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IT和商务外包对留美华人的影响 (全文) -- 巴山夜雨

共:💬16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IT和商务外包对留美华人的影响 (全文)

    因为打算把在国内的父母接到美国来玩几个月,需要公司出具我的职位,工资的证明。今天上班时给公司的人事部门打了个电话,拨了几个选项后,七转八转的到了一个操着明显印度口音的老兄那里。他的态度非常好,服务也颇为专业,很快替我办好,说当天证明就将寄往我的住址。通话结束之前,我好奇心起,问你是不是现在就在印度?对方说是,这里时当地的晚上,但知道现在美国是白天,祝你有愉快的一天。我说了声晚安挂上了电话。

    中午吃饭时,我讲起了此事,一个欧洲同事说了一个类似的经历,他办绿卡时给人事部门打了次交道。整个饭桌上的人都参加进来了这个对话,一个老美说咱们公司在印度新开了一个IT服务部门,要招数千人,你们知道吗?大家不屑的说,这还算新闻啊?说话间大家都感到了一些若有若无的压力。

    眼下这IT和商务的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的潮流简直是汹涌澎湃,打开与经济商业有关的报纸杂志,基本是赶上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对阶级斗争的要求,天天讲年年讲。这也难怪,美国经济2000年限入衰退,又被阿拉伯兄弟给暗算了一把,布总统号召大家要体谅国家的难处。可这会儿经济复苏已经两年了,盼红军似的下岗群众还在等米下锅,大伙睁眼一看,哦,原来这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把咱们的奶酪都给了印度阿三了!咱想被剥削剩余价值都没路子了,能不急吗?

    可话说回来,这资本家也有难处啊。给您开的工资到印度去可以雇10个人了,你娃当我是瓜娃子嗦?何况微软今天在北京开个研究院,明天IBM在新德里建立个软件开发中心,阿三们开的Wipro, InfoSys 咄咄逼人,我要还愣说没看见没看见,那不是束手待毙吗?

    美 国 国 会已经开始重视这事,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定出台,比如限制offshore外包的公司接联邦政 府的项目。但这些规定的作用是有限的,靠联 邦 政 府吃饭的人毕竟是少数。要立法机构进一步的行动也是有些不切实际的,美国总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商业社会,很难想象他们会定出完全违背市场规律的规则。有些政 客也就是参选的时候做出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样子嚷嚷两句,选上了还不是那么回事,很难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但客观背景就是这么悲观。别人是指望不上了,何况本来就求人不如求己。问题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原创】IT和商务外包对留美华人的影响 (中)

    其实这海外外包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你随便到店里去买件美国品牌的衣服,从中国到印尼到毛里求斯,真正Made in USA 的恐怕很少。当年听说耐克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觉得很不可思议,咱中国那时还在推行产销一条龙服务.去年 Levi's 也关掉了美国本土的最后一家工厂,以后大家穿在身上的美国名牌牛仔裤,多半就是哪家浙江的乡镇企业生产的了。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越来越发达,只有那些需要面对面服务职业能不受外包影响,比如护士和清洁工,没准今后美国就只需要人来相互测体温打针,扫地收垃圾,外加吃饭喝茶泡实习生的政客了。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海外外包对经济,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正面作用还是明显的。利用他国低价的劳动力,能大大降低成本,腾出资源来进行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产生新的高薪职位;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花相同的钱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承受外包项目的国家地区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促进消费,反过来又会给美国和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说句题外话,美国一些政客和工会成天叫着让人民币升值,其实要真如他们所愿,对美国并非有利. 原因很简单,人民币一贵,外包到中国的价格优势就不明显了;另外中国的出口产品也会跟着涨价,竞争力降低,对原材料的进口需要也会随之减少,这对全世界的经济都是不利的,美国首当其冲。

    全世界财大气粗的不只美国一家,外包的结果,不仅有工作机会流出美国,也有流进来的。比如丰田,尼桑等日本汽车公司就纷纷在美国开了工厂,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世道不太平,大家都明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他们这一举措在这次美元的贬值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回报。由于供应美国的汽车很多在当地生产,货币之间的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不大。如果这些车都是在日本造好了运到美国,那小日本就亏大发了。相比之下,没在美国设厂家的欧洲汽车商就叫苦不迭。

