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之一 -- flmao

共:💬11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之一

    雪个贴的《告别的摇滚》纪念邓丽君专辑, 重听真的很奇妙,感触甚多.

    链接出处

    就借机静下来回顾一下那个曾经可能的黄金时代, 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既是回忆, 错漏啰嗦之处,抱歉抱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金时代的提法因人而异,一般多强调了记忆中的美好而有意无意忘却了其中的痛楚.就像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 我想讲的是文化思想上的黄金时代,而不是GDP意义上的,虽然两者经常会相伴而至.

    我一直以为, 就中华文化而言, 春秋战国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虽然按学校里教的历史,阶级分析的方法,那是一个征战杀戮的年代, 可正是因为征战国努力追求实力的增长, 大力招徕人才,任用客卿,容纳各派,才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根基就几乎全发源于斯.随后的数千年,都是基于其上的再创造和新发展 自至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

    大炮带来了新的冲撞是强迫多于自觉的,思想上新的黄金时代在清末民初已初现雏形,只是百家争鸣的味道中多了几许物理清理的杂音,又因倭国的入侵和随后而来的内战,造成了中华之大无一书桌之地的可悲, 雏形中的黄金时代嘎然而止. 然而,正是这雏凤的清迈之音奠定了中华近代国家文化的基础

    圣朝于草莽时和新创初,正是对中华复兴和黄金时代的期许让多少能人志士抛洒一腔热血,其中太多太多值得记念(小的家中亲友颇有故事,笔秃兼未得同意不敢乱谈).可惜百花齐放的场面被赶超的努力全面淹没,思想上黄金时代的继续发展不得不暂时停顿, 不幸中万幸的是,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太祖一拳打得百拳开的大智慧,我们终于有了书桌之地,凭此,先辈的热血汗水就没有白洒.

    要到回忆的段落了, 喝口水先.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之二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凤凰卫视有个节目,两个字就概括了楼主说的年代

      叫做

      早春

    • 家园 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头几年这一段也不错啊
    • 家园 虽然是黄金年代

      但是实际上,称不上百花齐放,只能够说是对极左的一个反动。真正的黄金年代是用自己的魅力吸引众人前来学习,而不是被他人的魅力吸引。如果说这十年是黄金年代的话,文革十年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黄金十年了。

      • 家园 请大家不要误解

        我并不喜欢文革十年,尽管我很喜欢老毛这种带着理念走的人,但是只有在自己处于主导的时候,文革十年会比较开心。我当然更加喜欢78-89的十年,只不过我认为远非黄金十年。

    • 家园 说是黄金时代有点过了吧

      说是黄金时代有点过了吧

      借用一句话:窗子开得太大,苍蝇蚊子也飞进来了

      • 家园 所以说是"几乎的黄金年代"

        那时的中国泥砂与玉石俱下,苍蝇共蚊子齐飞,这都是在门槛时期的一些先兆啊, 所以说是"几乎的黄金年代"

        黄金年代有的不只是黄金,"愚人金"的泛滥是绝对的, 大浪淘的也不只是砂啊

    • 家园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二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一

      链接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二

      说是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实在话,两个凡是,真理基础的讨论,对小霸的惩戒,小的年幼,懵懂无识,实在不得与闻,倒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厚颜的享受了这些争鸣的直接益处.

      小学记忆里,家乡俗称"搓衣板"的三洋单放机里邓丽君的歌声还是半地下的享受,须待家长出门,关门闭户,调低音量方可开机.等到了年岁稍长,有幸借看望家姐的名义初探象牙塔, 铺天盖地的讲座广告让我小小的求知心几乎眩晕窒息. 经历过的可以回想, 未经历的可以想象, 那是一种何其阳光灿烂而生气勃勃的中国!

      严肃的且不说,就说常见的电影电视音乐小说诗歌散文,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东西方的集粹(不可少的当然也有垃圾),以一种洪水,填鸭或者电击的方式,直接了当地刺激着书桌后的每颗大脑.

      电影:不只有闪闪发亮的8.1片头是孩子们的挚爱,希区库克,斯毕尔博格在电影院和小录像厅同时上演,魂断兰桥和雨人就是上下场的票子,奥匈帝国的希西公主和宝岛的二林是男生梦想的对象, 发哥的白围巾和高仓健的竖衣领成了造型的时尚,Topgun和人证激荡的旋律人人耳熟能详.

      电视:排球女将和加里森敢死队都得提早去单位或者邻居家站好位置(有时是真的”站”位置), 阿信和女奴一样长的没头没尾(后来的卞卡终于让老百姓明白了什么叫连续剧);阿童木和唐老鸭前后站据了数年的周末动画片黄金档.

      音乐:革命歌曲和劳动民歌不再占领全部的频率,甜密密和柴可夫斯基分据不同的磁带柜台,打口的重金属和黑胶的爵士是所有非正式聚会中DJ(那时的DJ几乎就是录音机拥有者的代名)的宠物,龙的传人和Material girl一样是必备曲目,哥哥的声音和木匠兄妹在校园广播中成长.

