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蒋介石日记绝非伪造! -- xiaomo

共:💬33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蒋介石日记绝非伪造!

    有的人说蒋介石日记是伪造的,所以不可信。

    但是蒋介石日记绝非伪造出来的。里面记录了很多历史真相。比方说蒋介石执行刺杀,比方说蒋介石好色等等。

    很多学者也研究过了。蒋介石日记绝非伪造的。很有历史价值。

    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爱国,对918事变、77事变的愤慨。可以看出蒋介石一直在忍辱负重,只为了积蓄力量抗日!

    • 家园 发几张抗战时期老照片算是支持楼主观点吧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文摘】言必称“倭寇”蒋介石竟是民族主义者

      糟了,好象违反了河里文摘的规矩。改改!

      蒋日记,这件事也看到过很多报道。其实,我想,蒋这个人,决没有我们从小被教导的那么脸谱化,他是个很复杂的人。至于日记真假我倾向是真,他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蒋没必要造假。一,以他的性格,古板,固执的蒋连平时吃饭都一板一眼的。二,以他的地位似乎没必要造假。但是,他后人方面嘛,呵呵,我想,造假可能性不大,把敏感处销毁的可能性到是有。造假嘛,胡佛研究院那帮老油条怕是瞒不过去。至于他是不是真心抗日,我信他七分,你想啊,这中国都是俺老蒋的,你娘西皮的鬼子要抢去,俺当然不干了。

        【文摘】在大陆,蒋有一段时期被斥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在台湾,国民党又把他神话成“千古完人”、“伟大领袖”。详细研读了1918到1945年蒋介石日记后,杨天石得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

      2007年4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红褐色的西班牙式建筑,与美国东部建筑风格判然划开两个天地。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杨天石无心浏览异国之美,因为这一天,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要开放1932到1945年蒋介石日记原本。

      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72年。最早三年(1915到1917年)的日记丢失了。蒋在世的最后3年(1973到1975年)因车祸,右手肌肉萎缩拿不了笔,没写日记。除此之外,50多年里,他每天都用毛笔行书,工整地记日记,一天不落,哪怕是住院,也要写上“住院”两个字。

      蒋介石一生经历复杂。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中年,和共产党有过北伐与抗日两次合作,但又两次发动反共内战;晚年,退据台湾,梦想反攻大陆,但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随着日记的曝光,蒋介石——这个对近代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从尘封的历史中“走”了出来。

      多年来,由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已经面目走形。在大陆,蒋有一段时期被斥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在台湾,国民党又把他神话成“千古完人”、“伟大领袖”。这几乎成了融入两岸民众血液的一种传统阐释。

      为了寻找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两渡重洋,探索那龙飞凤舞的书法中隐藏的历史秘密。蒋介石的日记有个特点,那就是比较坦诚。在以千万计的文字中,不仅记录了蒋的个人隐私,也记录了他各项重大决策时的心理状态。“蒋介石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足以改写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论述。”详细研读了1918到1945年蒋介石日记后,杨天石说,“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

      日记入驻胡佛

      在胡佛研究院公开日记原本之前,学者能够看到的是日记的摘抄本。杨天石早年写作《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依据的史料,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类抄》。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把一批书信、电报和文稿以及日记交给他的老师、秘书毛思诚保管。毛思诚把日记按内容分类做了摘抄,比如“党政”、“军务”、“学行”等。这就形成《蒋介石日记类抄》。这批档案一直藏在毛思诚的宁波家中,他的后人为了保险,把它们砌在墙里。“文革”期间,红卫兵抄家,把档案抄了出来,万幸的是没有烧毁,而是辗转交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另外,台湾档案机关也保存了5种蒋介石日记的摘抄。第一种叫“困勉记”,意思是在困难中勉励自己努力奋斗。第二种叫“省克记”,反省、克服自己的毛病。第三种叫“爱记”,不是关于爱情,而是关于蒋的人际关系的日记摘抄。第四种叫“学记”,是读书笔记。第五种叫“游记”,是旅行记录。这五种稿本都是编者重新编写的。

