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朱令案,我也来分析一把. -- suezo

共:💬26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认识一师兄,告诉我其一朋友,把公司里面分析的一种微生物(虽然知道不是很有害的)的容器中残留液偷偷带回去,恶作剧地给同住的几个朋友吃。结果好几个拉了肚子,这个并不严重的后果他应该预先知道的,还主动得意地说出来。这还是在外国发生的事情,据称那个样品的控制还是很严的。

    • 家园 你这一段话非常不合常理

      作为化学系的女生,她可以自由的在化学系的每一层楼走过,不会惹来任何怀疑.如果你走进自己的实验室,发现一个有点面熟的女生在里面,不等你发问,她主动说,我是XX实验室的XX,我需要点XXX,请问你有吗?如果这个XXX并不令人生疑,你会去报警还是会找到XXX给她,并同时给她机会,详细看看你的架上有没有她需要的东西??根据我的经验,100%是后者.可以说,只要小A想得到铊,一定能得到,只是许多人绝对不愿意去相信.我说我自己就曾用类似方法得到过某剧毒药品,足够毒死所有看此帖不花的(呵呵,开个玩笑,不过量真的是够大的),还是有人抬杠,说你如何能知道我有没有你要的东西.无语,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你真的有吗?当时的QH,真的有吗?

      作为像铊这样一种剧毒药品,如果有人来要求,一般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是起码的常识,不要侮辱清华学生的智商.如果某个课题组确实需要铊,自然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备有,凶手绝不会多此一举来借,各个试验室是独立核算,各自为政的.如果研究方向与铊无关却来相借,就更引人生疑,何况大三的学生,能有什么课题来研究呢?充其量不过是帮助配配溶液,洗洗烧杯,打打杂而已.来借一种剧毒药品,能符合起码的常识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当时给了,事后朱令毒发,该名提供铊的学生立即会想起这件事而将此线索提供给警察.

      如果警察能找到一个除了SW以外的嫌疑人,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案件的问题就在于,能牵涉到的无辜者太少了,警察即使想扩大嫌疑范围都很难.在朱令父母一再上书的情况下,如果警察还能找出其他嫌疑人,何乐而不为呢,原因是这实在太难为警察了!!

      原因如下:

      1.清华女生宿舍是全封闭式管理,门口有楼长和门房守门,连亲属进出都要登记,12点关门,门口还有摄像头,能近距离在饮水食物中下毒者基本可以确定为同宿舍或者邻近宿舍的同学;

      2.SW在网上试图传播朱令数夜不归,企图造成朱令生活作风不好的传言,这是非常可笑的.清华的学习负担还是有一些的,朱令保持前五名的成绩,还要排练演出,组织社团活动,体育训练,此外还有一个男友同在民乐队.如果您对校园恋爱了解一些的话,就应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校园情侣在上自习,图书馆,吃饭,甚至打水,排练,都会在一起的.我有一个朋友当年和朱令及其男友同在民乐队,对他们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朱令日常生活接触人范围很狭小.

      3.朱令的男友属于学生干部,当时是入党积极分子,社团积极活动分子类型,这种类型的男生是不可能政治不正确的找一个作风不好的女孩做女友的.

      4.清华这样的工科学校,当年除了建筑,生物医学等专业外,基本每个班女生在六人以下.也就是说,一个女生宿舍5人左右,基本是同班凑成一宿舍,或者两个班女生凑成.进入大三以后,可以进课题组,由于女生人数少而课题组选择众多,一个班的女生进入同一课题组的概率很小.在这个案件中,只有SW进入了那个接触铊的课题组.是否有可能同宿舍或者相邻宿舍的女生进来向SW借铊呢?我们知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如果发生了,SW有一线希望洗清自己的嫌疑,怎么会不向警察提及呢?

      5.有可能在团委中毒吗?如果朱令在团委吃东西,可能是和她的男友在一起,因为她的男友是团委干部,而朱只是文艺社团的.朱的男友是汽车系的,接触毒药的可能性很小.团委的人不是化学系的.

      6.毒品的管理,显然是有问题的,就是课题组的人来来往往,大家不会去在意谁取走了什么东西.但是每个实验室的钥匙只有本课题组的人才持有.

