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起大学招生,讲讲兄弟我自己的事情吧!! -- 贪玩的风筝

共:💬41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起大学招生,讲讲兄弟我自己的事情吧!!

讲到大学招生,就想起我当年高考的时候了,不免又有点不开心了。

我父母都是南方支边到内蒙的,父亲是上海人,交大毕业生,毕业时候支援包钢建设,去包头了。

如果他学历不那么高,初中毕业的话,那么好歹文革后他算知青,也能回上海,这样我和妹妹,也就跟着回去了。反倒是大学毕业,所以就回不去了,其直接后果就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父母工作很忙,我从小寄养在上海爷爷奶奶家里,读书时候因为户口原因,只好回内蒙了,自然我就享受不到上海高考超低分数线的好处了。这倒也不怕,我从小倒是比较争气,成绩还算不错,立志高考考回上海吧!幸运的是,到了兄弟我高考那年,已经不再歧视“老少边穷”地区了(以前这类地区的学生,必须回原籍就业的),可是那年上海的招生,理工科一流的院校里面,复旦不在内蒙招生,交大在内蒙招生,但是有个条件,还是所谓的“老少边穷”地区考试,每年给补助1000大洋,但是毕业后必须回原籍就业,sigh。这个规定实在让父母很伤心,他们其实对自己在北方一辈子没法回上海,并不是特别的在意,一般也就是说时运不好,也不会去抱怨某党和ZF的,但是那时候,他们第一次说,这个规定简直就是“献了青春献子孙”,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一辈子不算,自己的子女还要被发达的地区歧视,自己已经没法回家乡也就算了,自己的子女也不能回去。

我本来是很想很想去我老爹的母校读书的,听他讲他读书时候的故事,他在学校的生活,我从来都是非常向往的,而我对父亲的崇拜,也让我一直把交大当作除清华北大以外,我认为最好,我最喜欢,最愿意去的学校,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认同感。可是,现实就是,上海不认同我,交大不认同我,他们不把我当作一样的人。

于是乎,兄弟我就跑到杭州去读书了,于是乎,从那时候起,上海已经不是我小时候叔叔天天带我去逛外滩,吃小笼包,吃奶油冰砖,吃掼奶油,看江轮的上海了,我从此对这个城市毫无认同感,尽管若干年后我的户口上面一度还是写着上海。

过后几年,到了我妹妹高考的日子了。而我的妹妹,成绩并不是如何出色,如果在内蒙考试呢,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读一本的。因为家里有个亲戚一直没要小孩,所以就走了个门路,过继给亲戚做养女,这样就有资格参加上海的考试了。所以我比较清楚,那时候,外地来上海考试的学生,考的是全国卷,上海学生考上海卷。不过最后录取的比例还是一致的,所以妹妹占了点便宜,终于在上海一个还算差强人意的学校读书了,现在她也留在上海工作了,想想如果她在内蒙考试,最多一个自治区内的学校,以后的就业各方面,和现在就是天差地别了。想想都很不公平,同样一个人,稍微粘点上海户口的光,以后的人生之路就有那么大的变化,我妹妹算是很幸运的了,可是看看当年她的高中同学,就此大家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她们又凭什么不能享受到这一切??

现在看起来,各个大城市,北京上海,无不如此吧,拼命限制外地生源来读书,拼命限制外地毕业生来就业。可是,有什么用呢?近些年来,这些不合理的政策,一个个都取消了,所以看看,全国各地但凡有点能力的人,全都跑到东南地区来了,很简单,经济发展的成果,凭什么西部地区的人民不能享受??

回过头,再来看看招生政策,各位还觉得合理么?地域招生问题不大,因为各地教育质量本来就是不同的。但是问题是,凭什么清华北大在北京一招就是上千人,在偏远省份,才招几十个?凭什么北京上海的学生,稍微努力点就读个重点大学,其他地区的孩子,就要拼死拼活的?兄弟我当年高考,内蒙第57名,可是楞是不敢报清华北大,为什么?当年两校在内蒙招生总数不到150个,当时还是估分报志愿,谁知道能不能上啊?

再说句题外话,房价,现在房价高不高?真高!!可是又不高!为什么,君不见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拼死往大城市挤?比较一下中西部和东部的生活质量,相差实在太大了!凭什么都是优秀的人才,中西部的就不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呢?

房价那么高,说明什么?说明发达地区的高收入和低廉的物价,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所以大家都要到这些地方来,所以造成名义收入很高,可是实际上要砍掉一半来供房。那么房价要涨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呢?那就是,当一个城市普通白领,收入在供房之外,发现剩下的钱所维持的生活,还不如在内地的时候,那么房价就到顶了。现在看看,大家天天喊着房价高,你让他去内地工作,他干么?所以,到底是房价高,还是中西部地区收入太低??

关键词(Tags): #大学招生(当生)
家园 这个跟户口一样,是本朝有数的几项德政
家园 不过总体看来,是变好了

至少当年交大那个让我们家里无比愤慨的规定,其实在我大学毕业前就取消了,也就是说,当年如果去交大,每年那1000大洋不说,找工作完全自由,嘿嘿,看来自己也是知道太不得人心啊!!

不过我依然不后悔,对上海依然没太多好感,即使现在我们家里除了我基本都在上海生活了,呵呵。

我现在属于这样一个状态,在江南时候,我言必称我是内蒙人,在内蒙时候,我说我是杭州人,不过要是有人老说上海不好,我也会说我是上海人,哈哈哈,说到底,我其实挺讨厌地域歧视的,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地域歧视让人太不舒服了!!

