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近一次河南煤矿抢险成功,有历史意义 -- 瓦斯

共:💬17 🌺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最近一次河南煤矿抢险成功,有历史意义

    今年世界天气都不正常,英国水灾严重,南欧和澳洲森林大火也严重,昨天美国明州也塌了大桥。

    可是,最近一次河南煤矿成功救出69名被困矿工,却很有意义。

    这次因为暴雨引起的煤矿被淹,69名矿工被困在矿井里面。抢险和媒体跟踪报道都不错,利用管道每天两次送牛奶进去,最后成功获救。

    被困人员全部生还,值得高兴,是小。这次成功营救,应该可以在中国煤矿抢险史上记上一笔,是大。以后难免还会碰到矿井事故,这次领导亲临现场,措施得当,媒体采追踪报道相当宽松,都应该成为以后救灾抢险的基本模式。

    • 家园 看报道,这是一大型国有煤矿。前一阵出事频繁的大多是私人煤矿

      有措施要逐步减少关闭私人煤矿了吧。

    • 家园 昨天看了新闻,只知道救了全部的矿工。没想到

      背后的细节更让人高兴。为进步喝彩!

    • 家园 这次全获救不在于“领导亲临现场,措施得当”。

        实际上不管哪次矿难只要政府知道了都会“领导亲临现场,”再加上全力施救。

        死亡主要发生在事故刚发生的很短时间内,只要能躲开这段时间,基本上都能在几天内救出去。

        所以这次全获救关键在所有人都在短时间内逃到了安全地方。

        所以事故没有一个人死给出的经验是:井下要多设几个安全避难所。

      • 家园 主、客观因素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个矿井执行安全生产规程比较正规、安全生产必须的设施装备搞得比较扎实,这个从事故发生后地面和井下的电话居然没有被破坏、居然还能有一根管道——这根救命管道,现在的说法有两种,“送风管”和“喷淋管”说,反正都是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必须配备的——保持畅通,这是抢险取得罕见的成功的最基本保证。

        规程,不是儿戏,关键时刻能顶大用场

        关键词(Tags): #安全生产#规程
    • 家园 就是现在了,这成了新鲜事情

      老毛时代的煤矿硬性规定每天的都有副矿长一级的领导到井下参加生产,出了安全事故,

      不用说,责任领导直接判刑的。

      而且矿工的工资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都比大学生拿的多。

      当然了,改革了,现在又是一番新气象了。

      • 家园 中国矿业史上最惨重的一次事故就发生在1958年

        是陕西还是山西来着,一个国有煤矿发生煤粉尘大爆炸,死亡600多人,空前惨烈的事故、很可能也是绝后的——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后不可能再有一个矿井单班下井六、七百号人的场面了。

        事故原因是在“大跃进”的大背景下,煤矿违反安全生产规程,超强度生产,粉尘浓度超标,井下输电线路又使用了不符合安全生产规程的设备(是裸线还是不达标的电气设备来着),结果产生了电火花、诱发了井下大爆炸……

        巧得很,那天矿上的几个主要领导都下了井,事故一来、全挂……不夸张的说,矿上的领导班子和技术班子几乎在大爆炸中被一锅端。

        世界上的事情都要讲科学,并不是有了好的主观愿望就有好的结果……矿领导带头下井的制度并不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起码、就我所了解的历史来看、在你所很赞许的“老毛的时代”不是这样

        • 家园 您显然对矿领导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您显然对矿领导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我并不认为矿领导下井就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显然制定这项政策的人也不是这样认为的。

          这项政策不过是强制领导注重安全生产而已,是安全生产的措施之一,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并不表示是仅有的措施。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杜绝事故的发生,这点常识还是应该有的。

          为什么现在不强调矿领导不下井了呢?这仅仅是形式主义?

          而且正如你所说,那是特殊时期的例子吗,现在呢成了常例了,主观愿望的效果恐怕也就在于此。

          即便如此,那种情况下,矿领导肯定判刑的,现在恐怕也成了特例了。

          科学和主观并不矛盾,没有严格要求安全的主观愿望,科学又有什么用呢?

          反正赔一个矿工的钱便宜的很。

          一提到老毛时代就是不科学的,这恐怕也是一种思想禁锢了。

        • 家园 59事故

          山西大同。一个矿(白洞矿)被封了。以后的矿叫新白洞。我知道的是过千人。两个班(shift)和第一个救援队都封在里面了。留下个名词:59家属。

    • 家园 这次主/客观因素都很正面,所以取得了罕见的成功

      客观方面讲,事故发生后和井下的电话线路没有中断,而且有一条本来用作井下喷淋降粉尘的输水管道也完好无损,这是最大的有利条件。7月31号CCTV记者采访国家安监总局在现场的煤矿抢险专家,对方神色轻松、提到这两点简直有些乐得嘴都合不拢的味道,我当时就觉得这次抢险的前景应该很乐观。

      主观方面讲,事故上报迅速,各方反应迅速处置得力,个人觉得这是最大的亮点。事故发生数小时后各方就开始着手封堵灌入巷道的水源,而且堵得挺科学的,直接用塑料布在河道里面铺了一层,不仅堵住了地表径流、也有效遏制了地下渗漏;武警部队的工作效率也是很高的,在那个地形限制、无法使用工程机械的地方,全靠人力、连夜冒雨把该堵的地方堵了个严严实实,该做防渗处理的地方搞得扎扎实实。这一点很重要,它有效避免了井下情况进一步的复杂化和恶化,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抢险时间。然后就是利用那根喷淋管送风、送牛奶,这在去年云南曲靖的一次隧道塌方抢险中用过,效果不错。而且这次更有经验、工作更细致了:细致到考虑到往井下送空气+氧气混合气体——单纯送氧气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诱发火灾乃至煤粉爆炸,如果光是送空气则管道直径太小、效果不明显;送牛奶之前先送清水冲洗管道,连井下工人怎么喝牛奶(安全帽,接清水冲洗干净以后再用)、怎么存放牛奶(被困地点有一个大保温桶)都帮他们考虑周全了,连对牛奶作高温处理以延长保质期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有了这几条措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时间,抢险成功的几率有了几何级数的提高。而且非常让人欣慰的是,69人被困井下75小时,居然没有一个受伤或者得重病的,也就是身体虚弱+少数人有腹泻、恶心的轻微的消化道疾病,恐怕这在世界煤矿事故救援史上也不多见。

      这次抢险的确是个挺有意义的事件,围绕抢险本身体现出了不少很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和进步。

      • 家园 补充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

        今天晚上才在CCTV的《360°》看到的:送牛奶下去以后,井下反映有几个矿工喝不惯牛奶、一喝就拉肚子(有一定比例的中国人确实喝不惯牛奶,肠道里面缺一种酶,喝了就拉稀)地面又特意安排送了一次稀面汤,井下被困矿工每人喝了两“碗”(准确说是“两安全帽”)。

        说真的,我这个人够没心没肺了,看到这个细节还是忍不住感动了一把——这只是一件小事,问题在于:不是有心人、不是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被困矿工身上,真的很难想到、做到这么细致的程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