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拙侃股票72】实盘第19周汇报 ——世界需要中国 -- 老拙

共:💬99 🌺1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拙侃股票72】实盘第19周汇报 ——世界需要中国

    基本面中线实盘投资组合(选股:低市盈率、确定增长、价值创造股中线投资;操作:在回调时买入,涨幅超过15—20%以上部分卖出,下跌买回;市盈率过高时分批卖出,下跌分批买回;基本面发生负面变化时全部卖出)。

    本周操作:

    本周在29元附近卖出[包头铝业]500股。

    帐户持仓情况如下:

    招商证券到现在还是上不去,因此没有图了。

    简称 持股数量 市值

    [中信证券] 8100股 469719元

    [包头铝业] 900股 26631元

    起始日期:2007年3月12日

    起始金额:300000元

    持有现金: 16550元

    股票市值:496350元

    组合现值:512900元

    浮动盈亏:212900元 或 71%(比上周上升了6.5个百分点)

    同期沪指涨幅38.15%(2937.91-4058.85)。

    截至本周实盘浮动盈利比同期沪指涨幅高33个百分点或86%。

    对大势的观察

    周五,沪深股市在宏观经济数据出台,央行铁定加息,下半年紧缩政策已无悬念,且IPO速度明显加快的背景下,放量大涨。从分时线看,很明显是场外资金进场大量买进的走势。很多人认为,这是“利空出尽是利多”的市场反应。因此,左晓蕾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违反正常经济规律的。

    我主张,作为理性投资者,一定要深挖市场表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只有找到市场表象后面的正确的深层次原因,才能真正把握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有真正把握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

    那么,周五大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用“利空出尽是利多”难以解释,因为没有落下来的鞋子还有很多,比如特别国债、比如大盘H股回归,比如继续上调准备金率,比如不时出台的、人们都没想到的各种加税,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本周进场的资金主要流向金融、地产板块,这说明主要是理性投资资金在增持价值成长股。说理性投资资金基于“利空出尽是利多”的判断进场增持,说不通。

    理性投资资金在宏观调控背景下进场增持价值成长股,原因只能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

    在宏观经济方面,周四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报告,二季度GDP增长达到11.9%,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发展;在微观经济方面,近期上市公司业绩预喜频出,动则同比增长几倍、十几倍。周五《中国证券报》发表统计报告称,截止到7月18日,发布业绩预告(包括预亏预警)的660多家上市公司,每股业绩同比增长70%以上。这些公司的总市值、流通市值、净利润总额均占到沪深市场近50%的比例。占两市总市值40%的金融行业增长同样引人注目。金融板块也好,全部上市公司也好,它们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幅度,都大大超过了市场此前平均增长25%-30%的预期。

    如果我们把中国看作一个上市公司,那么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这个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正在加速增长。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欧大师在《证券市场24堂课》第15课中就投资选股提出的一些问题:

    该公司的利润最近几个季度是否以加速度增长?其过去几个季度的盈利增长是否超出了预期?

    如果某股票重拾升势,在过去两个季度中,它的盈利是否已有强劲增长?使得其一年内的每股收益达到了其过去的峰值?

    该公司的销售增长是否强劲?这种增长是否以加速度进行?

    该公司当季的税后利润率是否达到了其过去的峰值?多个季度以来其税后利润率是否呈增长趋势?

    请大家注意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加速度”“超预期”。

    如果中国是一个上市公司,那么根据周四、周五的两份报告,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回答:“是”。可以说,无论从宏观经济层面还是微观经济层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可以用“加速度”和“超预期”来形容。因此,我认为,理性投资资金正是根据周四、周五的这两份报告,决定进场增持价值成长股的。

    不过问题没完,我们还必须接着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经济“超预期”的加速发展?