      蒋介石日记怎么存到胡佛了呢?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郭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又获得美国俄勒冈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台湾后曾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总统府”新闻局秘书。她于1997年辞去“总统府”工作,在台湾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任副教授。2000年起担任胡佛研究院研究员。两年多以前,郭说服目前担任国民党中常委的蒋介石孙媳妇蒋方智怡,将蒋介石日记暂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蒋方智怡做了一个勇敢和明智的决定,让蒋日记可以在胡佛研究院专业的档案保存技术下,安全地保存起来,客观、公正、公开地让全世界的学者使用。”

      蒋日记原来保存在蒋方智怡的丈夫蒋孝勇手上。蒋孝勇是蒋经国的第三子。蒋经国把日记托付给蒋孝勇。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把日记带出了台湾。后来蒋孝勇生病,临终前嘱咐妻子蒋方智怡说,“这些资料非常珍贵,一定要找到适当的场所保存、整理、运用。”

      日记被送往胡佛之前,包括台湾“国史馆”在内的很多机构都想方设法,要得到蒋介石日记。饱受压力的蒋方智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蒋公日记属于全体中国人民”,但需要找到一个既专业又有声望、公正、客观的单位,才能交出去。2005年2月16日,蒋家宣布,同意将蒋介石日记暂存胡佛研究院50年,分批公开。

      胡佛档案馆与蒋家有工作上的协议,有些隐私,例如蒋辱骂什么人,或涉及他人极重要的隐私,其本人或其直系亲属还在世,就暂不开放。再有就是有关蒋氏家族成员个人的重要隐私,比如疾病之类的也暂不开放。杨天石说,目前不开放的部分极少,万分之一都不到。凡暂不开放的内容会被“盖住”,阅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黑框框。当页上方盖有“2006”或“2007”小印。根据协议,这些暂不开放的部分,在30年之后将全部开放。

      从不抵抗主义到坚决抗战

      长期以来,蒋介石抗日的态度始终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大陆史学界对蒋的对日政策一直多有批评。2007年刚刚开放的蒋介石抗战时期的日记,揭示了他有关抗战的真实思想及其复杂性。杨天石研究了蒋日记之后,得出了一个在大陆史学界堪称首创的“民族主义者”说。杨天石说:蒋介石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反对日本侵略,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立场是一贯的。但对日态度,不同时期有变化。

      杨天石用“妥协退让”这四个字来概括从1928年济南惨案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段时间蒋的对日政策。以前史学界认为,日本1931年9月18日进攻沈阳北大营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所以把东北全丢了。但是张学良去世之前,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抵抗是张学良自己决定的,跟蒋介石无关。杨天石看了日记以后发现,这个“不抵抗主义”的发明权还是蒋介石,但时间不是1931年,而是1928年。那一年,蒋介石率兵北伐,打张作霖,但是日本出兵济南,不让蒋北伐,蒋的日记里边清清楚楚地写了七个字,对日军“决议不抵抗主义”。

      蒋在日记中写道: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北伐,是打倒张作霖;和日本人打,北伐就无法进行了。后来,北伐军就避开日军,绕道北上。杨天石认为,蒋当时做出“不抵抗”的决定,主要是出于对中日军力的判断。蒋认为,中国国力衰弱,无法和日本打仗。蒋甚至有“三日亡国”之论,担心一旦开战,日军三天内就可以占领中国沿江、沿海的要害地区,切断军事、交通、金融等各项命脉,从而灭亡中国。

      杨天石说,蒋终归是一个民族主义者。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之后,蒋在日记中每日写上“雪耻”二字,同时提出一条如何“雪耻”的措施。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立志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卧薪尝胆,长期奋斗。他在日记中经常以“日倭”、“倭寇”来称呼日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蒋认为已经退无可退。东北丢了,如果不战,平津就会沦为第二个东北,接着南京也会成为平津的翻版。当时许多人反对开战,军政部长何应钦说,至少还需要6个月的军事准备才能一战。北大校长蒋孟麟和胡适等人也都反对。胡适和当时知识界另一代表人物陶希圣曾联名上书给蒋介石,认为中国此时不能和日本打仗,否则中国的精华将毁于一旦,再也不能恢复。胡、陶建议承认“满州国”,以此了结中日间的一切纠纷,换取50年的和平。蒋在国防会议上说,如果日本可信,他可以接受胡、陶之议,但问题是日本根本不可信,日本内阁根本管不住军方。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程潜因此在会中大骂胡适是汉奸,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居正也说应该把胡适抓起来。但蒋并没有惩罚胡,后来还派胡任驻美大使,让胡到美国去宣传中国抗战。

