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华容道放曹可能是孔明一生的败笔 -- 云中浪子

共:💬20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华容道放曹可能是孔明一生的败笔

    原作于02年11月贴于文化走廊. 本为当时一讨论话题而作, 现修改掉些无关话语,博诸兄一笑。

    关于华容道放曹,从三国志角度我认为比较好解释。孔明并不认为当时就能抓住曹操。孔明只是刘备派去江东协助策划人员。孙刘两家互怀鬼胎,况且刘备新败,江东自不会将这名为协助,实为问策的刘方代表作为最高决策团成员。再说孙权个性,自己人尚且不能全信,哪里会相信外来人。所以刘备一方自始至终只是从周瑜的行动来揣测罢了。更何况冬天起东南风是谁也不信的突发情况。及至大战一起,刘方仓猝安排截杀,也不过是能斩一指便斩一指,能伤一指便伤一指,雁过拔毛抢些胜利果实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将刘,关,诸葛都无可厚非。且从当时情况看,最后一关责任最重,油水最大,非智勇双全的大将不可。从政治意义上,用关比用赵讨巧。再说无论伤亡多大,曹属部将如许,张,徐等奋死一击,多半能护曹过关。

    但是从演义角度就不好解释了。可能这是罗贯中最大的一个矛盾。想突出孔明之智偏偏弄巧成拙。因为从孔明当时的安排看只能认为他不想杀曹或认为杀不了曹。否则的话将剩下兵马一半留防,一半交刘备再设一道埋伏。或者让刘备和关羽同出华容道,关再有不忍之心也不会当着兄长之面放人,反而以当年投降为耻,非卖力不可了。再不济,华容道上如此狭窄用乱石加乱箭怎么也杀了曹操。

    说杀不了曹是对形势有错误估计,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为曹军残余比自己的实力仍大所以以抢战略物资减少己方伤亡为第一优先。这一点从赵,张表现即可看出。

    但要放曹,关是再最理想不过的人选了。不想杀曹的原因便是各位兄台所说的尚觉自己根基不稳,弄乱北方为他人所趁。这也是“孔明一生唯谨慎”的结果。如果是这样,这可能是孔明最大的败笔。既没有分析透彻当时状况,又不了解刘备。如果曹死,北方必乱。朝中群龙无首,各派势力勾心斗角,重新洗牌。献帝必不坐视而会趁势拉拢安插。曹属虽有附曹氏者,但必分散。更有投靠其他势力,或自己出来抢一杯羹者。那情况颇似袁绍死后。曹丕更不可能像后来曹操病死后那般顺理成章。此时刘备北上以衣带诏为号与献帝遥相呼应,一路以利招募死士和以前各割据势力的散兵游勇直取许都,未尝不可做曹操第二。即便不成,势力范围未必小于荆襄。当时天下已被曹收拾得差不多。能趁乱逐鹿中原的也就孙权和马腾,以诸葛智,关,张,赵之勇,假以时日尚能一统。即便三分,马腾父子总比雄才大略的曹孟德好对付的多。或者是立足荆襄,以刘琦出面招曹操手下荆州旧部。当时孔明分析说曹有袁旧部20万,荆州降兵20万。这些兵多非自愿。猜测曹操大败杀死淹死占一半(荆州兵会水死不了那么多〕,那些降兵趁乱溃散占一半。否则曹也不会一败至斯了。孔明可能也不曾料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将焦点放在杀曹上。但是估计战后孔明倒是这样做了,否则刘备岂能迅速崛起,尤其是汉末战乱兵源奇缺的年代。只是有曹无曹,相差岂是千里!更何况曹操一死招袁旧部攻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可见孔明拘于三分论谬误深矣。天时地利人和随机而转,华容道是刘氏最好的时机。以衣带诏杀曹并以皇叔名义北上清君侧名正言顺,且曹军大部南下曹操一死军无斗志,三分天时可得其二;从刘的屯军处出兵许都应比江东兵到的快,又得地利。想来孔明后来亦颇悔恨,但时机已失只能出兵西川了。虽日后日费千金劳师远顿六出祁山亦无力回天。

    说不了解刘备是因为刘起自寒微,半生颠沛流离辗转寄居人下根本不在乎行险。否则进兵西川不行险么。对他而言多冒一次险并不算什么,如果能一把捞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位置不比在鲁肃面前死皮赖脸混赖荆州来得好么。刘备对有能耐的对手是“除恶务尽”。这点从白门楼对吕布,以及后来攻打江东不肯和谈就明白了。孔明则可能源于“士大夫”出身的稳重不敢冒险,恐怕化了不少功夫说服刘备留曹,要刘备一人来决定的话早把曹给宰了。这可是刘唯一没抓住也是最重要的机会。两人可能后来都意识到了错误。孔明扶助阿斗鞠躬尽瘁,六出祁山恐是赎罪心理大于感恩。刘备对孔明重用有所减少,而借助他人来搞平衡。从带庞统攻西川,进川后重用法正,及攻江东不带孔明可见一斑。多半是想你要持重就给你持重的位置。

