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量化看股】从香港[惠理基金]IPO发现[中信]的重大利好 -- 老拙

共:💬38 🌺1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量化看股】从香港[惠理基金]IPO发现[中信]的重大利好

    昨天,[江南听雨]河友问:[惠理基金]值得申购嘛?

    [江南听雨]后来还补充:这是基金公司IPO,不是封基开基那种。

    这一下引起老拙的兴趣。基金公司也可以IPO?赶紧去查查数据,这一查不要紧,给满仓[中信证券]的河友们发现一个大利好。

    您猜对了,[惠理基金]IPO将给出一个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优质基金公司股权价值的参考价格。

    我们知道,这样的国际市场IPO,其发行价格是需要想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寻价的。上市后,经过一段时间国际投资者的竟价交易,就会形成一个价格区间。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惠理基金]IPO的发行价格,保守估计可能就是国际市场对于优质基金公司股权的价格区间中值,合理估计应当是价格区间的下限。

    前面我们在分析今年以来国内市场基金公司股权转让时,使用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转让价格与管理资产规模比率,今天查了一下,国际市场也是使用这个指标,称之为市值对管理资产总额(Market Cap/AUM)比率。这个称谓更科学,以后我们就使用这个称谓——Market Cap/AUM。

    前面我们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国内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的Market Cap/AUM在6%-7%之间,且有上升趋势,按这个估值水平,[中信证券]持有的华夏基金公司股权当在100-120亿元以上。

    大家猜猜,这次[惠理基金]IPO,Market Cap/AUM是多少?

    24.4-27.5%!

    吓死谁,不是,乐死谁吧。

    根据报道,惠理基金(0806)招股价介乎6.78-7.63元,集资最多29.1亿元。若以其市值108.48-122.08亿元及07年6月管理资产总额为57亿美元(约444.6亿元)计,即其市值对管理资产总额(Market Cap/AUM)比率为24.4-27.5%。

    而且,[惠理基金]本次发行是老股东卖出部分旧股,也就是说,总股本不增加。

    如果取[惠理基金]IPO的Market Cap/AUM中间值为26%,则华夏基金股权的国际市场Market Cap当为520亿元!相当于每股增值15元以上。

    当然,这样计算有哗众之嫌。但是,[惠理基金]的发行上市,从国际市场角度指出了国内市场优质基金公司股权被低估,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惠理基金]的IPO价格,将会成为未来[中信证券]向国际金融机构转让华夏基金股权时的一个谈判砝码。就算26%太高,咱们大大地压一下,按8%算,市值就是160亿,转让40%的价格是64亿元,成本4亿,投资收益60亿,是成本的15倍!

    什么是“直投”的巨大收益?什么是“确定的价值提升”?这就是。

    另外,香港市场基金公司可以发行上市的事实,告诉国内市场,基金公司也可以发行上市。只要有可能,它的合理价值就有实现甚至超过的那一天。

    所以说,[惠理基金]IPO对于我们是件大好事,冲着这一点,港股实盘也应该申购一把,以示支持!

    第二,翻了翻[惠理基金]的报道,发现不少与我们理念相同之处:

    惠理也有“四项基本原则”——价值选股四大原则:1.只选取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价值股;2.投资优势股;3.着重研究公司内部;4.避开风险及运用“相反理论”(Contrarian Theory)。

    惠理错得也很离谱:与其它价值型基金经理一样,惠理采取“由下而上”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亦是透过研究分析,找出一些市价较合理价值为低的股票进行投资。那些较合理价偏低的股票,通常被市场所忽略,很少分析员会研究它们。但当市场开始注意它们时,其股价就会升回合理价位,惠理基金就能获利。

    惠理也不追逐热点:惠理的基金经理亦尽量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所以会买入一些比便宜更便宜(cheaper than cheap)的股票。惠理的基金经理善于发掘及投资在二、三线股票上,往往于数年(甚至更短时间)内获得以倍计的利润。

    真的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冲着这一点,港股实盘真的应该参加申购,价值投资者应该支持价值投资者嘛。

    最后,港股实盘的[阿里巴巴]昨天没有卖出,这回咱们也趋势一把。

    观察了一段时间港股的新股申购情况,觉得香港市场最重视的是高知名度的优质公司。这次[阿里巴巴]申购就突出说明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上说,[惠理基金]也可以申购。

    不过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目前实盘还有2万多现金,可以用20万申购;是否将[阿里巴巴]卖出?就可以有6万现金,共60万申购?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同时请政委与香港经纪进行联系。

    关键词(Tags): #量化看股
    • 家园 今天看第一财经

      有嘉宾嘲笑雅戈尔抛掉40多块的中信,参股30多块的海通。想起拙总早有远见,不禁莞尔。

    • 家园 请教老师

      中信证券已经100%控股华夏基金,华夏基金今年所产生的净利润是否应该记入中信的07年年报呢?

    • 家园 华夏基金将来还能有多少成长空间?

