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一) -- 老马丁

共:💬88 🌺3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一)

    这帖子是基于我的经济学家朋友D. Allen和另外两位研究人员的2006年的一篇文章改写的。文章讨论1965年美国引入无过错离婚制度(即想离就离制度,一方提出离婚即可离婚)前后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实行的是双方都同意才可离婚的制度(即一致离婚制度)。河里最近浮出来漂过去的一些帖子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同胞(特别是男同胞)在这个一致离婚制度下很受伤。那么这两种制度对人们的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各是这样的?希望此帖提供一个新思路。

    我就原汁原味的给西西河的朋友们介绍这篇非常有趣的用经济学分析恋爱和婚姻的文章。另外,我不是搞经济学的,在家政经济学领域我更是外行,大家看着玩儿啊。对了,最好不要转贴。

    概念和假设

    经济学研究的优势在于分析的严密性。这是建立在正确的概念定义和现实的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的。我们先介绍该文的概念和假设。假设的现实与否见仁见智,但是我希望您对假设的评论是建设性的。这样做,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婚姻和法的关系,您也能更好的欣赏一篇优秀的经济学论文的美妙之处。

    主要概念:

    恋爱。原文没有直接定义恋爱,但是定义了对结婚伴侣的搜寻。我的理解是(谈)恋爱就是人们为了达成婚姻协议的一个搜寻过程(search)。当然,那些职业寻情的花花公子们除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典型的职业寻情高手Joey Tribbiani 】

    婚姻。婚姻是指两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一种合作关系(partnership),这种关系和其他组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如何散伙受法律的制约。

    主要假设: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结婚离婚都是为了自己打算,不是为国分忧,也不是替计划生育买单

    每个人对婚姻和离婚的评估是稳定不变的

    每个人在结婚之前干的事就是对结婚伴侣的搜寻

    男女关于结婚离婚的决策是对称的(决策不受性别的影响,因此可以扩展到同性之间)

    其他人(父母,孩子,朋友等)的意见不能决定结婚离婚的事儿

    双方离婚的意愿不受金钱的影响(花钱买离婚不在本文的考虑内)

    后面我会结合模型再穿插介绍一些重要假设。

    基本模型框架是:

    人们搜寻结婚伴侣(恋爱)

    |

    而后结婚

    |

    / \

    婚姻关系破裂 婚姻关系保持(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永远永远

    |

    考虑离婚

    |

    / \

    散伙 拖着

    这里假设婚姻关系破裂完全是客观的,随机的,不以人民群众的良好意愿为转移的,并以一定概率发生的。常见的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事件有移情别恋,红杏出墙,情感休假,逢场作戏等等等等,请补充。

    初看上去,离婚制度的改变主要影响到上面这个流程的最后一步,即散伙。在一致离婚制度下,关系破裂还不一定散得了伙,得那口子批准了才成;在想离就离制度下,关系破裂必然导致离婚。那么倒推上去,不同的离婚制度必然影响结婚的决策了。

    在一致离婚制度下,人民群众对婚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万一遇人不淑,而后又挣扎不脱,那可是一辈子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宁可孤寂一生,不愿痛苦一世。相比较之下,在想离就离的制度下,人民群众对婚姻的态度也是很严肃的:万一遇人不淑,婚到一半给人中途甩了,人财两空呀!

    两种制度下大家对婚姻都很严肃,这不是等于没说吗?其实不然。

    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二)

    关键词(Tags): #经济学#婚姻制度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的天,如果中国也一方同意即可肯定会使离婚率提升的

      蜗居里面的情况看,婚外情还算比较普遍的。

    • 家园 谢老马的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去解释人的个体的行为方式,是很好的视角。经济社会其实不分家。

    • 家园 假设似乎不成立

      是不是假设老制度下不管vf结婚时间一样呢?否则,在老制度下,小vf的人比较晚结婚,大vf的人比较晚结婚,那么新制度下小vf比较早结婚,大vf晚婚,不一定会导致方差增加?

    • 家园 送朵花
    • 家园 今天给马丁叔叔

      送花都到了上限了。

    • 家园 错了错了, 有些东西不能量化的

      情啊爱啊无从测量.

      • 家园 难说

        可以去调查,给多少钱就把现在的那个甩了?

        就知道情呀爱呀的值多少钱了。

        几万几百万的估计动心的不多,真给到几千万几亿呢?