    从历史上看,美国人嚷嚷着就业机会被外国人抢走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没有墨西哥人大量涌入的时候,扫垃圾剪草坪的活还不是老美自己干。后来公司纷纷在海外开工厂,现在又是IT和服务业外包,哪一回都要闹翻天。可回头一看,老墨照来,工厂照开,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为此上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却上了个台阶。对比之下,欧洲把就业机会捂得紧紧的,防贼似的防着外国人,失业率却多年居高不下。这似乎说明了有竞争才有动力。中国人向来以聪明著称,加上吃苦耐劳,竞争力起码不会比老美差。这次IT外包的潮流,对我们这些留美的中国人来说,套句老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也许你早已受够了每天对着一台电脑度过,受够了因为语言的弱点自己的劳动被他人 take credit,也许你当年喜欢的专业根本不是电脑,只是为了在这里找一份工作才选了它,但这还算体面的年薪,不太劳累的工作,平凡而舒适的生活,让你下不了决心,也许就在这 cube 里了此一生了。

    知道八十年代初为什么暴发的那些个体户往往是那些有前科的人吗?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只有放手一搏,没料到一步踏出竟然风光无限。IT和商务外包,大概也会把我们很多人逼到这个火炉上,也许被烧焦,也许能浴火重生。不管你是摩拳擦掌,还是万般无奈,这由不得你了!

    待续

    【原创】IT和商务外包对留美华人的影响 (下)

    “亲爱的巴山先生:

    非常感谢你多年来为公司所作的贡献。然而,鉴于眼前的经济形式,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削减开支的压力。因此,我不得不遗憾的通知您,您所在的部门的工作将由我们在印度Banglore开发中心的职员取代。您的公作将于本月底结束,您的离任面谈将在电话里与我们外包在印度的人事部经理 Harpreet Shah 进行,届时请拨号码 1-800-XXX-XXXX。。。

    裁减我们的职员是我们管理层最为痛苦的决定。然而,我们相信这是使本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必要举措,是符合大多数的职员和投资者长远利益的。。。。。

    XXX公司人事部”

    想象一下,如果上面这段文字中的“巴山”换成了你的名字,变成英文,大清早出现在你公司的email信箱里,你反应如何?“Damn it, this is it! What am i going to do?”

    当然这一切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生,你可能想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正好我手里有个图,取自<商务周刊>,大家不妨看看以供参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个金字塔中,第一层设计师(有点让我想起Matrix里那个老头,哈哈),第二层研究员,第三层咨询顾问,第四层项目经理,第五层商务分析员都相对安全。不幸的是,这最低一层也是人数最多的基本程序员,因为工作不需要对客户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国际长话和互联网通讯越来越便宜的背景下,是很可能受到离岸外包影响的。这是软件业的状况,IT其他领域也与此类似。

    如果我正好处在这不那么保险的第六层,计将安出?本能的动作,当然是往上使出吃奶的劲往上游到安全的地方。别小看这种简单得跟条件反射似的努力,很多人的成就都是在这种情况下逼出来的,许多年后,当你回过头看时,如果没有当初的压力,也许永远到不了这样的地位。

    我有个朋友,两年多前IT泡沫破裂时,他们公司裁员。本来这位老兄是颇为得力的程序员之一,自己也觉得很安全,没料到第二轮就给裁掉了,而他向来不放在眼里的几个老印却留了下来。他在我面前曾大骂,说上司任人唯亲,那几个老印除了拍马屁吹牛外啥也不会。如今看来,如果仅仅是编程,那老板并不在乎这代码是在纽约还是在新德里写的,这样的职位就很容易被海外的低薪人员取代。相反,那些能吹会拍的老印们所起到的与同事沟通的作用,倒不是那么说走就走。

