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志之九 同学小卢 -- 端娘

共:💬44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物志之九 同学小卢

    小卢和我是6年同学,从大学到硕士。硕士第二年,她提前毕业去加拿大了。本科时,由于学科兴趣差别甚大,她从一开始就钟情于西方文学,我则是彻头彻尾的土鳖派,加上宿舍也不相邻,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楼道里碰见,不过是微笑点头而已。硕士期间一个宿舍,偶尔谈起文学,还有的聊。某次一起去英语角回来,路上她问我为什么舍弃文学,说都觉得我这人不适合搞语言学的。我就大放厥词,中心思想是文学本来不可解释,各有会心而已;一定要钉钉铆铆的拆开了说,实在无意义;更不要说上升到理论高度,那简直变得无聊了。她笑道:你这话这也算文论之一种啊!真正相交起来,倒是她去国之后的事了。

    硕士入学时,看宿舍名单,有人就嘟哝:怎么她在咱们屋?我不明所以,有人就说了:这小卢,出名的难相处,她原来宿舍的人都不喜欢她。

    一段时间下来,小卢之所以被人这么不喜欢,我大概明白了些许。可是坦白讲,我倒不觉得是她的错。

    第一点,她的举止有些西化的地方,比如言必称“谢谢”“对不起,可以什么什么吗”。对于俺们这些以不拘小节为荣的大学生们来说,显得外道了些。

    第二点,她很有主见,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不大顾及别人的想法;再加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一般人和她辩论都不是个儿。比如某次读书会上,据出席的男生说,大家讨论至女作家的生理期对创作的影响,其他女生多半做羞怯状不发一言,只有她侃侃而谈,毫不避忌,搞得男生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她嘴巴甜,需要的时候很会夸人于无形。这一点在清高自许的大家伙儿看来,也是属于“小人”行径了。

    大家对她的观感,她也略知一二。某次和宿舍同学有了言语上的一点冲突,那同学满脸不高兴出去了。她苦恼半天,直接问我:“为什么大家不喜欢我?”我略一犹豫,也很直接地回答:“假如你不肯为了让他们喜欢而委屈自己,那就不要问了,反正是无所谓的事情。”她沉默了一会儿,“我到底做错什么了?”我忍不住有点发笑:“比如说你以后不要再开口闭口谢谢谢谢,也不要那么争强好胜,大家或许会更喜欢你一些。”她吃惊地看我:“说谢谢有什么不对吗?”我咧咧嘴,没话说。她摇着头想了想:“我没做错什么。”娃娃脸上浮现倔强的神色。

    她长得娇小玲珑,面孔圆圆的带些稚气。某次穿背带裤去上新东方,有无聊的中学生追上来问:“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气得她回到宿舍敲桌子拍床,痛不欲生。实话说,她倒是很注重自己的女性仪表,比如套裙啊,船儿鞋啊,耳坠儿啊,口红眉笔等等,她是我们宿舍唯一的拥有者。奈何天公不作美,没给她女性特质突出的身材,总像个穿起大人衣服的孩子。也便是这副身材,到了美加,略作收拾就像个东方洋娃娃,特别招人爱。大意点的人,也就往往忽略洋娃娃的灵魂是何等的独立坚强。

    读书期间,她和老美的交往颇多。有阵子每周两三次去赴约,互教语言。某次我在宿舍,楼下阿姨叫:“小卢电话。”我下去代接。“喂,哪位找小卢?”那边犹豫一下:“Hello!”赶紧转换脑子,结结巴巴地操练偶那破烂英语。总算搞明白咋回事,原来小卢赴约去晚了,那边打电话来催问,并说如果赶不上的话他马上就出去了。我看了看表,比他们约的时间晚了5分钟的样子。过了半个多小时,小卢没精打采地回来了,听我一说,立刻跳起来:“我是晚了10分钟,他已经不在了。迟到15分钟以内可以原谅,这小子放我鸽子!”下一次回来,她得意洋洋地说把那家伙好一顿数落。不知是不是同一个洋鬼子,反正有一个经常拿西藏问题来挑逗小卢发火,屡试不爽。小卢无可奈何:“我也知道他就是拿这个逗闷子,可是我就是压不住火,非得吵个明白不可。”

    她在加拿大拿下硕士,转到加州读博士。中间回来一次,信誓旦旦学成归国,我只是笑,不予置评。后来写来的信里渐渐转了口风,对国内的大学和学术界颇多微词,也透露一些与美国同行的交情。我也实话实说:你这性格也就是留在国外吧,回来也难受。后来果然一步步,先拿绿卡,然后入籍,是黄皮儿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民了。

    中间这些年,我和她一直保持联系。电子邮件是最近才开始用,此前宁可花5块6寄两张纸。她也感慨,现在谁还用笔来一个一个写字呢,格外珍惜往来的信件。信里多半聊风月,最近的心情如何,园子里的玫瑰开的不理想,蜗牛来吃草坪了,她家的两只狗我家的几只猫最近有什么笑话,或者见到某某人的观感。蒙她不弃,觉得我看得懂一些文学见解,有时在信里也谈谈。

    我并未询问这些年你靠什么活下来,奖学金是否拿得不易,博士答辩是否快要吐血,男友是谁,何时结婚;她也并不慰问我京城居不易,挣钱可够花,梁东是否事业进步,车子买了没房子大了没。来来往往尽是与过日子无关的闲谈。

