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人吃西餐 -- 燕人

共:💬457 🌺1764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人吃西餐

    西餐只是个笼统地说法。对普通中国人而言,除了中餐,还有日餐,剩下的外国饭都可以叫做西餐了吧。可见西餐这个名字,就不如前清民国时代的番菜概括得好。番邦有东西南北,可是目下我们只认得一个西番,当然这个西洋鬼子最厉害就是了。

    普通的中国人很少和西餐打交道,因为不出国,所以也用不着。常见的说法是,我们中国什莫吃得没有,谁稀罕鬼子那破东西。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方老太太不就可怜儿子在外国什莫也吃不到,似乎是一直饿着肚子。原来西餐算不得饭的。

    可怜我们这些远渡重洋的人,不得不和西餐每日相对。我知道一些家道殷实的学生,平时在中国食杂店买些海鲜和速冻中餐,回家简单加热即可。还可以经常在中餐馆解馋,所以可以根本不沾西餐。大多数学生或者工作的华人,工作功课忙,用于享受中餐的时间还真不多,不吃西餐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公司里上班的华人,午餐也得和同事一样,来一块三明治。如果在办公室搞一份热气腾腾味道弥漫的中餐,同事们就都没有心思工作了,老板非和你急。我老婆就有这末一次经历。

    很奇怪,英国鬼子挺喜欢中餐的。英国的各大城市中餐馆成堆不必说了。我所在的城市,一个小小的地区中心镇,人口不过两万多,我所知道的中餐馆和中餐外卖店就有9家。除了英国传统所谓的PUB之外,中餐是最繁荣的餐饮风格。在中国,这种密集程度的外国餐馆好像不大可能。这说明,英国人喜欢中餐的程度,比我们中国人喜欢西餐的初度,要多一些。

    有人会说了,当然,中餐多好吃啊,中国烹饪世界第一嘛。好像不少人有这种看法,包括许多大人物。中华之餐饮文明,同化那些茹毛饮血的洋鬼子,理所应当阿。

    但是,不仅中餐在英国大行其道。印度餐馆是和中餐馆并驾齐驱的餐饮风格。这归功于英国的广大印度后裔。中餐和印度餐在中下收入的社区很受欢迎,这从餐馆的营业地点可以看出来。对英国主流的中产阶级来说,法国餐馆和意大利餐馆才是他们理想的就餐地点。近几年,日餐和泰国餐馆也挂上了这趟高级餐车。说来,除了传统的PUB外,英国人就没有自己的英国风格的餐馆。近年来流行的所谓New British Style,更像一个笑话。这种新不列颠风格的餐馆,菜单上堂而皇之地印着法语意大利语的菜名,制作上把原菜的风格稍加变化,就成了新不列颠,是英国版本的拿来主义啊。

    英国人对饮食一道是如此的开放,我认为与不列颠帝国的历史有关。想当年,不列颠帝国雄霸宇内,地球上每个角度都有帝国的官员和子民。远涉海外的英国公民把奇珍异果带回家,而帝国的子民到英国瞻仰女王陛下和帝国本土之盛景,因而留居英国,也会把自家的食品带到英国。这种食品上的文化交流,是每个大帝国都可以带来的好处。罗马帝国是这样,蒙古帝国是这样,中土的大唐也是这样。

    大唐之盛时,帝都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史料记载,唐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官吏、军人、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二三万人。 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东罗马帝国先后7次遣使至长安,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15次,阿拉伯帝国曾36次派使节到长安,西域各国“入居长安者近万家”。这些人各自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食品,开设了商店和酒肆。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在汉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至唐最盛。《新唐书•舆服志》说:“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吃胡食看来是很时尚的选择。唐代的胡食品种很多,面食有餢飳、毕罗、胡饼等。西域的名酒及其制作方法也在唐代传入中国,据《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记载,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歌咏葡萄酒的唐诗。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从此平民也可以吃到价廉物美的蔗糖。

    当时的长安,胡人开的酒店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李白《少年行》为我们描写这个场面: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诗中有不少描写这些酒店和胡姬的诗篇。胡姬已成为长安的一大卖点。

    唐时的中国人,可以喝自酿的黄酒,也可以去胡姬酒肆喝洋酒;可以吃中国固有的肉酱拌饭,也可以吃西域风格的胡饼。从饮食而言,他们一定是那个时代地球上最幸福的一群人。

    有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我要给•幸福•先下个定义。不过我需要参考英国一位哲人罗素的观点。他说,万物参差乃是世间至善。甚末意思呢?还是拿吃的作比方。我喜欢吃红烧肉。如果我天天吃红烧肉,偶尔给我吃一次小土豆,我会认为小土豆比红烧肉还好吃。世界上不应该只有红烧肉,还应该有小土豆,还有老萝卜,大白菜,有变化,这才是最好的世界。我的•幸福•的定义,就是样样都有啊。