      • 家园 你完全误解了suezo的意思

        并不是直接向人借铊,而是借口借另一样完全无害的化学品,支走某个人(比如孙维),然后从桌上拿走铊。

        而如果某人走进一个没有上锁又没有人的实验室,那连这样的借口也不需要了。

        另外请注意,94年的时候,清华(包括北大)并没有将铊作为剧毒物品来管理。否则到97年,教委也就没有必要发通知,要求将铊作为剧毒物品来管理了。

        • 家园 没有将铊作为

          剧毒药品来管理,不等于使用铊做试验的学生不了解其剧毒特性,而且是在接触这一药品前的必要的知识培训.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处于相关课题组的人才了解这个化学药品的剧毒和作用.而如果研究方向无关的人则不会特意去了解这样的特性.在1994年,朱令的病情是使用因特网求助才得到确诊的,即使在化学系,课题无关的人对铊以及其毒性了解是有限的,而相关课题的人处于试验前的安全训练,知道铊有毒,但是对中毒症状和需要下毒的量等肯定不是很清楚,否则早有化学系的人跳出来说朱令是铊中毒了.

          其二,有没有一个相同宿舍或者邻近宿舍的女生进了课题组,可以在熟络地在各试验室里串门借东西呢?清华的大三还属于基础课学习时期,学生主要时间都要上课,自习,作业,女生还要时间谈恋爱,只有部分学有余力,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课题组,大部分还属于上课学习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课题组帮忙的跟朱令生活比较靠近的人数是有限的,警察很容易排查出来,估计人数在三个以内,我估计按照警察只审查SW的做派,可能只有她一人.大三学生即使进了课题组,相对课题组其他人整天工作在里面,大三学生在组里的时间也比较少,一般也不会有门钥匙.作为刚进实验室的学生,心理上还是战战兢兢,想要努力表现的阶段,其本人在实验室里就是一个来得次数少比较面生的人,如果还在其他试验室里乱逛,就更引人注目了.要知道,清华是个女生少男生多的地界,一个面生的女生进入一个试验室男生不行注目礼是不可能的.

          即使有女生找SW来借其他药品将SW支开,事后案发,SW或者他人也必然会回忆起来,谁愿意终生承担毒杀的嫌疑呢?

          • 家园 我就感到奇怪了

            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只有"使用铊做试验的学生"才能"了解其剧毒特性"?我觉得只要是有心人,只要能够懂些化学,就可以从书本上知道铊的特性.只要认识几个字母,知道铊的元素符号,又便于接触实验室的化学物品,偷些出来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而符合这种条件的人没有几百,也应该有几十.甚至,朱有可能是在宿舍外,甚至校外被人偷偷下了毒,凶手知道朱是化学系的,故意用这中特殊的化学药品来转移大家的视线,这种可能也未必能够排除吧?

            另外,好象许多毒耗子的药,也可能有铊的成分.

            但是,在已经认定了孙是凶手的人的眼里,其他的可能是一概不承认的.

            还有我感到奇怪的是,倒底孙同朱有多大的刻骨的仇恨,以至她在有些人的眼里,就可以铁口咬定孙就一定是凶手呢,是不是有点以小人知心度别人之腹的感觉啊,所以我觉得那些现代的WITCH HUNTER心理够阴暗的.

            • 家园 知道哪个实验室里有铊的人数

              是很有限的,即使你出于业余兴趣知道了铊是剧毒药品,但是你不知道清华的实验室里有,也不会知道哪个试验室有.当时全北京市有铊的地方也不超过20个.

              加上和朱令的生活密切这一交集,人选就很有限了.

              还有我感到奇怪的是,倒底孙同朱有多大的刻骨的仇恨,以至她在有些人的眼里,就可以铁口咬定孙就一定是凶手呢,是不是有点以小人知心度别人之腹的感觉啊,所以我觉得那些现代的WITCH HUNTER心理够阴暗的.

              至于您的这些评价,我一概奉还,我没有一言一词咬定谁是凶手.倒是您的评价有

              有点以小人知心度别人之腹的感觉啊
              .

              我只是基于事实作出一些分析,因为这个案件未破在我看来是非技术性因素起决定作用.

              想起如果自身处于受害人的地步会如何,有些不平则鸣而已.

    • 家园 这个分析部分建立在SW超级理性,无所不知,

      完全了解各种后果及利害关系的假设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常常不是这回事。事情有时做了就做了,先冲动,然后后悔。

    • 家园 关键是很多人已经认定是孙,所以不接受其他的可能。
    • 家园 颇有道理啊

      俺觉着,不管别的什么,单从一个为什么要从二次投毒的角度来说,凶手的行为就非常奇怪

      到底要不要杀死?要杀死,开始投点毒鼠强就足够好了;要折腾她,第二次就多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