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起大学招生,讲讲兄弟我自己的事情吧!! -- 贪玩的风筝

共:💬41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真是不知道的~~~

                    不过96年肯定是招的,呵呵,因为我一个兄弟正好在上海和我同一年考试,就跑去清华了,呵呵。

                    不过清华北大,就是招生,在上海也是非常高的分数,这个没法子,呵呵,好在上海还有自己的几个名校打底。

                    浙江也不错,至少现在合并以后的浙大,一年在省内招好几千,呵呵

                    • 家园 情况是这样的

                      之前几年因为北大和清华在上海都受到冷遇,分数很低,所以一怒就不招了,并不是真的不招,只是改成直升,名额貌似还是一样的,百来号人吧,两校加起来。96年也是直升的,后来为了鼓励大家考清华北大,97年,就是我那年,市政府推行所谓“零志愿”并且承诺考生一定可以回沪,之前很少考外地大学的,所以说上海最好的学生在交大复旦是不虚的。外地院校常年都招不满,我1个高中师兄,你那届的,2本才过,结果接受调剂,愿意去外地,进了浙大计算机

                      • 家园 对了,想起来了,呵呵

                        是这样的,呵呵,当年上海孩子的想法和现在差别很大的了,现在外地名校应该也比较多人报名了吧?那时候为什么我们家特别想要给我搞个上海户口,这方面因素也有,因为按照我的成绩,再加上普遍上海孩子不愿意出去,那外地学校还不是随便挑学校,挑专业啊??呵呵,可惜最后也没成啦!!后来的零志愿,其实我们看起来也很眼红的,我那年要是零志愿,那么肯定我也就去清华北大了,没法子啊 !!96,97,正好赶上国家改革分配政策,所以对于上海地区考生来说,如果掌握了消息,抓住了机遇,可以去很好的学校的,呵呵,这么好的机会现在是没了,呵呵

                        • 家园 都是计划经济的恶果阿

                          把本身也是移民血统的上海人,搞成了这样的自闭。原因是复杂的,计划经济时代,外地和上海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是一个;你父母和我父辈这样,牺牲了自己还陪上孩子的遭遇是一个;还有当时的国有企业为主的用人环境也是一个,他们基本不认外地院校的(清北还认,但浙大和南大都不认);所以造就了这样的后果,60 70年代,中专的分数经常高过大学,因为大学是要分出上海的~

                          • 家园 现在庆幸的是,我们也算逃过一劫

                            父母还是很乐观的,事情总往好地方想,父亲现在退休后在上海做个比较清闲的工作,结果资本家给他的钱比原来在包钢多5,6倍,呵呵,给GCD卖命一辈子,到头来资本家来补偿他一下,也算是够讽刺的,不过父母都已经很满足了。

                            我和妹妹,不管怎么说,都算是逃过了计划经济的一劫,现在也都很不错,而且,至少我们的后辈,可选择的路很多,肯定不用再遭受我们这样的情况了,所以,现在家里人都很开心,呵呵,其实,开心就好了,别的还不都是一样的,哈哈

                            • 家园 是啊

                              我们这代不算是牺牲掉的一代,到底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我姑姑后来80年一开放,就去了US,她太正直和广西的顶头上司,形同水火。假如没有开放,我估计她的遭遇就会很悲惨,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

    • 家园 不公平啊!南方其他地方象湖北、福建的考生也深受其害

      老弟一概还是不错的,上的是浙大吧?

      杭州也是好地方了。花!

      • 家园 呵呵,是啊,湖北福建山东的更加倒霉

        我们内蒙呢,属于教育质量比较差,当年也比较土,我就从来没有被封闭式管理过,嘿嘿~~~

        大家一路玩,一路学的到了高三,稍微冲刺冲刺,就考试了。

        等到上大学后,发现什么湖北黄冈中学啊,青岛二中啊,还有福建的同学啊,kao,那读书真当是个恐怖啊~~~~~然后动不动考个630分以上的,还只好挑挑非北京上海的一线学校,去什么清华复旦的还没指望。

        我这时候就想,我还算真是幸运的,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没有被考试读书压抑到畸形,小说照看,球照打,妞照泡~~~,然后biu的一下就来杭州读书了,看看他们累死累活的,比我高出50分都不止,也不过就是和我一样么。

        这么也就知足了,咱是没生在东方明珠,没生在皇城根,可咱不也没生在肯尼亚么?^_^

    • 家园 这个跟户口一样,是本朝有数的几项德政
      • 家园 不过总体看来,是变好了

        至少当年交大那个让我们家里无比愤慨的规定,其实在我大学毕业前就取消了,也就是说,当年如果去交大,每年那1000大洋不说,找工作完全自由,嘿嘿,看来自己也是知道太不得人心啊!!

        不过我依然不后悔,对上海依然没太多好感,即使现在我们家里除了我基本都在上海生活了,呵呵。

        我现在属于这样一个状态,在江南时候,我言必称我是内蒙人,在内蒙时候,我说我是杭州人,不过要是有人老说上海不好,我也会说我是上海人,哈哈哈,说到底,我其实挺讨厌地域歧视的,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地域歧视让人太不舒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