    按照我的定义,在吃的方面,英国人可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当然还包括他们的同宗,美加澳新,一位左派统称为•盎格鲁萨克森白人国家•。因为他们饮食传统弱,所以索性甩手,让世界各地的人为他们服务。应该佩服他们。目前也只有盎格鲁萨克森白人,才有这个胸怀包容世界上各种文化。你去问问法国人。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最好,胸襟小,所以是二流国家。你去看看美国人,拍个电影都要以天下全球为己任,这是甚末胸怀,当然是一流国家。(美国难免有点邪恶阿。按照金庸的说法,大奸大恶之人必是才智之士。)

    说了这末多,按照小学作文的要求,该点题了。中国人,向祖先唐人学习吧。西餐其实很好吃。更重要的,吃西餐可以开阔你的眼界和心胸。当你喜欢西餐了,你会发现一个更幸福更美好的世界。不单是指吃的方面,我说的是整个•世界•。

    元宝推荐:希宝, 通宝推:SenatorZhao,西行的凤,胡丹青,oboeman,
    • 家园 这和胸襟无关

      吃外国餐在中国要花多少钱?在海外吃中餐要花多少钱?除了那些不发达国家外,在海外发达国家吃中餐并不算贵。在英美澳新这种华人多的地方,中餐厅大多数算很便宜的,在欧洲大陆至少也不比西餐贵。但在中国吃西餐普遍比吃中餐贵多了。这才是中国人少吃西餐的主要原因。其实麦当劳肯德基也属于西餐,在中国就卖得很好,无他,便宜。

      另外,英美澳新有多少中国菜厨师?很多华人移民干不了别的,或者干别的没有干餐馆挣钱,所以纷纷投身餐饮业。但中国有多少正宗西餐厨师?以前很少,最近开始多起来了——所以最近大城市的比较正宗的西餐厅多起来了。

    • 家园 说到底,吃上得有大国的包容心态,什么都敢于尝试,不狭隘

      根据我的观察,哪个国家真正爱吃的人,都不在乎是哪个国家的食品,好吃就好。

      而且,一个国家真正好吃的东西,另一个国家真正懂吃的人也会说好。

    • 家园 燕人兄说的很有道理

      当你喜欢上西餐,你就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倒不是说西餐本身有多好吃,而是你摈弃了成见,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并且为新鲜事物带来新的体验而欣喜。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接受,到最终的喜欢,这个转变的过程令人欢喜。

      其实不只是中国人,犹太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可能是受宗教和家庭的影响,不少人从小就被灌输犹太菜是最好吃的,犹太女人是最好的。哎, 这都是谁说的呀。我去过几次在Finch 和Sheppard 中间的Bathurst大街上的一家犹太餐馆,吃过据说是多伦多最好的素食Falafel。三个刚刚炸出来的由鹰嘴豆和香菜做的素丸子夹在抹了芝麻酱的,又填了些卷心菜和西红柿片的空心饼里,的确不错。每次我看见他们带着一大家子,男的戴着大黑帽,留着大胡子,女的带头巾,无比开心的,心满意足地吃着falafel,我都无比同情他们。

      • 家园 能不能发现新世界看个人啦

        俺一度各种啤酒换着喝,也想装一把,看那些欧美著名啤酒咱能品出来不,转了一圈发现最好喝的,一个是中国的青岛一个是日本的麒麟,看来咱这口味只能喝东方的啤酒啦。

        葡萄酒好的买不起,只能小范围的品了一圈,发现最好喝的是冰酒,为啥好喝呢,这冰酒是上冻后的葡萄酿造滴,甜得齁死人,不用兑雪碧啦。后来俺领导说,既然喜欢的还是甜味,咱还是直接喝雪碧吧,便宜多了

        • 家园 典型的中国人口味啊

          亚洲啤酒都淡,我最后发现美国酒里bud light lime最适合大家的口味。

          葡萄酒可以试试port、sherry之类的加烈酒,我爹不喜欢度数低的酒,对一般的葡萄酒的单宁味也没啥兴趣。喝这些20%左右的加烈酒就表示还可以接受了,既甜又有劲。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一个国家的菜肴丰富与否与历史长短成正比,和肚量无关

      一个国家的菜肴丰富与否与历史长短成正比,和肚量好象没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强盛的时候往往肚量都很大,而一旦衰落了就变得越来越小肚鸡肠了,在欧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波兰人和法国人,谁要敢说他们不好,非掐死你不可。而英国人也已经步这个后尘了,我同事里唯一小肚鸡肠的,唯一自以为清高的就是个别讲英国口音的白垃圾,以显示自己有大英背景,其实这人啥都不行,可对着其他加拿大同事老趾高气扬,他和我没工作关系,否则非教训他不可。这样的文化气息就好比老小姐的香汗:自以为很香,其实很臭,只是小姐已经老去,但汗味还在。

      比较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二牙、法国,英国的辉煌历史来的最晚,当然是自己的菜肴最不丰富,而英国人要想解搀,当然只能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美味佳肴,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 家园 只跟会不会吃有关,跟历史关系不大

