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上帝保佑 -- 承臻

共:💬67 🌺1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帝保佑

    保佑我这个脆弱无知的孩子吧...

    • 家园 这些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

      在初期还可以这样讲,中后期就不好说了。以愚所见,应该是教会和政权挂钩,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决定因素。没有政权的撑腰,教会不会有这么大的作为的。在他们互相利用的基础上,彼此都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 家园 恐怕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中国,释道都曾当道,和政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皇帝还成为其代表,终究也没有发展起来。

        如果要说什么有什么决定性的,最好比较一下伊斯兰教。

        不过天主教经过这么多次得分裂,依然统治者半个世界,实在让我佩服。

        • 家园 中国比较例外

          因为在各种宗教兴起的时候,中国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更加有市场,中国政治的中坚力量---“士”没有倒向宗教,即便有那么几个皇帝大力提倡宗教,其结果也没有达到建立全国性的宗教国家的局面。在宗教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胜利的一方不是宗教势力。

          伊斯兰教的兴起恰恰就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达到的。在公元600年前,就是中东地区,人们也是信仰犹太教、基督教以及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琐罗亚斯德教。在穆罕默德出现后,很多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在他死去后,这些人就不相信了,于是就出现了伊斯兰史上所说的“变节”,引起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战争。以后的战争就更多,以至于地中海成为阿拉伯的内湖,帝国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得到大力推广。

      • 家园 大道斯言!

        献花!

    • 家园 第8条确实有点扯了

      早期的教会,具有很明显的“慈善社团”性质。即使到今天,这种性质还依然存在。一个明显的例子,教会医院,学校,孤儿院等在西方都还很普遍。甚至可以这么说,西方慈善福利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教会。

      基督教本来是社会底层发展起来的地下运动。最初信教者绝大部分是穷人,所谓领导者,就是些游走于各个地区的使徒,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传教,至于管理则属于当地人自治。教徒把一部分钱捐献出来交给账房,账房用它办个聚餐,发点补助费救助孤寡老人之类。到了二三世纪,随着教会的扩大,牧师长老主教等专职神职人员才慢慢出现。至于你说的“牧师旁边一边高声喊着崇高的口号一边乐着数偏来的钞票”的景象,那是到中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一开始教会就这么腐败,它怎么可能先从穷人中迅速发展起来呢。

      • 家园 说到教会搞慈善事业,如果中国希望工程的一半捐款用于工作人员工资

        大家会怎么看?可这比起美国的宗教慈善机构来,绝对算好的。

        美国有政府机构统计宗教和非宗教的慈善机构的真正慈善支出,好像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组织能达到超过一半捐款用于扶贫,大多数组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捐款用于发工资租办公室等,好像平均数在百分之八十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捐款用于自己身上的组织也比比皆是。

        不要说咱客居美国的外国人,就是美国人自己大部分也在这点上被人忽悠,电视里报纸上总听人说宗教组织慈善事业,实际上就是宣传,说些大家都爱听的政府浪费宗教组织高尚的话。穷人真正依靠的还是政府的各种扶贫支出,谁便拿出一个小项来,都比宗教慈善支出大出若干数量级。

        就好像说有某宗教组织拿出20万帮助黑非洲穷困儿童,钱还没出美国,先砍下7万用于总部开销,然后几个人坐飞机去非洲两次,加上住店吃饭付小费,又花掉10万,另外几个人一个月不能白忙活吧,再拿出2万做生活补助,等见到非洲儿童时能给到人家手里的,就只有不到1万的钱了。可事情过后,该组织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觉得做了天大的好事,大家尤其感谢那几个去非洲的教友,风餐露宿的,辛苦得很。自豪之余,大家再拿出慈善经费来电视上广而告之,用非洲黑儿童的悲惨形象再狠狠地感动观众一把,引出更多的慈善捐款来。

      • 家园 我说的是十一奉献这条不好

        首先这条早就有了,不是新约开始向外邦人传的时候才出现的。教会的慈善作用是不错的,但是迫使要他人捐钱就过分了,为了叫别人捐钱使尽手段,就算把这些钱给慈善事业,也是狡诈的,要是有黑心贪这些钱的牧师,比税吏还不如。本质上这样的收钱跟黑社会老大收保护费,和国家收公民的税是一样的性质。

        基督教发展起来的时候当然贪污捐款少些,但我说的是这样的十一税本就不应该,以后发展起来造成的贪污只是这个税法带来的必然结果。

        • 家园 我觉得您有点偏题了

          您的主题贴是谈论基督教为何成功。其中第8条,如果只把教徒的捐款作为基督教成功的一个因素,我是赞同的。如果您要批判十一奉献的缺陷,那我也不反对。但您在把十一奉献列为基督教成功的一个因素的同时,只把它解释成教会敛财的工具,这我不能赞成的。我觉得您这种看法与史实不合,仅此而已。如果只是谈论基督教为什么成功,我觉得最好先放下评判好坏的标准,抱着一种历史的,研究的角度去讨论比较合适。有些东西,好也罢,坏也罢,它却是在历史上发挥了作用,这个最好先说清楚了。您说是不?

          • 家园 Couldn't agree more!

            Actually I’m far mo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the EFFECTS and INFLUENCES of Christianity has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culture in history and today, than concluding that Christianity is bad (or good).

      • 家园 对,即使是现在

        基督教信众也主要是中下层民众.收入越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信教的越少.

        这也是个幸福度平衡的问题,在金钱上的幸福度小,在宗教上的幸福度就可能大一些,以至于穷人富人的幸福度差不多.当然,这还是从发达国家的数据里得出的结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此话刻薄了些,却也大致没错.

        中国嘛,没有普遍的调查,问问我们的父母一代的普通人,是毛的时代幸福还是现在幸福,多半是不置可否.他们毕竟是曾经有过不同信仰的人,就象我们现在信仰自由民主科学一样.他们在改革开放后的改造思想的过程是痛苦的.

        我又瞎扯了,打住.给毛锥子献花.

    • 家园 日本迫害基督教徒中有一段

      我记不很确切了。但大致是以竹刀锯最后最坚贞的几个信徒和牧师的头。一天天过去,所有的人都屈服了,只有葡萄牙牧师直至最后死去。

      葡萄牙人在南美的罪恶不可胜数,但有许多牧师却是真诚的献身的。天主教最后在南美扎根,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我虽然不是信徙,但每次读约伯记都非常感动。这是人对自己灵魂和信仰的拷问。我虽然对圣经心存疑问,但读到基督最后的时刻时那种动摇和坚定,总是很感动的。这是人的自觉,不是自欺。

      共产主义到今天会向何处去,我不知道,但保尔柯查金的话还是让人感动。对信仰的世界可以远离,但不要嘲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