      这是[胖鱼]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所以应该认真地考虑。

      首先,中国的基金也就刚刚起步10年,还是个小孩子。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规模很小很小。这个恐怕不用列举数据。按照成熟资本市场基金发展的历史,中国基金行业至少还有20年的快速成长期。

      第二,政策目前是短期压制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中长期则必须促进基金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否则每年几千亿的大盘IPO就会落空。不但规模要扩大,种类还要增多。最近[中信证券]开始房地产信托基金试点,明年即将上市就是一例。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养老、教育、对冲、产业、创投等等等等,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未来还有很多种类的基金需要开展。

      第三,基金规模太大会不会因难以管理操作而成为成长瓶颈?基金规模是否很大,要跟个股规模相比。同样是100亿规模的基金,对平均市值1亿的市场,与对平均市值100亿的市场,管理难度大大不同。对于平均1亿市值的股票,限制5%需要配置2000只股票;对于平均100亿市值的股票只要配置20只股票。目前,由于H股回归和央企整体上市,内地股市大盘股的数量快速增加,无疑对于基金规模的发展非常有利。上交所一直在考虑引进在中国的跨国大型蓝筹上市,对于基金规模的发展更是大好事。

      因此,我们可以大体估算一下,未来5年内地基金的发展速度。基点是满足IPO发行。

      今年内地市场IPO可达5000亿,我们按今后每年4500亿,上市后平均涨幅100%,形成共9000亿的市值,其中40%被基金持有。那么基金每年因IPO增加的资产就是3600亿,加上每年QDII增加1000亿(150已美圆),年平均增长15%。再考虑到解禁使得流通市值增长,而基金占有的流通市值比例将持续增长,以及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基金规模年均增长应该达到15%—20%的速度。

      优秀基金规模增长的速度一定超过平均增长速度,所以华夏基金规模增长的速度可能达到20%-25%的速度。

      也就是说,今后每年,华夏基金的净利润将增加7-10亿(每股2-3毛),因管理资产规模增加而增加的价值50-60亿(每股1.5元)。6年后,华夏基金管理的资产将达到10000亿元,净利润100亿元(基本相当于[中信证券]今年的赢利水平)。按Market Cap/AUM=8%计算的价值是800亿元,相当于原始投资的85倍。如果6年后,内地市场开始基金公司IPO,则要按市盈率估值,若以20倍PE计,市值可达2000亿,是原始投资的200倍!

      当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000亿时,人民币汇率按5计算,等于2000亿美圆,与成熟市场的大型基金相比,还是小弟弟。

      我们都盼望[中信证券]尽快开展直投。什么是“直投”?这就是“直投”。

      都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什么是未来?这就是未来,而且是确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关键词(Tags): #华夏基金
    • 家园 华夏基金高层公布管理资产近3000亿

      昨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后奇在第三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发表演讲中公布:“我们管理的资产规模接近三千亿的规模。”

      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说的更具体:“截至2007年10月12日,华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接近3000亿元。”

      张后奇演讲中,以下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管理资产的迅速增加,并非大规模新发基金的结果。实际上,“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今年新发的的只有一个封闭式,只有一只基金,50亿规模,另外有两只封转开,还有一只在面向海外投资QDII华夏全球精选,真正面向A股发行的只有一只50亿规模的基金”。这说明,华夏基金管理资产的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业绩良好,使得基民踊跃申购和净值增长。

      管理业绩的高低,是决定管理者股权价值的首要因素。因为业绩越好,就会有越多的投资者找上门来,使得管理资产净值快速增长。这种净值增长方式,肯定大大优于在牛市中大规模新发基金要好得多。

      第二,越来越多的机构将资产交给华夏管理。“我们有17只共同基金,还有全国社保理事会几个基金组合和中央银行亚债组合,也管理着全国40多家大中型企业企业年金组合”。“相继取得国内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及国内首批QDII基金管理人等业务资格,并管理着唯一一只由央行外汇储备资产出资的亚洲债券基金。”

      管理的资产性质,是决定管理者股权价值的重要因素。简单地说,如果都是共同基金,当行情不好时,难免被赎回;而大量管理的机构资产,则不会撤走,相反从长期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保、企业年金需要在优秀基金管理下进入资本市场,这部分机构投资将是稳定增长的。

      我们之所以重视以上两点,是因为它决定了华夏基金股权的价值应当高于或者说大大高于其他内地基金管理公司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哪儿?

      体现在市值对管理资产总额(Market Cap/AUM)比率。也就是说,华夏基金股权的Market Cap/AUM应该高于其他内地基金管理公司,也就是高于6%——7%。

      作为小股东,我们希望[中信证券]管理层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关键词(Tags): #华夏基金
      • 家园 写得好,不过有一点疑问

        我不怀疑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能给中信带来巨大的利润,我关心的是之后的盈利情况。

        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基本上靠规模扩大,而现在管理层正在控制基金规模,这个对华夏基金将来的成长发展是不是构成一个障碍?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如此巨大的一个规模,将来还能有多少的成长空间?

    • 家园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华夏管理的资产已达3000亿

      5%是150亿,

      6%是180亿,

      8%是240亿。

      成本是10亿不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