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挤压在东西板块之间的日本年轻一代 -从日本少年杀母案说起 -- 萨苏

共:💬44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挤压在东西板块之间的日本年轻一代 -从日本少年杀母案说起

    五月十六日,日本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 -- 福岛县会津若松一名高三少年杀死母亲,并携带其头颅到警察署自首,对此,中文媒体也有报道,比如下面这篇。

    外链出处

    从日本媒体报道看,这少年是一个高中三年级学生,去年下半年开始休学,年龄十七岁 -- 刚好是日本不处死刑的上限。其母为一保育员,遗体在家中的被子里被发现,头颅和右臂被砍掉,鲜血淋漓,显然死前进行过激烈的搏斗。少年自首后,自云“杀谁不是杀?”毫无反省和后悔的表示,但初步看来并没有精神病的征兆,但少年休学后一度作过精神检查(结果无恙)。其母47岁,此前,曾表示“孩子情绪似乎不太安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发生杀母案的公寓

    对此,有网友请萨作一点评论,那么,就尽我所了解的作一点评述吧,内容,倒不是对于这个案件,而是对这个现象。

    走在今天日本的街道上,一些身边的年轻人绝对可以称作风景线 – 这不单说的是他们的青春,而且说的是他们的另类。在日本,衣着或者发型另类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或把头发染的葱绿直竖,或身着裤腿极为臃肿的怪异长裤,或鼻子,耳朵,嘴唇上挂环打眼。我认识的一位台湾老先生见之称为“望之不似人类”,而日本老年人也常说这些年轻人“八嘎”。

    其实,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很普通的高中,大学学生而已,他们这样打扮,只是表达一种对成人世界的反叛和对自由的宣泄。

    应该说,他们的行为还比较温和,而另一些年轻人,则会做出更过火的行为。比如这次日本学生杀死自己母亲而后带头颅去警局自首的事件。这类事件在日本并非孤立的个案。曾有日本年轻人劫持公共汽车,并杀死人质 – 其原因仅仅是快到承担杀人法律责任的年龄了,想赶在这个时间以前体会一下杀人的感觉;年轻人结伙殴打甚至烧死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的事件,无故将路遇的孩童从高楼上抛下这类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这种恶性事件在日本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也可称罕见。

    日本的社会舆论对此深表忧虑,颇有人发出询问 – 日本的年轻人,究竟怎么了?

    各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有成年反抗期,难免会有问题儿童(Trouble kid)的产生,为何唯独日本这里如此严重呢?

    个人以为,这和日本独特的国情有很大关系。

    日本,是一个自称脱亚入欧的社会,明治维新开始向西方的学习,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也沉重地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文化结构与传统。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的影响,越发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

    但是,这种渗透,由于日本存在作为东方国家的各种传统,也不免引发各种矛盾,青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随着引进西方教育观念,近年来,日本的学校教育原则与方式日益接近美国,强调对学生自信和自由的维护,而抛弃日本传统的填鸭式,压榨式教学。在学校里,推崇自由与个人价值是最重要的理念,学生之间不排名次,不支持竞争,学校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管理。而日本升学机会之多,也是想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能如愿。学生们的生活堪称相当轻松。

    这一切,对于教育来说,都有相当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教育理念与社会的接轨,却并非珠联璧合。而且,这样教育出的日本学生也不免有上进心不强,不愿关心他人的缺点。

    日本的社会和家庭,依然较为传统。日本的传统社会,是依托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年功制度和集体主义来运作的。比如,在公司的时候,发型和衣着都有严格要求,中午出去吃饭如果不随集体行动便会被视作异类,吃饭时谁先说话谁后说话都有规矩,作为年轻人不可不说以免被视为不合群,也不可以多说以免被认为不尊重前辈。乘电梯女要让男,出门下级要主动给上级开门。。。

    这些看似别扭的规定,却是日本社会在发展时代成功的重要法宝,当然,这是以牺牲个性和个人的空间为代价获得的成功。

    这些规矩,对于老一辈日本人来说并不希奇,他们对此感到很正常,因为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遵循的是同样的习惯。然而,对于新一代日本人来说,这显然是难以忍受的。在走上社会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成年世界中的弱者,不得不按照成年人的规则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 未成年人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巨大的反差使他们面对极大的挑战,也使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产生怨尤。受到西方思想教育,却要面对一个基本上属于传统的东方国家的社会,日本的年轻人承受着东西方两大板块的残酷挤压。

