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衣大炮---曾经战争之神 -- 九合诸侯

共:💬85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像是啊

          记得说十八世纪的优秀海军炮手能够利用军舰的横摇打到一千米。

          十七世纪应该不会那么远。

          • 家园 找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各国火炮的数据

            大口径加农炮(12磅炮)的最大射程记录是俄国人的——1800米,但是标明的最大有效射程只是800余米。

            如果装填的是反步兵的霰弹,则最大射程只有500而已。

          • 家园 就是的

            十七世纪时英国和荷兰在海上争霸,荷兰彼时还十分重视接舷战呢,就是因为火炮的威力还有限,尤其是对付大型舰船,那时的火炮就更不可靠了。倘若那时候的火炮有如楼主所述的射程和威力,那么哪里来的接舷战哦!

            详细的你可看我对楼主的回帖。

    • 家园 这可能与满洲人骑射立国的主旨相悖,所以迟迟不愿意接受,由此

      这可能与满洲人骑射立国的主旨相悖,所以迟迟不愿意接受,由此演变为世世代代的不接受

      就如同欧洲的骑士军兵都清楚弩箭(十字弓)的强大威力,但觉得有悖于所谓的骑士道德,其实更深层的意思是担心弩箭会轻易的动摇骑士的地位,一个骑士可能要训练十几年,一个弓弩手可能只需要半年。

      同理,会造炮使炮的都是汉人,如果热兵器成为战争的主导,那么汉人的军事地位将可以和满洲人不分轩轾,这是满洲利益集团不愿意看到的。至于后来,康乾盛世冲昏了几代人的头脑,想当年老祖宗可以倚仗弓马可得天下,那么....

      于是一代一代的经验主义

      我们的军队80年代不也还是以“投弹、射击、拼刺”为基本军事三项技能,试问现代战争用得着吗?

      • 家园 农业社会的技术就是建立在经验积累上的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发展和进步是缓慢的。

        另外清朝对于火器并没有忽视,入关前就建立了炮兵部队,而且清军对于火器的使用有发展。明军对于火器的成功使用基本都是要塞防御,野战中使用火器的效果并不好。清军在火炮的机动性上下了功夫,使用马匹运载火炮进行野战,效果很明显。

        • 家园 明军野战使用炮兵有相当成功的先例

          参见李如松的抗倭援朝,有说法说李如松是最早使用马拉炮车进行跑步协同前进的

          其实明朝使用火器的作风很激进,沐英在建国初就使用了三线射击法,朱棣在征鞑旦瓦剌的时候火铳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可以去查一下土木堡之变得明军军械损失,就会发现火器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

          但是因为当时火器的局限性(装弹慢)和对发射技术的要求,在遇到战斗意志强盛的敌人的时候还是白刃战更有效果,所以戚继光更看重白刃战

          明军在火炮上更加重视虎蹲,弗朗基炮一类的便携小型火炮,在大型长身管高膛压火炮上就是借鉴的以红衣大炮为代表的西方火炮了

          而到了明末,一方面火器的建造款项被贪污,火器及其不可靠且威力小(可到历史博物馆对比一下明中和明末的火铳粗细),另一方面在主力被萨尔浒和后面辽阳沈阳广宁几次战役被剿灭,剩下的部队战斗意志薄弱最后战败

      • 家园 生产力水平决定战争形式

        清朝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不能适应全面火器化。维持一支冷兵器军队远比一支热兵器军队便宜。正如在二战中,欧美的高度工业化决定了欧洲战场以机械化战争为主;而亚洲生产力贫弱,根本打不起这种战争,步兵进攻才是唯一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