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怕老婆的戚继光 -- 黄河故人

共:💬167 🌺9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努尔哈赤作用还是不小的。

            挡不住朝里有人不停的上本子。
            朝里边的人上的本子里的东西那里来的。李第一次下课时的罪证(冒功等等)是确凿的。问题是这些东西,京城的官员是如何知道的(那时辽东快成了老李的私人王国了)?这就是努尔哈赤搞的鬼。就象后来的袁崇焕,他的罪证就是皇太极有意传过去的。

            而且退下来后也是子擎父业。

            不是这样的,老李(成梁)是1591年下课,大李(如松)此时还在陕西宁夏一带,1592年末去朝鲜(此前在宁夏)。1597年才升为辽东总兵。

            老李的厉害在于以夷制夷,他打阿台时,就有内应(就是被明军误杀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前,老李对努尔哈赤的威胁最大(完全可以扼杀他)。实际上,在努尔哈赤之前有几位(比如建州女真王杲,就是阿台他爹)也有努尔哈赤这样的想法,但运气实在“太好”了,都被老李给灭了。等到他2次上台时,,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老李此时尽量避免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发生冲突,所以,边事一直较为“平稳”。李成梁的抚绥策略也被称为“养寇”。

      • 家园
      • 家园 花,戚家军很给我们涨脸

        我个人觉得冷兵器时代作战主要讲究个气势。兵败如山倒,如何让士兵有斗志是将军们首先要做的。当时大明朝都是农兵尤其是江南的卫所就会种田,“熊”是很出名的。要是北方守军或者狼军开来对倭寇作战局势就会大为改观。而戚家军的好像都是义乌"刁民"构成的(这个没有贬低的意识,当时比较穷民风彪悍)。依靠长兵器为主盾牌兵为附的鸳鸯阵法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和多样的变化对付散兵为主的倭寇肯定占有绝对性优势。同时考虑到鬼子的弓箭和火器太少,内部是多个阵营临时组成缺乏配合和信任所以少胜多就可能了。再说人家是流寇抢了就跑没有什么后勤保障不在本土作战心里上就有劣势。要不是“农兵”太熊几千人被几百人追着杀也给他们了点信心,估计早就呆在海上当海盗。

        但我也觉得丧亡上面估计还是有点水分,考虑到老戚做官还是比较圆滑,当时大明皇朝还是很要面子的所以虚报一点战果对上对下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有利益于以后的作战信心。

      • 家园 炸死倭寇!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倭寇说到底也就是一群强盗

        并不真正懂得军事。

        另外以前也有人介绍过日本刀,说日本刀虽然锋利,容易生锈,也容易折断,成本高昂无法大规模装备。其克星是铁棍,基本上都是连人带刀一起被打烂。不知道是真是假?至少听起来是有点道理,质量差别太大的东西相撞,物理定律在那里呢,怎么也不至于让轻的一方占了上风。

        • 家园 日本刀容易锈肯定是真的

          有个日本朋友知道我爱做菜,过生日送了我一把菊一文字XXX的厨刀,那个快,吹毛断发一点不夸张,切骨头也是喀嚓喀嚓的。结果用完我怕锈上了点橄榄油插回刀鞘,隔一礼拜拔出来一看,成王麻子刀了。

          问了一下才知道食用油里是含水分的,日本厨刀需要用专门的油保养,而且每次用完就要磨……

        • 家园 强盗归强盗,训练确实不差

          里面的日本浪人绝大多数都是武士,指靠着日本刀混饭的,武术的训练自然不差,就像荒野中的豹子闲下来都要磨利自己的爪子一样,再加上中国汉奸的指引,对于久疏训练的明朝正规军必然占优势。戚继光和李成梁能够在这种对战中占优势,很大程度就是跟他们带的是已经完全脱产的私兵而不是那种兵农兼顾的兵有关,这种兵在训练时能够完全投入,因而战斗力也是高的惊人,有合适的人带领就能够对付倭寇。但是这种兵的缺点也是有,一个是容易脱离中央控制,只知道有主帅,不知道有中央,进而成为地方割据的前身;二是花销太大,如果规模不大,中央或者地方能够解决还好,如果解决不了,很可能就成为危害地方的蝗虫。明代之前的藩镇和后来的明末的军阀以及清末的湘、淮和北洋军阀都是这种变种。所以戚继光后来不得志,除了跟他与张居正走得比较近有关,很大程度也跟他的练兵能力有关,中央官员对他很不放心。

          • 家园 这顶多可以说他们精于格斗,精于战斗罢了

            我也不否认。至于战术,战略,战争,不是倭寇性质的武装力量能够做得到的。他们的优势不就被戚继光的战术轻易抵消了,而且也拿不出新的招数。

            • 家园 尚书说的是

              日寇的单兵作战技能确实很高,但是高层次的战略水平不好,这个缺陷到皇军时代都没有解决,直到被全民抗战的中国民众拖入持久战的泥沼。另外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倭寇是为了利益而来,来源相当杂,彼此之间的配合很难出现。而戚家军的兵士来源很单一,都是被倭寇残害的地区的民众,这种士兵的士气不需要鼓动,需要的只是作战的训练。

      • 家园 【原创】怕老婆的戚继光4:流氓碰上了正规军,兼谈鸳鸯阵

        有了这几个阵,再加上一只优秀的军队,倭寇的恶梦来到了。在这次战役中:

