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上海 -- 中微子

共:💬1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评论】上海

    未完待续。

    上 海

    九十年代后期,上海象搭积木似地建起了层层叠叠的高楼,我很不喜欢那里。唯一的好处是有鲜奶蛋糕,当场现做的那种。做蛋糕的穿了雪白的大褂,站在大玻璃窗的后面,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花样挤在蛋糕上,再拿出来,盖上漂亮的盒子,用丝带打了结递给我,还会说“小姐,您的好了”,那一刻我可以原谅大都市里种种的不好,可以温文尔雅地回一句“谢谢”。可是同班的男生们并没有因为我的温文尔雅而喜欢我,他们似乎永远在追逐会粉饰自己脸蛋儿和能歌善舞的女生,而我这个从“乡下”来的女孩儿是平淡的、象碗水。只有云枫对我说话会嘴角带着坏坏的笑,其实他对很多女孩儿都是这样笑的,我没有勇气介意其他女孩儿,只是沉湎于他偶尔瞟过来的目光。终于有一天,在回家的地铁上,他把我逼在车厢的角落里,说:“锦儿,我们去看电影吧”。他斜撑在墙上的手臂刻意地在暗示什么,我突然又有了做狐媚子的勇气,贴身上去说:“我们去看晚场的,好吗?”,我知道自己的眼神里全是媚态。

    上海是做魔鬼的城市,幻作江南女子的模样,有着白晰丰润的身体、娇柔的声音,但眼神是狐媚的,一身的玲珑珠宝。男人们为她痴迷,女人们为她疯狂。父母似乎迷失在这个城市里,我也得以放纵的理由――但我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平淡的女孩,我可以在放学后悄悄拉着云枫的手去看电影、逛商店,但我还有每日的功课,我不知自己放纵了会不会快乐。云枫是从来不为功课费心的,他会花样百出地应付它们,成绩不好不坏地游荡着。女孩子们喜欢看他动作潇洒地打篮球、足球、羽毛球,偶尔还会背个网球拍。其实我知道他每一样都是玩玩,最大的兴趣是做出个潇洒给女孩子们看。我不是他的唯一,这个都市的人们是嘲弄“唯一”这种幼稚的。然而他会揽了我的腰说“你最可爱”,我就信了。

    • 家园 看起来不错,等待锦儿和云枫的下文
    • 家园 呵呵,说实话,除非有过人的敏锐,否则,请呆上20年才来品味这个城市
      • 家园 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往往是基于自己际遇之上的。

        大多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这种文章帖在感性世界非常合适。如果是客观的,理性的评价帖到探索未知才对。是不是?

      • 家园 AGREE!任何城市都不是片刻可以体会的。
        • 家园 是的,其实,我也不是说什么上海有什么内涵

          也不是说,其他城市浅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丰韵和文化。

          只不过是烦一些刚来上海不久的所谓的文化人或是所谓的白领,没来多久,刚泡了几次学生酒吧或是现在上海所谓的咖啡馆,就自认为吃透了上海的小资腔调,或陶醉,或调侃,或自卑而愤青一把。

          而真正的文化或白领精英们,我认为是更多的包容,体会,消化,犹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那样的情怀。

          上海的一些建筑和人文根本不是在上海三,五年就能了解的,而且并不像一些别的城市,仅仅是个表象,而在上海,上海的一些人文深深地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里面有我们所要发扬的,也有许多是我们要摈弃的。。。。。。

          BTW:我热爱我所出生的,和我所生活了许久的城市,但我决不看轻别的城市和别的城市的人。

          • 家园 无情兄,你这样的上海人我喜欢。

            说不上来为什么,对上海人的一些做法其实都能理解,但是就是不对我这个山东汉子的脾气。没办法,我也曾尝试着和上海人交朋友,但是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也许是看关了山东大汉的大气直爽,燕赵义士的慷慨悲歌,和上海人打起叫道来总是感觉很累。我知道不能用任何一个人来代表一个城市,也相信正大综艺的那句广告词“上海,绝对不是一个简单善变的城市”。在所有的描写上海人的文章中,我觉得最为彻底、最通透的还是余秋雨的《上海人》,那种的全国皆知的“自豪感”背后也有其不为人所道的凄楚。尤其是一句“全国人都讨厌上海人,但又都离不开上海人”也说出了上海人的尴尬。呵呵,其实认识的上海人也不多,没有什么资格发言,但是我信人如其文,但愿能在现实生活中多见到一些如无情兄的上海人。

    • 家园 是哦,看开头还不错,希望能够继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