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满门皆是英雄汉----现存集团军简介----第1军 -- wydygo

共:💬44 🌺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满门皆是英雄汉----现存集团军简介----第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集团军

    军部驻地:浙江湖州

    原 代 号:83010部队

    著名部队:

    “红军师”----步兵第1师

    “红军团”----步兵第1师第1团(原第3团)、第2团

    “抗洪抢险模范团”----步兵第1师第2团

    “硬骨头六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

    “坚守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

    “攻坚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9连

    “尖刀七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7连

    该军的前身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西苏区由贺龙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1930年4月,红4军与红6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2军团。1936年 10月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先后参与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百团大战,保卫与发展晋西北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斗争。部队也先后扩编为张(宗逊)第358旅、彭(绍辉)第358旅及独立第1、第2旅。

    解放战争中,1946年10月,在山西岚县以原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及晋北野战军机关组成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11月第1纵队奉命西渡黄河,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次年编入西北野战军,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等战役。1947年9月,在晋中地区作战的晋绥军区独立第7旅编入第 1纵队。1948年春在宜川战役中,第1纵队在瓦子街与敌进行了顽强的白刃格斗,涌现出著名拼刺英雄刘四虎(第358旅714团6连2班班长)。

    1949 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358、独立第1、第7旅分别改称第1、第2、第3师。全军共 2.2万人。随后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和解放青海。10月1日第1军兼青海军区领导机关,负责青海的剿匪、维护社会治安。解放战争期间,第1军共歼敌104227人,解放县以上城市51座。

    1952年6月第1军与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 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9师合编为第7师。整编后第1军于12月参加抗美援朝,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10月最后一批撤军,驻防河南开封,属武汉军区。1962年该军曾开赴福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4年1月,国防部授予该军第1师第1团6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第7师改称第3师。1975年该军与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对调,换防浙江湖州。1984年由军长傅全有率领下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 1985年6月“硬骨头六连”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称号,这是全军唯一的两次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

    1985 年陆军第1军改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81师(前身为1946年“中原突围”时皮定均所率著名的“皮旅”)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0师、炮兵第9师和高炮旅(旅部由原第178师师部改编)。1987年该军还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并曾在一次演习中两小时敲调38军的团指挥所。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属第1集团军的步兵第2、第181师于1996年10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师改为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原第1团撤销,以第3团为主改编为第1团),坦克第10师与高炮旅也分别改编为装甲第10师和防空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跟这个部队打过官司

      下面的x团,赢了,但无法执行,该团团长指着大炮说,我有奔驰的炮车,你拖一辆走?

    • 家园 漏斗子的?
      • 家园 不是

        多数军史出自《××军征战纪实》系列

        部队编程大部分来自当年舰船上面的一个帖子,从三野四野谁更强开题(好像是)

        第一军的编成来自某网文,谈我军对台准备的

        二野各军出自谈陈赓大将的帖子

        我看过漏斗子的很多帖子啊,没见过这一篇

    • 家园 免责声明

      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凡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均是本人视野有限所致

      本人对所有错误概不负责

      • 家园 这些资料是你自己搜集的还是别人搜集的?

        如果是你自己的呢,请及早注明,尚可保留

        如果是别人搜集的而你只是转载,河规你也不是不知道,改一下留个link,把大部分内容删掉吧...

        • 家园 收集,下面的帖子已说明

          如果犯河规就转版吧,虽然收集这些我也挺费劲的。

          刚才在网上搜了一下,网上同类的文章不少,但像这么全的还没有找到

          至少应该算“半原创”了吧

        • 家园 当然是我自己收集的

          20军、21军、26军、27军、38军、39军、40军、41军、42军、54军、65军的现在部队结构来自以前舰船上的一个三野四野吵架的帖子,把有关内容挑出来,加上军史,整理成文

          第一军的资料道听途说为主

          第12、13、14、16军以军史为基础,加入了诸多传闻

          我对部队构成的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

    • 家园 第12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集团军

      军部驻地:江苏徐州

      原 代 号:83226部队

      著名部队:

      “临汾旅”----步兵第179旅

      “红军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6团

      “朱德警卫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8团

      “百将团”----原步兵第36师第106团

      “尊干爱兵模范连”----步兵第34旅3营7连

      “王杰班”----装甲第2师工兵营1连5班

      第 12集团军的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它从1932年11月在鄂豫皖重新组建的红25军74师一部和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 129师东进纵队一部队、第129师386旅771团一部队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发展而来。1945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组成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王宏坤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委。下辖第16、第17和第18旅。

