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国享受说母语的快感 -- cyonghu

共:💬46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到哪儿都是这样

            就是在国内跟80后,90后侃古典侃文学,估计没有人理这个茬儿。这些人关注的事超女之类的东西。

          • 家园 也对也不对

            年轻的尽管不一定熟悉,但他们在学校都学过的,名字还是知道的,他们也知道这是他们应该知道的。另一方面,外国人对本国文化的熟悉总是能得到尊敬的。洋人要是能谈沈崇文、钱钟书或者鲁迅,交谈的中国对象既是不是文学青年,也会对这个洋人刮目相看。

            • 家园 俺们有个教授做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让咱母校本科3年级学生看一些感动人的小小说,比如奥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啥的,一共用了四部。当然参加实验的人必须都没看过这些小说,结果300多学生,只有不到十个人看过这些小说。我偶尔听说这个实验后告诉该教授大部分中国大学生都看过这些小说,她极为吃惊。

              还有现在学生的阅读量也不如以前了。曾经就马克吐温的名著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问过两个英文系的大四学生,她和他竟然no idea.当然这个论据是孤例,不过可见一般。

              • 家园 如果反过来看中国人也是如此吧

                对本国的名著恐怕我们也不会太上心的,真的调查调查近现代的作品,恐怕读过不少老舍巴金茅盾的在大学生中也未必会有很大比例。

                • 家园 这个似乎也不能代表什么吧:)

                  我知道有人小学二年级开始阅读,三年级开始戴眼镜......sigh,六年级开始读清人笔记,初中开始读史记以至先秦散文

                  但至今从未读过巴金老舍茅盾......问起来,说是对近代文学完全没有兴趣:)直接从清末到现代文学,彻底忽略除鲁迅外的近代作家。

                • 家园 有一点不同

                  老舍巴金茅盾俺们不看,普通老外也不会看。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外国人不看,可普通的中国人俺们不看了些么?

              • 家园 其实还有个英译本的问题

                其实很多关于国外的历史以及文学方面的小说名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看过很多,但问题是我们看的大都是中文版本。而中文版本的名字和英文版本的名字很多都不一样,我们所知道的很多事实,如果是非专业的,甚至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标准的英文名称。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看起来是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的情况,也还有明明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但找不出相应的标准英文名称去回应。这还不仅仅是英语词汇量的问题,而是跟对原版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我发现很多出国的人,其实知识面信息量并不小,甚至比当地人强,但问题仍然是出在英语词汇的使用上。

                这一点上,恐怕英语系专业出身的人,会占便宜些。至少在文学著作上,知道直接的英文名称。

              • 家园 哈利伯特可能读过的比例高

                但是年龄大一点的,自己没孩子的坚持七本读完的可能也不多。

                那些我们认为的经典,外面人除了选进课本的,可能读的就是少。反而他们成长的时候读的书,我们不知道。

            • 家园 有道理也没道理。。。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其实看说话的对象和场合啦。和八零后在娱乐场合大谈李谷一的感觉和说周杰伦的反响绝对是不一样的。

    • 家园 那就在西西河多灌水,顺带练习想象力

      想象大家有表情的模样~

      还可以唱歌练声音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