放出来的异己者们打着民主的旗号,痛诉自己的不幸,目的只有一个:需要更多的权力。苏共内部迅速分化成保守派和改革派,两者的路线纷争消耗了的大量行政资源。各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独立势力抬头,纷纷以民主自由的旗帜要求独立。这些直接或间接导致经济的进一步停滞,以至于80年代后期连最起码的日常消费品供应都出现短缺。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统治的堤坝上敲了一个洞,四处漏水,随后颁布的各种法规,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调和矛盾和平衡利益,戈氏也由最初的改革领袖沦为玩弄伎俩的政客,按照后者的标准戈氏也远逊于叶利钦。

      1991年保守派为了扭转政治变革于8月19日囚禁了戈氏发动政变,三天后失败告终。在戈氏统治时期消沉过的叶利钦利用戈氏的新思维改革登上俄罗斯共和国的权力顶峰,在819之后伙同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成立独联体,致使苏联名存实亡。1991年12月17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至此戈氏自1985年执政以来开始的旨在转变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留给后续俄罗斯的不仅是新政体的建立还有未完成的经济体制改革。

      • 家园 你这个总结很成问题,想当然的地方太多

        比如“对内部统治继续以阶级斗争为主”,你要知道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宣布没有阶级斗争了。

        其他的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把你能想到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词汇”一股脑的

        用在苏联身上就算介绍完你的背景叙述,就交差了,实际上南辕北辙,然后再开始你的论述,

        结果可想而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