      小说:不再只是高而基和李自成,琼瑶阿姨和金梁古大侠绝对是出租书屋的热门,荆棘鸟和森村诚一的证明都是打发周末的好选择,追忆逝水年华和百年孤独的晦涩丝毫不影响其被提起的频度,地摊上法制天地和推背图纸张同样低劣,更生猛的人在狂啃翻印原版“飘”中的晦涩南方英文

      诗歌散文:草叶和飞鸟在同一个案头,席慕荣和三毛表现了文字的温情和发散,柏杨骂得人战战汗不敢出,在路上和村上春树向我们显示了前所未知,完全不同的生活心态

      所有的人都象饿狠了,饥不择食的看,听,想(这部分老实说好象少很多),欢迎着一切可以搞到的他山之玉和粪土。这一次的冲撞可能自觉的成分远超于强迫, 整个国家都在迫不及待的学习,讨论,思考,各种思潮观点,拷贝的也好,翻版的也罢都大有市场. 其中港台日本因为文化相近的原因分量多,而欧美则因为文化强势的原因分量重

      大众的眼界已经开始打开, 心智的成熟也不再是缥缈.百花齐放的场面已见端倪, 百家争鸣的声音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耳朵. 各种征兆似乎都表明, 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吸收了外来的养分,我们自己的小芽开始露头

      说是小芽, 其实值得大书特书, 口笨, 喝水先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二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三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一

        链接出处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二

        链接出处

        几乎的黄金时代(1978-1989阳光灿烂的中国) 之三

        那是一个公共汽车上背单词可以泡妞的时代(多美好的小字辈,窃笑ing),那时的老师严重超负荷工作(先自己学,再教学生).那时大把的人自费在职读夜大(当然学费几乎为零),那时的人收入低可心怀天下(万元是我当时梦想的标杆,汗一个)

        还是只说电影电视音乐小说诗歌散文吧.按老祖宗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深深地相信,当时书桌后那些睿智的大脑们可不会只读三百首,那时的大脑们也绝对耻于止步于模仿的吟.虽然可能会作好诗的也不多.可人人都在努力学着做自己心中最好的诗.

        电影:"红叶"试图讲述人性扭曲和主义分歧的冲突,"小花"催生了中国"第一"的女演员也让战士开始温柔,"黄土地"和"红高粱"里中国农民面容虽不俊美可脊梁绝对挺直(老谋子那时的镜头还没聚焦到小脚和天下)

        电视: 敌营18年的英雄开始有普通人的回归."四世同堂"是老百姓的历史,今夜有暴风雪流行成为学校家长会后的主旋律,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还成就了那个唱得一口好歌的胖子

        音乐: 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重新传唱,黄土高坡高亢的频率开始激荡,世界和平年的"让世界充满爱"国人开始以非革命的眼光关心九州以外的天下,"一块红布"蒙住了眼心里可是想看见.

        小说: 伤痕文学没有止步于对青春浪漫的回忆,皮皮鲁与鲁西西发明了乐器的巧克力嘴和泡泡糖游行,路遥的人生讲述农村少年奋斗争扎,贾平凹的"以下删去一万字"让人想xxoo作者,京城头号侃爷嬉笑怒骂给出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阿城的棋王说的还是平常人生,柯岩正在寻找回来的世界而不是陪气功师聊天,有意放在最后提的王小波,他英年早去好象也暗合这个几乎的黄金时代,天意乎?吁乎(王小波11年祭日将近,谨以此为纪念)

        诗歌散文:算得是上诗歌的真正黄金时代.且不说海子,顾城,北岛,但看诗歌刊物的数量和销量和每所学校的诗歌协会,你不带本诗刊都不好意思和女生聊天.散文和诗歌相反,除了还有文摘二字的读者有些拾人牙慧的酸文外,当时的写手们还没摆脱匕首和投枪的影响,缺少自己独立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有趣现象有:

        1.屏幕上男女接吻镜头引起的起哄越来越少.

        2.国人衣服的颜色开始丰富.

        3.那位不太受喜欢的东邻当时与我们交流颇友好且多,但影响在当时并不明显,直到多年后的现在才慢慢显形,看看当下的动漫和大众对高档大家电的选择就一目了然.

        另外还有,发端于此时后来泛滥成灾的OO功,开始神奇化最后终于庸俗化的功夫,以及一度遍布大江南北,最先规模流行却是在日本的红茶菌(后遗症是后来林忆莲一唱那首红茶棍我就忍不住笑)

        一切都说明那时的中国泥砂与玉石俱下,苍蝇共蚊子齐飞,这都是在门槛时期的一些先兆,热闹非常.

        如果说春秋战国是战火中磨砺而锋成,清末民初是废墟上重生而早产的话,这一次的状况更象极了数量空前绝后,名称质地都不太清楚的一堆材料放在厨房.厨师抖抖索索品验小试之后,正式配料做出一桌全新宴席的炉火已经点燃,看的就是火侯和大厨的智慧和勇气了.

        结束前, 还是喝口水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所谓的黄金时代,只不过是对文革造成的文化死寂的填补

        伴随思想开放的,是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不同的声音是多了,但有多少是出自对自身情况理性的思考?80年代这种泥石俱下的引进,也是当今种种改革乱象的根源。当然,这么说也未免有苛求古人之嫌。毕竟近三十年与外界的隔离,让我们拉下太多太多的功课要补。但想说的是,国人思想重新得到启蒙,再现百家争鸣的思想黄金时代,还任重道远。

      • 家园 二写得比一要好,一几乎没什么内容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