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资料整理】解放战争期间国军预备炮兵装备状况 -- Alarm

共:💬26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资料整理】解放战争期间国军预备炮兵装备状况

    美制榴弹炮团:

    炮4 团,美制105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炮5 团,美制105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炮10团,美制105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炮12团,美制155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炮13团,美制105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德制榴弹炮团:

    炮11团,德制105mm榴弹炮25门,2营6连(另有数量不明的德制150mm榴弹炮)

    炮14团,德制150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日制榴弹炮团:

    炮7 团,日制150mm榴弹炮36门,3营9连

    炮9 团,日制150mm榴弹弹24门,105mm榴9 门,3营9连

    野炮团:

    炮6 团,数量、型号不明

    炮8 团,苏制76.2mm野炮12门,日制75mm野炮24门,3营9连

    炮16团,数量、型号不明

    重迫击炮团:

    炮1团,120mm重迫击炮36门,3营9连

    炮2团,120mm重迫击炮12门,3营9连

    战防炮团:

    炮51团,德制37mm战防炮40门,日制47mm战防炮12门,4营12连

    • 家园 共军解决155榴弹药供应的途径

      共军解决缴获的155榴的弹药供应,就是靠打下沈阳后接收的沈阳兵工厂组织生产。有一种说法是对原有的日制150榴弹药生产线作了简单改进、调整了弹带尺寸,让日式150榴弹可以在美制155榴上面使用——其实炮弹的生产线不算很复杂,以沈阳兵工厂的实力组织一条155榴生产线并不困难。

      另外,前面有人说:

      那麼,就算要生產,為什麼要拿到瀋陽這個算是抗戰結束以後才收回來的兵工廠?其他兵公署現成的就可以規劃,非要拿到東北去,有什麼必要的理由。

      链接出处

      这话讲得不是一般的外行……抗战八年,大后方的兵工厂没有生产一门75mm山炮(含)以上级别的火炮,全部产能都忙着制造轻武器和弹药以弥补损失和消耗,而且、即使这样也不足以填补部队装备的窟窿。所以,抗战结束后,这些兵工厂既无生产、修理重武器和弹药的经验,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沈阳兵工厂可不同,抗战期间它保障了关东军大部分的军火供应,产品线完整、产能强大;国军接收后的三年间,它对保障东北地区国军的作战行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部重炮都由它负责修理、除了美制155榴以外的所有重炮弹药都靠它生产,而且这个厂还生产了一批很独特的“混血”轻型榴弹炮装备了东北国军部队(身管和炮架一个是美系一个是日系)。在它的保障下,东北国军的150榴炮团弹药供给充足,表现得远比155榴炮团活跃。

      • 家园 嘻嘻

        gmd为什么没有系统的毁坏东北的军工设施.应该是有预案的吧?

        • 嘻嘻
          家园 东北的重工业设施经历了两度劫难

          第一次是老毛子系统的拆迁,比如说鞍钢的一个新钢厂就完整的被苏联人搬回国了。根据当年赴东北接收鞍钢、建国后又继续留厂主持技术工作的一位老工程师回忆,50年代他去苏联联系对口支援鞍钢相关事宜的时候还见到了这套设备,苏联人在它的基础上搞了一个百万吨级的钢厂。

          第二次是国民党接收后,由于管理不善而普遍发生的盗拆盗卖。还是那位老工程师的回忆,他们接收了鞍钢、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恢复生产的时候,形形色色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周围的老百姓内外勾结,大肆盗窃工厂里面的设备物资——这一下子给剩下的生产设备的破坏也是致命的,很多炼钢炉就因为电机之类的配套设备被偷而无法恢复生产。

          致于国民党败退的时候,对这些几年时间不能正常生产、形同废铁的工业设施根本不重视,他们就不认为这些破烂到了TG手里能发挥多大作用;再一个,地下党的护厂运动也是搞得风生水起,对保护工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家园 谢谢回复

            可是那些能进行生产的兵工厂为什么没有破坏.

            军统中统成吃干饭的了.

            • 家园 破坏的时机本来就是很微妙的东西

              破坏早了,国军还要靠它打仗。卫立煌一直不甘心从东北撤走,怎么会早早自己断炊。而且东北国军各部队早早被分割包围,没有突围把握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生产能力都破坏掉不是自掘坟墓。廖兵团全军覆灭后,蒋介石还找杜聿明要他想办法在东北坚持,看起来不可思议不过是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跑不掉只好想办法耗下去。

              东北国军多半跑不了,这个大家都明白。周福成一直在和共产党讨价还价,不过每谈妥。这个时候大搞破坏不是等着共军打进来后“严打”。

      • 家园 大后方确实没生产过大炮。

        一方面是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GMD造不如买买不如借的思想作怪,追究根子还在宋子文孔祥熙身上。当时嫌国造火药成本高,大量进口。抗战爆发后枪械火药尚不足供应,更别说炮了。

        兵工署从德国进口的机床放在越南海防,国军运输部抢运得利高的、私下运输商人出价高的物资,对于国防物资不甚重视,致使大量机床和造火炮的铬钢丢给了日本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