    因此,今天外包的压力,也许能迫使我们很多华人硬着头皮离开舒服的转椅,从cube里走出来,有事没事多和同事聊聊,同时也了解点编程之外的事。若干年之后,你手下已管了好几号老美老印,你的辛苦劳动不再被他人凭着语言优势轻易的 take credit,你会感慨的说,幸亏当时被逼着么一下。

    如果真的不幸收到了 pink slip 的话,除了再找份IT工作,其他可走的路还是不少的。之所以前些年这么多中国人都往计算机方面转,并不是因为感兴趣或擅长,而是因为好找工作,加上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不高,人云亦云的便上了这贼船。如今计算机在这方面优势已不明显,何不回去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呢?我有个学Finance的朋友,拿了计算机学位后待业两年,中间上了无数培训班,Oracle DBA, SQL Server DBA 证书拿了一堆。去年总算想通,到了一家做商业贷款的公司,没有底薪。但到如今半年,时间收入已是超过大多数IT程序员的年薪。

    有句老话,叫作“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其实用在对待这件事上也是适用的。眼下离岸外包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真正证明能够成功的话,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眼光投向那些有良好的高等教育系统,过剩而低价的高技能的国家,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而且有许多印度眼下无法相比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凭着对中国国情的熟悉,为这个潮流推波助澜,在自己实现成功的同时,也多少能为缓解中国大学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作点贡献。由于中国程序员的收眼下比印度还低出不少,听说已有印度公司要把他们在美国接的项目再包到中国去,这是一个相对于 offshore outsourcing 更新的名词,叫 nearsourcing。TNND,凭什么让印度阿三们这样搞我们的大学生啊!咱们可得抓紧点!

    还有一条路,就是讨论得舌头耳朵起茧的回国发展。我个人认为,以往回国发展的往往是两极分化,一类是留学生中最优秀的,出身名校,魄力过人,比如国内的一些门户网站的掌门人们(当然,吴征大博士不能算了,哈哈);另一类则是所谓在国外镀了层金就回去的。前者数量太少,后者呢,则缺乏在国外实际工作经验,与国内的人相比并没有独到之处,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所以这些年“海龟”的价值每况愈下。

    而那些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除了少数被公司派往中国的,其余大多往往还在犹豫观望。毕竟,这来之不易的独门独户的住房,不豪华但很实用的私车,舒适,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已让我们身上长了不少赘肉,已经不确定自己是否回了国还飞得起来了。但如果到了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时候,我们也就只好豁出去了!数年后,如果中国出现了千百个规模不大但是有特色的公司,大企业里也因一批新鲜血液而健康的发展并走向世界时,或许今天的外包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已是本文的“下”,准备就此停笔了,但我还想是加上“待续”二字。因为,这篇文章,将由我们大家的亲身经历不断续写下去。

    2004年3月4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章写得很有道理,但是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变化。
    • 家园 深入河第挖掘好文!
    • 家园 丰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开工厂是因为made in JAPAN的日本车税太高

      如果政府也对外包商务受高税的话,是否可行?办法总是有的,问题是找到最优,最佳解法。中国的IT要是能够把中国的市场站住就不错。印度人不是还在想方设法开辟中国的IT吗?

    • 家园 居安思危,有了忧患意识才会进取

      忧患意识不是让我们时时刻刻背着沉重的包袱,杞人忧天、悲天怜人,而是凡事深谋远虑,克勤克俭,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语有云:道德不修,事业不发达者,都是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沉睡的弟兄们该醒醒了

      新加坡人正因为有忧患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今天;澳洲人则贪图安逸的过于懒散的生活,才会颓废不前,整个民族在倒退。现今的日本人没有30年前他们老一辈人的刻苦和勤勤恳恳,他们懒散、颓废,更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涵养。墨守陈规和盲目自大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有了忧患意识,才会研究、学习别人,从而取精去粗,不断的进取和进步。忧患,所以不能做井底之蛙,放大自己的视角,给鬼子最沉痛的打击就是当他们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时候,而我们在奋力赶超。

