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矽藻:汉字也可以用来考古,姜羌之辩 -- 矽藻

共:💬5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矽藻:汉字也可以用来考古,姜羌之辩

    矽藻:汉字也可以用来考古,姜羌之辩

    前一阵子,有个海外中文网站出了一串帖子,把汉字骂了个狗血淋头。我就不同意。因为汉字毛病虽多,有三大优点是别的形式的文字代替不了的。其一曰:汉字可以用来算命;其二曰:汉字可以用来制灯谜;其三曰:汉字可以用来考古。因为大家都认识汉字,效果也就特别好,有说服力。

    比方说古羌人孕育了华夏先民这个命题,汉字考古就贡献了很多。证明起来很简单:大家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炎帝姜姓,“姜” ,“羌” 都从羊,这两个族群就同源了;今天看起来羌族没有汉族发达,所以古羌人孕育了华夏先民。文字上的关联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羌”即是牧羊之男,“姜”即是牧羊之女。

    同源是不错的,先后却颠倒了。《山海经。海内经》有载云:“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氏生氐羌。氐羌乞姓”。强调了氐羌是从其它族群衍生来的。《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又如《诗地理考》所云:“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在古人的眼里,上古时代的“姜”是比“羌”发生的早的。

    今天仍可见到的羌人文化遗存印证了古羌人对外源文化的继承。新华网青海频道电:一种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羌人舞蹈“於菟”,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村再次上演。

    点看全图

    “於菟” 是什么,於菟是老虎,古代楚人也用它来描述老虎。可能因为楚人也是苗蛮之后,我们得以看到两个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时代,使用相同的言语吧?“於菟” 们 到了羌族的聚居区以后,地方化了。老虎纹变成了豹文。

    “於菟” 舞对于羌族而言是泊来品,因为老虎是不会出现在游牧族群聚集的平原上的。中国有华南虎,东北虎,新疆有已经灭绝的天山虎;青海没有听说过有虎,豹是有的,于是老虎纹变成了豹文。“於菟” 舞再现了古羌人对苗蛮文化的继承。好在“苗蛮” 在今天也不是贬称,没有人怀疑苗族的祖先是当今汉族的正源之一吧?

    所以我更相信以前指出的观点:羌人多半是华夏先民西进的时候与地方非农耕族群融合,所谓“在地化”的产物;这样的融合族群象串珠一样分布在农业文明与牧业或渔猎文明的接合部,藏人,蒙古人,满州人,朝鲜人,日本人,等等,只是成色不同而已。羌族本身有很多分枝,如西夏的立国族群就是羌人之一,党项羌;只是党项羌的主体已经溶于汉民族了。党项羌离中原较近呢!

    说起来都是陈年旧账,不关痛痒的。有两种潜意识,不值得提倡:其一曰,人文西来;其二曰,关怀落后。这第一说吗,有点自虐;这第二说呢,有点自恋。华夏文化绝对是本土文化;而怠曼事实,对小族群施以廉价的“关爱”,有点自以为是的嫌疑。在姜之前,加上先羌,大概是这两种潜意识兼而有之的反应。

    中国很多人口较少的族群,实际上是对华夏先民之文化,生活方式最固守的人群,他们的经济能力将会虽交通发展而进步,何必施加掐苗助张的廉价爱怀呢!

    看起来汉字虽然可以用来考古,要得到历史的真相,还要配合更多的证据才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