        西红柿传入欧洲开始食用的历史三四百年左右,英国人和欧洲吃货一大梨人几乎同期开始接触,如今大梨国的各种菜肴少不了西红柿,再看英国,还是停留三明治夹西红柿片,薯条蘸西红柿酱的阶段,稍微高级点的做法也就是烤西红柿。

        能跟西红柿在大梨国的遭遇有一比的是原产美洲的辣椒传入东亚吃货国三四百年后在一些菜系里成了主角

    • 家园 中国最老的菜谱距今已有2000多年,西餐呢

      马王堆汉墓里出土文物中就包括一大本湘菜菜谱。煎炒烹炸、醋溜红烧,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那个时候欧洲人还爬在树上吃树叶呢,哪来的什么西餐!

      • 家园 古希腊罗马菜还是在地中海地区流传下来了的
      • 家园 小兄弟,咱们夸老祖宗也要夸的认真点儿,不然。。。就是黑啦

        1. “一大本湘菜菜谱。煎炒烹炸、醋溜红烧,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好吃的菜通常有两个条件:7分好食材,3分好烹饪。

        马王堆时代,一个地方诸侯丞相,没有办法做到”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不是不想,人力物力的局限罢了。否则开元盛世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也不会成为侈靡国力被人指摘的案例。即便现代物流和养殖业如此发达,在内陆地区,山珍海味也算正经大餐了。

        小时候看过一篇关于马王堆的考古报告。提到了陪葬中有丰富的食物,印象中江湖水鲜居多,特别是女主对螺贝类的嗜好。

        2. ”煎炒烹炸、醋溜红烧“

        煎炒炸,通常靠油的高温来实现,而且是大量的油。

        虽然黄豆是中国古老的农作物,但在古代,黄豆不是烹饪油料的来源,动物脂肪才是主力军。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植物油渐渐开始广泛食用,这个时候大约在魏晋时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记载。

        当然,没有植物油也可以炒煎炸。用动物油做的”“炮豚”,就是动物油来炸猪肉,是礼记里的八珍之一,皇室也偶尔为之的昂贵食物。想来咱们在路边就能随便吃吃的炸里脊,过去周天子也得数着指头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流哈喇子。

        醋溜红烧,也是一个理。

        最早的酱油是从腌肉过程中获取的鲜美酱汁,类似于蚝油鱼露。后来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发现植物蛋白质,特别是大豆经过炮制,也能酿造出同等美味但更经济的在汁液。这是我们中国人为世界美食所做的一大贡献。

        酱油应该是宋元时代真正成为烹饪佐料的。南宋的《山家清供》最早出现其身影与用法。

        我们老祖宗早早就注意到烧烤类对健康不利。古时烹饪以水加热为主。我们吃蒸馒头,蒸包子,而不是烘烤的面包。从根本上免却了后代子孙受谷物烘焙过程中致癌物质的侵害。味道还不比面包差。这样的缜密细致又有创新能力的老祖宗,不服不行啊!

        3.“那个时候欧洲人还爬在树上吃树叶呢,哪来的什么西餐!”

        大家都知道法国葡萄酒好。不过我喝过最好的葡萄酒是希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酒庄的酒。

        古希腊之所以有灿烂的文明,源于强大的贸易经济。葡萄酒就是主要的产品之一。

        另外,有河友说西餐是肥胖和疾病的一大来源。其实西菜中有名的意大利菜和法国菜,当地人的心血管疾病,癌症并不比别处更高。

        确切的说,是现代食品工业化对人类健康的侵蚀。

        和西餐关系真心不大。

        灿烂的文明,虽然发源地各有不同。但是人类智慧的祖先,都在不同的地方,依靠自然环境,共同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了不起的人,想法都一样。我们不必厚此薄彼,好好享受当下,感恩先人的努力,也好好为后世留下值得骄傲的财富。

        通宝推:缆绳,衣笠山麓,榜样,菜菜丛,曾自洲,太伤脑君,为什么不可以,煮酒正熟,唐家山,伪叔叔,年青是福,醉寺,天涯睡客,牛栏山二锅头,南京老萝卜,GPRS,tt086071,小囡,
        •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中餐三大“发明”

          这是从书上看来的,只记得大意。

          中餐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三个不起眼的“发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是大灶。它可以自由调节火力大小,而且热量集中稳定。由此可以实现煎炒烹炸等各种烹饪方法。

          第二是锅盖。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有了它,热效率大大提高,锅里食物的受热更加均匀。而且,增加了锅内的压力,提高了加热温度。以个人浅识,蒸和炖好象只有中餐里有,而这两种烹饪方法和锅盖的存在密不可分。

          第三是筷子。从其用材和形状来看,它的历史可以非常悠久,最原始的筷子可以是两根折来的树枝。而西方的刀叉只有在金属被发明以后才有制作的可能。有了筷子,我们才可以趁热品尝各种形式的美食。反过来,筷子的存在又促进了各种烹饪方法的发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