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国散记(1) 深圳 -- 草纹

共:💬74 🌺1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国散记(1) 深圳

    离开自己的国家已经有太久的时间,最近终于找到机会,在国内游历了一番,把自己感受与大家分享。

    1.深圳

    在30多年前,这个属于广东宝安县的小渔村里的人们,以憧憬的目光遥望海对岸香港繁华的灯火时,没有想到过自己足下土地里埋藏的砂金,偷渡,走私和对岸的天堂建立起联系是大胆者改善生活的愿望。

    而今年,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时候,以深圳湾公路大桥连通香港和深圳的西部通道已经开通。深圳的房价继续冲顶,把家安在深圳,而去香港上学,上班的港人渐渐多了起来。而从全国各地来到深圳的人们也几乎不再需要那个特区证,就可以踏入这片土地。地产,房产,股票造就了深圳遍地的富豪们。面对着深圳不逊于对岸香港的繁华夜景,听已成富豪的当地阿婆讲叙当年偷渡的亲戚还挤在香港的亭子间时,更让人感慨时代潮流之浩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深圳看香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深圳夜景

    从全国各地拥来的人们成就了这座城市,也带来了各地菜色的饭店。我和家人去了名为芙蓉楼的湘菜馆。芙蓉楼里的包厢都以湖南的地名为名,岳阳楼,芙蓉镇,猛洞河……,因为菜的原料大都从湖南当地直接运送过来,味道也很地道。由于这一次游历实在是在太短的时间里吃了太多的美食,满桌酒菜记忆里深刻的是粉蒸肉,手撕鸡,清炒苦瓜(湖南那种白苦瓜),和烧卖。清炒苦瓜,色如翡翠,入口脆爽。烧卖带着湖南猪肉忒有的鲜香,一下子勾起了童年时早餐的回忆。

    深圳的绿化不错,尤其在华侨城附近,公路的隔离带被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充满,让人看不到对面车道,而公路和路边的建筑间则隔着一片青葱的树林,如同热带的丛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市民中心

    对于一座年轻的大都市而言,深圳还缺少上海商务印书馆,香港的影视,报纸那样的文化底蕴,不过深圳的图书馆,和书城已经成为市民假日的好去处。座落在莲花山下的深圳书城中心城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为世界单程营业面积最大的书城。围绕中心书城,有各种主题书店,和优雅的餐饮,精品店。借一张网上搜来的片片,欣赏一下书城的各个角落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深圳最为代表的景点,恐怕就是这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改革开放已经快30年了,尽管现实当中还有很多不公平,和不尽人意之处,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这个沉睡的狮子终于开始睁开眼睛。邓公已经完成了他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To be continue

    关键词(Tags): #回国散记#深圳
    • 家园 【原创】回国散记(4)上海

      4. 上海

      上海是我旅行的最后一站。从九十年代开始,多次去上海,看着这个城市正一天天的现代化和美丽起来,个人感觉现在景观已经超过了东京不少。

      记得90年代来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游荡的时候,附近的五角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十字路口,不过是衣服摊位多了一些。而今天再去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广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角场

      这次去复旦大学里逛了逛,据说现在国家面对手中拿着的多多的钞票,对于科研项目已经开始狠砸投资。我也顺便品尝了一下复旦食堂的小炒,一个麻婆豆腐,一个西红柿蛋汤,竟是极为美味。

      另外如果想回味当年那个叫上海的渔村的感觉,青浦的朱家角古镇是一个不错的去处。这回恰逢我大学几位同班同学聚于沪,一起去了一次。往朱家角去的时候正值黄昏,游人开始稀少的时间。那里的民家建筑构造带着简练的风格,以四壁来托起青瓦屋顶的重力,而雨水,漕水将白壁浸染得略带斑驳,散发出浓浓的水墨画的韵味。青瓦白墙的民家小院,牌楼,麻石铺满的小路,静静流淌的漕运水路,如虹的石拱桥,丝丝垂柳,都半浸在暮葛里。小街两侧一件件商贾店铺里,特色江南小吃,布衣,工艺,珍珠,零落有致,还有江南的绣女,在白色的绣棚上飞针走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店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店 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街景

      夜色已浓,一行人走进挂着红红灯笼的酒家,落座于水畔,就着河风来上几道朱家角的特色菜,耳边传来猜拳斗酒声,咿咿呀呀的江南小曲声,恍惚间自己已穿过千年的岁月。到当地就要吃当地的特色。朋友如是说。虽然我吃方正的肉已很长时间,不过入乡随俗。于是端上来了一盘红烧茭白,一盘腌制牛蛙,一盘红烧巴鱼,一盘辣子螺丝,一盘大闸蟹,就着当地的黄酒,的确是美味。席间,当地的同学吞吞吐吐的询问我和另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同学,“那盘牛蛙味道如何?”“不错啊。”“那是蟾蜍。”然后恶作剧地看着我们的反应开始大笑。啊,我一乐。“还好。”原来此地流行将蟾蜍剥皮腌制,作为凉菜,据说甚补,因此附近的蟾蜍恐怕已经绝迹。红烧巴鱼,是把手掌大的巴鱼一条条翻过来烧的,带着软软的倒刺,不过这倒刺要吃下去的,据说甚为补胃。同学们说黄酒能医感冒,于是我也略微来了一点。觥筹交错之间,旁边的河道里的乌篷船已点上红灯笼。一对50上下卖唱的夫妇也开始为我们唱当地的小曲。看着他们略带斑白的鬓发,有些沧桑的面容,自己心底有点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上来。

      上海及其附近点落的浙江,江苏的城市,在提速的火车线路,高速公路的联络下和已经形成一大经济圈,而上海还是有比较能按“规则”来做的风土。昔日富庶的江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仿佛又在重来。

      [后记]

      这次回国,还旅行了珠海,岳阳,湘潭,株洲等城市,让人惊异的变化在各个地方发生着。一个朋友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不好的时代。因为到处都充满着机会,等待人们去把握,制度总是在追赶着发展的速度,所以也有很多的缺陷,在等着人们去改善。我也在问自己,归家否?

      [完]

      关键词(Tags): #回国散记#上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