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尊严也是有选择的 - 韩战有感, 兼和萨老大 -- 一里

共:💬130 🌺1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史微言,还是认真点好。

      青史里的帖子,真的该严肃,严肃,再严肃。我说的是创作态度。

      您这个贴,实在太多的漏洞,发茶馆没人管,发青史?还是不要的好。写正式文章的时候,认真点好,不然会降低自己的形象的。

      • 家园 嗯, 多谢

        你的话说的有道理。

        我这篇是有感,主要还是在谈一种感受。 并不是讨论历史文章,并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并不是发在青史版,版主觉得这边可能口水更多,转过来的。

        大家口水淹过来把俺的主议题给冲没有了。论坛么,还能不让人说话?淹就淹了,俺无所谓,明眼人还是能感觉得到。

        另; 俺的形象很高么?

        • 家园 当时中共还是想跟美国搞好关系的...

          包括老毛其实对美国很感冒,司徒雷登其实也对中共的新政权感冒,但是无奈美国国务院出于意识形态拒绝跟中共接触,这个也没有办法阿,所以司徒雷登只好走了,老毛才写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

        • 家园 这个,偶不知道原来的情况啊。

          那只能怨某个版主了。

          话重了点。对不起。要是放龙门偶绝对不会这么讲的。

          只对话题不对人,偶也不太认识兄弟。偶还是理解兄弟想讲的,只感到放青史不是很合适罢了。

    • 家园 这么多回复,总在这里一并作答复

      这么多回复,无法一一作答

      总在这里一并作答复。

      (一)

      我们谈的是历史, 就是说所有的选择已经有人做了,就是现状。

      做出这个选择的人比你我都要精明,岂止是精明,简直就是伟大光明正确。

      毫无疑问,这个决定( 驱逐司徒雷登, 先帝去苏联拜见斯大林),是党在那个时期内所能够采用的最佳决策。

      (二)

      党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

      这句话早已写进了宪法, 神圣不可侵犯。

      (三)

      国家利益是不是就等同于党的利益, 两者之间在任何时候都会一致吗?

      (四)

      关于尊严问题再说几句:谁的尊严, 这个缺省的主语很值得玩味。

      尊严不是口里喊出来的,阿Q自己觉的很爽没有意义。 它实际体现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委书记到美国访问的时候的确很有尊严, 但是俺们老百姓执中国护照旅行于世界各地的确非常不方便。

      香港澳门收回的确很有尊严,但是共和国公民去香港的确很麻烦。

      某些人口口声声日本是条狗。 尽管我们打败了美国,美国打败了日本。 但是在美国生活的人就知道, 日本人在美国受到的尊重的确要多一点点。

      把老蒋打得屁滚尿流的确很有尊严, 但五十年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还得把无耻的孙元良之流捧为“抗日民族英雄”, 我觉得实在是让人恶心, 让葛振林,张灵甫,杨靖宇等那些真正的抗战英雄尊严扫地。

      • 家园 没人阻止你成为一个有“尊严”的新加坡人、日本人或者是美国人~
      • 家园 又错了,没人驱逐司徒雷登!你的时间顺序错的更厉害!

        先说简单的吧:你的时间顺序错了。

        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是1949年8月2号,美国政府的关于中国现状的白皮书是在1949年8月5号发表。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是在1949年8月15号,看到美国的白皮书后写的。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美国白皮书的一些和和中国相关的条款进行辩驳,同时向对美国有幻想的人指明事实。而不是为了驱逐司徒雷登才写的。我引一段原文你看看: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艾奇逊说:“我相信当时的美国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艾奇逊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华北差不多都被他们控制了。从国民党军队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美国的武力才可以把共产党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我们的军队在一九四五年来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这个时间顺序和白皮书的内容都很明确地说明,毛泽东是在美国已经彻底的明确了它的对华目标和政策后,具体的表示就是召回大使,发表白皮书后,写的这篇文章,这是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必须所作的一个反击,或者回应罢了。你怎么看成是他写了这篇文章驱逐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是在司徒雷登离开中国13天之后发表的,和司徒雷登的关系有多少?

        这个决定( 驱逐司徒雷登, 先帝去苏联拜见斯大林)
        这个理解显然又有问题,不说毛去见斯大林是个必要的礼节苏联红军必定帮着中国打败了关东军收复了东北。而且当时美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政策不会和共产党合作,这个时候中国难道不需要赶紧给自己找个伙伴吗?这边已经不行了,那肯定是要到另一边去找呀。这个没什么想不通的吧?

        在有你说的台湾问题那个在白皮书里面都已经说了,只不过是他们国策的执行罢了。再引一段。

        (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美国在49年8月最终确定了对华政策,在5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开始调动自己的军队,这个有什么想不通的?你确实应该再看看这篇文章很当时相关的历史。

        从头到尾都没人驱逐司徒雷登,事实上当时司徒雷登受到了很好的礼遇。别的不说,中国当时可能,注意我不确定,只是可能,驱逐他的法律依据都没有,司徒雷登是在中国出生的,而且在中国住了几十年,按普遍实行的出生地就是国籍地的原则,他是中国人,中国政府怎么驱逐他?那个时候中共还没有自己的这方面的法律哪!

        再有记得一个深圳的打工仔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不是有钱人的儿子,就想办法成为有钱人的父亲。”,你竟然已经不幸生在了中国,你抱怨也没什么用了,埋怨长辈的用处也不大。两个办法可以考虑一下:一个就是像那个打工仔一样努力做有钱人的父亲,再有就是向我和河里很多人一样去别的国家就是了。现在这两种办法好像都不太难!

        • 家园 欢迎你这样理性的讨论

          摆事实,讲道理,我欣赏这样的讨论。

          不过, 你引用先帝的那篇檄文来作为证据之一,你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因为平行四边行的两条边不相交, 所以平行线的两条边不相交。。。

          • 家园 你又错了!很奇怪你怎么理解问题的!

            不过, 你引用先帝的那篇檄文来作为证据之一,你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毛泽东在文章里引用了艾奇逊的话: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红色的字毛泽东用引号引了起来,这是说明这段话是引用的艾奇逊的话,这个是一般的书写要求。你不会这个都不懂吧!就算是你不懂那你看到,你看到艾奇逊说这几个字了吗?

            再看: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艾奇逊说:“我相信当时的美国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红色的字依然是毛泽东引用的艾奇逊的话。你看到艾奇逊说这几个字了吗?

            再看: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艾奇逊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华北差不多都被他们控制了。从国民党军队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美国的武力才可以把共产党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我们的军队在一九四五年来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红色的括号内的字依然是毛泽东引用艾奇逊的话,你看明白了吗?这个都是艾奇逊的话!你看到艾奇逊说这几个字了吗?

            所以说你这么说就显得很可笑了:

            不过, 你引用先帝的那篇檄文来作为证据之一,你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整个顺序是这样的,艾奇逊写了白皮书,毛泽东在写文章时引用的他的话,加了引号,加了艾奇逊说,我在写帖子的时候又引用了毛泽东引用的艾奇逊的话,可这些话还是艾奇逊说的呀,是他的话,不会因为毛泽东引用过后就变成了毛泽东的话呀?

            怎么你写一篇文章引用一下别人的话,那句话的原创就是你了? 这个是不是太可怕了些,李白岂不是谁都可以当了!孔子也没什么了?

            你要是这种逻辑的话,和你讨论问题会很痛苦。而且你的态度也有问题,再见。

            最后一点,在经过这么多的讨论后你还认为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檄文实在是很令我惊讶,那是个答复,或者决心书类的东西可能更恰当。你确实应该再仔细看看檄文的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