      1946年10月的巨野战役徐庄战斗中,第6纵队18旅52团1连机枪班班长王克勤带领全班同志打退敌人多次反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从而在全军开展了“王克勤运动”学习高潮,有力提高了我军战斗力。1947年8月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第6纵队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为部队杀开了一条血路。1948年7 月该纵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战后第17旅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

      参加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2月9月在安徽蒙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王近山任军长兼政委,各旅分别改称第34、第35、第36师。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11月29日协同兄弟部队解放重庆。成都战役中,第36师106团先头连指导员王银虎带领10名战士生俘敌军1个团1000余人。

      1950年12月该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101团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第36师继续留在四川。第五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先后涌现出杨春增(第35师104团副排长)、伍先华(第34师100团2连班长)、胡修道(第31师91团5连战士)等著名战斗英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该军共歼敌约50万人。

      1954年4月,第12军回国,驻防浙江金华,1961年移防苏北的淮阴地区。1967年4 月进驻安徽合肥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78年接替第68军,移防江苏徐州。1960年代初,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郭兴福时任第34师 100团2连副连长),在叶剑英和罗瑞卿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31师改称第36 师。“文革”期间,该军军长李德生曾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后曾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委)。

      1985年陆军第12军改编为陆军第12集团军,撤销第35师,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79师(即著名的“临汾旅”,1971年开始担任迎外表演任务)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2师(“王杰班”即该师工兵营1连5班)、炮兵旅和高炮旅。1989年6月步兵第36师曾全师空运北京参与执行戒严任务。1990年代初,步兵第3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所谓“快反部队”)。1998年后,步兵第34师改为摩步旅,179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2师改编为装甲师。在 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集团军反坦克团的红箭8-E导弹发射车组成了车辆第7方队。2003年,36师改为摩步旅,该军成为旅团制集团军。

    • 家园 第13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集团军

      军部驻地:重庆市

      原 代 号:56005部队

      著名部队:

      “红军师”----步兵第37师

      “红军团”----步兵第37师第109团

      “群众工作模范团”----步兵第149师第446团

      “洛阳英雄连”、“夜袭长胜连”----步兵第37师第109团第5连

      “勇猛顽强英雄连”----步兵第37师装甲团第3连

      “尖刀英雄连”----步兵第149师装甲团某连

      第 13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建的红四方面军的第73师,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后该师编为红31军第93师,抗日战争中93师编为八路军 129师386旅772团,参加了开创太岳敌后根据地和反扫荡斗争。1945年10月以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下辖第10(原386旅)、第13旅(原军区部队)。

      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机动任务,先后归第1、2、4野战军指挥。 1946年9月在临浮战役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诚。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此后又协助西北野战军部队参加晋西南地区的战斗。1947年7月作为“陈(赓)谢(富治)兵团”主力挺进豫陕鄂地区,配合刘邓、陈粟两支大军经略中原。在 1948年3月的洛阳战役中,第13旅37团7连1班和第10旅28团5连分别荣获“洛阳英雄班”和“洛阳英雄连”光荣称号。淮海战役中,第13旅38团 1营被授予“钢铁营”光荣称号,并涌现出张英才等全国战斗英雄。

      1949年2月,第4纵队在河南郾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归第4兵团指挥。第10、第13旅分别改称第37、第38师,另以豫西军区部队组成第39师。之后,该军参加渡江战役,5月22日解放南昌。9月又随第四野战军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在滇南活捉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1950年3月兼滇南卫戍区。解放战争中该军共歼敌5.3万余人。

      至 1952年底,第13军基本上清除了滇南地区土匪,歼匪5.5万余人。1950年春夏开始该军参加抗法援越斗争,并协助越方歼灭越匪和逃入越南境内的国民党军3000余人。为配合《中缅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的执行,该军与云南省军区部队于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发起了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沉重打击了逃缅的国民党军,并为我军热带丛林地区作战积累了经验。1968年12月该军调防重庆。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军作为西线主力,巧渡红河,突破敌人纵深前沿,胜利完成了攻克越西北重镇柑塘市的任务。

      1985年陆军第13军改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9师撤销,原属第50军的步兵第149师(前身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0旅,1949年2月改为第18军52师,1951年入藏,参加过西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9年与第50军149师对调防务,并改称第149师)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此后该集团军参加了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 1989年第149师入藏执行拉萨戒严任务。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步兵第149师成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之一,并涌现出了"全国十大女杰”之一的硕士副团长张可(张英才之女,现步兵第149师装甲团副团长)。原属该集团军的步兵第38师于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7师110团和步兵第149师447团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

