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联赛辩护 -- badbird

共:💬31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本来就是不懂装懂...
              • 家园 现裹足比苏家军整体实力强,职业化在这里究竟起了正面还是负面作用

                俺以为是很难说的。

                职业化的确提供了高水平比赛的机会,这一点无疑对裹足水平提高有正面作用。但请注意一个事实:我们今天公认的最优秀球员,容志行、古广明、高洪波、郝海东、彭伟国,都是前职业化年代的产物,即使是孙继海,职业化开始时他也17岁了,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仍然是前职业化年代。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职业化后的13年,我们的球员虽然有更多高水平比赛的宝贵经验,但技术水平并不比职业化前的球员更高。所以我认为中国搞的这个职业化,对球员技术也有负面作用 --- 不利于小球员细细研磨技术和基本功,造成我们新一代球员技术粗糙。

                如果不搞职业化,只要中国仍保持这十几年与世界强队及教练的中频度接触,加上70年代中期出生的孩子普遍更好的身体条件 (比苏家军),国足仍然会比苏家军实力强。所以硬说中国这个职业化对国足实力提高的作用是正面的,说服力很有限。

                其他的,俺木看懂

                • 家园 你活在自己的年代

                  荣志行这样的天才是不可求的。

                  至于古广明他在德国不如杨晨。

                  郝海东很强吗?听说现在联赛进球李金羽超过他了。

                  比知道郑智是不是比彭伟国强,只知道国足少了郑智少了魂。

                  请问煮酒两个问题1为什么现国足强于苏国足?

                  2、现国足是否强于郝时代国足?

                  谢谢

                  • 家园 什么叫“你活在自己的年代”??

                    古广明那个年代,客观条件方面对中国球员海外淘金的不利条件远大于杨晨时代。

                    (1) 不到年纪不许出国。古仔30岁以后才出去的,而且他的腿还断过。杨晨出去的时候多少岁?他的腿也断过?(2) 古仔在出国前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 风土人情所知甚少,这非常不利于他的事业发展。杨晨出国前就在老纳麾下作战,对西方社会文化风土人情都有较好了解,出国后又多次得到老纳和其他熟悉当地环境的朋友们的关照,自然有利于他适应环境,专心踢球。

                    当年的彭伟国也是中国队的中场灵魂。他发挥不佳时中国队就没法看了。

                    您的问题

                    1 几个原因:(1) 身体强太多了,而这一条除了联赛因素外,75年以后出生的人比55年出生的人天生条件明显要强,也是重要因素;(2) 比赛经验更丰富,这个当然是联赛之功。

                    2 现裹足与郝国足,还是强点儿;郝国足比苏家军也稍稍强点儿。但三支队基本上还是一个水平上的。

                    • 家园 最后一贴

                      现国家队强于苏国家队的原因是身体,而且这个身体原因还要减去现在联赛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赛经验增加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影响。

                      说你全是大白话,迟尚斌、左树声都是吃素的?断过腿的古广明能混级德乙,现国家队的身体好对他影响有多大?

                      有了身体会不会用还是另外一回事,按你的逻辑

                      ,90年出生改革后10年长大的,那身体有多好,(国少)好像被约旦打败了。

                      没有量化的东西左右都是理,这种争论没意思

                      不再说了

                      最后一贴不再说了

                      • 家园 怎么这么上火啊?

                        不就是一烂裹足吗?何必为他们治气呢?呵呵

                        我开始说不搞联赛成绩会更好,那一半是气话,或者是故发惊人之语。坏鸟兄跟俺唱反调,俺也跟贴跟他逗逗闷子。轻松闲聊嘛

                        后来我比较认真的回复,其实是这么几个观点:

                        1 不要光看到职业化的好处,也要看到它的弊端 --- 其拜金和浮躁,给小球员心理上带来很大不利影响,不利于出材。

                        按照正常推测,职业化应该明显比非职业时代更能挖掘出球员的潜能。

                        可惜,职业化以后涌现出的顶级球员,比起前职业时代的顶级球员来,并没有明显优势。

                        2 职业化不是那个搞法。韩国就是常年6支队,一年里跟同一个对手至少要碰四次。

                        中国踢球的人肯定比韩国多,但如果各自拿出120个球员来比,多半还是人家稍强。可人家却不扩大联赛规模,6支队踏踏实实打了很多年。我们呢?本来好球员就少,还一上来就弄20多支职业队。比赛水平可想而知,而且这直接扭曲了供求关系,等于变相鼓励梯队供应次品。这就伤及中国足球的根本了。

      • 家园 9兄走在跳台边上了。中国足球的事情是个小事情,

        有人玩,有人看,小朋友们也参与就行了。搞不好嘛,咱搞它一百年。五十年过去了,台湾不也还没有解放吗?

        平心静气,向好的方面看,要有信心。

      • 家园 没有联赛又能怎样?

        所谓智慧型球员也没搞出什么成绩来。

        金钱为动力,至少能增大金字塔的底座,还有希望

        多些尖子。多少国家有职业联赛不照样出人才。

        中国其他体育项目有联赛的不也照样成绩好好的。

        选材吗,中国教练猪头惯了,从年维四,徐根宝

        那样的猪头追求传统英式打法起,还能有什么希望。

        注重身体指标又怎样?大家身体都好了,要出头

        就得练技术。

        关键是要有个正常的联赛,减少黑哨,猫腻才能

        让真正有才的教练,球员出头。

        各级国家队也该请外教,长期合同。有点长远打算。

      • 家园 那个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似乎和联赛本身无关吧。几乎同时起步的日本和韩国联赛怎么就要好那么多?要怪就怪足协。

        • 家园 我的意思是,职业联赛可以搞,但不能一下子就搞这么多队

          一上来假A假B就闹20多支,这就是500多球员!里面只要有1/4是滥竽充数 矬子将军,

          就会对小球员起到极其恶劣的示范作用 --- 只要身体更猛,什么技术呀智慧啊根本

          不重要!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长期只弄六支队,整个中国只有这120个球员踢职业 挣大钱 泡

          靓妹。技术、能力稍微差一点儿的,就只能去踢业余。这样一来,比较有天赋的小

          球员会明白,如果想挣大钱,就得玩儿命练技术。

          中国的职业化就是没弄好这个供求关系。需求被刺激起来了,供货方就开始提供残

          次品,当残次品也能挣大钱时,供货方意外地发现供应残次品与供应优质产品对自

          己的利益没有任何区别,于是从原来的优质/残次混杂的供货,变成现在的清一色残

          次品。

          再说技术意识 与 身体的关系。看看英国足总杯,顶级球队体能上并不占优,跟某

          些丁级队比起来反而有些劣势。可见足球虽然对身体有很大的依赖,但其精髓核心

          仍然是技术和智慧。中国选材思路的问题也很大。

          • 家园 部分同意,联赛开头没弄好

            94年那年很精彩,连、沪、粤争霸。然后,从足协到各地政府开始烧钱了。各个国有企业开始抢入,钱多人傻。

            当初就该限制地方政府和各大国有企业的进入,把那些政经方面的阴暗的东西都带进来了。算了,扯着扯着就到体制上去了...

      • 家园 老九这番话

        深得偶意。

        浮躁,就是浮躁。

    • 家园 能否多说一些。

      我觉得中国联赛可以改革一下,比方说,可以分大区联赛,然后总决赛;也可以在大联赛的基础上,每个省着力发展省级联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