        1宁海战斗,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轻伤一人

        2.新河战斗,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牺牲三人

        3.花街战斗,倭寇死伤一千余人,戚家军伤亡三人

        4.上锋岭战斗,不详

        5.长沙战斗,不详。

        合计:“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浙兼制军务胡宗宪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贼分犯台州水陆诸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共擒斩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它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在同样的长途奔袭后的战斗上,也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新河战斗,倭寇到了城下,先休息、打探情报,然后再考虑打仗问题。戚家军跑过来就开打,要知道这可是跑了140里路(我在地图上量的)军队,他们的负重都超过了15公斤,尤其是狼筅兵。

        花街战斗,戚家军一夜狂奔110里,到达台州城下比倭寇快了两里。然后不吃早饭就开始了战斗(灭此朝食),以至于倭寇觉得戚家军看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跟饿狼看见肉似的。

        花街这个战例,有点像粟裕的一个战例。看多了资料,马甲觉得粟裕和戚继光在很多地方上都有些相似之处。比如打仗,粟裕喜欢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戚继光也一样。粟裕敢挑最难打的74师下手,一仗打完,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打掉了敌人的信心。戚继光在横屿战斗中,也是如此。

        当时福建倭患失控,到处都是倭寇,没办法,大家都不愿意打浙江去触俞大猷和戚继光的眉头,山东稍微穷一点,江苏再怎么说也是首都所在地,台湾岛上还有老外也惹不起,就只有大家一块来福建了。

        横屿岛和陆地的距离很近,最多也就几里而已。

        这里早上退潮,下午涨潮,涨潮的时候,海水十分汹涌,会淹没原有的陆地,将海岛与大陆的距离拉大近几十里。而退潮的时候,海水带来的大量泥沙会使道路十分泥泞,根本无法行走。

        所以现在你应该知道原因了,每天白天落潮,下午晚上涨潮,这就意味着夜袭十分困难,而在光天化日之下横渡进攻,实在是被人当移动靶练习射击的绝佳机会,更为麻烦的是,即使你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往前冲,在你成功上岛之前,也很有可能被脚下的烂泥陷住,或是摔个七荤八素。

        好吧,就算你是神仙,腾云驾雾地上了岛,遇见了敌人正式开打,但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一定要抓紧时间打完收工,并且最好保证打赢。因为到下午,潮水就会再涨起来,而且这玩意不等人,它三点涨潮,你四点还没有完事,对不住,兄弟你只能在岛上过夜了,万一你运气不好,上岛的人数不多,或者没有打胜,就要有晚上被人摸黑干掉的心理准备,因为对方应该不太愿意与你和平共度这个夜晚。

        戚继光:“你们一旦上岛,便无退路,如不能胜敌,潮汐再涨时,便是必死之刻,若你们无此决心把握,便不要渡海,我绝不责怪”

        “不远千里而来,岂能后退,不杀倭奴,誓不罢兵!”

        具体过程请参见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61fd501000aji.html

        这次作战的考试成绩为全歼岛上倭寇一千余人,解救被掳妇孺八百余人,己方伤亡十三人。

        战后戚继光面对耗尽所有力气的手下,吟诵《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停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土鳖继续抗铁牛,我得快一些写一下李成梁了,要不然有被怀疑抄袭的可能。

        • 家园 这一部分因为意外重复了,大家在前面现在已经可以看到
        • 家园 李成梁未必很强。

          外链出处

          从李成梁的历次大捷来看,当时明军在辽东的主要敌人是鞑靼土蛮各部和部分女真部落。虽有多次土蛮联军号称数万,甚至有时号称十万,但每次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大都为歼敌一千以内。歼敌一千以上的基本都是“捣巢”行动,即攻破城堡、山寨后取得的战果。这样就容易令人生疑,因为攻破对方大本营后,斩首的数目未必都是对方的兵将,也许包括不少非战斗人员。另外,土蛮部和早期的女真部落实际上由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构成,这些部落组成的联军,有时人数虽众,但战力却并不强。与后来的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万历十六年(1588年)以后,李成梁在战场上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胜利,而且还屡遭败绩。如万历十七年三月,女真部落进犯义州,攻入太平堡,自把总硃永寿以下一军尽没。同年九月,鞑靼东西二部侵犯辽东,李成梁率兵抵御,明军大败,备御李有年、把总冯文升皆战死,被歼八百人。万历十九年二月,鞑靼五万余骑再次入侵辽东,李成梁派兵出塞,遇伏死者千人。后来李成梁虚报军功,称斩首二百八十,获得了朝廷的赏赐。再后来土蛮十万骑深入海州。李成梁不敢出击,土蛮军掳掠数日而去。万历十九年(1591年)三月,李成梁派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杀二百八十人。大军回师时遇敌,大败,阵亡者达数千人。万历十九年十一月,在御史的弹劾下,李成梁卸任辽东总兵,“以宁远伯回朝”。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说:“如明末李成梁的兵力,亦是不堪一击的,侥幸他未与满洲兵相遇罢了。然而军事的败坏,其机实隐伏于成梁之时,这又是其一例。军队的腐败,其表现于外的,在精神方面,为士气的衰颓;在物质方面,则为积弊的深痼;虽有良将,亦无从整顿,非解散之而另造不可。”

          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月,在大学士沈一贯的建议下,李成梁老树开花,以75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8年。此时,李成梁已经不复当年“英毅骁健”之勇,又治军乏术,已无力重振军威。这一期间,李成梁在边事上以安抚为主,尽量避免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发生冲突,所以,边事一直较为“平稳”。而这一个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所以,李成梁的抚绥策略也被称为“养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