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道光后遗症 -- 任爱杰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道光后遗症

    道光后遗症

      

      明珠

      

      宣宗道光皇帝的即位,在清朝乃至整个25史中都要算是件大事。道光16年,中国史上第一次西方列强(英国)因为商业利益而对华宣战;21年,随着经他手签出的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份对西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诞生,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帏幕。

      单纯从义和团的角度指责道光是卖国贼是不恰当的,皇帝富足天下,四海之内,全是他的家。每个家长都不会轻易将自家地盘转送给他人,哪怕是厕所或地窖,尤其道光,出名的抠门。

      记得稗史有载,道光曾经将自己每天的伙食标准一度压到3两银子,还吃了一个月的豆腐;更绝的是,据说某大臣叩头谢恩后,抬头不小心望见皇帝套哑上的补丁,真是千古奇闻。

      据故宫现存的画像看,道光皇帝虽说不上骨瘦如柴,但绝对符合尖嘴猴腮的定义,可见吃豆腐绝不是因为减肥。天子地盘遍天下,完全有理由每天吃两个海参、鲍鱼、燕窝、银耳,哪怕再吃两个,也不会有人异议。今天不少处级干部都能达到的伙食标准,道光生前竟然很少享用,可见他不会当官。

      既然不减肥,为何如此节俭?我初步判断是手头紧,查阅《清史稿》,果然印证了我的推论。道光二年,有关水灾的记录竟然有7处之多,省下的钱是用作抗洪了。

      皇帝是领导,不是官;不会当官不要紧,但领导也是人,做人是必须要学的。单就道光4年一笔“拨户部银八万两贷直隶贫民口粮”来看,道光的人品,实在是大大的好。

      好人不一定好皇帝,中国古代讲究治国、齐家、平天下,普通人家只要圈高猪肥、仓满粮足,终生没有休妻之举,就算成功;但皇帝的任务要艰巨许多,虽说是假冒上天之子,可治国、平天下的义务,却的确需要他来承担。

      按照华夏传统,只有官修正史才是史,私人记录只能算是小道消息。我翻遍《史稿》、《实录》,都没有找到豆腐和补丁的相关记录。可见每朝都有反革命分子,喜欢污蔑最高统帅,杀是永远杀不完的。

      小道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就像道光的抠门,这是大家公认,史书称为“恭俭之德”。皇帝抠门不算是坏事,但钱财上小气人通常心眼也小,这点最要命。道光的小心眼,无意中要了清朝的“天命”。

      物以类聚,人也一样。小心眼的皇帝,自然喜欢类己的大臣。道光一朝入阁拜相者,无论满汉,清一色全是小心眼,其中尤以曹文正公振镛先生,心眼最小,官衔最大。

      曹振镛的庸碌,早在嘉庆朝就已闻名海内,时人做对联嘲之:“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据说两人听了,并不生气,反而相视一笑,对曰“此时之庸碌、哭啼,颇不容易。”

      董太师指的是相国董诰,是“圣德伟望”、“朝野钦仰”的嘉道名臣。嘉庆18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手下潜入紫禁城,准备发动人民起义,推翻嘉庆的封建统治。不巧其时皇帝正在热河,闻此巨变,一时没了注意,时有近臣劝皇上暂行驻跸,董诰力请迥銮,情到深处,不禁号啕大哭。此时曹相国正在京师,于叛乱平定后镇之以静。这里简单交待一下对联的来路,不再赘言。

      曹振镛在嘉庆朝的最高职务是“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寻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晋太子太保”,虽位及人臣,但从嘉庆斥责他“互相推诿,怠玩因循”一话来看,也只不过是大官僚分子中的普通一员而已,真正发迹,始于嘉庆崩后。《清史稿》载:“二十五年,仁宗崩,枢臣撰遗诏,称高宗诞生於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知其误,告振镛,振镛召对陈之,宣宗怒,谴罢枢臣。”

      世传乾隆是浙江海宁陈家之后,当属无稽之谈。但是空穴来风的始作俑者,却是他的亲生儿子,嘉庆皇帝。代拟遗诏末段云:“虞舜陟方,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避暑山庄为皇考降生之地,神御在焉,予复何憾。”

      按:清朝的军机大臣,地位比今天国务院发言人要大的多,说话自然也更为谨慎,此段当然不是想当然,据嘉庆御制诗《味余书屋全集》第十四卷『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自注:“高宗纯皇帝(指乾隆)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又第六卷『万万寿节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注亦相同。乾隆虽自言生于雍和宫(雍亲王府),但嘉庆自注,说得明明白白,此何等郑重之事,词臣岂能误会诗意?