    说到刘备,三国中恐怕就数大耳贼的手段最利害了。真正实用主义大师,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君不见三国演义都成了刘备演义了么。换主子最多却不曾见有谁骂过他。虽数度寄人□下迭遇险情而自安,颇似韦小宝。对时机和手下心理拿捏得极准,关键时刻表情言语恰如其份,还能拉下脸来又哭又装又煽情,让文臣武将个个为其效死。在长坂坡掷子于地,不仅摔给赵云看,也摔给尚在自己周围没有投曹的将士看,实在当时也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拉拢手段了。刘备早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更露骨些就是手足是用来成大业的,大业若成还怕衣服少了。颇有乃祖刘邦之风,关键时刻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反正活下来还能娶还能生,否则谁也活不了。偏偏他二弟对老哥了解不够,以护二嫂为名降了曹。在刘看来宁可关匹马杀出重围寻兄到河北要来的忠义。说不定还对由于关斩颜良诛文丑而带来的两度杀身之祸耿耿于怀。否则关过五关斩六将护嫂归来,刘不在古城大秀特秀踢他媳妇两脚为兄弟蒙羞出气么。刘那会儿心里可忌得荒。后来他不照样在长扳坡弃二妇而去么,压根没把老婆当回事。即便是孙夫人,也不是扔在江东不闻不问。老关可谓本末倒置。反观曹操出身富庶,以家财和“京里回来的大官”招族中兄弟起家。虽雄才大略但对人才操控却逊一畴,手段也嫌粗糙。能识刘备却不但没圈住反而帮大耳儿从卖草席的正名成了皇叔,天真得可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对孔明的评价太高了

      所以才有了所谓的败笔.当是时,孔明能左右刘关吗,显然不能.

    • 家园 关于刘备和关羽一段不能认同

      刘备要杀妻子那是可以的

      关羽要杀嫂子那绝对是要被骂万年的

      中国文化就是这样

      人本思想那会还没有呢

    • 家园 个人以为演义中的孔明恰恰是不希望曹操立刻败亡才放曹的

      赤壁之战虽然取胜,刘备的实力却还很有限,如果曹操一

      死,天下又会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以刘备的实力未必能

      分一杯羹,“鼎足三分”的谋划也就落空了。拿东吴来说

      ,因为曹操在北,不得不联刘一抗,一但曹操死了,其部

      四分五列,东吴还需要联刘吗?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荆州

      据为己有的,孙刘真打起来,连脚跟都没站稳的刘备能有

      几分胜算?即便勉强打个平手,也是大战初休再伤元气

      ,很难再振。

      长远地看,如果天下再次形成群雄混战的局面,统一将

      遥遥无期,战乱拖久了,民众与仁人志士思念汉室之心越

      来越淡,渴望安定的心理越来越强,“兴复汉室”作为号

      召民心的旗帜作用就会越来越弱。总之,战争拖得越长,

      对刘备越不利。

      正因为曹操活着,使北方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而东吴受

      到曹操的威胁,又须借联刘以抗,这样才会有“借荆州”

      的可能,才能使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觅得一个站稳脚跟,壮

      大实力的机会,并以在此基础上夺取益州,达成“三分”

      之势。三国虽然是长期的战争年代,但在每一国内部又都

      能进行相对有效的治理,使汉末大乱以来饱受战祸之苦的

      民众得到暂时的有限的休养生息的机会。然后再励精图治

      ,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北伐中原,以求一统。

      所以,就演义而言,让曹操活着对刘备是有利的,这应该

      并不是孔明的失策,而恰恰是他比别人目光长远的表现。

      • 家园 若真如兄所言,孔明根本无需“借”荆州了

        关于兄台的问题,我已经在昨天给跋锋寒的回贴内答复了

        不过再补充几点:

        第一,百姓渴望和平安定,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希望朝代有太多变化。因为这会影响到法制,税收等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刘备北上是有市场的。况且刘贤名远播,曹操头上总还带着国贼之帽。刘除去国贼在民心上胜其他割据一筹。

        第二,当时割据势力已经扫荡得差不多。有实力的也就马腾,孙权,刘璋和曹氏旧部。刘璋迟早落入他人囊中。就算天下四分,局面可要比拥有阿瞒的三分好。

        第三,就算孔明预知到所有这些事,就他的谈判能力还不搬张椅子到华容道和狼狈不堪的老曹谈谈?别说荆州就是襄阳,樊城都能让他一股脑吐出来!那还用到死乞白赖去向孙权“借”?还搞个历史遗留问题。

