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个老兵眼里的《士兵突击》 -- 范适安

共:💬14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个老兵眼里的《士兵突击》

    点看全图

    这两天为纪念“八"一”建军节,电视里军事题材的大片一下涌出许多。说实话,以前反映军旅的片子,好的极少。大多拍的太假,看不到几分钟,跳台,这分明是污染一个老兵的眼球嘛。弄得好多年就懒得看这类题材的片子,甚至这类的文学读物。

    在西西河开博后,应河友之约,写了一组自己当兵那会儿的亲身感受,居然颇受欢迎,点击如潮,鲜花不断。就想,咱华夏百姓还是真心拥戴咱子弟兵的呢,可咋就创作不好几段真正反映咱兵的生活,兵的思想,甚或兵的困惑,兵的苦恼,一群活生生,鲜明明的兵的形象呢?

    在河里每天连载我的《军旅回顾》时,就有河友提了《士兵突击》这部片子。当时想,这是一部啥样的片子呢?别人对它评价颇好,也许和我以前看的军旅片不一样,值得观赏一回吗?

    然而,一忙几个月,还忘了这茬事了。

    建军节那天晚上,看了“军模”表彰会的新闻后,翻翻台吧,哈哈,真个是军旅大餐啊。翻倒四川卫视,居然当晚预告就有《士兵突击》,且一日三集联播,到夜里12点结束。

    好,猫在书房里,关上门,备了冰啤,纸烟,空调26度,腿置于几,靠沙发上,重温26年前的新兵蛋子生活吧。

    说实话,这部片子前面导入的这一段,搞的有点像老美二战大片,说的是和平兵,有那么玄的嘛?

    权且往下看之,哦,说一个农村入伍的兵哩,渐渐有点上路子了。那《天下无贼》里傻根的扮演者就是在这里扮另一个傻傻的新兵蛋子许三多。

    以这个形象入手,导演倒是另辟了蹊径,有新意,不过难度也大,弄不好就砸了。不过跟着情节走,似乎越看越好看了。在部队里,类似许三多这样的兵确实有一些,他们从边远的农村入伍,文化不高;在闭塞的环境长大,有点愣头愣脑。是连队里哪个带兵的领导都不想要的,怕拖了团队的后腿,所以新兵连一结束,他们确实大多不是分在后勤保障部门就是去替连队喂猪。在他们身上有些闪光点也就是内务卫生,生产生活可能还提得上筷子,其他技术活,一般都沾不上边了。

    从人性上看,许三多确实是个纯粹的人,当然,这种纯粹也和他比较单纯的生活经历有关,所以也可以说他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如此,在看守油库的极端枯燥的生活中,他能够新兵影响老兵。导演还象征性的以修一条路来烘托人物,烘托气氛。到这里,我认为这部片子都是极其成功的。不足的是,团部干事采访许三多事迹的那段,那干事手舞足蹈的样子,太假了。别说部队,军人在性格上本来就有些内敛的成分,就是拍地方戏,这一段表演也够假的。

    调到钢七连,许三多被置于更为鲜明的矛盾当中。有些细节处理上还是显得比较毛躁。比如人物对话上,有些不够体现军营中的生活化,有些拔高。

    经典不是人为造就的,是真实反映场景,体现人性冲撞,进而引发观者共鸣所产生的啊!

    有两处还是真实的,一是许三多的老乡兜里居然装着三包烟,一包好的递连长排长,一包一般的递班长骨干,一包歹的给战士或自己抽。虽然有些极端,不过也还真实反映了地方上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在军营这个相对单纯的地方的体现。另一处是班里的流动红旗被流动走的那一段,很真实。记得我以前带的那个班就是如此,红旗里的墙特别白,有战士说,那连队的流动红旗,流到咱侦察班,就算找到家了,再也不会离开了。哈哈!

    片子才看了六集,后面还没看,没发言权,也就前面的几集,谈点观感吧。希望后面愈加精彩,也希望军旅题材的影视文学之类能精品迭出,一是丰富军营的精神生活;再是让老白姓能更为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军队,军营,和咱们无私奉献的子弟兵!

    以上算是一个老兵不成熟的观感,且以此纪念这个曾经也属于过自己的节日吧!

    关键词(Tags): #老兵#《士兵突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