      我们国家和民族是有希望的,当然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掌声、更需要有头脑有学识有意识的民众。)

      呀呀呀,扯远了,赶快扯回来。。。

      倘若狭隘点,不去考虑什么国家、民族的希望,那么生命首先是以快乐的活着来满足自己的,澳洲人说:我就爱boating,就不喜欢工作,你东张西望、highway千辛万苦探索未知的时候,而我在充分享受生活;而东张西望、highway回答: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了?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生与死之间又有何区别呢?。。。

      人总是有其信仰和价值观,不管怎样的生活方式,不管结局好坏,只要那是最适合我们,能够从心底带给我们快乐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但毕竟生活只能前进,不可能后退,不允许NG重来,所以还得仔细斟酌啊...

      (另:我的一个朋友,前年贷款买了二套房,一近郊别墅一市中心楼盘,今年年初又添置了60万的车,现在每个月还贷款20000RMB,她和BF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却也自得其乐,还设定明年再买一套房的计划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几点想法

      1。这次重新洗牌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上星期跟同事也讨论过这事情。这次丢的是高薪高技术工作。

      训练一个清洁工需要多久?一星期?一个PROGRAMMER多久?平均2年,现在不是Anything goes 1999了,只有半年训练的话对不起,找到IT工作很渺茫。

      一个清洁工多少钱?这是经济food chain的最低层。一个PROGRAMMER多少钱?起薪有美国平均工资吧。一个清洁工丢了工作可去flip burger,开的士。。。一个PROGRAMMER?

      而且现在公司搬IT走并非只搬PROGRAMMER,起码把PROGRAM MANAGER都搬走,往往是整个PRODUCT DIVISION。老印在半年内能把卖了10年的PRODUCT重新设计编写出来。

      这并非只在IT业。

      上年中的时候不少评论员都不看好FORD能活得下来,其他两厂也靠低息养活下来,如果不是经济回升和低息的话,哼哼。倒闭是不可能滴,不过要搞搞国会听证什么的,再往国债上借他几百亿。

      三大汽车厂平均工资7,8万吧,十几万人。后面还有多少人靠他们吃饭?

      美国经历了很多这样的挑战,问问钢铁工人,铁路工人。。。是的,都挺过来了,但也留下了成百个GHOST TOWN。这中间有多少损失就不说了,咱单说说硅谷变成鬼谷,嘿嘿,不可能。

      2。机遇在哪里?

      坐在办公室里的那位,说的就是你!别往CUBE那看!知道你的老印同事为公司出了一个Brilliant idea吗,就是把你这个division移去印度喽。公司即省了钱,他又立了大功。怎么立功的不是你?你为何不做做二鬼子,把这帮鬼子引入中国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司要把job移大陆,当然先要派中国员工,而这些中国员工很快又会跳槽去别的中国IT企业发展了,这样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现在不少公司里的老印都被问这个问题:在这里撑,还是回去过幸福生活?咱老中就没这福份 - 还没形成气候。

      晓生的一位好友前几年被迫回上海了,那时觉得那丢人,工资也打2折,唉声叹气。一年过去了,这哥们意气风发得说就算两夫妻在这赚同样工资都不干了,出国?等他们赚够退休再说吧。这恐怕是个别的例子,火中重生啊。当然,如果这里的老大都跟风回去抢粮那些巴山提到的有两下子的就不会那么开心了,这我观察也在慢慢在进行中。记得支持李梅走的时候说自己公司在深圳北京都注了册,为何两地注册呢?这中间的商机就多了。

      晓生也曾在文学城回国发展看过激烈辩论,其实聪明人不必打搅别人的幸福生活,有能力捕抓到机会的就好好利用自己这一条与众不同的脉搏。闯一闯的结果,谁知道呢?最多损失生命中无聊渡过的两三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章!!猛顶一下
    • 家园 好文。另外正如老轧所说,VISION是帅,不管是做START UP,还

      是晋升管理层,都需要关注市场,准确判断和分配资源。有了这些素质,不管怎么样的浪潮,都能借势冲上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