        • 难说
          家园 那是,物质决定精神嘛。大部分人都是唯物主义者。

          那是,物质决定精神嘛。大部分人都是唯物主义者。人类实际上是一种相当势利的动物。潜意识比显意识更加势利。情呀爱呀的也不例外。

    • 家园 【原创】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完)

      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三)

      如果女方的结婚价值不大(vf<0.5), 当然是想离就离的制度下结婚的效用会更高(为啥?);如果女方的特别重视婚姻(vf>0.5),那么全反过来,在一致离婚的制度下结婚的效用会更高。

      如果女方不太珍惜婚姻(vf<0.5),图像则为

      点看全图

      那么在老制度-一致离婚制度下,可供选择该女生选择的男士位于从b到B范围内;在新制度-想离就离制度下,该女生有更多的男士可供选择(vm介于从a到A范围内的,都行),而aA是长于bB的。这说明啥,这说明在想离就离制度下,该类型女生(vf<0.5)能够更容易的找到结婚对象,那么,这些女生会比一致离婚制度下结婚更早。

      如果女方特珍惜婚姻(vf>0.5),则图像为

      点看全图

      那么在老制度-一致离婚制度下,可供选择该女生选择的男士位于一个更大的从a到A范围内。在新制度-想离就离制度下,该女生担心有理呀,因此择偶时趋于保守,只有vm介于从b到B范围内的男士符合条件。这说明在想离就离制度下,该类型女生(vf>0.5)更难找到结婚对象,那么,这些女生会比一致离婚制度下结婚更晚。

      这个分析也适合男生。该文预测,在新制度-想离就离制度下,一部分人会结婚更早,一部分人会结婚更晚,整体社会结婚的年龄的方差(区别)比老制度一致离婚制度下加大。下面的事就简单了。

      俺朋友他们收集了70-95年美国6百多万男人和6百多万女人的初次婚姻的数据。经过数据清理后,发现在老制度一致离婚制度下,男女结婚年纪的方差是(4.62 女的;5.32,男的);在想离就离制度下,男女结婚年纪的方差是(5.64 女的;6.10,男的)。然后做了些统计变换和分析,得出了统计显著的结论。

      回到中国。我加一丁点儿自己的想法。婚姻和人口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中国某天想改变人口政策,那么改变离婚制度和各种婚姻制度或许也是个办法。

      关键词(Tags): #经济学#婚姻制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被公式搞得头晕
      • 家园 如果在中国想离就离的话,有些人怕都离了几十次了.

        如果在中国想离就离的话,有些人怕都离了几十次了.

        反正生孩子是女方痛,反正那孩子都叫他爸,反正按中国的法律,我有钱偏不付抚养费,她也没办法......

        想想,男人如果想的话,可以要100个孩子,只要这些女人愿意生,但女方呢?她能生100次吗?

        想想,如果河里某位有钱的帅哥突然想来个国内百日游,一年后会不会多出100个单亲妈妈?

        毕竟多数情况下,男人外出谋生的能力比女人要强得多,所以男人才会被称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如果婚姻说散就能散,又没有完善的法律进行规范的话,那后果不堪想像......

      • 家园 老马这过年宝多,哈哈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结还是离,这是个问题,有了宝怎么分,这不是问题~

      • 家园 老马教授的大作,不写点读后感,说不过去

        嘻嘻,这篇大作有点煞风景,本来很美妙的情,爱,婚姻,就生生让某个经济学家给量化了,这个简直就是焚琴煮鹤。

        不过,既然发在经济版,就不宜继续批判了。

        还是古代好,婚姻大事都外包给父母了。父母都为儿女好,肯定尽心尽力挑个合适的,这多省心,离婚率还低。

        我得闪了,恐怕砖头少不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马丁看过这个么?

        单身女子的经济学分析

        --------------------------------------------------------------------------------

        感情的问题,同样也是利益权衡的问题,这不过这里的利益包含了"感情"而已。爱情和婚姻就象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在我看来,单身同样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

        泛泛的一次性的男女间感情交往就象是购买日用消费品,而婚姻好比是购买耐用消费品。婚姻是需要很大投入的产品,包括丧失某些个人的自由、时间投入、资金投入,在茫茫人海中搜寻中意的男子必需的搜寻费用,找到之后的交往费用,另外成婚后每天培养感情还需要投入一些流动资本。

        我对单身女子的界定是27岁以上未婚或离异的女子。18岁还没谈恋爱的女子,她怎么就成了单身,她的经济怎么能代表单身女子经济?

