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起大学招生,讲讲兄弟我自己的事情吧!! -- 贪玩的风筝

共:💬41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了,想起来了,呵呵

是这样的,呵呵,当年上海孩子的想法和现在差别很大的了,现在外地名校应该也比较多人报名了吧?那时候为什么我们家特别想要给我搞个上海户口,这方面因素也有,因为按照我的成绩,再加上普遍上海孩子不愿意出去,那外地学校还不是随便挑学校,挑专业啊??呵呵,可惜最后也没成啦!!后来的零志愿,其实我们看起来也很眼红的,我那年要是零志愿,那么肯定我也就去清华北大了,没法子啊 !!96,97,正好赶上国家改革分配政策,所以对于上海地区考生来说,如果掌握了消息,抓住了机遇,可以去很好的学校的,呵呵,这么好的机会现在是没了,呵呵

家园 都是计划经济的恶果阿

把本身也是移民血统的上海人,搞成了这样的自闭。原因是复杂的,计划经济时代,外地和上海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是一个;你父母和我父辈这样,牺牲了自己还陪上孩子的遭遇是一个;还有当时的国有企业为主的用人环境也是一个,他们基本不认外地院校的(清北还认,但浙大和南大都不认);所以造就了这样的后果,60 70年代,中专的分数经常高过大学,因为大学是要分出上海的~

家园 现在庆幸的是,我们也算逃过一劫

父母还是很乐观的,事情总往好地方想,父亲现在退休后在上海做个比较清闲的工作,结果资本家给他的钱比原来在包钢多5,6倍,呵呵,给GCD卖命一辈子,到头来资本家来补偿他一下,也算是够讽刺的,不过父母都已经很满足了。

我和妹妹,不管怎么说,都算是逃过了计划经济的一劫,现在也都很不错,而且,至少我们的后辈,可选择的路很多,肯定不用再遭受我们这样的情况了,所以,现在家里人都很开心,呵呵,其实,开心就好了,别的还不都是一样的,哈哈

家园 是啊

我们这代不算是牺牲掉的一代,到底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我姑姑后来80年一开放,就去了US,她太正直和广西的顶头上司,形同水火。假如没有开放,我估计她的遭遇就会很悲惨,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

家园 当初听到过有个说法上海给外地多少名额。相应的外地院校给上海多少名

当初有个女同学,高考不慎被大连海事给录取了(我们那时候志愿中必须要填报外地院校结果都在第三志愿填报清华,北大就她还老老实实填了个二类三志愿第一第二报财大和上外非重点专业其实成绩不算太低 )发通知单后一家哭得跟泪人一样。我们老师实在人旁边说她。你哪怕留在上海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阿!后来果然就业什么的都没留在本地的好。现在当年高中的同学们普遍收入都在一两万乃至数万,好的身家上千万了(我们当时市重点中学升学率98%)她错过了一站虽然回上海了但是转户口耽搁了一阵。找工作找得很不理想好强不服气就嫁了个广东人单也就是红火了一阵破产了。现在三十出头老的像四十岁。一切一切的变数都来自于那倒霉的志愿。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班里外地同学百分之九十以上打死也要留上海。结果考研阿,嫁人啊!外企就业什么的都留下来了。现在回头看每一个都混得不错。基本人人有车有房。人生有时候就是需要坚持一下。

外地上海这事儿里面的曲直是非太多了。几句话讲不清楚。反正坚持留上海的没错。

家园 普遍1,2 万

才三十出头? 敢问哪所高中?

家园 那所学校不说,93年高中毕业,97年大学毕业

算是老人了

家园 那要看什么年代了

估计是比我还要早吧?你说三十出头,那是了

至少从我这届开始,我的上海同学自己说的,发现他回去工作也方便,前途也好,他本来在上海学校什么都搞不定的,根本上不去浙大一个档次的学校。结果回去发现,去外企,好像人家也不是非就要复旦交大啊,^_^,可能因为现在就业主力单位不是大型国企了吧?以前可能不同。

现在么,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去上海工作,那么我想上海的孩子也应该想开一点了吧?何必呢,呵呵

家园 97年应该还是包分配的时候呢,呵呵

我印象中是最后一年包分配的,因为即使杭州,那年也有所谓留杭州名额,所谓红卡什么的,后来统统没有了。

以后应该不同了。

97年投入工作的人,机遇真的是很好,我们专业97年毕业的师兄,现在很多人已经摆脱月薪概念,呵呵,只有我们这帮子还在苦熬啊,苦熬啊。

不过工作都十年了,还用有房有车来衡量,不妥,呵呵,记得前些天看到“移动公司八荣八耻”,是浙江移动里面一个家伙发给我的,其中之一就是“以买第二套房子为荣,以没有车为耻”,腐败啊!!!