    从2007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看,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这说明超预期增长的根本原因并非投资拉动。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出口退税下调,中国产品价格总体趋涨的情况下,顺差大幅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增长14.9%,二季度增长15.8%,6月份增长16.0%,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有朋友可能会说,顺差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贸易渠道涌入的热钱。

    对,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需求的增长”已经不仅是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还包括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增长。这是一个大变化,是解释中国经济超预期加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从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也可以看出来。如果说其他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内外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那么金融地产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国内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快速增长。

    这里我想强调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国内外”,第二个关键词是“人民币资产”。我认为,这二者是推动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加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

    我们先从国内说起。过去,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上。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圆后,与全世界所有先进国家的发展经历一样,人们的需求会增加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是投资理财。当这样的需求在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迅速增长时,会产生很大的效应,最直接的就是金融服务与房地产行业的业绩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使国际资金通过持有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民币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存款、理财产品、保险、债券等等。房产需求的增大,推动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增长;存款、保险以及理财产品需求的增大,推动金融服务企业的业绩增长;债券和IPO 等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大,推动各种企业的业绩增长。总之国内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大幅增长,会推动中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快速增长。

    如果说,国内外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国内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大幅增长就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超预期加速增长。总之,中国经济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对产品的需求推动,相当于一只脚跳;现在是产品和资产两个方面的需求在推动,是两条腿跑。再加上国内外的需求同时快速增长,国家经济与上市公司的超预期加速增长就不难理解了。

    问题到这儿还没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下,这种超预期加速增长能够持续吗?

    我认为,短期会有波动,长期看仍会持续。因为宏观调控说白了只能“治标”,不可能“治本”。

    “标”是什么?是需求本身。需求增长太快,造成资产价格上升太快,就要想办法压制需求,增大供给。这是宏观调控所有政策的根本目的。

    “本”是什么?是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正是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造成了人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外对于中国产品和人民币资产需求不断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此。所以,除非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否则国内外对于中国产品和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就不可能减小。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的需求不可能被长期压制。

    比如房地产市场。去年下半年,在一系列组合拳调控下,国内房地产市场被暂时压制下去,人们普遍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抱太大希望,反映到股市上,就是房地产板块从06年底到07年一季度的低迷。但是,从年初开始,商业地产在外资大手笔买入带动下悄然启动,经常可以看到外资在上海、北京买进整幢大楼的报道;进入二季度,一线城市房地产全面启动,特别是深圳更是涨幅惊人,然后蔓延到二、三线城市。最近,海湾石油美圆要在北京附近的燕郊投资50亿美圆建“能源城”,不是大油库或者炼油厂,基本就是商业地产项目。

    这说明,相对于国内外不断增长的需求,政策调控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不可能起到持续有效的作用。

    实际上,政策调控还有可能起到推动需求加速增长的可能。对于央行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在国内外对人民币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如果选择放开供应,那么流动性就将泛滥,通货就可能膨胀;央行如果选择收紧,人民币就会因紧缺而加速升值。现在央行选择收紧,人民币近期升值加快,对人民币资产的国内外需求随之增大。我们可以发现,当国内需求被调控政策“吓”住的时候,国际需求反倒胆子更大地涌入。近期,香港市场国企股大涨、3%利率的人民币债券被超额认购、A股基金热销、热钱大幅推高深圳房价等等现象,非常明显地说明了以上两点。

    说到这儿,我想插一句对于中印经济对比的想法。我觉得,中国经济与印度经济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是以国内需求为依托向外发展,而印度经济许多先进的部门则往往没有或者缺少国内的需求,比如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外包服务业。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常常会看到国内外需求都在强劲增长的情况,因此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都不差。

    如果把眼光再放得更远一点,我们会发现,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标志,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或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1840年以来,我们可以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40年到1953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世界欺负中国”。从1840年一个英国就能欺负中国,到8国联军,到日本全面侵华,最后到24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一起来,谁都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朝鲜战争结束了这个历史阶段,世界知道中国人不好欺负了。第二个阶段,从1953年到最近,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世界厌烦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世界认为中国十几亿人口根本没有办法养活;改革开放之后,世界认为中国如果充分就业必定是全球产业工人的灾难。落后愚昧的中国人简直就是世界的一个包袱。所以,北京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是想要告诉世人,中国也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分子,抱着与你们一样的美好梦想。我们从这样的诉求中能听到什么?

