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黄埔军校 -- wanderer

共:💬80 🌺1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聊黄埔军校

    据说,上世纪初推翻大清国政府以后,中国政治在”一夜之间“,由封建皇帝统治改为民主共和统治,并有了新国名:中华民国。还据说,在新生的共和国(中华民国)里,国民党是全国第一大政党,但占据国家政府的主要领导位置,并且整天拍板决定国家大事的,却是一批批有军方背景的“北洋军阀”。

    当时,作为国民党最高领袖的孙中山,面对时局万分焦虑,急切寻求应对良策,决心走出“尴尬”的政治困境。据说,1923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根据孙中山的思考结果,通过了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要培养一批“有军方背景”的国民党党员。这个讲武堂的名称初步定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又把筹备中的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用“中国国民党”替换掉“国民革命”几个字,使办军校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化。同时,还选定广州黄埔岛作为军校的校址,并任命了一个军校筹备委员会,令其立即开始校舍改造、制定校规、招募教员、招收新生,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校徽制服等一系列事宜。

    1924年5月3日,黄埔军校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组成军校校本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军校最高的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国民党对军校的领导地位。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其中正取生 350人,备取生120人,学习时间仅为半年,于1924年11月毕业,一期毕业生共计645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创办军校,培养自己信得过的有用人才,其心情是多么热切,其办校效率是多么地高。

    1924年8月,黄埔军校第2期新生入校学习,至1925年6月共有449人毕业。

    1925年7月,黄埔军校第3期新生进校学习,至1926年1月共毕业1233人。

    1926年3月,黄埔军校第4期新生入校学习,至1926年10月共1480人毕业。

    1926年3月至8月1日,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入校共2620人。 同年8月1日以后入校的规定列为第6期生。同年11月1日,武汉分校招生委员会正式成立。

    由以上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可以看出,当时的办学速度非常惊人,以至于后来有一种说法:黄埔军校在当时是可以跟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等世界著名军校齐名的。

    此后,一部黄埔军校史就可以浓缩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史。一大批声名显赫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成了政治巨人,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军政生涯同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国社会的政治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有人夸张地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更不会有后来辉宏壮观的解放战争场面。

    提示:请不要思考将军的肩章与士兵的血有什么联系。

    关键词(Tags): #黄埔军校
    • 家园 这个结论很不客观

      黄埔的前几期时间非常短,是因为前线需要人打仗,不是同学们这么神勇。

      是徐向前还是那位老前辈说过,黄埔前几期就是一个速成学习班的水平,

      政治意义很大,但是水平很一般。

      至于跟外国军校水平相比较,则毫无必要,训练目的不一样,没法比。

      你列举的几个外国军校里面,情况差异很大,比如日本士官学校的水平那是

      相当的差,碰上中国衰的厉害所以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 家园 俺对世界军校历史一无所知。

        俺在网上见到这种说法以后,觉着很符合俺的口味。考虑到黄埔生对中华民国的改天换地作用,考虑到黄埔生在世界二战中的作为,还考虑到黄埔生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力,俺从军校对国家以及世界政治影响力的角度,接受了“世界名校”的说法。

        关于教学质量,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说,你是注重学校自身,还是注重学生毕业后的作为。

        • 家园 既然是“世界名校”

          既然要讲“世界名校”,那就谨慎一点。

          黄埔有很大影响,这个大家都承认,但是不要动不动来个“世界名校”,

          没那个必要,都是这几年教育部带的坏头。

          再说了,学校都不在了,怎么“名”?有不存在的“世界名校”吗?

          是的,黄埔出了牛人,那是因为形势使然,是他也是他,不是他也是他,

          这个要清醒,不能因为出了牛人就“世界名校”了,再说了,所谓黄埔

          牛,也就是前六期很牛,后来也就很一般了,可见是形势牛不是学校牛。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不写了。

      本来打算接着写,黄埔军校的荣耀,黄埔军校的落日,完成这个系列,感谢王二狗的帮助,感谢煮酒的鼓励,感谢禅人的引导,感谢各位翻贴。

      明天,俺又要忙一阵子了,挣点啤酒钱。再者,俺的肚子空了,有想法,没力气,仍然还是一饿汉,需要到处走走。

      对不起了,黄埔。对不起了,各位。

      别处见。

      • 家园 支持不写

        这两节就差不多了。该有的味道全有了,该说的话也说了。

        历史这玩意儿,有时单纯叙事也不错。

      • 家园 没事,要生活要拉风,先顾着生活,然后有时间多上河里来就是了

        我们会记着你的坑的

    • 家园 【原创】再聊黄埔军校的困惑

      据说,1920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2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们表达了强烈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速胜的情绪。在这次大会上,“枪杆子”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会后,参加俄共的一些华侨共产党员们就讨论过一个从苏俄进攻”北洋“政府的计划,打算从中亚(新疆)、蒙古和华南三路合击,推翻”北洋“政府。

      在孙中山同意使用苏联援助以后,曾有苏联人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国民党正在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的、真正有组织的国民革命政党,这是我们在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不管是印度、土耳其还是波斯,都没有这样一个政党,像现在国民党这样举足轻重;像国民党这样,受我们的影响如此之深;像国民党这样,尊敬和崇拜我们的权威;像国民党这样如此顺从地接受我们的指示和共产国际的决议”。这个言论说明,当时确实有人想用苏共模式改造国民党。

      黄埔军校创建初期,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开始就已经摆在建校者的面前。如果一个政党需要用枪杆子保护自己,如果一个政党需要用枪杆子实现自己的主义,那么,黄埔军校将选择保护哪一个政党,实现哪一个主义?有人说了,黄埔军校可以用一杆枪保护两个政党,同时为实现两个主义作战。

      于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就有了选择,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两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是加入追随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一份是加入追随列宁共产主义的共产党。随后,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中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伙人要搞三民主义,一伙人坚定共产主义,双方由最初的辩论争吵,很快就升级到大打出手,以至于获得黄埔生既能打仗又能打架的评论。

      想想看,一帮手里拿着武器,身处这种混乱局面的年青人,应该何去何从?想想看,军校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为主义勇于献身的精神。如果校方希望平息军校学生中的主义混乱局面,又应该何去何从?他们有机会教育学生放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改造国民党成共产党的机会吗?答案很明显,没有。他们可以放弃列宁的共产主义吗?或许可以,反正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大不了在适当的时候,用清里内部的方式,跟共产主义决裂,跟苏共说一声“拜拜”,把三民主义彻底扶正。

      如果这样做了,苏联政府又能怎么样?苏联投进去的钱肯定是拿不回去的,苏联投进去的武器和知识肯定也是拿不回去的。苏联能做的不就是,撤走专家,断绝来往,然后再在中国另找代理人,跟国民党捣乱吗?

      那时的国民党中央似乎也只有两条道可走。这第一条道就象商人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一样。利用投资者的钱,使用投资者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一旦这些产品卖了个好价钱,立马跟投资人翻脸。这第二条道是走投降路线,就跟电视剧上演的北洋军那样,吃大帅的饭,穿大帅的衣,听大帅的话,跟着大帅打天下。

      最终,黄埔军校的这些困惑给黄埔和中国带来的是灾难。黄埔人在战场上自相残杀,杀得是昏天黑地,流得却都是中国人的血。这是黄埔军校的耻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