家园 不公平啊!南方其他地方象湖北、福建的考生也深受其害

老弟一概还是不错的,上的是浙大吧?

杭州也是好地方了。花!

家园 呵呵,是啊,湖北福建山东的更加倒霉

我们内蒙呢,属于教育质量比较差,当年也比较土,我就从来没有被封闭式管理过,嘿嘿~~~

大家一路玩,一路学的到了高三,稍微冲刺冲刺,就考试了。

等到上大学后,发现什么湖北黄冈中学啊,青岛二中啊,还有福建的同学啊,kao,那读书真当是个恐怖啊~~~~~然后动不动考个630分以上的,还只好挑挑非北京上海的一线学校,去什么清华复旦的还没指望。

我这时候就想,我还算真是幸运的,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没有被考试读书压抑到畸形,小说照看,球照打,妞照泡~~~,然后biu的一下就来杭州读书了,看看他们累死累活的,比我高出50分都不止,也不过就是和我一样么。

这么也就知足了,咱是没生在东方明珠,没生在皇城根,可咱不也没生在肯尼亚么?^_^

家园 你错怪上海了~~

我父亲一辈,兄妹3个全都是同济的,结果大伯被分配到河北,姑姑被分配到广西,只有我父亲这届运气好,全部小班都留沪。

老少边穷要回去的政策,并不是上海的政策,是中央的,为了是防止发达地区掠夺不发达地区原来就不多的人才。至于提供的地区奖学金,是出自交大本身,和国家倒反而没关系了,其他上海的学校未必有,我有同学真的是穿上拖鞋拿个塑料袋就来报到的,到了学校,就学费全免,外加每月1000的补助,加上校友的其他乱七八糟的助学金,一月小3千,还不要缴税,他工作之后,第一年收入明显下降了,也算是上海人民为全国教育做点微薄的贡献。

家园 有些事情无关高考,也就不说了

当年上海交大那个政策,可是土政策。之前是全国的政策,就不说了

助学金另当别论,说毕业后一定要回原籍,太可恨。

另外为什么对上海印象不好,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因为和高考无关,就不说了。包括我本科毕业工作一年之间的事情,包括后来硕士毕业的事情。

反正呢,现在的社会,哪里人,哪里户口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所以也就不去计较。

但是,让我这个从3个月就在上海,长到6岁才离开的人,一点归属感都没有,也算是够厉害的。

我现在倒是就对内蒙和杭州比较有归属感,呵呵

家园 问下你高考是几几年

我可以查阅下相关的政策,印象中,不是交大的土政策。所有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一切都是国家分配自然要按地区划分。现在简单,一切按钱划分,你想去哪去哪,但是你在那能找到工,能租的起房,子女有钱上学么?这些就看个人能耐了。所以用经济的不平等,取代出生地的不平等,是个时代的进步。

家园 呵呵,过去的事情,算了

我是96年高考,应当是土政策,因为当年上海其他任何高校没有相应的政策

不过是不是也可能是因为交大的上级单位和其他学校不同?

反正已经过去了,而且,如果交大这个政策且放下不说,复旦不在内蒙招生,同济倒是招生,不招建筑,郁闷~~~~~~反正当时看的我心里非常火大,呵呵

家园 上交是教育部直属

所以要听中央的~上海市政府基本管不了。到了2000年和地方共建,上海市政府才提出要增加上海的名额,最后也只加了一点,现在上交的本地生源大约1/3,我小你一届,我们那届700/3000是本地的,大约1/4,而且很不幸,你貌似真的是最后一届,我们这届就没这个规定。

家园 是啊,的确是最后一届的,^_^

没法子,呵呵,不过总体来说,对我个人影响不大了,现在对上海印象不好,这些过去的乱七八糟事情可能只是个源头吧,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不太喜欢超大城市的林林总总,话说回来,即使没有这些事情,即使我顺利的去了交大自己喜欢的专业呢,上海依旧也不是我小时候“外滩,小笼包,掼奶油”的上海了,说不定我还是会走。

而且现在也没什么不好的,我这个人本来也不是很上进的人,几次想考GT出去,最后还是作罢,说到底,我这个烂人啊,更加适合在杭州这个经济够发达,风景够美丽,生活够舒适的城市生活,嘿嘿。

家园 呵呵,在哪都一样

其实97年之前好几年,北大和清华不在上海招生,这个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吧~

家园 这个真是不知道的~~~

不过96年肯定是招的,呵呵,因为我一个兄弟正好在上海和我同一年考试,就跑去清华了,呵呵。

不过清华北大,就是招生,在上海也是非常高的分数,这个没法子,呵呵,好在上海还有自己的几个名校打底。

浙江也不错,至少现在合并以后的浙大,一年在省内招好几千,呵呵

家园 据说山东是受害最深的,所以山东学生考研的人特多。花!
家园 情况是这样的

之前几年因为北大和清华在上海都受到冷遇,分数很低,所以一怒就不招了,并不是真的不招,只是改成直升,名额貌似还是一样的,百来号人吧,两校加起来。96年也是直升的,后来为了鼓励大家考清华北大,97年,就是我那年,市政府推行所谓“零志愿”并且承诺考生一定可以回沪,之前很少考外地大学的,所以说上海最好的学生在交大复旦是不虚的。外地院校常年都招不满,我1个高中师兄,你那届的,2本才过,结果接受调剂,愿意去外地,进了浙大计算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