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主瞎侃】“难酬蹈海亦英雄”--我看总理 -- landlord

共:💬247 🌺1266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30年间即使有人间悲剧,程度上也比建国以后30年好多了

              至少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了,虽然说城市里面还有户口的限制,但是毛时代是根本不让农民进城的;说话不用担心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可以随便议论国家领导人了。

              要说的太多了,现在至少不会有60年代河南信阳大批饿死人还不让人们外出的事了。

              • 家园 程度上好很多啊?哪方面的?

                向人民开炮?血汗工厂?奴隶煤窑?一年四万个手指头?大面积污染?

                暴力拆迁?满地妓女?国企私有化?使馆被炸?

                哦,蔚为大观啊!

                毛不让农民进城?那我们厂每年上红安招人是干嘛的?

                可以随便议论国家领导人?洛阳被抓的人是什么罪名啊?

      • 家园 作为第一届政府总理,他可能很缺人手;

        听到过几起关于总理的小故事说,他问手下的一件事、一个数字,主事的说不清楚。...... 到文革时,就更完蛋鸟!

        • 家园 中共党内的能人多了,怎么可能缺人呢

          陈毅能力很强,口才也好,当外交部长很合适,外交工作总理有个大致要求就可以了,毕竟下面有陈毅这个大能人,如果外交方面的方方面面总理都亲自过问,比如国宴要上什么菜之类的事,就完全没必要了。

          陈云搞经济很有一套,另外李富春很有才干,怎么能说缺人呢?我还是觉得工作方式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家园 总理工作细致没什么问题

            周细致归细致,也没耽误什么事,更没有耽误了培养其他人,正好相反当时国务院那班人马各有分工,没出现什么光他一个干活,其它人没事做的现象,陈会计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与周对他的信任分不开的,党史出版物上明明白白写着,很多人不了解周的用人和培育人材之道,张爱萍将军就说了彭帅教他做人,总理教他做事,这也是宣传部门的严重失误,总把周塑造成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官僚,他可不是温TX那样拿不出一点办法的人.

            中共党内能人是多,那是打仗和发动群众的能人,建国初搞建设经济工作这一块比较空白,不然大跃进直接就在党内否了,照周跟陈云的主张是反对的,但当时他们根本是少数派,毛是得到绝对多数支持发动的,而后来出那么大的乱子,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跟一线主持工作的人作风有关,毛一向甩手掌柜,以前战争期间放手林彭等人行事,去看看林彪打仗是什么作风,精细透了,这样才保证胜利,而大跃进呢,刘到处胡言乱语,邓以帅才自居,都不屑细务,地方大员放肆胡报乱报,他们全都不管,经济工作要跟大量数字打交道,不精细怎么行,工业投资赔了多少钱他们也都不知道,最后毛又把周陈找来算账,出来收拾的还是国务院那班人,发农村紧急指示信是周,调粮救灾的是周,最早提出调整方针是李富春,怎么调是陈云的主意,至于刘就不去说他了,邓当时在跟苏联大打口水仗,不知道怎么的传成是刘邓有大功.就算文革中经济主要受备战影响,三五计划本来就是要压一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谈不上什么经济崩溃.周对国家的工业体系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本来就是他的志愿,这种奠基性的工作不细致点,我国的工业体系岂不成了豆腐渣工程.

            • 家园 觉得建国以后的决策失误也是很多的

              内政外交莫不如此,比如60年代把白龙尾岛送给越南,后来再也要不回来了,前几年的消息说是因为这个岛的缘故,我们在北部湾划界吃了很多亏,导致广西很多渔民失业。

              建国以后就大肆宣传中国地大物博,结果搞建设普遍存在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的问题,对国内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一直到现在都存在。

              周公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对毛泽东一直采取迎合,迁就的态度,这就导致老毛后来越来越自大。战争年代主席还能听取不同意见,但是建国以后就开始唯我独尊了,。周公很多时候都是给他擦屁股,明明知道他的决策不对,但是也是遵照执行,后来捅了篓子,再去想办法弥补。