      曹振镛高人之处就在此,能把黑的漂白,理由是“《实录》未经恭阅,不能深悉”,这种屁话竟然哄得道光龙颜大悦,“寻命振镛为军机大臣。”《史稿》还特别注明“宣宗治尚恭俭,振镛小心谨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

      宣宗初政,一心一意想要重整河山,但才大志疏,每天对着一堆奏折,看都看不完,勿论裁决。为此颇感苦恼,曹振镛献上一计,又把道光哄了个龙心大悦。君臣皆大欢喜的结果,诞生了一个大毒瘤,其毒至今为已,此为道光皇帝又一杰出贡献,后人不可不知。

      清人笔记中述此事极为中肯,抄录于下:

      “初宣宗倦于大政,苦于奏章不能遍阅,振镛在枢府,乃献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奏章,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恣肆者。’宣宗从之。

      其嗣后奏章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及洪杨难作,互相隐讳,莫敢闻上,至于屡陷名城,始为奏达,此皆曹震镛隐蔽之罪酿成之。厥风濡染,以至晚清之将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辙。”

      又《清稗类抄》“殿廷考试专尚楷法之由”一条,也值得参阅,再抄录于下:

      “乾嘉以前,应制书虽工,仍满纸碑贴字,诗亦有拗体者,其时虽号台阁体,亦尚有雅气也。自曹振镛在枢府挑剔破体字,不问文之工拙,但作字整齐无破体者,即置上第,若犯一帖子,即失翰林,海内承风,殿体书直成泥塑,士习赅茸,恹恹无生气,皆曹振镛所造成也。”

      此为后代官文流于形式主义的由来,报喜不报忧的原则,至今仍被人当做金玉良言供奉。误国误民,最为可恨。

      自道光至清末,写书法卷子成了一门大学问,一生荣华富贵,志愿抱负,全都寄托在这张卷子上。殿试字写的好,可以点翰林,博得最上等的出身。时人皆忿忿不平,此所以龚定安做《千禄新书》的缘由。

      清人笔记记载其事云:

      “龚定庵生平不喜书(法),以是不能入翰林。既成贡士,改官部曹,则大恨,乃做《千禄新书》,以刺其政,凡其女、其媳、其妾、其宠婢,悉心学馆阁书。客有言及某翰林者,定庵必晒曰:‘今日之翰林,犹足道耶?我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者。’以其工书法也。”

      这条至关重要,建议当今政府组织历史学者考证一下二十五史,我所仅知的几个奸臣、卖国贼,都是大书法家,比如蔡京、秦桧,汪精卫,最后再补一个康生,暂且到此,日后想起来再述。

      曹振镛是庸才,按照相对论的定理,庸才居高位贤才必定遭殃,这里说的遭殃不一定非是抄家充军掉脑袋,逐之使外,或是外放,或是出长差,杀人不见血,也是一种好办法。

      清人笔记载曹振镛排挤贤才的办法,颇值得研究,抄录如下,供当代公仆学习:

      “仕途倾轧排挤之风,至为可畏,苟一不谨,辄被中伤,殊有令人防不胜防者。道光初年,蒋襄平以直隶召值军机处,主眷甚优渥,曹文正嫉之,时两江总督琦善,以外交失败,奉旨降调;帝召军机大臣问曰:‘两江乃重任,当求资深望重力久封疆者与之,顾谁堪当其选者?’曹对曰:‘以臣观之,似那彦成为最。’帝曰:‘正口正多事,何能他移?’曹不语。又少顷,帝乃指蒋曰:‘汝即久历封疆,非汝无第二人。’议遂定。

      襄平出语人曰:‘曹之智巧,含意不申,而出自上意,当面排挤,真可畏也。’阮文达公亦不为曹所喜,帝一日偶问曰:‘阮元历督抚已三十年,甫壮即升二品,何其速也。’曹对曰:‘由于学问优长。’帝复询曰:‘何以知道其学问?’曹对云:‘现在云贵总督任内,尚日日刻书谈文。’帝默然,遂内召。盖曹素揣成皇帝重吏治,恶大吏政务废弛,故借此挑之,以触皇帝之怒也。”

      曹虽庸才,却不是草包,这点恰恰又和道光皇帝极为相似。庸才不见得无谋,这是庸才和草包的本质区别;但是庸才通常志大才疏,鼠目寸光,这点在本质上和草包又非常相似。

      道光皇帝非常器重这位知己,“道光元年,晋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三年,万寿节,幸万寿山玉澜堂,赐宴十五老臣,振镛年齿居末,特命与宴绘像。四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六年,入直南书房。七年,回疆平,晋太子太师。八年,张格尔就擒,晋太傅,赐紫缰,图形紫光阁,列功臣中。振镛具疏固辞,诏凡军机大臣别绘一图,以遂让功之心,而彰辅弼之效。御制赞曰:“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亲书以赐之。十一年,以万寿庆典赐双眼花翎。”

      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精通卸磨杀驴,如顺治、康熙、雍正;中后期开始逐渐学会招安,如嘉庆、道光、咸丰。这也是一种进步,并且成就起相当可观。有清一朝以夷人统治华夏近三百年,个中细节,值得后世研究。

      道光和曹振镛合作,造就了一个“大庸才时代”,唯庸碌乃能发财致福,唯庸碌乃能升官晋爵。苏轼诗云“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放在这个时代,再贴切不过。