      抗战打响后,蒋的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转为坚决抗战。1939年,日本政府暗中策划扶持汪精卫政权。日方透露消息说,蒋如愿意和日本谈判,日本就不再支持汪精卫,并且会除掉汪。当时日本人透过前天津市长萧振瀛传话,萧报告孔祥熙,孔于是向蒋反映,认为日本人开出的条件不错,主张与日和谈。蒋坚决反对,批示说:今后如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劝我与日本谈和,以汉奸论处,杀无赦。他在日记中写道:“萧孔等主和者太可笑,应痛斥之。”

      杨天石说,历史事实是,蒋领导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抗战,坚持了八年,直到胜利。对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当然,肯定蒋在抗战中的表现,并不意味着否认他曾经实行过对日妥协、退让政策,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人们不应用一个方面去否定另一个方面。

      追求中国国际待遇

      有人曾经认为,蒋介石是美国的奴才,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不是为中国,而是为美国抗战。杨天石说,这是天大的冤枉。其实,蒋介石和美国的关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美国人甚至一度想除掉蒋。

      抗战期间,蒋与派到中国来的美国将军史迪威关系恶劣。史迪威在日记中说,“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把蒋除掉。”蒋在日记中则骂史无人格,卑鄙无耻。蒋曾决心换掉史,指令宋子文在美国活动此事。最后考虑到临阵换将对作战不利,才决定不换了。

      后来,蒋、史矛盾激化,史迪威曾计划暗杀蒋介石。史迪威的日记记载,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与史迪威有一段秘密谈话,罗问史,蒋能支持多久?史说,如再发生像日军进攻宜昌这样的事,蒋必定垮台。罗说,“那我们就该找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继续干下去。”此后,据史迪威的助手、少将多恩回忆说,史到昆明找到他,当面对他说:“来自最高当局的口令,要求你制定一套暗杀蒋的计划!”于是,多恩制定了三套刺杀蒋的方案。但后来多恩没有接到进一步的指示,此事遂不了了之。

      抗战中,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同盟国。杨天石研读了1932年到1945年蒋日记后发现,蒋一直在追求与中国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地位,实现国际平等。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援助被侵略国家的法案——《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和其他目的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国防物资。先后受援的国家有英国、苏联、中国、法国等。但是,其间的条件并不平等,给英国、苏联的援助物资可直接拨交,而对中国的援助物资,则必须通过监理人史迪威分配。此外,在华盛顿成立的联合参谋长会议,也将中国拒之门外。

      据杨天石考证,蒋介石多次企图改变上述情况。1942年4月19日,蒋致电正在美国争取援助的宋子文,要求宋与罗斯福做“肺腑深谈”。电称:“在联合参谋会议及军用品供应之主要事项中,中国并非受有英、苏之同等待遇,不过类似一受保护人而已。”“将来英美联合参谋会议,如不扩大包括中国,或将中国置于军用品分配董事会之外,则中国势必成为棋中之末卒。”他指示宋子文:“须坚执予等本身之立场,予等须维持本身独立之地位。”5月18日,蒋介石在重庆接见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时直率表示:“今日之参谋团,惟有英美参加,拥有五百万大军与日本作殊死战之中国不能厕及,实非中国所愿见。”“中国军民对此措置,刺激实深。深感中国名为同盟国,实被歧视。战时之待遇已暴露不平等之痕迹,如此战后如何未敢想象矣。”

      反思为何不能与共产党抗争

      杨天石发现,蒋在日记中的形象,并不是一个顽固派、保守派,而是有若干改革主张,企图振作的。蒋深知当时国民政府与国民党弊病,对国军的腐败也心知肚明,比如四处抓壮丁,军队走私、吃空缺的问题很严重。蒋想整顿军队,提出办法,但无法贯彻,有些表现差的将领仍不得不用。后来蒋号召成立青年军,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旧军队的问题。