        • 家园 窃以为“捉放曹”之妙正在于先捉后放而不露痕迹啦

          1

          当时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区已成既定事实,他对北方地区的统治也已既成事实,所以曹姓

          取刘而代之并不会给民众带来更大动荡,反而是要消灭曹操的势力会造成再一次的动荡。刘

          姓在短期内不可能不可能给民众多少实惠,至少在短期内民众能够从刘氏复政得到的实质利

          益不会超越于再一次的战乱之苦,因此刘姓的号召力基本上只是精神上的。在罗贯忠的时代

          ,已经看过了太多中国朝代更迭中的人心变迁,一方面,他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另一

          方面,也领悟到了事过境迁之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此以他的角度写三国

          ,一方面,当时的情况是“汉室”的正统地位仍然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如果经过多年战

          乱之后“汉室”仍然没有显示出中兴的希望,那这种人心上的号召力迟早会“滚滚长江东逝

          水”。

          2 所谓曹氏旧部,成份本来就很复杂,或者说原本就大多来自于各种割据势力,一但曹操不

          在,孙刘又缺乏短期内一统北方的实力,则北方极有可能就是再次回到从前的混战局面。而

          且曹操不在,东吴就成为势力最大的诸侯,到时候恐怕头一个容不得的就是刘备。我不能赞

          同曹操一死,刘备凭一个衣带诏就可以轻易使原本来自各路诸侯的曹操部下以及一些被迫臣

          服于曹操的枭雄都投效于他的说法。如果这些人真的“心向汉室”,根本就不会出现割据局

          面,在曹操没有平灭他们之前,他们又何尝有效忠汉室的意图?如果那样,刘备也不会起兵

          那么多年还兵微将寡,混得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即使在《三国演义》中,真正心向汉室

          的也只是一小部份特别有品德节操的人而已。曹操一死,有资格有实力自立一方的人多得很,

          为什么要向刘备效忠?像孙权那样口头上自称汉室诸侯就不算得“背汉”了。

          3 曹操又不是鲁肃,和他谈判不是与虎谋皮吗?

          最重要的是,如果被天下人知道“刘皇叔”居然和“曹贼”讨价还价,刘备这面旗帜也

          就彻底倒了,不但无法对孙权交代,更无法对天下人交代,就连刘备的手下想不通的也必

          定很多。(“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设计第二个可以与孔明的深谋远虑相匹的人物),所以是

          万万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直接放走曹操,而必须在华容设兵,摆出一副要置曹操

          于死地的姿态---这姿态是给东吴,给天下人,也是给刘备的部署看的。“华容放曹”的重

          点就在这里:既要曹操,又要不着痕迹,所以派关羽去,因为以关羽的义气,一定会放曹

          操走,而曹操对关于之恩,关羽为人之义,以及关羽和刘备的兄弟之情,是天下皆知的,

          所以由关羽放曹,天下人只会称赞刘皇叔二弟的义薄云天,不会怀疑到背后的用心上。

    • 家园 没这么复杂吧,要是杀了曹操老罗再怎么编呀

      我记得书中是说孔明夜观天象发现曹操不该死才那么干的。这个情节编的挺圆的,古人是很迷信的,这种天意谁也不敢违抗。就象说岳全传中铁木真还露了一小脸,被岳家军的一位好汉打下了马,但杀他时出现异相,上天要保他,大家就不敢动他了。

      还有我看鬼故事说孔明后来跳大神延命的行为情节是很恶劣的,死后将无法超生,因为他违反了天道。不过孔明是圣人,犯点小错误大概没关系。

    • 家园 这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了

      从历史角度,没什么可说的.曹操就是跑了嘛.

      从文化角度上看,我觉得这是关羽成神的化龙点睛的一笔.这么安排十分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对你好过,也不求你飞黄腾达时候沾光;但我倒霉的时候你要拉我一把.

      三国演义成书的时候,关羽已经成了神,所以罗加这么点睛一笔.

      • 家园 居士,我认为华容道的故事编得弄巧成拙

        纯从演义角度出发,表面上宣扬了老关的义。但事实上效果恰恰相反给老关抹黑得够可以的,而且证明老关是个一贯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人物。老关放走曹操完全是对以往恩情的回报,好听叫“义气”,要加罪名便是"徇情枉法,战场通敌”。对刘备来说不仅不忠而且忘了兄弟之义(兄长的仇敌便是我的仇敌)。不管从国家方面还是对刘备私人情义方面,都要大过曹操对关的恩情。在战场上对死敌徇私而忘了效忠自己的君主, 对任何一封建朝代都是难以容忍的按律当斩的,樊稠就是这样被杀的。即便在现代的管理上也是无视组织纪律,需要被开除的。

        我认为老关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刘备面前他是二弟但更重要是“臣”。而且由於他的特殊地位,更是众臣表率。老关作为“弟”无疑是很不错的,但作为“臣”就很打折扣了。在好多重要事情上自以为是自说自话,君不君臣不臣,像为二嫂降曹,华容道,不愿同黄忠并列,拒东吴求婚,北伐。

        刘备手下好多都是对手营头降来的,而且谁没有些特殊关系,都照这个样子在战场上徇私还了得吗?

