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衣大炮---曾经战争之神 -- 九合诸侯

共:💬85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唔,下面笑吟说的正确,偶就不问了。

              楼主第二条所说可有实证?从何引用。

              一直都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请明确定义何者谓开花弹。可能的话介绍一下您说知道的。

              偶对这个问题抱有极大的不信任。非常不相信所谓明末开花弹会和后世广泛使用的开花弹是一种东西。须知即便在拿破仑战争法军依然没有近代开花弹。

    • 家园 那个时候还没有适合加农炮高膛压的开花弹吧?

      老奴被炮打死那一部分现在有争议

      • 家园 黑火药时代,哪里会有高膛压加农炮么
        • 家园 在那个时候和常备的佛郎机,虎蹲一类的比较,红衣当然是高膛压

          这一点,我以前却是没见过有说的,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中国红衣加农炮或者西方的长身管舰炮使用开花弹吗?

          虎蹲和佛郎机确实用过开花弹和葡萄弹

          • 家园 也对哦,相对高膛压

            关于这点你可以翻翻我们几个在下面的回帖里面的讨论,不过因为楼主帖子专门谈的是红衣大炮,所以我们几个谈的就是加农炮的开花弹问题,不涉及其它种类火炮。

            早期的开花弹尚需人工点燃炮弹药捻,因此只能用在跑身很短的虎蹲炮或者臼炮上,加农炮所用开花弹要再等二百年,到了拿破仑时期。而火药时代的开花弹对于破坏舰船而言爆炸威力太低,所以西洋海军采用开花弹还要晚于陆军。

            • 家园 当时打军舰不用开花弹可能是

                开花弹是药捻引燃的,不能保证触地即炸。

                以前看过一本书说一支英法联合舰队打俄罗斯勘察加半岛上的一个城市,开始用实心弹对炮台破坏不大,后来用上开花弹,落地上要打几个滚后才炸,对炮台破坏较大。那是18XX年,里面提到了在无风时用蒸汽轮船把军舰拖到开炮位置。

                如果那时的开花弹用于打军舰,这几个滚就落到海里去了,药捻也被海水泡灭了。

              • 家园 克里木战争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

              • 家园 开花弹一开始就是给攻城臼炮用的

                所以,那时候围攻沿海炮台或堡垒还常常专门找炮艇拉上大口径臼炮跟着舰队跑。大约是因为舰炮都是平射的,倘若对付的堡垒所处地势太高,还是不如专门用于攻城的高弹道臼炮合用。

                引信始终是开花弹的大问题。我看到有的资料说拿破仑战争时期,个边战役的开花弹竟然有三分之一未炸。除了生产质量和火药燃速不稳定等问题之外,在陆战中如果遇到战场土地较为松软,开花弹就可能扎到土里,导致引信中的火药缺氧熄灭而成了哑弹。所以相比之下,还是霰弹和实心弹的战场表现比较可靠些。

            • 家园 呵呵,我看了,所以在楼主这里灌水质疑一下嘛

              我记得也是到1830年法国装备的

              • 家园 我其实更讨厌网上现在这股子“反清复明”的潮流

                一说起来总说明朝怎么怎么好,清朝如何如何差。这都过了多少代了,怎么突然蹦出来这许多的前明的遗老遗少?

                而且说起总是不顾明朝毁于腐败与党争的历史事实,跟“国军永远胜利转进”有的一拼。不过这次既然说到火炮问题,咱就事论事,不摆态度,摆实证!

                • 家园 这个是好事。至少还有廉耻之心。

                  当年鞑子在关内关外大肆屠杀汉人,其残忍程度与日寇何异?所谓“前明遗老”,有不满辫子满天飞,出于义愤而高呼者;有驳斥严崇年美化侵略屠杀而怒喝者。我举一个挨骂的例子,假如中国在那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失败了,我们都成了亡国奴。百年后,有一个英雄带领我们取得了民族解放。我们独立后,是应该为南京大屠杀大唱赞歌,还是为历史上史可法之类的英雄喝彩?

