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个人感觉苏联援助讨论的一个点--整体心理 -- H2000

共:💬17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个人感觉苏联援助讨论的一个点--整体心理

    看了几天有关苏联当时援助的讨论,觉得受益很多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从心理角度讲:当时和苏联关系发生故障时候,整个民族心理和国际环境上讲,整个国家处于孤立无助状态,从各个领域上失去了领头雁(整个民族心理上当时对苏联产生过一段依赖),这种感觉对多数熬过这段艰难岁月的各行业骨干而言是个巨大的心理失落和重新调整时段,每个人本能的会忘掉哪些丑陋的事情,选择性记忆那些美好的灿烂的片断,加以自己的加工和升华,这样苏联援助的那段黄金时光自然被升华到一个神圣的高度,加了很多人的寄托!

    其实最后渡过这段时光的真正英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我们面对最孤独最艰苦的国际环境交出来我们自己灿烂的答卷,当然我们也该珍惜当年带我们入门的苏联东欧专家,国家的利益可以变化,人性的光芒始终是鼓舞我们中国人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我们屹立几千年的大国智慧和魂魄!

    • 家园 如果感谢,感谢老祖宗为我们留下巨大战略贵金属资源

      当时中国别的不说,光钨就已经天下闻名!

      德国当时为了战略贵金属还在日本和中国摇摆过一阵子,就是说我们有所本,但百多年来除了中国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以外,我们旧式军队没有很好展现我们应该有的大国之魂!

      正是自抗美援朝和国共内战,苏联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实力,武装中国对当时苏联来讲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 家园 如果感谢,请感谢那些在清川江长津湖的中国志愿军

        如果要说感谢,请感谢那些在清川江长津湖冰天雪地拿着三八步枪冲锋的志愿军,感谢那些在敌后奋勇坚持的八路和新四军,正是他们的表现深刻提醒了那些侵略过中国的列强,中国人不再是汤司令一触即溃的几十万鸭子了!

        从当时苏联角度,如果单纯卖军火无疑更划算,可是苏联出兵东北备战至少一个月,通过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很容易被卡死,如果你是一个统筹全局的统帅,中国的三四百万军队无疑可以是拖住日本美国的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同盟,你是愿意过一个月送来迟到的军火已经无法挽回战局,还是从工业上初步武装中国,起码让中国这个盟友有低于苏联十年到二十年左右水平的武装生产水平,起码在中国方向上能坚守到一个月苏联军队整装支援到达更好!这对苏联当时情况而言,卖给中国工业设备比单纯军火更有利!

        如果再感谢,请感谢我们那些在清川江长津湖奋勇冲锋的先人,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在失血百多年后终于以大败美国军队的方式重新站立在亚洲东方!

        • 家园 对方辩论的一个明显的盲点-中国台湾问题和苏联没关系?

          我发现不只一个持这个漏洞百出观点:中国台湾问题和苏联没有关系?

          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一个国际各种势力在华表演和角逐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也是当时各种国际势力作用的历史,把这个问题和苏联割裂开来,这个观点首先很可笑,第二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请大家继续讨论!

      • 家园 军事上要足够强到苏联不必出兵,经济上要弱到仰赖苏联

        这个很好理解啊,你的控制不外乎经济军事啊

        苏联这个立场很好理解,其实国家利益角度分析,这个很好明白!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中国的强大不是乞讨来的,中国的独立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为我们的先人--自1840年以来为求中国独立自由而努力牺牲的我们的先人而自豪!

        • 家园 再分析处理业务上我们国人的一点国民心理-国外权威崇拜

          我们刚刚建国时候,国人的心理上对权威的依赖和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是很大的!

          知识分子也是欧美派和留苏派分队的,如何弭平业务上的分歧,改进运行效果!我们很多业务人员选择依赖权威,相信苏联专家,把这种对权威的依赖上升到神圣的高度!这样摆平反对意见,和争取话语权,这样是最省事和最不具争议的,所以大家看看讨论中很多网友都是听说某权威说苏联专家如何神圣,自然其业务结论也是如何崇高不可侵犯!

          我们看当年这段历史,要从这种对权威的依赖和对当时自己的不自信的角度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为什么怀念毛主席的豪迈气概---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

        • 家园 支持这个简洁明了一针见血的判断!

          军事上要足够强到苏联不必出兵,经济上要弱到仰赖苏联

      • 家园 苏联援助是有前提和底线的

        前提有两个:

        1)中国要绝对弱小,没有成体系的基本工业基础!看看今天谁还敢说给中国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援,看看大飞机项目的艰难就可想了!

        2)中国要相对强壮,至少不能像蒋介石一九四四年的大溃败导致中国利益被英美出卖给苏联这种事情是个充分证明!

        底线就是即使中国和苏联翻脸,中国的工业和军事也绝对威胁不了苏联,还有转换美标的代价足够让中国几十年喘不过气!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部分事实分析的初步结论!

        • 家园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就是照建设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设想进行的。当然给的不是很痛快,但是基本都全了。有的中国自己没想到的,苏联还提出来,比如工业标准设备、量具的生产。

          至于苏联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了。问题在于,苏联实际给中国的,要比中国实际给苏联的重要得多。

          说白了,中国占大便宜了,上下几千年都没碰到这么合算的事情。

          • 家园 有点保留,这是双赢的交易,苏联获得了超出想像巨大的利益

            第一:世界版图上,欧亚大陆大半都变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运的版图,苏联影响力空前提高,高到提前预支了苏联国力的地步!这对苏联来讲,一个gdp远远不及美国的工业国能抗衡美国几十年,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史上也是唯一!这些都是中苏结盟的政治红利

            第二:支援中国的几亿美元,耗费了美国几千个亿美元来在亚洲驻军结盟和越战,这样合适的生意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最好收益的交易

            第三:中国帮助苏联稳定了东方边疆的战略态势,避免了两线对敌的窘境,在军事上这也是最巧妙最核算的交易

            中国付出了到今天还在隐隐作痛的台海东海南海的战略代价(这个代价可不只有区区每年那点军费啊),这就是仁者见仁的看法了!

            • 家园 说得太空泛了

              第一,中苏关系六十年代初就彻底破裂了,此后苏联不但没从中国得到好处,还要在东部大量投入对付中国。

              第二,美国在亚洲驻军主要是对付苏联的,和中国关系非常小——中国当时的力量还根本没在美国眼里。

              第三,同第一。

              台湾问题的账找美国去算,和苏联有什么关系。

        • 家园 不知所云

          既绝对弱小又要相对强大。我无法理解这种观点,不知所然。

          还有转换美标的代价足够让中国几十年喘不过气--至少苏联的援助使得中国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所以苏联的援助不是无私的,但绝对是对中国非常有益的。

          • 家园 列举一个例子:东德在一体化后的艰难可见转换美标的代价

            东德在一体化后的艰难可见转换美标的代价

            西德在统一德国后到今天还在为东德的转换付出代价,前一段我们一个物流公司不是购买一个前东德机场,最大条件就是必须按照西德用工标准雇佣一定数额的前东德居民吗?

            我们自八十年代至今的各行业艰苦转型,朱总理当时的豪迈口号和国企下岗潮流不也是苏联标准转换的代价!

          • 家园 就是经理找一个副经理

            既能帮我干活,又不能夺我的位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