    同时,日本的工作繁重劳累,很多公司都有免费加班的传统,高龄少子化社会使社会中坚阶层的工薪族压力极大,也使学业轻松的日本年轻人对走上社会后的生活感到恐惧和厌恶。

    于是,尽管大多数日本年轻人最终都能适应现实社会,但很有一部分年轻人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反抗,厌倦,敌视的心态,在日本未成年人的网页上,很少能看到中国年轻人期望快快成长一类的言论,更多的是“我不愿意长大”的哀鸣。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和成年人爆发不应该有的激烈冲突诱发极端行为,或基于自我保护心理产生强烈的对他人攻击的变态心理,也就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对日本而言,年轻人就是其社会未来的期望,因此日本的有识之士对这种教育与社会的不协调现象也十分关注,并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打工早日接触社会等各种方式,试图帮助年轻人顺利完成其到“社会人”的过渡。但假如日本社会的压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这些做法的效果究竟怎样,尚难逆料。

    [完]

    关键词(Tags): #日本#杀母#少年#福岛
    • 家园 东西方家长的期望值也不一样

      前两天看报纸讲到英国的教育变化,其中提到至少到高中以前吧,英国家长对学校最看重的是环境和秩序,对于孩子最期望的是责任感和学习能力,当然他们的生存压力比中国小得多,上大学比我们容易的多,相对而言就业对于。不过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活得也太累了点,我上中学的时候最多也就是8点上课,晚上6点放学,到了大学听外地的同学说晚自习是初中就养成的习惯。过去还是说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现在已经发展到小学了。这种体制下其实出的问题学生也不少,这么暴力的或许不多,但以我中学的印象,北京的普通高中里所谓的痞子,打架劫钱偷车的也不算新鲜。

    • 家园 我倒是觉得和东方式教育还是西方式教育无关

      这种孩子即使没有精神病,他的心理也是有问题的,这和周围的环境有关。日本的漫画越来越充斥着暴力,色情等等,宅男也越来越多。。。。。。。

      日本年轻人可以很容易的上大学对他们来说谈不上是幸福,他们一定也有不为你我所了解的压力,如果人在孤僻一点,不善于与别人交流,无法缓解压力,就会走向颓废,被人欺负;另一种可能就是暴躁,冲动,不负责任的乱来,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久而久之,就是双重人格。

    • 家园 这篇文章不花了,看了心情不好

      我交游有几个原则:

      1、不孝敬父母的,不交

      2、数典忘祖的,不交

      3、背信弃义的,不交

      我真的很难想象,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操蛋的渣滓(原谅我说了粗话)!

      居然对养育了自己的母亲下如此毒手,混蛋!

    • 家园 【文摘】“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阮)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晋书·列传第十九》

    • 家园 杀父母者,入无间地狱,千万劫不得出。
    • 家园 今天看新闻,广东电白三中初二一个学生用刀杀死二个同学,伤六个
    • 家园 未成年人为了体验杀人感受又可不被判处死刑而

      选择在年龄上限做罪恶的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侵华日军匪夷所思的禽兽行径。萨大人的分析,第一次没看进去。

    • 家园 对西方的教育方式不太认同

      西方的教育过份强调个性及自由,其后果就是“师道不存”。老师不敢也不能管学生,稍一言语或是气色稍有过份,该老师就很有可能因为学生告状而下岗,这样的案例在英国有很多的报导,以至政府要发布新法以保护老师上课权力及维护课堂纪律的权威。

      而在社会上,青少年受到过份的保护,成年人见之色变而唯恐避之不及。去年,有个英国人因被小朋友唱侮辱性的歌曲而动手而和其中一些人产生争执,被告上法庭,愤而自杀。很多人因为青少年的所谓anti social behaviour[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任意在街头破坏公物……]而路见不平,反而因此锒铛入狱。而最近,两个月就有近十名青少年[teenage]在伦敦各区被枪杀。

      对于英国的教育,我和电子赵括兄对日本教育的意见一样,什么都不是。Blair马上就要走人了,他的名言“educ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重复三次以强调他对教育的重视,而在我看来教育恰恰是是他执政十年最最大的失败,对于英国我看不到未来。

      • 家园 强烈同意,在英国读书的时候

        我和四个本科生住在一个flat里面,对门是个数学系的小伙子,他们那一大群人,包括各个系的和别的flat的,也就这一个学习的。但他还经常问我问题。我看了他们的考试题,居然还有四则混合运算,而他不会用括号,不知道把括号里的数字先算个结果然后再和括号外面的数字乘积。我是文科生,居然要给他辅导数学,包括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他的同学,几个女孩子,有时候来找他问问题,后来我发现他是他们系里学习好的。我们中学大学时候用的很多公式我发现他们都不会用,甚至没有听说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就是带个根号那个,他们居然当作很难的一个东西,导树的计算公式,这帮数学系的孩子居然都不会。。。我没看过他们的教科书,不知道是老师没教,还是他们没学。但不管怎么说,数学系了还在搞基础微积分总不是个好现象。

        中国有中国的问题,应试教育,但西方也有西方的问题。

        • 家园 为避免混淆和误导,再声明下,此事是真实的,虽不敢以偏概全,但

          我当年就读的学校,在工科领域在英国还是很不错的,数学这个东西,和工科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的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