    今天,世道就要变了,中国的历史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世界需要中国”。无论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中国的人民币资产;无论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

    好,到此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深沪股市近期探底后强劲回升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国内外对于中国产品和人民币资产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国家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加速增长。这个大趋势不会因为宏观调控而发生根本改变。

    当然,在宏观政策转向偏紧的背景下,深沪股市不可能因此“一飞冲天”,而是很可能仍然在目前的大三角形区域内盘整,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如果三季度的数据说明,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速度,就会突破盘整创出新高。

    实盘备选股票池

    简称 07EPS 本周收盘价(市盈率) 目标价(该价位下的升幅空间)

    中信证券 2.50元 57.99(23.2) 75元(29.3%,按30倍市盈率)

    太钢不锈 1.42元 18.53(13.1) 28元(51.1%,按20倍市盈率)

    包头铝业 1.25元 29.59(23.7) 25元( 0%,按20倍市盈率)

    云南铜业 1.80元 39.46(21.9) 36元( 0%,按20倍市盈率)

    赣粤高速 0.90元 13.59(15.1) 18元 (32.4%,按20倍市盈率)

    从本周技术面和消息面看上述个股

    由于实盘主要持有[中信证券],所以主要盯住经济情况和资本市场。前面说了很多,个股就不罗嗦了。只要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大趋势向好,[中信证券]就会随之向好。投资[中信证券]的好处就在于此——更为简单,可以偷懒也。

    最后还是请大家提出实盘下周操作的意见和建议。您有什么好股票、好想法都可以跟贴提出。到周一早上,我总结了大家的看法之后,再发一个帖子,说明下周的操作计划。

    谢谢各位。

    关键词(Tags): #老拙侃股票
    • 家园 请教拙老师关于太钢不锈!

      老师你好,实盘备选股中所列的太钢不锈28元的价格,是指现在可以到的价格呢,还是指原来增发分红以前的目标价呢?手里的实盘还持有大约一半的太钢,是否有必要换成中信跟上大队人马呢?一个人落在后面比较怕怕的说,哈哈!请队长指条明路吧!

    • 家园 实盘的包铝都卖光了吗?

      今天包铝和中铝尾市离奇拉升,一度涨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闹的?

      关键词(Tags): #包铝
    • 家园 [中信证券]业绩预报略超预期

      我在7月9日发的[中信证券]中期业绩估算中,预测如下:

      预测07中报每股盈利=39.59亿元/29.815亿股=1.328元/股

      06年中报净利润为6.2757亿元。预测同比增长率即为:

      (39.59亿-6.28亿)/6.28亿=530%

      也就是说,[中信证券]中报预增公告很可能是“同比增长500%以上”或者“同比增长400%-500%”。

      现在[中信证券]发布的中期业绩预测公告是“同比增长超过550%”,计算下来相当于每股业绩不低于1.368元,略超我的预期。考虑到超过550%的说法,实际业绩有可能达到1.40元/股,比我的预测高5%。

      如果给一个评价的话,我认为[中信证券]的中期业绩预告在市场普遍的预测范围内,不能说是“惊喜”。同时也说明,国泰君安梁静给出的07年EPS达到2.97元的预测偏高,难以达到。根据7月份以来的市场成交量情况,考虑到增发3.5亿股,我们仍然维持07年全面摊薄EPS2.5元的预测,但不排除根据市场情况和中报进行调整的可能。

      以上供大家参考。

      • 家园 中信的澄清公告

        (600030) 中信证券( 62.07,0.00,0.00%):澄清公告

        部分媒体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24日刊登的《公司业绩增长提示性公告》进行了评论,其中提及:公司2007年上半年盈利有望超过34.54亿元,预计每股收益将达到1.15元。此预测评论明显失误,鉴此,公司重申如下:

        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07年上半年度的净利润实现数与2006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将超过5.5倍(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27574905.84元、每股收益为0.21元)。若以此基础推算,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实现数,应大于2006年同期数乘以6.5。

        这再次印证了拙老师的推测确实很准,佩服佩服。

      • 家园 中信今天停牌1天

        600030 中信证券 因媒体报道需澄清,7月24日全天停牌

        不知要澄清什么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