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上 -- 寒冷未必在冬天

共:💬50 🌺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布什的减税法案

        2003年生效,2011年到期。

        这期间,long-term capital gain tax税率降到了了15%,这是一个造就当前大牛市的重要原因(当然不是全部原因)。2011年税率将重新升到20%,可以预期的是大限之前的sell-off。

        2011年,的确是个节点。

      • 家园 2011年美国经济正处于滑坡中。

        我去年曾经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最后一个大泡沫》,该书作者通过美国人口年龄段的分析,认为2009年至2010年间会再次出现类似1929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因为40年代婴儿潮那批人开始大批退休,还有信息科技方面的原因)。

        不过按照他的推理,该危机也可能会推后1年或2年。而同时,中印等国会继续大发展(因为中国70、80年代的婴儿潮那时正在壮年)。在危机刚开始时,应该卖空股票,或购买美国国债或微软IBM这类公司的公司债......黑石肯定会那么做的,由此大赚一笔。

        而且,对中国来说,派人在黑石这类公司,可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知道如何操作金融工具冲击别国经济(象索罗思在97年干的那样)。

        • 家园 才看到,现在还是2010年,似乎说对了。
        • 家园 中国5,60年代也是婴儿潮,也快退休了

          中国的生育率比美国低得多。

          美国每妇女生2。2个。

          中国现在每妇女是1。3个(2000-2005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vs父母2500-2700万人(父母都是70年代生人)

          寄生委说现在每妇女生育率是1.8个,刚刚好,所以现政策恰当,要长期坚持。

          • 家园 可惜我不是人大代表,如果我当上人大代表,我一定要

            提个议案,选择一个合适的省或市做试点,并确定一个对照点,试点内容就是在试点地区全面撤除政府里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关,试点期间不考核试点地区的任何计划生育工作业绩,直到试点期满后按照原定的试点计划安排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对比,做一个计划生育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效果的分析报告,也算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吧,总比现在这样干更符合科学精神,至少,一个省或市还不会影响中国发展的大局吧。

          • 家园 我们的婴儿潮一直到80年代。

            中国的生育率比美国低得多。美国每妇女生2。2个。
            那是计划生育以后。否则我国人口怎么会从解放前的4.5亿变成10亿(80年代)。

            而且,现在人口出生率低,经济方面的因素多。现在在大城市(尤其北京上海),由于生活压力大(比如没钱买房,娶不到老婆的。现在在大城市养小孩,费用太高),许多人无法结婚生育。我接触的,在北京生活的,结婚普遍比小城市晚,生育更是如此,丁客家庭也颇多。

            个人感觉,现在“医改”、“教改”、“房改”对计划生育执行的比较好的城市的生育率最大。如果没有房子,集体户口根本不接受小孩的户口,也不给开生育证。生小孩时敢花钱少吗(2条人命呢),当然听任医院的狮子大开口。教改更是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些情况开始影响农村(主要是离城市较近,受城市影响较大的近郊)。现在生育率高的地方普遍是偏远农村(西南西北居多)。

            • 家园 农村小孩也在快减中,所以拆了很多农村小学,辞了教师

              教育部2006年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news/2006/08-21/776842.shtml

                我每次回安徽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一下初中的老师,这所中学离我的老家只有1公里的路程,是本乡所属的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本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共约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室小而简陋,每个班七八十名学生挤在一起,每当课间休息,教室里总是尘土飞扬。可见当时学校的人气之旺。

                但这次返回母校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震惊。往日的喧嚣被一片凄凉所替代,当年有5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只剩下100多名学生。据老师介绍,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两年前,乡政府已经决定把临近的几所初中合在一起,剩下的这100多名学生是最后一届毕业班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之后,该学校就停止招生,我的母校将彻底关门了。往日的铃声将永远成为回忆。

                母校的兴衰促使我思考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20年前相比,中国中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接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生育高峰在1965年前后,1962年的出生率是3.71%,1965年的出生率是3.78%,1970年的出生率是3.34%,一直到1978年之前出生率都在3%以上,但1978年的出生率下降到了2%以下。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在80年代正好处于上中学的年龄,因此,才有我上中学时拥挤的场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人口的下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少了一半多。这就是我的母校出现“门前冷落”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变化。同样如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 家园 这是这些年开始的

                因为大家都忙于挣钱(农民工进城)。

                对于人口问题。计划生育是堵,堵到90年代,效果也不大。农民工进城和三改(“教改”“医改”“房改”)是釜底抽薪,让你生得起,养不起。对于进城务工的女农民,孕妇能找到工作?许多偏远地区(比如云贵山区),计划外生育依然严重。就是因为他们那里受三改影响小(原本没什么好医院,小病挺着,大病等死。原本教育就不发达,没文化不影响干农活。房子都是自己盖的),甚至可以生孩子卖钱(在云贵出过这类事情)。

                我个人认为,控制中国人口数量,老朱的功劳最大。让你生不起,养不起。

                • 家园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青年就不愿意多生了。这从我几个农村表兄弟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2006的教育部的数据才能体现。小学生连续3年快速下降。

                  另外你说的云南,贵州本来少数民族就多,再说他占中国百分比有多少。对人口趋势,没什么影响。

                  但有个部委就是要给国家一个印象,农村人还喜欢生。(什么第四次高峰论,

                  放松即猛反弹论,更恶劣的是数据作假,什么16亿人口论,1.8生育率)

                  这里悬赏举报超生人口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大喇叭车一天到晚转悠广播悬赏事宜。

                  为什么悬赏,可想而知,当年国民党悬赏抓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难找。

                  但是你计生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今后的重点是什么,主要精力是干什么去?

                  是杜绝超生吗,多少人放弃生育指标,寄生委怎么不算进去呢?

                  人口问题是数量?是结构?今后的人口问题是什么?指导思想有问题呀!

                  指导思想是人口包袱论,这个几十年来也没有科学认识过,

                  由于某些压力。人口包袱论的结论当然是人口越少越好。

                  所以计生副主任潘玉贵会说2,3亿人才神气。计生研究所所长李伟雄才会

                  说美国才3亿人,我们也应该是3亿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