    • 家园 这种分析十分有趣

      不过似乎忘了还有个虎视一旁的江东吴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乱,孙权没了心头的压力,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周瑜第一个要对付的恐怕不是南郡的曹仁,而是身边的刘备了,只需看看周瑜对诸葛亮的态度,以及孙权顺手就把刘琦的江夏给占了,逼得刘备只能移兵油江口,就可知一二,刘备那一小撮无根据地、无后勤保障的部队北上游击,恐怕还没走出荆州就完蛋了。

      • 家园 跋先生请听我的道理, 江东未必能奈何刘备

        在写原文时由於是在讨论,纯从演义角度出发. 当时我所反驳的说法是孔明明知能够杀曹,但宁可放曹也不愿在自己实力尚未成熟时让他人所乘。我比较质疑这种观点,就象文章中所讲的对刘备来说,宁可冒险杀曹使天下势力重新洗牌,也不愿来留下曹操等待以后发展起来再慢慢打。

        诚然江东实力在当时所剩割据中是最强的。但刘备有孙权没有的东西:衣带诏。

        首先文中提到曹操一死,曹的各地所属部队将军心大乱,树倒猢狲散。曹氏虽颇有些能人,但当时谁又有曹操一半的影响力?谁又肯听谁号令?刘备以衣带诏为号北迎献帝名正言顺。荆州兵,袁绍降兵自不会替濒临瓦解的曹军卖命,而更有可能投到和他们都有点交情的刘备麾下。

        其次朝中未必服曹,特别是献帝唯恐曹操不死,一旦出现如此良机必有动作响应刘备。

        虽说以刘备孤军北上存在危险,但是凭名正,敌乱,内应,关张赵之勇和孔明之智绝对应该有所建树。陈庆之也是一支孤军,赢面没有刘备大,照样杀入洛阳。

        再说说东吴,虽然孙权君臣对刘备忌得很,但是在曹操死后未必会先扑刘备。因为第一什么时候把曹操死的消息放出去操控在刘备手里。第二对江东来说乘乱捞取实地更为重要。一旦曹氏重新整合完毕,机会就大大减少。第三冒天下大不讳攻击举衣带诏义旗的刘备,窃为不取。第四真要扑向刘备未必杀得了他。曹军八十万追杀带领百姓的刘备尚不成功。周瑜兵不如曹众,将不如曹猛,谈何容易啊。而且子龙一人便曾保得刘备江东出入平安,东吴将士可谓无胆!

        • 家园 衣带诏的作用恐怕有限

          即使纯从演义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也只是依据其中的情节故事,甚至可以是部分夸大了的数据,来做合乎常理的推断,但不宜相信其过份的神话、荒诞的形容,否则一个诸葛亮掐指一算,一个赵子龙匹马单枪,就足退百万大军而有余,这样讨论就没有意义了。

          刘备北上如何,N兄已经说很多了,所谓枪杆子出政权,曹魏掌握军权的要不是野心勃勃的割据大吏,就是曹操的亲信嫡系,衣带诏能吸引的不是无拳无勇,就是坐而空谈的人物,或许荆州军会倒向刘备,可惜赤壁一战,首当其冲,所剩无几,孤军北上,狼群遍地,结局可知。

          至于陈庆之护元颢孤军北上,不能类比,陈后方无忧,粮草不断。而备后方何在?补给何取?过去的士兵恐怕不会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和刘备来段长征游击吧,估计象关羽失荆州一样,还没走出荆州,就跑得一个不剩了。

          陈庆之面对的局势虽也是一个尔朱荣河阴之变后分崩离析的北魏残局,可还是比刘备要好得多,最后不也只是孤身一人逃回,虽是元颢的制擎,可萧梁始终未派一兵一卒给予增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东吴方面,兄所列四点过于主观了。第一曹操死信不须刘备告诉,曹军举动自明;第二曹操前车之鉴,孙权不会不知,周瑜在曹魏压力下尚是几度图谋,甚至不惜用上美人计,此时会怎样,可以预见;第三衣带诏作用实在有限,有心争霸天下的人是不会那么蠢的,曹操不杀刘备是因其有才能和名声,而不是因其帝胄身份;第四则显然过份夸大个人作用,这种分析并不可取。更何况杀不杀得无关紧要,关张赵能保刘备杀开血路,也不够是无根漂萍、丧家之犬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