      官文流于形势主义,使得道光皇帝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还自认“海宇?V安,黎民康阜,持盈保泰”,后面的结果现在已经普及到中学教科书中去了,此处不赘。但我仍然要重申道光不是草包,比如他召见行将上任的川臬张集馨,要求他到任后“诸事整顿”,为使对方理解深刻,他打个比喻:“汝此去,诸事整顿,我亦说不了许多,譬如人家一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坍,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即曲徙薪之论也,汝当思之。”这番交待,是道光对自己“守其常而不知其变”的绝佳说明。

      曹振镛告诫御史“毋多言,毋豪意兴”,言臣只好“缄默不上条陈”,尸位素餐,成为风俗。曹相国对门生传授的做官秘诀是“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粉饰太平的结果,如《宣宗实录》记载,道光朝发生的大小民众暴乱约有48起之多,说是磕头磕出来的,并不为过。

      说曹公是昏官,也不尽然。相国死前“自缮遗疏,附折至十馀事。”道光震悼,诏曰:“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前大学士刘统勋、朱??,于干隆、嘉庆中蒙皇祖、皇考鉴其品节,赐谥文正。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其予谥文正。”

      “文正”这一谥号,比当今“伟大的……”、“忠诚的……”、“久经考验的……”之类来得要干净且尊贵。清朝得以谥文正者仅八人,除去帮咸丰即位的杜受田,以及末世浑水摸鱼的孙家鼐,真正文如其人者,只有5人,道光对曹振镛,乃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只是不知曹夹在这五人中间,每年太庙里吃冷猪肉时,心里作何感想。

      虽然本朝问题多如牛毛,但道光皇帝不爱女色不爱财,说他是昏君实在有失公道。对社会问题,如陋规、冗员、漕运、盐务、鸦片,四个较敏感的方面,他也曾试图进行整治,并且投入甚大,如道光十六年任命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 箱、2119 袋,总计2376254 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之所以结果全部遭到失败,主要还是小心眼的问题。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而言,小心眼的人通常都有两大特点,现拿道光做典型,逐一分析说明。

      一、 耳根软,耳根软的人做事通常没有主见,比如道光,即位初军机大臣英和建议清查陋规,道光帝立即采纳,发布上谕,指出“箕敛溢取之风,日甚一日,而闾阎之盖藏,概耗于官司之?K削;民生困蔽,职此之由。”但上谕发出不久,遭到朝内外官员的反对,汤金钊等上书要求停查,理由有三:一是怕陋规因此而增多,因为如果承认一部分陋规是合法的,官吏的胆子将更大,“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二是清查中滋扰百姓,扩大清查对象,把零星小户,如舟车户的陋规也进行登记,搅得百姓不得安宁;三是肯定该留的陋规,名声不好听。粤抚康绍镛上疏说,把陋规名目“逐款胪列,上渎圣听,于体制似亦未协”。平心而论,这些陋规都是乾隆晚年的遗习,道光就算要改革,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视父皇嘉庆的努力于不顾,偏信曹振镛,喜欢听空话,导致言臣不敢进谏,道光疚无可辞。

      二、 眼光短,虎门一战,林、邓海防之严密,连英人亦大加称赞。英军在广州遭顽强的反击,既北上大沽口,道光惊恐之下立命直隶总督琦善赶玩天津谈判,接受英国的条件,将林则徐等查办,赔偿英国商人.但1842年英国再次对清王朝阔大侵略,清政府大败卒与英国代表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不平等条约。接受这一结局,对于道光帝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据记载,决定对英议和的那一天,他在宫廷的便殿上足足徘徊了一昼夜,周围的太监听见的是一阵又一阵的叹息声,直到五更后,他才顿足长叹,走入大殿,签发谕旨。谕“朕因亿万生灵所系,允所请。”鸦片战争清军败于英军,原因诸多,不能单纯算在道光头上,但道光鼠目寸光,未能准确审视大局,应负主要责任。

       道光幼时目睹祖父乾隆挥霍无度,痛心疾首,即位后问政之勤,俭德之持,在清帝中屈指可数。吃豆腐和套哑打补丁自是谣传,但确凿有据者如裁减梨园子弟,已是非常难能可贵。终道光三十年之世,所谓神仙鬼怪、升平宝笺等宫内“吉祥例戏”,从未新制行头,形容过甚者,谓之“花子打假”。

      但道光的俭德并没有使臣下上行下效,相反饮馔奢靡,变本加厉;梨园声色,愈演愈烈。京剧著名的“四大徽班”,皆创始于道光年间。何以故?盖形势主义从中作崇,欺上瞒下矣。

      宣宗崩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其时得病已数月,仍每日召见臣工,批答奏章,劳心费力,终于大渐。宣宗死于国事,故不致为亡国之君。

      道光死了,形式主义的流毒依然继续发扬光大,远的不说,去年国内闹瘟疫,几个二品大臣又要联合属下,欺瞒党和人民群众,幸好政府明智,即使发觉,革职了事。要不说还得感谢政府感谢党,这事要搁在封建社会,怕是菜市场又要放炮了。

      04年1月12日

      注:黑体字者引自正史,楷体者引自稗史及清人诸笔记。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清史稿》、《宣宗实录》、钱泳《履园丛话》、刘体智《异辞录》、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陈康祺《朗潜纪闻四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