        单身女子走入婚姻的"机会成本"更大,所以宁愿选择单身。一般来说,这个群体的收入高于普通群体,正是因为经济上的独立性这个前提条件,使她们无须依赖男性,而对婚姻挑三拣四。旧时代的女子单身极少,因为女子一无所有,完全没有经济地位,嫁给男人,失去的是自由,但可以得到饭碗。在现代社会,一个优秀的职业女子面临许多选择,她有很好的工作机会,有远大前程。如果婚姻要放弃的太多,她会舍不得;如果婚姻要投入的太多,她也会舍不得。单身女子论条件往往不是找不到男人,只是因为婚姻的机会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单身便成为自然与理性的选择。可以预测,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工作与发展机会越多,单身女子群体就会越大。

        选择了事业的单身女子会出现更高的"沉没成本",这使得婚姻的选择变得更加不容易。比如投资一个项目,完成可能要1个亿,投入5000万之后,你开始怀疑这个项目是不是值得做,但是如果放弃,5000万元就"沉没"了,所以你往往还会固守这个项目。一个女孩子,在大学里爱上一个人可以追随他到天涯海角,那时候她没有沉没成本或者说成本是很小的。但是一个在北京好不容易立下脚并被单位委以重任的女子,她的沉没成本已经很高了,要她放弃一切追随爱情到新疆、广州是很难的。除非她能收回在事业上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另一个投资--婚姻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回报,否则她会割舍不得。所以说,单身女子事业越强,越希望有很好的感情,以获得补偿,但是在期望值很高的情况下,婚姻变得更不容易。

        但这也许是一个恶性循环,在经济学上叫做"路径依赖"。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因为爱事业而错过婚龄,又因为放不下事业而在单身的路上走得更远。而如果经历过感情的受伤,很多人会看到感情并不牢靠。出于弥补心理,她总得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事业。所以人们看到她总是在忙碌。但越是如此,越不容易得到感情,最后可能就锁定在单身的路上了。这就是单身女子?quot;路径依赖"效应。所以我们看到单身女子成为女强人的概率更大。

        不过,许多约束条件者是会变化的。婚姻是耐用消费品,而且可以逐渐增值。年轻的时候,女孩子很容易得到婚姻,但是机会成本大。年纪渐长,婚姻的机会成本会变小,而婚姻的效用特别是某些独到的效用会逐渐凸显,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对孩子的喜欢,而彼时事业带来的效用?quot;边际递减"。这样,事业和婚姻也许会出现一个交点,单身女子将降低对婚姻的条件以及对爱情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而走入现实的婚姻的殿堂。

        所以,人生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产品,上帝给予的身体、美貌、智慧以及时间等就是资源,资源怎样配置,女性会本然地考虑。经济,就是精心地算计自己的人生。

        分析单身女子经济,与已婚女子对比,在投资与消费上应该会有五点不同。

        第一,我倾向于认为单身女子用于与"成功"相关产品上的投资要高于已婚的同龄女性。比如说,她们会不断地对"学习"与"资历"的产品进行投资。很多女性在不停地考试,比如考托考G考CPA金融会计考CFA注册会计师,她们还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问一问,在成年女性中是不是单身女性居多?

        第二,她们为自身"保值增值"的投资会更多。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她)自己。每一个单身女子都渴望买进别人耐用消费品,同时他们自己也是别人的潜在的耐用消费品。为此,她需要保持女性的魅力,以等待和另一个耐用消费品交换。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单身女子会对自己的身体格外敏感,对化妆美容运动健身之类的产品特别感兴趣。对于商家来说,让女人变美永远是最佳的卖点,对于单身女子来说就更是这样。

        第三,她们在交友上的费用会高于同龄的已婚女子。情感交流的天然需要,因为不存在婚姻的耐用消费品,单身女子就需要用交友这样的"日用消费品"来替代。所以,我们看到,已婚女子出门很少,一般都在家中相夫教子,而单身女子则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热闹时尚的场合。当然,对于一些对婚姻还心存期望的单身女子而言,交友还包含着搜寻的动机,搜寻她的"耐用消费品"--她购买日用消费品,真正目的却在于寻找到自己的耐用消费品。

        第四,她们为失衡的心灵找回心理平衡的投资更多。单身女子的感情和事业更容易出现失衡状态,这时她们需要看心理医生、找朋友倾诉、买玩具狗熊或者养宠物、读圣经上教堂。她们还需要酒和药品,比如镇静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她们用阅读来排遣的时间会比已婚女性多,用于CD、DVD的投资也会更大。当心理失衡到一定程度,婚姻也许会成为单身女子的新的选择。我倾向于认为,一个单身女子到了整夜孤独看碟的地步,她很可能会现实地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家庭了。

        第五.单身女子为未来与老年的保障投资的更多。婚姻其实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保障措施。单身女子没有可指望的婚姻,她对未来的担忧会更多,她会想办法为自己保障。一般说来,男性会中意带来更大活动空间的车,但是女性一定更中意于买房,以获得安全保障。如果到了一定年龄,比如35岁以上,她会开始为养老做安排,会更愿意购买社会保障。所以,她们其实是保险的重要市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