    曾经讨论孩子的话题。她说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并不确定自己能是个好母亲,于是预备把写书当成养孩子,反正耗费的精力是差不多的。好歹书写出来并不会跟你顶嘴吵架。但是,她说还是准备冷藏自己的卵子,如果以后想要了,还有机会。这话由她说出来,我倒并不惊讶,虽然还是觉得荒谬了一点。

    若干年后,她回国探亲,约我回母校见面。并没有其他同学,只咱们两个,到东门外喝咖啡闲聊。我先到,在盛世情书店逛了逛再出来等她。左右张望间,看见一个穿珠粉色套装的小身影,张望着已然变得陌生的这一带,寻找约好的那家店。我招招手,她看见了,跑过来。咱也西式地拥抱一下,其实心里颇有点尴尬。

    她略见丰满,面孔仍是圆圆的,长长的耳坠扫在两边。头发烫了一下,穿着套装,不知怎么还是显得有点不合适,总觉得她的少女时代还远没结束呢。聊天的话题扯来扯去,时间不够用,说两句这个赶紧问两句那个,一晃天就黑了。告别时,让她先走,开玩笑说好歹我是地主。可是因为晚高峰,她的出租车半天动不了窝。我招招手,开步走,到北三环外去坐车,变成了她目送我离去。

    不时有人问我关于她的事情,原来我是与她保持联系的不多两个人之一。问什么呢?我连她是否有男友,结婚了没有都不知道,还是不要问我的好。最近终于有机会问了一嘴,果然结婚了。她说:如果我半夜睡不着,起来大声读济慈,他并不会骂我神经病。我心里把以前熟悉的男同学们逐个考虑了一下,认为起码那些人里没有谁能做得到,于是由衷地夸她嫁的好。

    • 家园 【讨论】花好文

      半夜睡不着,起床读济慈的行为出现在<星之碎片>的女主人公身上.小卢也许是亦舒爱好者.

      • 家园 对不起,错了

        我这一拨儿里头,喜欢亦舒的不少,我也勉强算一个。只有小卢,被我们带得也看了几本,却不对胃口。她认为亦舒是端着架子写,预设的东西太多,算不得好作家。我看亦舒,也有点疲劳了——实在太多了!作为供放松用的书,常备几本就够了;加上又老了几岁,看来看去就是《流金岁月》《喜宝》之类的老书。《星之碎片》恍惚听说过,不记得看过没有。

    • 家园 端娘就是厉害

      一句废话都没有,但是文章绝对不干巴巴。

      好好向端娘学习。

    • 家园 哈哈,看着着急,小卢终于嫁了!
      • 家园 哈哈

        小卢的妈妈来北京送她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还是你好啊,书也读了,也嫁了。我赶紧说小卢多棒啊!妈妈摇头:女人还是要嫁人嫁得好才算数。小卢旁边做晕倒状!

        • 哈哈
          家园 有人说女人嫁人是二次投胎...

          虽绝对了点,不过细想来还是有点道理滴!

    • 家园 文笔优美,真正的淡如水,不过似乎忒淡了点
    • 家园 这也算君子之交吧。问一个问题,搞文学的(见识)真有高下之分吗?
      • 家园 一点感受

        对文学的见识有无高下之别,我觉得还是有的。正好像无论哪个领域都有天才一说,文学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这样,对文学的感受--文学“见识”也是这样。作者传达的情绪,有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有回应,有的人就茫然如同木头。看看《红楼梦》里黛玉指点香菱的那一段,很有代表性的。

        不过我总觉得大多数时候对于某个作品的感受、见解之所以不同,其实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个例子吧。前天带端端看完病回家时比较晚,月牙已经挂在天上了。端端看到了,说:“月亮像香蕉一样。”我大笑,说一定要告诉端姥姥。姥姥也笑。因为想起我小的时候,曾经说过“月亮像蒸饺一样。”我3岁的时候没吃过香蕉呀!而端端到现在也没吃过蒸饺呢!前面说的香菱,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特别有感觉,也是因为她见过,会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心境,她的感受就从文字本身延伸开去,很有回味了。

        另外,个人兴趣也有影响。比如某些人可能对叙事性的东西有兴趣,读长篇小说美得不得了;某些人对诗歌那种浓缩表现形式更偏爱,更热衷于琢磨这儿换一个字是不是更好啊。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还是和小卢聊天时说起来的。她写东西喜欢用形容词,说那样才能表达细微的感受;我比较偏向动词,觉得用得好的话很到位又简洁。这就是个人的趣味了。万一的话,我们俩都成了作家,风格一定是不同的。

        至于文学评论。我这些年是不用再读了,个人觉得是一大解放。我有同学搞文艺理论的,对他来说,能系统地自圆其说地分析一个作品,那就是饭碗啊!我现在是不会再说人家搞文论的无聊了。在他们看来,我干的活才叫无聊呢!

        不好意思,您这一问搔到痒处了,罗嗦了一大堆,一乐。

        • 家园 花!
        • 家园 随手一篇,又是妙文

          文学创作和文学感受,的确都需要天赋。艺术创作和艺术感受... 比如贴近咱们生活的家居装饰艺术,嗯.. 还有音乐,无论是纯古典的、半古典半浪漫的,还是披头士那样的流行音乐逐渐古典化的... 也是如此。

          随着年齿渐长,俺是越来越喜欢简洁的文字,繁复堆砌的看着就累了。但对家居风格 还是喜欢稍稍堆砌一点儿的;音乐则是繁简通吃,嘿嘿嘿..

          嗯 嗯,你家东子好福气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