家园 的确看机遇

97 98 99三年都很好,正是网站烧钱的事后,那时候交大出去拿个5k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我一师兄,3年混了50w,公司倒闭回传统行业了,浦东房子一套买好,这房子现在值200w了估计。

家园 外企就业并不是最好的。摩根士坦利一个分析师年薪70万

但是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少活几年都有。牛的是有一定的实权和社会关系的人。玩笑一样努努嘴就是五六万来了。经常是嫌钱多不好办。不愿意多拿。前两年房地产热的时候金融系统个人财产超千万的大把,大把!

但是这些关系人脉!除了个人能力以外和出身的关系可是密不可分。如果一个外地大学生孑然一身,一个同学一个朋友都没有来上海混。和上海毕业的大学生成帮结伙盘踞一个行业甚至若干个行业地头蛇的强势比起来。那个成长,发展更快。那个能给单位带来更多利益。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强势的你哪怕给他3000一个月。他灰色收入没几天就不比摩根士坦利差。而且你单位还得供着他.你说单位怎么选择呢!这个世界就是业务说话。

家园 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不过也没这么夸张啦,呵呵

主要是我们这边还都是靠技术啊,什么的混饭的,做管理最多也就是个项目管理,同学里面真的去做市场,做金融,靠人脉的,还是不多,当然有些人关系硬的很,进上海移动,国家电网之类的地方,那个另当别论,数量也不多。

所以,其实很多上海同学回来和我说,要是愿意来上海,他们随便推荐一下就好,反正做的那些东西么,大家都知道,公司用哪里人都是用啊,可能上海学校锻炼出来的人更活络点吧!但是很多做技术,做工程的公司,还是愿意用外地名校的学生,呵呵。

另外,我在杭州现在这个单位,一般招人的时候,过于发达地区的学生都不太愿意要的,上海北京温州,主要是留不住,能留下来的,能力也有问题,呵呵,所以反而是中西部,北部和杭州本地人居多,也算是和上海不同的地方吧!!

家园 上海毕业的大学生成帮结伙?

上海人拉帮结派好像从来就没成啥气候。嘎嘎

家园 挑起地域之争就没什么意思了。而且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一定

就都是上海人。不一定要拉帮结派。简单的说如果没有人际关系网在一个陌生的地区或者行业肯定在起步的时候是有阻力的。信息最起码就不对称。能不能克服这种困难看造化。但是肯定是个人发展重要不利因素之一。别人办得成的事情见得到的人。你可能见不到。办不成。弄不好甚至还会被一些宵小修理无处喊冤,弄得身心俱疲。,怒火万丈。除非你是搞技术的又有真才实料。不用跑业务,要求不高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各方面一定相对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优势。想赚钱是一个好地方。如果本身有一定的积累和实力那里都可以由零开始混得不错的人来上海发展取得成就的不在少数。但是即便这样刚来一样起步的时候代价很大。对于没有积累的年轻人个人而言玩不玩得起那就不好说了。失败者也不鲜见。事实上这对个人发展来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至于早些年上海毕业的大学生。集中在一两个行业就业的情况很普遍。业务单位到处都有同学的现象很正常。虽然不能说每一个人,但是起码普遍的现象反映出来他们类似的阻力不但没有,相对于外地学生甚至还是很好的助力。哪怕看看新闻中的负面例子那些内外勾结之类的,还有前段时间老鼠仓之类的新闻,你倒说说成不成气候。由着自己好恶,回避现实想当然的懦弱做法我们是反对的。要谈就要实事求是。

家园 我想起一些事情

我去年做项目的时候,认识了几个美资公司哥们,他们都是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好像是仪器专业,做的是电子方面的东西,他们公司正好要找人,他们就介绍他们的同学来.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