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起源(一)创世记(1) -- 橡树村

共:💬163 🌺5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什么大猩猩是人亚科而不是猩猩亚科?

      人科里面有两个亚科,就是猩猩亚科,还有人亚科。人亚科里面还有属,分别是大猩猩属,黑猩猩属,还有人属

    • 家园 【原创】起源(一)创世记(6)

      最早的南方古猿都是吃水果的,但是一些稍晚期物种的食谱要广泛的多。植物,根茎都成为了食物。实际上有的研究显示,后来南方古猿的食谱非常广泛,简直是能找得的东西都吃,偶尔还吃肉。

      这个肉怎么来的呢?显然南方古猿没有任何的狩猎工具,捕猎会比较困难。不过现代的乌干达的黑猩猩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作为食品,所以可以可行的。但是一般的,动物蛋白不在它们的食谱内。黑猩猩不吃已经死掉的动物。但是有一些猜测,认为南方古猿食用的肉有可能来源于动物的尸体。

      有人说,南方古猿可能会到树上去偷豹子藏起来的食物。豹子经常会把捕猎到的猎物藏到树上的什么地方,其他的猛兽找不到。南方古猿有可能会去偷这些食物。不过这个行为本身也很危险。曾经发现过这样的头盖骨,上面的两个洞与美洲豹那对匕首一样的犬齿的形状完全吻合。这两个洞可能是美洲豹拖着这个南方古猿的尸体的时候留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头骨上的两个洞与豹子的两个犬齿非常吻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方古猿的身体已经适应直立行走了,身体也和现代的人类有一些象了,与四肢行走的猿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南方古猿的头部与猿相比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方古猿的大脑占身体的比例,虽然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要大了很多,但是与现代人相比,不过仅有三分之一。南方古猿的脸非常大,牙齿也很突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有一个变化可能很重要,南方古猿的犬齿已经小了很多。犬齿变小,可以使得下颌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这样的结构可能有助于咀嚼这个动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呢,这个时候的南方古猿的认知能力,估计和猿还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有的古人类学家索性叫他们直立猿。我们使用的中文翻译,也一直称呼他们是古猿。可能只有开始使用石器,我们才能把他们归类到人里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容易认为南方古猿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人从猿进化来的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这么说可能也不合适。南方古猿的结构非常稳定,虽然早期的南方古猿的化石出土仍然很少,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在南方古猿生存的这几百多万年里面,南方古猿的变化不是很大。能够存在了几百万年,应该说是成功的物种,虽然这期间有一些具体的物种产生,消亡,这其间非洲的气候也有几次变化,但是南方古猿作为一个大类,仍然顽强的生存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方古猿稳定存在了几百万年,也就有机会进行很多的进化尝试,尝试各种可能的结构。失败了的,就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可能人类的真正祖先,就是某一个南方古猿的物种,最终演化而成的。

      【原创】起源(二)石器时代(1)

      关键词(Tags): #起源#南方古猿#食物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直立行走的猿的灭绝很有意思

        已经知道的人属动物相比猿,好像仍然少得多。

        所以只是这么猜测一下:人的出现,对几乎所有人科动物的进化动力学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结果,若非所有,也是绝大部分直立行走的猿被迅速而严厉地淘汰了。这个动力学模式在智人出现之后再次小范围地重现,即非现代人直系祖先的那些人类被迅速淘汰。

        感觉是,既然智人曾经对尼人和直立人形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那么人出现之后,对所有猿的选择压力更应该是不可抗拒的,或许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 家园 这似乎是现代人的一种“本性”

          对其它人类种群就不必多说了,现代人类即使对自身中的不同群体也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态度彼此敌对,种族歧视甚至种族灭绝直至今天还在不断发生,可想而知当年的情形了。

          • 家园 “非我族类”是主观上的,但物种进化是主观意志不可抗拒的

            换句话说,即使当时的先人与人属的亲戚们相处融洽,也无法阻止自己取代他们。

            比如说尼人的灭绝,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尼人固定栖息地的生活方式限制了他们与智人的竞争能力。智人刚进入欧亚大陆的时候,实际上环境是很艰苦的。而尼人花了二十万年,已经优化其固定栖息点生活方式,以之为中心进行家族规模的狩猎、采集活动。智人却不得不到处迁移来躲避灾害和寻找猎物。但是时间一长,这种选择压力对智人社会的优化效果就出来了。智人对自然界的理解、对工具的改进,都要快得多。而且智人家族之间的交流也要容易得多,对加快知识的传播,加强人群间的协作,避免个体质量的退化都有明显的好处。

      • 家园 送花送宝,耐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 家园 有一点很奇怪。

        为啥同样是开发较少的地区,南美为啥就没啥出土类人猿化石呢?

        非洲的地质运动比较少?印象中除了东非大裂谷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和亚洲、美洲比起来,还是相对很‘平坦’的。。。

        • 家园 这说明美洲大陆分离/大西洋形成远早于灵长目动物的分化

          或者更严格地说,大西洋早在灵长目动物出现显著分化之前,即猿与猴的分化之前,就已经变得不可逾越了。

        • 家园 美洲属于新大陆

          看来那个地方古人类没去过,比较老的证据也是一两万年前的,还说是从白令海峡过去的。

          非洲地质运动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南非说是几十亿年没啥大变化了。反正三十几亿年前的石头,二十亿年前的山洞,南非都能找到。

          不过东非大裂谷那一带也出土了不少古人类化石的。

          非洲大陆的确相对平坦,很高的山没有,海边不远海拔就上千米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