      1939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开办党政训练班,曾经亲自草拟了一个调查问卷,开了十几个问题要学生回答。其中有本党为何不能与共党抗争,一切组织宣传皆比不上共产党,本党党员为何不肯深入民众做基层工作,本党干部办事为何不切实际,不肯研究与负责,为何办事不彻底、无成效,为何党委变成官僚,为何民众不信任本党与党员,本党为何不能掌握青年,一般大学教员为何要反本党等。他对老百姓也有同情,在日记上写道,四川佃农很苦。日军轰炸重庆造成惨重伤亡,蒋在日记中提到:不知全国还有多少百姓受到同样的苦难。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蒋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殊有价值,本党诚愧不怠。若不急起直追,则败亡无日矣。”他曾主张把中国国民党改名为“中国劳动国民党”,只有农民和革命军人可以参加,这意味着蒋要对国民党进行一个根本的改造。蒋提出,要在3年中培养3万干部,每个干部必须要下乡工作三年。要求国民党要为人民服务,知识青年要和工农相结合,各级干部必须由民众产生等等。蒋也想过,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日记中多次提到“要解决耕者有其地”。蒋还多次提出要“二五减租”,就是农民向地主交租,可以从原来的租额中减去25%。后来蒋阅读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了解到中共的军队之所以能打仗,就是因为共产党给农民分了土地,所以他曾经下令,凡是国军收复的地区,之前共产党分给农民的土地不必要追回,承认农民的所有权。但当时国民党需要地主的支持,最后只得放弃原来的想法。

      杨天石认为,抗战后期,蒋有心整顿党、政、军的腐败,但当时的国民党已经进入一种“制度性腐朽与制度性无力”状态,蒋的任何改革的念头都无法落实。蒋改革农村的想法一直到他撤退台湾之后才付诸实施,因为台湾的地主与国民党政府没有那么深的关系,才有机会推行下去,台湾的经济起飞与此大有关系。

      杨天石研读蒋日记后还有一个发现,那就是,蒋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是一个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力图充实自己的政治家。蒋读古书,读宋明理学,也看新书。“五四”时期,他像“五四”青年一样,看《新青年》、《新潮》杂志,读杜威演讲集、胡适的作品,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世纪30年代,为了治国的需要,他读法、俄革命史,俾斯麦传。在抗战烽火中还看黑格尔的辩证法。

      五四运动以后,蒋的思想曾经有一个向左发展的过程。他那时认为,要想改造中国,首先要消灭两种人,一是消灭乡村士绅,一是消灭资本家,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激进的思想。蒋也曾经是唯物主义者,提出过“不行不能知”的主张。 (本文来源:先锋国家历史 作者:李杨)

    • 家园 在一次请你回答问题,不要混淆视听,占用版面空间!!

      /article/1561101

    • 家园 老毛老蒋若真的泉下有知,嘻嘻,

      看到老毛后人如此,再看到老蒋的后人。估计一个气死,一个笑死啊,哈哈^_^

      • 家园 蒋毛后人怎么个对比法呢?

        孔二侄女大变态杀人那个不眨眼啊!

        孔大侄子投机倒把那个欢啊!

        蒋大太子想治治孔大侄子走私犯,宋大夫人蹦得那个高啊!

        蒋大太子泡个小蜜叫章亚若,两人甜甜蜜蜜那个美啊!

        生下两个私孩子姓不了蒋那个惨啊!

        章小蜜莫名其妙中了毒蹬了腿蒋大太子哭得那个悲啊!

        蒋二儿媳稀里糊涂地也玩了完蒋二养子那个冤啊!

        蒋大孙子又酗酒又纵欲又开快车压死人“花花公子”名头那个响啊!

        蒋二孙子勾搭黑社会上美国杀人闯出的乱子那个大啊!

        蒋老先生得梅毒,宋大夫人给蒋老先生带洋绿帽子之类的传闻不能确证我就先不拿出来啊。

        嘿嘿嘿嘿。。。

        就老蒋家这破事还有人能当宝拿出来现。。。

      • 家园 严重同意。

        老毛被气死,因为其子孙远远不如他;老蒋,会乐死,因为他远远不如其子孙。

      • 家园 难说吧

        朝鲜战场上的毛岸英可敌10个英俊潇洒,年少多金的小蒋。

    • 家园 老蒋好色,地球人都知道.

      他和陈洁如,宋美龄为什么没有孩子?因为他早年的生活太不检点了.

      很多学者也研究过了?给个名字,给个参考文献先.

    • 家园 蒋氏父子足以名垂青史,不假吧!!

      老毛的后代哪一个争气?

      蒋介石子孙繁茂众多,有出息的也多,老毛呢,就只有一个毛新宇整天出来那啥那啥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