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衣大炮---曾经战争之神 -- 九合诸侯

共:💬85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红衣大炮---曾经战争之神

    红衣大炮,本名红夷大炮,本为舰载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因满清厌恶“夷”字,以其谐音命名为红衣大炮。“红夷”者,荷兰人之谓也。时明军与荷兰人作战,缴其重炮,遂以“红夷”称呼此炮。

    但有明之际,从荷兰输入中国的火炮数量极少,而从澳门输入内地的英国炮极多。盖因明政府与荷兰人交恶,而与葡萄牙人关系良好。明军对红夷大炮需求量极大,葡萄牙人遂将英国炮舶来贩卖,充当中间商。以后红夷大炮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引起了明朝的极大重视,除了大力进口以外更是招徕葡萄牙工程师,在国内仿制,并由葡人训练炮手和工匠。

    红夷大炮原为舰载武器,一旦到了岸上就成为一种恐怖的武器。其设计相当成功,炮管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可以承受较大膛压;身管长,一般为20-40口径,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大,一般为110-130毫米;射程远,可以准确射击4公里以内目标,最大射程在5公里以上。此外,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装有炮耳,可以以此为轴调节射角,配合装药量改变射程,并可装载在炮车之上,成为牵引火炮。当然该炮也有一些缺点,最大的缺点是重量大和射速慢。不过,明朝一般配合使用佛郎机这种速射炮,故射速不是问题。

    葡国人员以伽利略之《弹道学》为基础,制定“炮表”以及操典来训练明军炮手。这使得明军可以以抛物线来计算弹道,依照照门、准星,精确射击目标,使得明军的火器施放由依靠经验转变为依靠科学,操作也逐渐正规化、程序化。

    天启五年(1625年),明军从搁浅的英国巡洋舰上打捞出舰炮30门,其中十门拨给了宁远城。这些大炮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明军待八旗军进入火炮射程后,使用开花弹集体射击。是役,鞑子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敌虏作鸟兽散,是为野猪皮造反以来的首次大败。野猪皮的大帐被炮火击毁,其本人也可能为炮火所击伤,以致郁闷而死。

    老子吃了大亏,皇太极即位后,便千方百计地寻求购买、制造红夷大炮的方法。但该炮制作不易,其铸造极为复杂,有科学的工序和工艺要求,并需要有新型设备、仪器等辅助设施的配合。冶金技术落后的后金根本无法仿制。直到1631年,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才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虽然制作粗糙,而且不能制造开花弹,但毕竟解决了有无问题。有了物质基础后,皇太极便设置了新军“乌真超哈”(重军),由汉奸佟养性任总兵官,汉奸曹振彦任教官,开始运用炮兵战术。

    1639一1642年,明清双方展开松锦大战,双方均大量使用了红夷大炮。不过清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炮手素质低下(不懂弹道学),不能制造开花弹等,更倾向于把大炮作为一种攻城器材。依靠红衣大炮的巨大威力,清军得以轻易炸毁城墙,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胜利。

    松锦大战后,明军关外的火炮、炮手、工匠大多落入清军之手,只有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部,尚存有十多门红夷大炮,而此时屯兵锦州的清军已缴获、制造了近百门红夷大炮。而且俘虏的锦州工匠曾经过葡国工程师的培训,技术高超。他们铸成的35门铁心铜体的“神威大将军”炮,其品质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令人费解的是此时清军仍然没有掌握开花弹的技术。

    此后二百余年,清朝进行了大量的仿制,红夷大炮成为了军队的制式制式火炮。但和西方不同,清朝的制炮工艺基本上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并不了解身管和口径的关系,也不了解炮膛对弹道的影响(这点还不如明朝)。这就决定了清朝对红夷大炮无法进行过任何技术革新,只能一味加大重量,延长身管,以求增加射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缴获了大量明朝自制的火炮。英法联军惊奇地发现清朝当时的火炮工艺竟比不上二百年前。此时清军的大炮内膛粗糙、弹道紊乱、炸膛频频,准心照门不复存在,开花弹也不会制造,缺少科学知识兵勇的操炮技术比不上明朝!

    反观西方,自十七世纪以来,一直利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指导武器制造。十八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更使得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不断进步。虽然英国的舰炮样式上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但不论是射程、威力、精度都已经和清朝不在一个档次上了。更无论炮手的素质。

    • 家园 当时的火炮,对付骑兵作用是有限的.

      事实上红衣大炮在防御中主要对付的是,敌人的大形攻城器.

      在进攻时更有利于攻城,在杀伤人员,特别是骑兵上,效果相对于佛朗机之类的炮,并无太大的进步.

      宁远打死努一说,基本可以无视.

