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高校招生的一些问题 -- njyd

共:💬38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有啊,没看那是回忆么

          只是想起来挺好笑的,当时怎么那么在意呢?

          我曾经是个很骄傲任性的人,受受挫折也好,能够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即便当时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一样可以在本专业拿省级奖项啊。不需要奋斗。

          只是一毕业,迅速的转了行。跟我那江西同学的决定一模一样。呵呵。

          无论怎样,在自己的人生里,高考是第一次打击。那时候哪里能料到,后面的打击还接着有呢。

          • 家园 你可能有误会。

              除了这个大学在你们省只招一人,说不上什么谁把谁顶下来,你根据什么判定如是不是他(她)上就一定是你上?只有内定了是招你的情况下换了人才能说被人顶下。

              即使是没有后门,大学招生也不是完全按分数来,各个大学都有优先想要的学生类型(指完全合理合法的)。比如说女考生少的工科就爱招女生,反过来医科见了男生就象见了宝,有的专业偏重某些课目,有的学校偏爱某些特长。如果是自治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没有退档的可能性,即使在给你的档案中分数最低。另外还有些院校政治条件很重要,象南京外国语学院(部队的)对些就很重视,省级干部的子女至少家庭“可靠”。正常招生的情况下不要高分要低分也是常有的事,这点常常会被考生误会。

              一般来说后门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首先你的分数要能过投档分数线,当然那位省级干部可能有能力将低分投出来。

              象俺那次招生,名额是七人,带了十几个名字,档案一份没见到。

            • 家园 呵呵

              你说对了,当年此专业确实在我省只招一人,同样只招一人的还有其它几个专业。大一的时候,通常有老生召集的老乡聚会,新生入校后,很快知道什么系有谁是同期进来的老乡,闲得无聊的话题就是高考多少分。更何况我们两个系,大一大二的很多专业课都是一起上的,我的专业是我报都没报的。要不说这世界巧呢,我的名字很特别,当年招生的某系辅导员仍然有印象,一年后见面的时候还辩解说,至少他把我仍然留在了厦大啊,(虽然换了专业),不然就象你所说的,都不定给扔到哪个学校去了。

              我另一个中学同班同学,高考成绩比我还好,却填志愿非去上海海运不可,他所报的专业也是全省招一个的,结果被另一个分数不如他的,也是我们同学去了。原因同样是去的这个同学直接去找了招生老师。结果我们这个同学,给一撸到了大专。当年我们班他是最倒霉的一个,本来是上重点线一本的,结果呢?去了大专。大多数的同学家长,都不会想到要找人。只有部分深谙其中三昧的人才会想到这个。

              我说的法律系这个,父亲当时是正由某市委书记升任省某某副书记。他的分数最多只够厦大普通线,不够法律系的。他自己都这么说。这个省级干部够强吧??好在我这朋友人很好,不是那种纨绔子弟。

              且不说这个黑幕。高考不公平的交易多了去了。还有呢,比如前年高考前,春节我回去,舅舅特地从成都赶过来看我,感慨国内的招生。物理系毕业的舅舅和清华校长是大学同学,关系还不错,平时也打打电话什么的。在成都他一个熟人的小孩,因为错过了清华的有音乐才能的考生的面试报名时间,找舅舅帮忙,跟校长打过招呼,然后赶到北京参加考试。舅舅很感慨啊,说清华招这种学生面试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是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二是必须个人才艺,比如钢琴必须是几级以上,小提琴的又必须是几级以上。那么多家长为甚么不辞辛苦进京赶考似的,因为一旦过关,招生分数最多可以低70分啊。70分,在高考中这是个什么概念???

              为甚么看的那么重啊?毕竟也是孩子就学,和未来生活的一条路啊。

              有黑幕和背后交易,其实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 家园 厦大那和南大还是有点差距吧

      虽说那风景真是没的说.不过当时对外地高校的确是了解不多,很多人都以为中科大不咋地.