    • 家园 第14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4集团军

      军部驻地:云南昆明

      原 代 号:35201部队

      著名部队:

      “山西新军”----步兵第40师

      “老山英雄团”----步兵第40师第118团

      “英雄营”----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3营

      “英雄营”----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1营

      “淮海先锋连”----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4连

      “钢铁六连”----原步兵第40师第120团第6连

      “猛虎连”----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9连

      “老山神炮连”----炮兵第4师第5团某连

      “老山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8连

      “老山穿插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4连

      “老山防御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7连

      “者阴山英雄连”----步兵第31师第93团第9连

      第 14集团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37年8月1日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即“山西新军”,10月扩编为纵队),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1942年太岳军区将第358旅和决死第1纵队整编为太岳纵队,下辖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 1945年10月,太岳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分别改为第10、第11和第12旅,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随后参加了闻夏、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1947年2月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8纵队第22旅。8月,第4纵队和第22旅等部在陈赓、谢富治指挥下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之后,第22旅改归第4纵队建制。

      淮海战役结束后,以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第110师于 1949年2月14日在河南漯河地区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第11、第22旅和第110师分别改编为第40、第41和第42师,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1950年1月进军云南,并参加了西昌战役。尔后在滇西边境担任剿匪作战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的安全和稳定。第14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歼敌37万余人。

      1950年代后第 14军一直驻守云南,1959年部分部队参加了西藏平叛的战斗。在1960-1970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1968年该军移防昆明。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该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

      1979年2月至3月,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并前出铺楼,切断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1981年5月第42师收复扣林山,第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1984年4月28日,第40师配属第41师122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5月15日,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随后,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涌现出张大权、尹光忠、史光柱、李海欣等著名战斗英雄。

      1985年陆军第14军改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原属第11军的第31师(原第17军49师,后为贵州省军区独立师。1969年重建第11军,第49师改为第31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复者阴山)和步兵第32师(1969年重建第11军时组建)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1992年第42师撤销,步兵第41师于 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2师与原云南省陆军预备役师合并,组建云南省陆军预备役第32师,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 31师91团和步兵第40师120团也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2003年,炮兵第四师缩编为军炮兵旅。

    • 家园 第16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集团军

      军部驻地:吉林长春

      原 代 号:81021部队

      著名部队:

        “模范红五团”----步兵第46师第136团

        “模范红十二团”、“平江起义第一团”----步兵第46师第139团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模范红九连”----步兵第46师第136团第9连

        “登城第一营”----原步兵第48师第144团第1营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革命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其中原第47师第139团的前身是井冈山红4军32团和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荣获过“模范红十二团”光荣称号。第46师136团的前身是红1军团第2师第5团,在中央苏区反 “围剿”作战中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红五团”荣誉称号。抗日战争中发展成为冀鲁豫军区部队。

        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第1、第2和第3旅,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习惯称为"杨苏纵队"。第1纵队成立后即从冀鲁豫北上参加平汉战役,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辖第1、第2、第19 和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随后参加豫北、鲁西南战役。8月随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宛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第18军。

        1949年2月19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归第2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原第1、第2改为第46第、47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原第20旅改为第18军52师。4月参加渡江战役,8月作为第5兵团先头部队进军大西南,于11月14日解放贵阳。随后又进军四川,参加成都战役。1950年1月回师贵州,执行剿匪任务,至 1951年1月歼匪10余万人。解放战争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共歼敌21.2万余人。

        1951年4月第16军北上河北整训,第48师留在贵州,原第62军186师调入。1952年11月,第186师改归东北军区,原第11军32师(该师为当年太行纵队的主力)归第16军建制,12月第16 军入朝轮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的后,该军于1958年4月最后一批回国,属沈阳军区。1964年8月,该军第46师136团9连被国防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模范红九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第32师改称第48师。1976年步兵第46师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1985年陆军第16军改编为陆军第16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4师、炮兵第10师(该师的前身第48军143师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 1950年12月改为炮兵第21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10师(1992年撤销)。1998年后,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第47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第4师。2003年,第23集团军撤消后,其摩步第68旅,第69师转隶16军,炮兵第10师改为军炮兵旅,原军反坦克旅转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反坦克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