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周佛海日记全编 -- 谭伯牛

共:💬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评论】周佛海日记全编

    蔡德金编注。中国文联2003版。上下二册。

    嘉兴秀州书局范笑我先生定期在天涯闲闲书话贴出《书局简讯》,上期云有此书出售,便致短信一条,请为代购。回信云已购寄出。也不问我是否汇款。古人之风,不期今日见之。随书赠藏书票四纸,彭刚直公画梅拓片二,袁寒云签名照一、墨迹一。异日再游浙江,务必登门感谢。

    此书序言作者为佛海子之友。序言第一句:

    “汉奸周佛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日记公开出版,和史学界见面,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不单直呼其父名讳,且以“汉奸”二字冠首。末又云:

    “周佛海作为一个民族败类、汉奸卖国贼,早已盖棺论定”云云。

    有始有终,大义凛然。

    只是,我想不明白的是,其父做了汉奸,其子不泯灭是非、不讳言掩饰也就罢了,何必跳将出来直呼其名,一口一个败类、一口一个卖国贼呢?周佛海死了这么多年,其子谈不上大义灭亲罢?引以为耻也就够了,掘坟鞭尸,是不是过分了点?这么一来,父不忠,子不孝,有什么意思呢?忠孝不能两全,说的不是这种情况吧?

    佛海,湖南沅陵人。之友为其次子,原名幼海,后改今名。由周家“幼”子,一变为佛海“之友”,其中透露的消息,也许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周佛海1943年起基本上就是个间谍了

      1943年二月起和重庆方面取得联系,‘立功赎罪’

      一是挑唆日本人除了李士群,二是提供情报,如1943年以伪政府特使‘出访’伪满州国,即把伪满州情况通报军统;1943年11月,和汪参加‘大东亚六国会议’,对日本国内政治,军事,经济状况以及日军应付太平洋大战的作战部署和计划等等进行考查,回国,全部密报军统,再转到美方。

       周佛海人品让人不齿,但1942年间经过1年左右的观察,得出德日败象已定,还算有些眼光。

       周佛海投靠军统之事,历来成为汪蒋‘合流’的证据。

      潘汉年接触李士群是革命斗争的需要,而戴笠策反周佛海却被扣上种种大帽子;双重标准,让人无话可说!

       中共改造好了伪满州国头号汉奸溥仪,传为佳话;而老蒋根据以前的诺言,特赦周佛海,却成了包庇汉奸。

       这个周幼海当初在周佛海收到老蒋的‘知名不具’的信时,还很为他父亲担心,提醒其父老蒋为何不写名字,表现得很‘孝’呀

      • 家园 伪政府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据《周佛海狱中日记》所说,这种与重庆的联系,不但他干,陈公博也干,汪精卫虽然自己不干,但是也都知道他们在干,也是支持和默许的。

        • 家园 红红,和你谈谈陈公博

          陈公博与周佛海是不同的。陈长期是老蒋政治上的反对派,而且在老蒋看来陈虽是汪后一号人物,却是个‘空架子’。从陈公博角度看,虽说据说从1942年底就很军统有了电台来往,出于对汪的忠心,陈也没有为戴笠做什么事。汪死后,陈成为代主席,提出‘党不可分,国必统一’的执政方针来逐步结束汪伪政权。只是历史是不会给他这种‘悔过’机会的。

           在汪伪政权中,陈是我唯一留了少许同情的人,因为他曾强烈反对汪投日,因为他对汪的愚忠。他跟错了人,不然不会是如此下场。

    • 家园 看到谭伯牛三个字,我楞了一下,

      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果然是老兄,激动啊.

      我记得周佛海有个儿子是中共地下党,不知是不是这位?至于他写的前言,虽然大义灭亲总是悲剧,但说到底还是老子作孽,比起那些拼命为汉奸祖宗翻案的,这位小周先生还是挺可敬的.

      • 家园 周家地下党,即是此君。

        方伯谦临战先逸,被军法从事,倒不能算是汉奸。

      • 家园 最近就看到了一宗为汉奸祖宗翻案的,还是新华社发的

        新闻标题是首家家庭海军博物馆成立, 一读内容, 原来是纪念方伯谦的.