      • 家园 (点头点头)那是那是,我就是被刷进厦大某系的。

        当时同届比我分低的两个好朋友一个去了武大,一个去了南大。。。。哦对了,还有一个低我将近十五分的,也去了武大。。。

        不过呢,厦大忙着挣钱,在总体学术上现在确实不如南大。而且都是小圈子,曾经有个玩笑是,厦大都快接管厦门市了,瞧瞧厦门有多少是厦大校友掌权的就知道了。

        早些年还行,老留学生出国,海外承认的国内五所大学里就有厦大。厦大的学生出国的多那是真的。

        呵呵,貌似一直都有闷头出国的传统。

    • 家园 不错不错

      从墙里边看看俺们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 家园 这个招生的黑幕我就不揭了。

      那位在大学工作的描述一下大家争抢去经济发达地区招生的情景吧?!

      烂透了。都是钱作怪。

      早晚有报应!

      • 家园 不同意你的说法

        我认识负责招生的人,总的来说,高考的招生各项规定的执行还是不错的。有钱也很难跳过很多规定。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了。学生基本上都是凭分数在竞争。

        当然,我知道得很有限。你如果知道黑幕就谈谈,我们也了解一下。

    • 家园 中外不同啊!

      在美国,可以同报N个牛校,要不一个都不录取,要不一下子好几个牛校全录取。

    • 家园 njyd老师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在招生老师眼中不慎满意的档案吧

      医大老师是过来人,谈谈什么样的档案在招生组看来属于不甚满意的,而什么样的档案又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吧。

      这对后来人是个实在的帮助,对俺这样和高考已经无关的人等,也满足了俺长期以来的疑问:)

      • 家园 你这就难住我了。

          我只参加过一次招生,后来再想去说我职称太低,不让去了。

          一般公办的大学,政治还是第一,你如果档案中记载受过处份当然就不太愿意要。再就是身体,有些毛病就要靠后些,虽然国家教委规定只要能坚持学习就不能以此为理由不要,但实际上招生院校总要想些其他理由退档。

          象我那次招生,其中有一位考生档案中记载高二时体检有心脏二期杂音(好象是这样),她其他的体检表上都没有,当时想退招生办不同意,后来专门把这位考生叫来(刚好就在招生点同一城市)请招生点的医生复查出了个证明说没事才解决。作为招生的老师很同情这样的学生,但这是学校领导的意思也没办法。

          后来有位老师招来一位有点轻微跛足的学生,档案上没记载,但回来后还是受到批评,以后再也不让他去招生了。

          小地方出来的少数民族一般也不太愿意要,原来就在城市生活的问题不大。一个是某些少数民族有特殊的生活习惯,学校为解决一两个学生的特殊生活比较麻烦,再一个少数民族大多是靠加分上来的。不过在自治区这样的考生都不让退,只要上线就一定要招走。我那次招生其中有个蒙族,招生办发档时就明确表示这份不能退。

          招生时老师都会仔细看档案,其中历年的评语、考试分数、体检表都有,如果高考得了高分,而历年的成绩不怎么样,就会被怀疑其中有猫腻。

          比较愿意要的考生,第一当然也是政治,如果是党员或历年当学生干部就能优先,这样的学生好管理。对于特长要看学校需要不需要,比如学校足球队每年能进前几名,对于足球好的当然就优先,你如果排球好就等于没有一样。所以有特长的学生最好找你这项特长有优势的学校。

          在总分差不多的情况下,专业需要的功课分数就相当起作用。虽然现在的高考不一定考哪门,但还是会查档案中历年的考试成绩。

          以上都是在正常情况下,非正常就另当别论。

          每次招生都会有一大串照顾名单,在这个名单中也有“等级”。第一等级是校领导和学校上级部门交来的,下面就是招生老师本身的硬关系,再下来是本校职工子女,最后是转托来的关系。当然能否被照顾到首先要看能不能拿到档案,拿不到档案白说。一般来说你托了人又过了投档线就没问题,当然也有名单中出来的太多超出招生人数,这时就要分等级了。

          有些可以放在桌面上的照顾,比如说本校子女可以降不少分拿到档案,象我们学校的子女可以比别人低十到二十分。这不知是教委允许的还是与招生办有默契,不过就是降这么多分还是比不少外省市招来的考生素质高。

          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不敢说一定对。

    • 家园 谢前辈,太有用了,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南大简直是搞笑

      这个第二志愿等于没报。

      关键就是就低不就高,必须第一志愿录取是关键。

      谢谢您,我这几天天天朝家里打电话,一家人这几天就没干别的事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