            • 家园 是,宣传有问题

              长期把周宣传成一个事务主义者。其实,如果有人可用,他是能放手的。

              只有文革这个特殊时期,他常处于无人可用的状态,才不得不事必躬亲,最后算是累死了。

              但是,就是有些小事,他做了,无意中留下的财富就是非常宝贵的。我记得70年代初中国外交局面打开后,外国人来的多了,宾馆的装饰还是以口号为主,是周想到要人组织了一批画家画了一批画作为装饰,那时候那些画家正在五七干校劳动,现在光是他们画的这批画,怕也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了。。

          • 家园 陈毅是军事家,没有外交经验,刚上任时曾多次被总理批评。
    • 家园 你是不是把台湾不当作中国聊

      “总理”这个词,在中国是有特定含义的,如果前面不加姓,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

      大陆总理还真没有特定的指向,反倒是国民党那个体系,总理只有一个。

      • 家园 我知道的大陆台湾的特殊称谓:总理、总裁和国父

        在台湾,“总理”专指孙中山,而“总裁”专指蒋介石。孙中山先生去世前的职位是国民党“总理”。国民党在1925年5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两个月,就通过决议不再设“总理”职位,所以国民党序列里只有唯一的一位“总理”孙中山先生。但是在组织上,哪个职位是国民党的领袖?有实力的一直忙着打仗,谁也不关心这个事。直到1938年抗战前期,国民党在武汉开临时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总裁”是最高职位,其工作是“代行总理职权”。有意思吧,最高职务是“代行”一个更高的虚拟职位。直到45年国民党六大,才把“代行”改为“行使总理职权”。

        1940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通令,尊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很多人用了,比如国家元首、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36年就多次在正式场合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这次算是一个正式的定名。全国称孙中山先生都为“国父”,但是在国民党内,称“总理”或“国父”都可以。共产党继承大统后,缘例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不变。说实话孙中山先生手创共和,当得起“国父”这个称谓。

        有个不好玩的事情,汪精卫投靠日本后,在南京也插一杆孙中山的大旗以欺世盗名。1941年5月,“汪国民党”通过大汉奸陈公博的提议,在汪的“全国”范围内尊称孙中山为“国父”。估计孙先生的亡灵在中山陵待得很郁闷。

        蒋介石做总裁,行使总理职责将近半个世纪。蒋介石生前是国民党总裁,75年去世。76年,国民党11大决议,虽然保留了“总裁”职位,但增设了“主席”职位,这个“主席”职位行使总裁职责。所以蒋介石是唯一的一位“总裁”。

        蒋介石去世后,国民党公告言:“我们誓言,坚决奉行总裁遗嘱——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国民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大头批),以此为全党党员革命的职志与战斗的决心。承担并完成艰苦的革命任务,以上慰总裁在天之灵。”是不是和毛泽东去世后我党的论调相似啊?毛、蒋二位是孙中山的大弟子、二弟子,一个剑宗一个气宗,都是终生领袖,党国合一,套路相似,功力不同。

        在大陆,如果不加华赵李朱温这些姓,那“总理”就专指周总理。这个好像是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中央决议。

        但是华赵现在基本不提了,所有涉及改革开放的历史的都回避了华、赵两位。这个好像是内部掌握的,有没有中央决议咱小老百姓也不知道。这点不太好,气量太小。

        • 家园 宋教仁呢?

          他在国民党内部算什么?

          • 家园 宋教仁

            宋教仁遇刺时的职务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孙中山发表演说后即离场。孙中山“被推举”为国民党首任理事长时,他本人并不在场。确实他自己并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遂请宋教仁担任代理理事长。

            那时候中国没有民主政治、政党政治的土壤,实际上是一群士大夫在搞噱头,自己忽悠自己。还是袁大总统理解中国的实质,哄了他们一阵子以后就不玩了。

      • 家园 代沟?
        • 家园 嗯,有可能

          俺出来的时候,总理已经去世了。

    • 家园 搞错鸟,一眼看去,以为说孙总理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