        方家后人以前为这个方伯谦组织过研讨会, 想翻案, 现在又出了这一招. 这方家后人能量怎么就这么大?

    • 家园 说不定是用心良苦。不这样做,也许就不能出版吧。
    • 家园 【提问】【文摘】政治可以高于人伦吗?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孝当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

      孝道规范系统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善事父母的基本规范,二是立身、事君、处世的泛化规范。善事父母是为人子的基本义务,大致可分为事生与事死两方面,其中事生又可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养亲敬亲,二是居常以礼、待疾以忧,三是行之以顺,谏之以理。事死方面又可包括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慕父母三方面。其衍申意义主要包括护身、修身、立身,忠君,尊老等内容。

      以上节选自:中国孝文化研究 作者:肖群忠

      • 家园 强调以“孝”治天下是比较遥远的事了

        秦汉魏晋时期确实如此,不孝的罪名甚至比不忠还大。但过去一千年里,“孝”在传统道义观中的地位却大大下降了,被宣传更多的是“忠孝不能两全”时舍“孝”就“忠”。

        • 家园 以前写过一篇谈"孝"的,请各位指正.

          是在论坛和人"掐架"的一个回帖,字句组织、论证逻辑都很草率,只是大致代表了我对“孝”的理解。原帖有些顺手捎带的“语气助词”,为了不污染西西河的环境,一概删除。由此导致上下文在衔接方面不够顺畅,还望谅解。

          ――――――――――――――――――――――

          仁就是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成西方哲学,就是有限度的自由。没有必要多讲。孝,被曲解的多,多讲几句。

          孔丘先生家门不幸,出了个让梨的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早就说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譬喻甚妙。当年因为这个谬论,伟大的曹将军操,已经将孔北海斩首正法,今人何幸,老调重弹,至于不休。

          孔融一介匹夫,徒有小慧,当然理解不了他祖宗把孝定为哲学基础的一片苦心。谈孝,首先得解决这个问题:人为什么存在?

          最初,东西方在探索人之出生的意义方面,颇有共识。那就是倾向于理解为“被抛掷”状态。基督教迷途羔羊之论,绝对不是原创。被抛掷,被谁抛掷?这个宇宙发生论的天大难题,自然解决不了,那么,就只好承认这种被抛掷的状态,多看看未来,少琢磨从前。

          孔子的智慧,也就体现在这里。像很多西方哲学概念一样,“孝”也属于不可追问质询的命题。就像上帝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属于不可提问一样。人生下来,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如果希望世界是一个讲究“仁”的世界,那么,一生中最初的零距离,绝对不能充满怨恨。所以,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与仁的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

          所以,孔融的理论错误,在于质疑不该质疑的东西。他不知道,逻辑也有不可到达的领域。

          下面,我就说大白话。既然出生不可被选择,既然你一睁开眼就是灵长类人科动物,那么,只要你承认这是一个需要背负责任的世界,只要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不缺少爱的世界,那么,孝顺父母就成为你必须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尽管你只是瓶中的泄弃物,只是欢愉的副产品,可是,那被称之为父母的两个人,不论富贵贫穷,不论健康疾病,就把养育保护的重担一肩挑起,毫无怨言。这最深层次感恩的呼唤,你听不见么?人的本质是非理性的,世界同样如此。繁复的责任,就是一生。

          而由于孝的养成,渐渐就来了“弟”、“友”、“夫妇”“家国”等概念,你的世界开始变得完整。责任越多,乐趣越多。没有责任,或者不负责任的生活,那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那就是期待“生命可以永恒回归”的臆想。

          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家当作笑谈。其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话就足够了。有点出入的,是这个齐家,现代社会三口之家固然好齐,古代社会数代同堂妻妾一窝,可不是谁都管治得井井有条的。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发展2奶3奶,练练齐家的本领。高官大款,生活腐败,这方面,也真得靠他们办事的干练啊。嘻嘻。

          从独善其身的孝,到兼济天下的仁,就是这么个关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