                  明朝是党争不断,为什么清朝比较少?很简单,党派斗争在美国激烈,还是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激烈?明朝当然不是什么民主社会,但因为皇权远比清朝弱,相反其文官集团势量庞大。文官集团在和皇权斗争的多次斗争中,悍不畏死,体现了读书人的骨气,试问清朝可有死节之士。清朝没有士,只有奴才。明朝皇权的相对弱势,使其治下政治活动比较多,思想也比较开放。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有王阳明,而清朝没有的原因。这个很有现代意义,民主和思想的启蒙总比“奴才该死”重要的多。

                  • 家园 这都那儿跟那儿呀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讨厌那些罔顾历史事实,盲目追捧明朝贬低清朝的论调。

                    就像你这篇帖子,缺乏对历史和武器装备的考证,连红衣大炮的基本性能和数据,包括所用弹药这些基本历史事实都搞不清楚,却肆意评论明清两朝火炮的发展,并武断的认定

                    清朝当时的火炮工艺竟比不上二百年前

                    既然你先把红衣大炮的性能写的比二百年后拿破仑所用的火炮性能还好些,那么你得出后来清朝的火炮工艺无法比上红衣大炮的结论自然顺理成章。

                    你上面的帖子中没有一个字和17世纪火炮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性能有关,倒是又赞扬了明代什么死节之士,什么读书人的骨气,还有什么民族解放战争,仿佛清朝不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倒如同日本侵略者和西方殖民者一般。我不得不说我无法苟同你的历史观。

                    此外,说到明朝皇权衰弱,这早有定论。明朝末年的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皇权如何不衰弱?至于什么死节之士,戊戌六君子可算死节之士?至于民主和思想启蒙,我想这些都是清朝末年西学东渐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吧。至于王阳明,你可知王国维?你跨越三百多年来比较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不太现实吧。

                    • 家园 您别激动,您这不像是来讨论问题的,像是来打架的

                      200年前,满洲人是异族,雍正皇帝说自己是外国人(《大义觉谜录〉),您否认我也没办法。那时候满族的确还没有成为中华民族一分子。

                      您要我提供红衣大炮的基本性能和数据,我可以按照写论文的方式给您提供一分引经据典的烂文,提供一大堆Reference。只是有人要看么?清朝的工艺确实比较差,而且逐渐废弃了准星、照门,内膛加工也是草草了事。有机会您可以到北京军博去看一看,看一看您就会明白,工艺的确下降的利害。

                      老实说红衣大炮和拿破仑的野战炮没有可比性。前者是重炮、加农炮,后者多是轻炮、榴弹炮。前者自重大,射程远;后者质量轻,机动性好。这就好比您问我,PLA的122加农炮和苏联的122榴弹炮哪个先进啊?

                      就事论事,您的第一个帖子也没有提到火炮的问题啊,您说我的回复没提到火炮,您都没说,我怎么回复?这个有点苛求了吧?

                      明朝的死节之士不值得赞扬吗?您否认我也没办法。我记得史可法、袁崇焕、刘铤在清朝时都由国家建立祠堂祭祀的。清朝是我国一个朝代吗?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当雍正在《大义觉谜录》里说自己是外国人时不是,是满洲殖民者。当乾隆逮捕曾静,焚毁《大义觉谜录》又俨然是中国之主。当慈禧说“保满洲不保中国”时不是;当光绪皇帝说“不做亡国之君”时又是了。清朝的确让人难以捉摸,这让我的史观很混乱。但至少我不是二月河那样的唯皇史观。

                      明朝的皇帝懒惰成性,清朝的皇帝勤于政务,这个我不否认。但“大清国”毕竟是历史逆行道上的快车,司机越好,开得越快,离真正的文明开化越远。

                      民主和思想启蒙的确是自泰西而来。但直接照搬未免痛苦,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的办法是研究王学-王阳明的心学,作为西学和儒学的桥梁,减轻社会转型的阵痛。“君子之学,唯求其是”、“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都是比清政府提倡的程朱理学进步的言论。但清朝哪个敢说理学的不是,即使敢讲的也要等到晚清,有外国、租界让他们逃命才敢说呢。西乡隆盛、东乡平八郎等人就是王阳明的海外忠实粉丝,并使用王学作为明治维新的思想工具和人生指导。

                      最后,您居然把王阳明和王国维并列。这两位大儒大概除了姓王之外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王国维和王守仁相提并论好像加农炮和榴弹炮相提并论一样有趣。

                      “反清复明”之士所以憎恶清朝,大半是因为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您对“反清复明”之士的反感又不是意识形态上的吗?如果不是,您又反感他们什么呢?对资料的片面引用?如果他们全面引用了资料,进行了全面的论证,您就该不反感了吧?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宋朝是天堂,明朝也还凑合。我写点东西,不至于死吧?清朝呢?您有办法否定惨烈的文字狱吗?

                      您要反驳,就要多看明朝的历史,要不便会苍白无力。但当您真正了解那段历史,您还会反驳我们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