    • 家园 现今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后午门广场上

      尚有康熙年间,南怀仁所铸红夷大炮一门。口径155毫米,青铜质,木质炮车,该批火炮共铸36门,参与了平定准格尔部叛乱战争,后大多为八国联军之德军虏走,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希特勒熔毁。现今仅存两门,一在台南,系美军二战后于德国虏获,后被台湾某公司购回,大陆仅存一门在午门广场。该批火炮可谓清代铸炮的巅峰之作。

    • 家园 温莎堡中的红衣大炮

      点看全图

      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战利品,来自于南京。

      详细的经过,谁能考证一下?

    • 家园 【原创】红衣大炮一文的九处问题

      一、红夷/红衣大炮之名确来自荷兰,但该炮本身与荷兰毫不相干,并非缴获荷兰重炮

      二、从英国船上打捞30门火炮是葡萄牙人干的,此后再转售给明朝。当时一共买了30门,其中18门留京师,1门炸膛,其它11门全部运来了宁远。

      三、红衣大炮根本没有开花弹。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舰炮开花弹。

      四、红衣炮射程一直没有可靠的准确记载,从英军舰用加农炮的射程来看,红衣炮射程可能不超过1-2公里,4-5公里是很难达到的

      五、松锦之战清军胜利靠得是久困,根本不是红衣炮破城。

      六、红衣炮在明朝被大规模仿制,根本不是什么只有清军和吴三桂才有

      七、后金军破沈阳远在明朝使用红衣炮之前,更不可能靠“在沈阳俘虏了工匠刘汉,才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

      八、努尔哈赤是否在宁远城下受伤,是否因为红衣炮受伤都是未有结论的东西,“大帐被炮火击毁”之说更是没有谱

      九、清朝火炮的质量确实较明朝没有明显进步,某些情况下还有退步,但所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缴获了大量明朝自制的火炮”云云,我没有见过任何这方面的记载,严重怀疑其真实性

      • 家园 英法联军缴获的据说是当年马戈尔尼使团带来的炮,但不是明炮
      • 家园 答 红衣大炮一文的九处问题

        1.明军确实缴获过荷兰重炮。但我国进口的绝大多数红衣大炮是英国制造的;

        2.这个您说的对,我的史料不全面,有点想当然,下次注意考证;

        3.红衣大炮的确没有开花弹,但明军有。明军曾在臼炮上广泛使用开花弹,而且技术相对成熟,没有理由不配合红衣大炮使用;

        4.红衣炮射程的问题。这个资料太少,但有旁证。当时西欧各国已有领海这一概念,当时的领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来定的,16世纪末期的领海是三海里,约合五点五公里。所以我的数据大致不差。

        5.您说得对,我这个讲法过于唯武器论。但红衣炮在攻坚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您承认吧?

        6.明朝末期国力不济,无法铸造和进口更多造价昂贵的红夷大炮。全天下都在造反,军费开支早成了巨大负担;

        7.天启六年(1626年)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一举成名。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制造出大炮。这个是我理解错误,抱歉;

        8.您说得对,但老贼至少是郁闷死的;

        9.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翻阅英文资料,相信不久便可知道是否以讹传讹。

        • 家园 答之答

          1、不要偷换概念,明军有没有缴获荷兰火炮是一回事。红衣炮是不是荷兰火炮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红衣炮最初是葡萄牙人拣的英国炮,后来是葡萄牙人和中国人根据英国炮仿制的,根本与荷兰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是“绝大多数红衣大炮是英国制造的”,而是少数英国制造,多数仿造英国炮

          2、臼炮与加农炮膛压差距极大,臼炮用开花弹不能用于加农炮。当时连英国自己也没有成熟的加农炮开花弹,更不要提明朝

          3、红衣炮是17世纪初的舰用加农炮。而三海里规则的由来是十八世纪签订的海牙协议,时间上比红衣炮晚了一百多年,而且岸炮的口径与射程一般比舰炮要大,再加上三海里已经是岸炮射程的极限(不是有效射程),所以三海里规模不能说明红衣炮射程能达到这么远。事实上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海军长管加农炮(long cannon)的射程也不过1600码,我说“红衣炮射程可能不超过1-2公里”已经是往宽里算了。

          • 家园 答 答之答

            第一点,我完全同意。先生的描述很严密,惭愧啊。不过我说的是进口产品,请查看原文。葡萄牙人也当过中间商贩卖英国炮,并为明朝制作火炮。“而是少数英国制造,多数仿造英国炮”这个论断不错。

            第二点,争论一直比较大。不过明朝的开花弹型制和国外不同,不太像舶来品。英国那时候还没有工业革命,明朝在个别领域超出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现在也只能猜测。

            第三点,明朝和清初所制的大炮比较倾向于大型化。何也?明朝和清朝把大炮作为防守/进攻的器材,而极少用作野战。于是舍弃机动力,造出比他英国亲戚(舰炮)大的多的巨炮。而且明清之际,最大的红衣大炮已经重达三吨,中型的也有半吨多,这就不是舰炮能比得了的。所以射程的问题值得商榷,不能以舰炮射程为准。先生可有十七世纪火炮的相关资料?如有,望不吝赐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