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3G双勋(上) -- 荆棘探兴

共:💬145 🌺20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目前,

        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对TD的核心专利的分布有过统计,高通怎就能是大头?高通也没有说过他到底占了多少核心专利。

        如果说李世鹤是个大忽悠的话,我不信他敢忽悠政府高官,忽悠温家宝,敢和温直接通话测试TD?

        有时候说未必是为了骗钱,没有宣传,你在牛也只能肉烂在锅里。

        现在中国产业联盟早已经形成,中兴,华为也在其内,且联盟内专利是互通的。

    • 家园 这个核心专利到底在谁手里?

      好像是笔糊涂账,没人能说清楚。两个星期前,WiMax也被正式加入3G标准了,这对TD会有影响吗?我听说中国在表决中是投的否决票。

      说实话,这么多年,每年年末的时候都会看到消息:预计明年会上TD。结果第二年年中的时候就会辟谣:今年不会上TD。到了年底又开始重复。怎么久TD都没有商用,到底是哪一块出了问题呢?

      • 家园 关于WiMax

        WiMax对WCDMA、CDMA2000、TD这三个三G标准都有影响,都是竞争关系。但WiMax和TD都属于TDD技术,和TD都是用同样的TDD频段,

        这就意味着TD和WiMax还有频谱资源竞争,如果这个国家把这个频段给了WiMaz,就不能给TD了,不难理解中国投了反对票。

        但是在国内,政府力挺TD,没这个问题。

        在国外,就难说了,就要看国家的力量和技术的成熟程度了。

        TD现在在中国好几个城市已经试用了,已经经历过最黑暗的时候,几年前,当整个系统打通一个电话的时候,俺还欢呼雀跃呢。

        • 家园 wimax的频段好几个并不和TD直接冲突

          wimax目前运营的频段有三个,2.3G,2.5G和3.4G,其中TD会占用一部分2.3G的频段,所以中国采用3.4G运营wimax,所以在中国TD的频段并不和wimax冲突。

          • 家园 ITU给TD和Wimax分配的频段范围是一样的,

            然后各个国家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分配。

            中国还没有把wimax接纳为通信标准,应该不会给它分配频段的。

            没查资料,只是凭记忆说的。请补充。

            • 家园 应该不是一样的频段

              2.5和3.4G的频段TD肯定不会用

              中国给wimax的频段是3.4G,wimax是拿不到移动牌照的固网运营商的一个救命稻草,目前看来在wimax上跑voip的应用效果很好,相对成本比3G低很多。

      • 家园 据各种传言来看,似乎是大唐在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商品时出现困难

        到底是哪一块出了问题呢?

        根据Wikipedia的说法,TD-SCDMA的硬件技术难度不小。

        不过,我这全是外行的道听途说。咱还是静听楼主下文。

    • 家园 【原创】中国3G双勋(中)

      03年,有幸见过李,个子不高,头发有点花白,但人很精神,带一个大黑框眼镜,典型的工程师、学者形象。在大唐移动这个从事TD-SCDMA研发的团队里,听到了不少对很多领导的不满之言,唯独提起李世鹤,大家都抱以崇敬之情,至少我没有听过。

      李世鹤, 1942年出生于山城重庆,1963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然后在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68年,李进入中国邮电部第四研究所(简称四所),一心想搞发明创造的李在文革的洪流中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只能在西安挖了8年的地道。

      1978年,在四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报名国家的800人出国留学招募。原来学的是俄语的他,自学的英语居然通过了英语考试。随后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4年后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历史上最短时间内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他的论文被认为是该校历史上最好的博士论文之一,至今还被学校展览,在他论文的第一页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献给我的祖国”。

      1983年,博士毕业的李世鹤选择回国效力,成为改革开放后邮电系统中第一个学成归国的博士。对于李为什么选择回国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的原因有很多版本,我听到的是当初李之所以得以能够出国深造,当年四所所长功不可没,他在省委静坐后李才得以平反,李是个性情中人,毕业后为了感恩又回到了四所。我认同这个是李选择回国的原因之一,四所里面师生、师徒气氛很浓,很多感情很深,一直到现在都是,我有感触。

      李回到四所后,成为总工程师,开始着眼于研究移动通信,李认为中国在固话上已经落后太多,在移动通信上还可能赶上国外,李希望能够给中国移动通信做点事情。

      听一个老师讲过,做研究要么就做大,搞大系统;要么就做小,搞纳米之类,否则难有成就,李就是搞系统方面的研究。

      1985年,李在重庆主持了中国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网的设计和设备选型,1991年李又帮助江阴市开发了模拟制式下的移动通话终端。这些经历使李对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他的方向。

      1994,李被调到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当副院长,在这里他碰到了两个中国留学生徐广涵和陈卫,徐是智能天线技术的专家,陈是芯片方面的专家,而李在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眼光。三人一拍即合,提出了绕过高通CDMA的新方案SCDMA,这便是TD的前身,随后李在国内组织人员,徐和陈在美国组织人员开始了预研。

      1995年,时任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周寰带领考察团到美国考察通信技术的发展,李也在其中,李以考察智能天线技术的名义提议周寰到奥斯汀参观徐和陈的实验演示,周寰看了结果演示后,认为这个技术有可能搞起来,这样才决定在国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运作SCDMA项目。

      1995年11月,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与Cwill公司合资成立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任董事长,陈卫任总经理。李在吸取SCDMA部分优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全新改造,制订出了TDS系统规范。但就在这时,作为亲密战友的陈卫与徐广涵,却对TDS能否成功产生了怀疑,并最终离开。因为从一个纸面上的标准设想,到成为被承认的标准,再到研究发展成熟,并投入商业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又极其耗费资金的事情。

      但李没有放弃,带领着他的几个研究生们继续搞,1997年通过了国家鉴定(2000年获国家科委一等奖),到1998年才形成了可以称得上是第三代的标准, 取了TD-SCDMA的名字。

      2000年,当TD被接纳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后,将近60岁的李却更加卖命,跟时间赛跑,为了尽快产业化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不停的修改,修订,完善,马不停蹄地克服一个一个技术难题。

      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风险投资公司换了一批又一批,资金不足的时候,大唐把自己的写字楼都抵押了出去,人员的大量流失,很多人都开始动摇(嘿嘿,那时候我经历过,亲眼看过整个小组的人集体跳槽)。诸多的内忧外患,简直就是处在黑暗之中,看不到光明,李依然在坚持,尽管他也没底,他在干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是在带领他的研发团队长征,在跋涉,他坚信光明就在眼前。

      性情中人的他,和领导拍过桌子,辞过职。但下属和学生都说他为人很好,有学者风范,有魄力。 政府的支持下, TD产业化走的越来越好了,现在已经爬过了雪山和草地,光明就在眼前了,李现在已经退休,仍然在不遗余力的宣传着TD,为TD努力着。

      李说20年来他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情,能为中国移动通信做了这么一件事情,他很知足。

      下篇 荆棘探兴:【原创】中国3G双勋(下)

      关键词(Tags): #李世鹤通宝推:鸿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