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北平话作标准国语,是否为国人之幸? -- 犀光

共:💬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文摘】北平话作标准国语,是否为国人之幸?

    文章来源: 金庸王朔和一男的 于 2004-1-29 11:49:00

    (一)

    近日忽见王朔猛攻金庸,言辞激烈,和当年王蒙的攻击相比更左一些,突然闪出我王朔也为人民服务的意思,颇有我在中央我怕谁的斗志,深得文革遗风。原来北京文人都自以为居天下之中,可以号令天下,群臣莫敢不从。殊不知,北京少有作家,自古东南形胜,文风鼎盛。在49年以后北京文坛忽成盟主,恐与政治有关,加了政治作料的文学,好比韭菜炒大葱,越吃嘴越臭。

    王朔说金庸用的是死语言,以浙江话和广东话不能入文,金大侠不精于口语,故以文言死语成文,侧面标榜我王朔以北京话入文,是活语言。活死语言说,基本起源于胡适,是五四时意气之争。

    北京人为1000万,不过国人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话语如何竟成亿万人之代表?据考证,北京话就是满洲汉军旗在黑龙江时说的汉语,是受不合标准的满洲汉话影响的新汉语方言,满洲人入主中原后,成为官话标准。

    但毕竟边疆满洲奴隶(清后成为准贵族)的语言,所以连入声字也没有,假如读诗竟不能成诵,诚为笑柄,难怪清朝诗风日下。

    如以北京俗语以文学语言唯一标准,则我等外省人要去北京打10年工才有资格论文了。自古文学与口语有异,文风诚可不同,如以口语为准,那么我们外省人都应该写地方话了。

    王朔之说正好为台独以台语为文学语言辩护。如果说金庸是死语言,则普鲁斯特也是死语言,佛经也是死语言,余光中也是死语言,托尔斯泰也是死语言,西藏所有文字都是死语言。如果这就是死语言的,那么还是让死语言的风暴早日来临吧,因为我们毕竟不懂现在的活语言有什么好.

    (二)

    翻了翻过把瘾就死,有:杜梅说:“我要是一男的……”云云

    中国方言众多,我们安徽省北部和南部语言相差就极大,上海离合肥虽不远,上海话我竟一点不能懂。南北差别更大了吧,外国专家认为广东话和北京话的差别犹如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真实意义上的汉语其实指书面汉语,象“我要是一男的”这类就是北京方言了,汉语和藏语都用量词,成为汉藏同语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都用“我要是男的”等等,王朔的话只在北京有。北京话现在是强势语言,说是一男的就是一男的,不知道有没有“这是一烟的”“那是一狗的”话。

    北京方言并非最优秀的口语,音调没有广东浙江话多,词汇也不算丰富,安徽的寿县话淮南话生动得多了。如果大家都用本地语写作,日后未必国语还是北京话,则王朔的书今人还能懂,后人未必懂,学者能够懂,学生未必懂,五灯会元即证。香港人多用

    广府话写新闻,汉人懂的很少,不信可到网易的羊城故事欣赏去。王朔语法不纯,不能算是国语文学,勉强言之,方言作家而已。老舍用北京话写作,无可厚非,因为他是满族人,王朔是哪族人?天龙八部第二部写阿朱阿碧以吴语交谈,韵味之足,情景之胜,足证江苏方言的文字之妙,这岂是王朔的北京土话能够取代的?

    毛泽东以湖南人之身入主北京,一生乡音不改,诗词以口语取胜,难道是北京土话的熏陶?鲁迅、胡适、沈从文、矛盾都是北京话?不懂北京话不能写出活语言?

    民国初,中央拟树标准国语普及教育,有人说南京是首都,南京话应作标准话;有人以武汉话较适宜,不知道最后定为北平话,是否为国人之幸。

    以语言作为统治的话语霸权,自古有之。王朔的意念,有更广泛的思想根源。

    • 家园 “文人相轻”,何必撤到地域与民族上来?

      王朔是“痞子文学”,也可以叫“胡同文学”。他的文字确实是下层北京民众的语言,不好听。我从小长在北京,半个“京片子”,听北京人讲土话还是觉得不好听,而且很多听不懂。北京话是不是来源于满州,不知道。可我觉得任何地方的语言都不是随便可以变的,我倒倾向于满族贵族受北京话的影响。清朝贵族和一般旗人讲的话是不一样的。

      一个国家的语言总要有一个标准音,就像俄语的莫斯科音和英语的伦敦音,标准音用北京音、苏州音还是广东音只是个偶然,没必要上纲上线。可能一些地方的方言比普通话好听,可并不代表一定要用最好听的。

      北京做了六百年的国都,以前不知道,但是清末的北京人有很多坏毛病被全国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常拿出来调侃一番。没有关系,北京人也这么干,但是嘲笑和贬低就不对了。就好象我在一些满网上看到的,凡是好的就说成是满族自己的,坏的就是汉族的,大清朝出了问题一定是因为被汉族同化了,这种论调就显得可笑和浅薄了。对待北京人和北京话也是一样,不卑不亢才是正确的。

    • 家园 俺比较赞同。俺是读入声字的

      儿话音极难听,胡语。

      “外国专家认为广东话和北京话的差别犹如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这句话有点不妥。俺97年和一西班牙小伙,一阿根廷美妇,一日本美女(??)同游威尼斯,去时从火车站坐BUS NO1(其实是个船)去圣马可,可晚上步行回火车站时找不到了回路,越走越心慌。此时那西班牙小伙冲上前去ooo地问了几个人,找到了回路。俺问他,你会意大利文?他说“俺只是说西班牙文呀”。俺此时才大悟,虽然自西罗马国后一千多年,西班牙、意大利天各一方,可语言还是相通的。

      试想一北京人到了广东,俺认为是听不明白的。俺在广东也听不懂。

    • 家园 王朔那个 ,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叫“京味文学”

      我始终认为,老舍的才是。

      因为我接触的北京人,少有像王朔书里那样说话的。那种语言,体面(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讲的就是个面子)的北京人决不会出口。私下里跟发小一起也许会胡说八道,见着长辈或者外人你看看哪有那样的?可让王朔一写,好像北京人就都是那样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