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方周末》2007-8-30 -- 端娘

共:💬39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方周末》2007-8-30

    “北戴河办公”制度调整四周年:

    平常百姓家,谁管那些大人物的事情。

    父亲在85年左右,作为劳模去北戴河疗养1周,回来晒得很黑,给我们带来贝壳穿的项链,留了很久很久。

    那个小城市,夏天去的时候,一样的热。海边凉快的地方,也不能过夜啊。真正居民的日子,是在自己家闷热的房子里过的。生活内容的贫乏,一如中国的其他地方,所以,你看住在这所谓美丽的旅游城市里的人们,也就是那么一副无聊的表情。

    旅游的人,才会去看什么林彪的别墅。那些没有丝毫美感的建筑,在幽静的山林里,像阴沉的堡垒。真是丢人。

    住在那里的人们,更关心哪一家烤肉店出了新玩意儿,当年青山烤肉关张的消息,令很多人神伤,胃伤。

    《南京梦魇》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报道并没有给出。它列举了吴海燕和约瑟夫一方的大量言辞,史维会的一方,得到的辩解机会是十分之一的分量。

    我不了解这件事情。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这件事情。我们,中国人的大部分,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就像绝大多数日本人、德国人,选择遗忘。也许无论你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战争过去,生活才是第一的。可是我相信,就算没有天天抱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灵牌,也没有哪个中国人的心里真的忘记了那一段历史。相反,正是因为历史的真相那么苦、那么沉重,一旦想起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才会选择低下头、忍着泪。

    过多久,我们才能面对这样的痛苦,才能喘过气来,含着泪安抚死去的祖先,诉说我们的悲伤?

    我不知道。

    小肥羊麦当劳高管落马 香港餐饮界掀反贪风暴

    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很好。谁说商业回佣就是理所当然的合理合法的?

    一直以为香港廉政公署只管政府公务员的清廉与否,却原来已经成长得管到经济领域了。那么,我确实有点困惑:香港的警署是干什么用的?还是说廉政公署本身也承担经济犯罪的侦查?好大的担子。

    姜文:“我就是在抄”

    大概4年前,看三联周刊,姜文评论把毛泽东等等拉下神坛,他说:一般人看不得别人强,那心里怎么能舒服。毛泽东没什么了不起,鲁迅是他家隔壁二大爷,自己上不去,把别人拽下来跟自己一般高,心里就舒服了。

    我哈哈大笑,从此真正喜欢这个人。

    在我看来,最终他的成就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去要成就的这个过程。如老毛说的:敢于胜利。恐怕世界上绝对大多数人(包括我)是不敢胜利的。追求胜利就意味着付出、牺牲、打磨、不能松懈、拒绝失败、永远战斗……太累了。那样的人生不是随便谁都有精力获得的。

    我相信他的电影会好看。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一股劲儿,热得让人在椅子上坐不稳当。陈冲说第一次听《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当时的感觉是讲故事人的体温绝对高于38摄氏度。”讲故事的人是姜文。可以想象那种感觉,呵呵!

    “感恩的心”是什么样子?

    大学生接受资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感恩,怎么来表达?

    我和梁东曾经资助过青基会的希望工程,一对一的方式。因为即便那时《壹周刊》还没报料说希望工程有问题,我们还是对这种从来不对资金去向定期报告的方式不放心。还在上大学,我们也不宽裕,不想拿钱打水漂。一对一的孩子,人在青海。我们没有要求他感恩,提出的要求是,每学期报一次成绩,也就是说一年寄两次信。收到第一笔钱后,回信来了,明显是有人拟好了稿子,让孩子抄的。从此一切杳无音信。第四次汇款以后,我们发出了第三次询问情况的信。我们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在读书,成绩怎么样。也许如《南方周末》这篇报道里说道:

    “可能是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城里人不一样。”段东仁说。

    他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并不理解。事实上,后来我们没有完成汇款,剩下的还有两次。那个孩子,现在应该22、3岁了。

    说回到我自己身上,常常会感到自己不善于说“谢谢”。所谓大恩不言谢,那么小惠又值得谢么?亲近的人说谢谢,显得外道;不熟悉的人帮了忙,谢谢还是轻飘飘的……这么一解释,好像就成了:如果你明白,你就该知道我是感谢你的?可是三藏师傅说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圆明园灰烬,比石头更沉重

    作者朱大可。

    但是《南方周末》上的这类文章我是不大看的。倒也并不是专门针对朱大可。

    学问人的调调,常常拽到常人不懂的墙壁角去才算够水平似的。那个调调,沙龙里头博取女主人会心一笑就好了,普罗大众面前,还是说点白话吧。

    我愿意引用一点原文来证明我不是在说谎,可是你别说,这文章确实恍若七宝楼台,拆不下来,假如拆下来,就不成样子了,说明朱老师还是有水平的有文采的。好不容易拆来一段:

    “就在火焰叙写圆明园结局的同时,一种共同语法的政治叙事已经出现。尽管中国居民在焚毁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焚毁花园的罪责,还是全部被外推给了西方殖民者。他们是种族灾难的惟一制造者。从花园的废墟里,诞生了崭新的国族信念,它逾越满汉之间的深仇大恨,转型为一种全新的大中华国族主义,进而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核心价值。”

    我读了不下3遍,终于明白,他是想说:火烧圆明园,使得原本窝里斗的中国人团结起来,不追究自己人,转过去一起痛骂西方,借此机会,成就了中华民族新的诞生。这里头造成阅读障碍的词汇和语法不止一处。偶只好抱拳道:“请了!”跳出圈外去。

    等我有空无聊,把全文翻译一下也算一乐。

    说到读书人,说到翻译,其实《南方周末》一度约到了很好的稿子,就是身在英国的冯象谈翻译。那样的文章读来顺顺当当又解渴,书人风姿,跃然目前。想念。

    《小说》这八年

    又是文人。

    我曾经也喜欢闲扯淡,尤其碰上臭味相投的,不说到嗓子哑了不过瘾。但是回头想,正格的就是闲、扯、淡!!

    所以这几年来,说得越来越少,写得越来越多,觉得还应该做得更多才好。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因为自己能扯,周围也不乏能扯的人,对于花钱听扯淡(比如这个导演吕乐)就没兴趣了。

    下回谁要有钱找人扯,记得叫上我。挣钱给孩子买奶粉。

    “放牛班”回乡

    我在这篇文章里看到希望。

    一个读哲学的研究生,几个愿意付出的年轻人,一群来自农村住在上海边缘的孩子。他们组成的放牛班合唱队,他们遇到的事情,他们做的说的,活生生地告诉你真实的中国社会。

    那是一个只能描写不能定性的社会,那是一个正在蜕去旧有的壳,还不知道未来什么样子的社会,那是一个如果你做了什么可能影响未来的社会……

    我看到了希望。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830/

    关键词(Tags): #读报#《南方周末》#中国
    • 家园 只有一期啊,不过瘾~~希望端娘每期都写
    • 家园 呵呵~ 花~~~

      《南方周末》是《北青》的“冰点”是国内平媒里面比较敢讲的了~

      算是旗帜了吧~

      都是在允许的范围里面讲真话...

    • 家园 这一招是《南方周末》惯用的技术手段

      《南京梦魇》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报道并没有给出。它列举了吴海燕和约瑟夫一方的大量言辞,史维会的一方,得到的辩解机会是十分之一的分量。

      大约七年前,我开始经常看《南方周末》的时候,也就是所谓“老人时代”的《南方周末》,那个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特点:一方面要表现自己的“客观、中立”,另一方面自己的预设立场倾向性原本就很明显,于是文笔上就遮遮掩掩疙疙瘩瘩的,自己想说的话不挑明、讲一半吞一半,“对立面”的说辞不能一点没有、又不能太多,于是就用大剪刀把人家的表述“咔碴碴”。客观的结果就是文章变得吞吞吐吐的,说得粗鄙点、有点像便秘,实在把人恶心得不行。

      说白了,就是在试图引导受众、但是被识破

      • 家园 我还亲身经历过一次他们的采访

        那是在03年伊拉克战争刚爆发时,这南方周末有个记者跑到我们大学里,采访学生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枉费我们5个学生和他谈了2个小时,最后登报一看,每个人的观点平均才分到30个字左右,能把浅显的事实讲清楚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登载主见的空间,倒显得我们一个个很弱智的样子。

        事后想想,我们几个大学生,人微言轻,有什么话语权呢?那段时间,凡是有人问我:“你上报纸了?”,我就回答:“别提了,丢不起那人……”

      • 家园 南方周末学习外国同行学的挺到位

        看它的文章的文字,总觉得的别扭,好像是外文翻译过来的一样

        报道手法上学习外国同行学的挺到位,绝对不存在“歪曲事实”,报道的都是事实,只不过它只报道它希望你知道的事实,最后让你得出某种观点——它希望你拥有的观点。

    • 家园 又发现

      一个作家了.

      写的真的很好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哇!大礼啊!

        独吞通宝一枚!我很少有这样的运气啊!还花。

        过奖了,作家这俩字,实在不敢当。

    • 家园 这篇大作能不能转贴?文笔一流
    • 家园 端娘太厉害了
    • 家园 端娘写得真好,没读报也知道说什么了

      有无考虑写个系列,每期一评或几期一评,让我等被南方恶心到的人也能有所收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