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话风险之风险的古典定义 -- 厚坤

共:💬84 🌺4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FT说高盛06年底就转向了

        David Viniar捧成了英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r Viniar was the one who convened the now famous meeting on December 14 2006, in which senior members of the mortgage trading desk, the risk department, the controller’s office and others gathered to discuss the US housing market. They decided that it was time to put hedging strategies in place to prepare for a housing downturn given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troller’s office and early losses showing up in Goldman’s mortgage book. The call to hedge was a collective one, but as one senior executive put it: “If it hadn’t been for [Mr Viniar], it probably wouldn’t have happened.”

        The hedging worked in fits and starts and eventually produced a profit in the third quarter and left Goldman with a net short position against the mortgage market, a fact Mr Viniar took the rare step of acknowledging when the bank announced earnings.

      • 家园 是不是有著名的德国铁路公司啊?

        呵呵,俺也是看FT瞎猜的。

        谈不上全球追杀吧?

        但高盛还算诚实地披露了赚钱的事实,有几家银行更奸诈些,报个比较小的损失,其实也赚了(哪几家,咳,咳,我还不想被全球追杀)

        • 家园 还不至于,不过

          兴业的两个员工把热罗姆的工作照传给报社,不就给开除了吗?

          • 家园 兴业的那两个是被钱给把脑袋夹了

            顶风作案,不开他们开谁啊。

            俺说的德国铁路公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的事情是去年有一期的FT上提到的,当时好像是说它和UBS做了个比较。UBS的投机部门好像是把裤子都输光大家啊统统走人了;但是铁路公司的投资部门赚了个盆满钵溢。

      • 家园 这段对话比较搞笑

        申请翻译了给老板和同事看看 不过事实上risk组的人来desk的时候大家态度还是不错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吗。

        高盛的risk组高人未必多,但绝对senior,有很大的authority。要是他们决定要关了你的book,连CEO也没辙。就像LZ说的,这就是按对冲基金运作的。那两个做空的是高盛prop desk的,和dealer side无关。挺猛,每次和risk组的人开会都叫嚣要short更多。倒是risk组的人心脏受不了,“唉,好不容易挣了钱可别又输回去呀”

        关于20%坏账率,再闲聊一句。有一个朋友去年头上给我看一个新deal。假设第一次利率调整后头12个月每个月1%ODR,AAA tranch净现金流居然是负的,还没考虑discount。这东西,真是想不亏钱都难哪。

        说多了,打住。LZ快给我们讲后面的故事。

      • 家园 坐了老兄的沙发
    • 家园 [绝对原创]兴业和高盛的故事(上)

      2008年新年伊始,巴黎的街道上还是冷冷清清,但兴业银行的股票衍生交易部里已是人声鼎沸。交易部的某主任接了一通电话,向一个三十上下的小伙子打量了一眼:这个叫热罗姆的交易员去年刚从后台转来,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已融入了交易部的环境,不仅放弃了多次的休假,刚过完新年,这不,又满头大汗地一边看着交易屏幕,一边紧张地输入着交易指令。联想到几个月来,热罗姆常常是最后一个回家的,主任摇了摇头,冷冷地说了声“知道了”,按下了终止通话键。

      “吃闲饭的风险管理部”,他心里暗暗骂了一声,“不知道老子的部门是赶什么的吗?热罗姆帐下交易数额频繁?不频繁你们吃西北风去!”他啜了口红牛,又想到:“再说了,净头寸不是控制得挺好的吗?”

      兴业的股票衍生交易部的确有狂妄的资本,公司连续六年被《风险》和《银行家》评为全球最佳股票衍生交易银行,全仗着这些交易员们频繁的对冲交易。要知道,普通的股票买卖时刻承受着市场波动的影响,而股票衍生对冲交易的最高境界,是涨跌皆可赚钱!

      没有人说得清股票对冲交易是哪家银行,哪个人发明的,尽管索罗斯说他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的时候,索罗斯发现在同一行业的股票里,有些股票涨得比同业慢,跌得反倒比同业快。一般人不屑研究这些垃圾股,但索罗斯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发现可以赚取无风险,无本金的利润:

      假设有B股票,涨得比A慢,跌得反倒比A快,那么,我先卖空1百万美金B,转手将这1百万投入A。好了,谁也不知道若干时日后股市会涨会跌,但如果大市涨了,我在B上亏损,在A上赢利,但A涨得多过B,所以总帐我是赚的,相反的,大市跌了,B赚A亏,总帐也是赚的。。。若干年后,他和一个叫罗杰斯的一起开创了量子基金。

      斗转星移,拜索罗二位所赐,股票市场上的这些“无风险”的利润由于越来越多的套利行为而不复存在了。但更牛X的两位宗师出山了:斯科尔斯和墨顿的组合,当年成功开发期权定价模型,更揽下诺贝尔奖,可谓风光一时无俩。他们用更聪明的脑瓜,发现其实在衍生工具和债券市场,也存在类似的“无风险”利润,两个人被更大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聘用。按照他们形象的说法,“无风险”的利润犹如散在市场里的一枚枚的硬币,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犹如超大功率的吸尘器,将这些硬币全都吸过来。后来证明这台机器功率是够强大,硬生生将美国金融市场吸出个大洞来。

      闲话说过,这兴业银行如今是业界公认的第一股票市场吸尘器。两种股票组合吸完了,吸三种,五种,。。。的组合,期权,期货,掉期,对冲基金,另类基金。。。,只要和股票相关的衍生工具,兴业都不放过。

      当然,市场发达了,谁也不会再相信“无风险”的利润了,但“低风险”的利润还是存在的吧!为了控制风险,兴业和其他银行一样,也雇佣了大量的风险管理人员。不过,和其他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一样,从事这个行当的年轻人和明星交易员相比,实在是属于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的。因为风险管理是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的,所以升职发奖金对风险管理部来说都实在太难。所谓人往高处走,热罗姆同学这才铁了心要跳到交易部去,因为交易部集中了最聪明的脑瓜,从事着最复杂的交易。又因为太聪明,太复杂的交易部,后台不太聪明的脑瓜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方法来监控。比如说,交易员往往要同时买空卖空多种金融产品,控制总头寸是不行的(交易部坚决抵制,因为那样硬币是吸不干净的),所以控制一下净头寸就可以了(多头=空头,好了,不会有太多风险的,因为多空抵消了嘛!),再加一把锁,保证金帐户金额是有上限控制的,象热罗姆这样的新手,保证金上限是不高的,所以再瞎折腾也不会出大事!

      可热罗姆同学这会子快晕过去了,去年年底的时候,他的仓位可还是有盈利的,怎么一过新年,这全欧洲的股市都在下跌?好,一不作二不休,我再买多。

      净头寸指示标开始趋向多头,他笑了笑,随手输入了几笔空头的合同,这些合同不需要保证金(换句话说,这些合同毫无流动性,或者对方随时可以不履行交易),但不太聪明的系统帮着把净头寸又平衡了回来。可是上亿的资金打进市场,大盘稍稍坚挺了一下,反而引出了更多的抛盘。再买多,热罗姆的笑容不见了,看来又要等晚上进系统修改个人记录了。他颓然看看四周,同事们正为了即将到来的红利在各自鏖战,没有人注意到他苍白的面容。热罗姆自问,自己在风险管理部工作时搞到的系统密码,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或许,自己不适合交易部门?不,风险管理部门太无趣了,试问有志青年谁会选择做风险管理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