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地雷(一) -- 王小海

共:💬118 🌺6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难道

          没有啥水底龙王炮 12.4SP 升级版一类的东东?

          • 难道
            家园 嘿嘿 萨大说笑了

            海底龙王炮12.4SP升级版没有,

            倒是以前看到过萨大写得风火震天雷v1.17修订版。

            链接至今尚存在小弟浏览器的书签里啊链接出处

    • 家园 【原创】闲话地雷(七)

      虽然意义重大,但从整个地雷家族的谱系说起,定向雷也只能算作其中一个分支而已。这个庞大家族的扩张像我们前面所述的那样被战争催化,却未必会因停战而停止——世界大战结束后错综复杂的形势在大环境上又给了它们得以滋生的土壤,于是地雷家族日益人丁兴旺。

      随着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和冷战的全面开始,如何面对苏联西线随时可能西进的钢铁洪流成为当时北约尤其是西欧各国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无论是北约或是华约,都已有了各种类型大小不等的反人员和反坦克地雷,然而即使是地雷这样廉价的武器,将其布设下来以应付苏联的可能入侵,都将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在残酷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面前永远不会缺乏疯狂的想法:1954年,英国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后仅两年,就有人打起了把核弹与地雷结合的主意。

      这个疯狂的计划最早出自于英国的战争办公室,与它好听的名称“蓝孔雀”(Blue Peacock)相比,它的内容即使今天看来依然触目惊心:在适当的位置布设核地雷,在敌人入侵之时引爆,除了能摧毁大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外,还可以利用放射性污染有效的阻隔苏军集群的推进。而这“适当的位置”包括工厂、铁路、水坝、电厂、运河等等。

      在冷战紧迫的气氛下,疯狂的计划开始逐步走向现实,设计成功的“蓝孔雀”核地雷大概有7吨重,通过电线触发引爆或定时引爆,前者可以实现五公里外控制,而后者最长时间可以设定为八天。论起威力,它完全算得上迄今为止的地雷之最:单枚威力达到一万吨TNT当量。这种恐怖的大杀器,英国军方一口气就订了十颗并准备把它们全埋在西德盟友的边境线上。疯狂的想法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时光转到1958年,10枚“蓝孔雀”造出两枚原型弹的时候国防部的同志打了退堂鼓:这西欧虽说常年西风为主,但十颗蛋蛋的放射性尘埃吹起来啥样谁也没见过,吹坏花花草草不要紧,吹的范围太大收不住场就难办了;再说,往盟友家里埋核弹,一埋还埋十个,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要传出去了以后谁还愿意跟咱玩啊!三琢磨两不琢磨,这事情还是拉倒为好。于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地雷连同其布设计划终于下马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史上最恐怖的“鸟”——英国“蓝孔雀”核地雷,现仅有的一枚,确切说是外壳,存放在英国奥尔德马斯顿(Aldermaston)的原子武器研究中心(AWE)。要说这帝国主义国家心就是黑,天朝最难的时候北有苏修南有美帝了都还没在朝鲜同志家里埋过蛋蛋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核地雷这事,怎能少了美帝?——美国战术核武器(MADM)地雷版,左边的是主装药右边的为整个弹体,无论是千吨级的威力还是不到400磅(约为180公斤)的质量都使得它比“蓝孔雀”实用得多,按照计划这是一种在敌后方使用以破坏基础设施和杀伤敌军的蛋蛋。

      说到这里,似乎又回到了第一篇闲话里国际刑警抓住尤里后说的那段话,没错,与核地雷的疯狂而又引人眼球相比,真正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恰恰是那种不起眼的小玩意。隐蔽、廉价而又伤害巨大,这也正是地雷的最大特点,它是穷人的武器,但即使是富有的国家也愿意放下身段来大量使用,前者在乎的是钱,后者在乎的是士兵的生命,实用才是兵器存在的价值。于是,无论是在越南的热带丛林还是非洲大陆,也无论交战方是美国这样的强国还是非洲那些连名字都难记住的小国,地雷都成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必然选择之一。地雷这朵邪恶之花也因此而愈加妖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斯拉夫的PMR-2A反人员破片雷。原型是苏联的ПОМЗ破片雷系列,这又是一种广泛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地雷,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古巴、越南甚至缅甸都造过山寨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怪乎乎不讲究隐蔽效果的东西是英国Ferranti公司的杰作:用来炸直升机的AHM型地雷,整个系列发展到最后质量已经达到了90公斤,考虑到它多普勒雷达和声感的双重引信和多个穿甲战斗部,这个质量真的不是太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小玩意儿是地雷吗?......没错,苏联的PFM-1反人员集束雷,这精致的小东西质量不过七十多克,厚度只有2厘米,而起爆最轻压力只需要五克。跟“蓝孔雀”一样,这貌不惊人却伤害巨大的小东西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蝴蝶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制M75反坦克地雷,随着机械式布雷技术的发展,将反人员与反坦克地雷外形进行相应整合以满足机械布雷的需要就成为地雷的发展趋势之一。地面散布地雷系统(GEMSS)就是这么个东东,M74/75是外形尺寸基本相同的两种雷,不同点在于内部,M74为反人员地雷,至于M75,为了让它在有限的尺寸里达到足够的杀伤效果,它也用了之前我们所说过的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注意雷体剖面上的凹面和左侧的文字说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俄罗斯制TM-83反坦克侧甲雷,明显的凹面显示它同样利用了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除了震感和红外感应外,此雷还有传统的布线触发的方式。破甲厚度50米范围内在100毫米左右。

      • 家园 等坑....
      • 家园 德国人就是惨

        冷战时候东西方都想过给德国种蘑菇……

        不过看兰孔雀的样子,不像是为了杀伤入侵苏军部队的,主要好像还是为了破坏西德的重要设施,进而间接迟滞苏军进攻的。

      • 家园 小问题啊,--- 西线 应该是西进吧。

        西线东进就回国啦。

      • 家园 西方媒体最喜欢把“蝴蝶雷”描绘成苏修的邪恶发明

        真相是:苏制PFM-1只不过是对缴获的美制BLU-43进行仿制而已...

        美制BLU-43是越战期间美军专为空中布雷特别研制的,它的两个“蝴蝶”翅膀使它在空中盘旋落地,这样即使不用降落伞也可以大大降低地雷着地时的冲击。大规模空中布雷时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人工时...

        BLU-43仅被用于封锁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因此外界对此地雷基本上一无所知。而前苏联从北越手里得到检获的BLU-43之后,进行仿制,即PFM-1,随后大量使用与阿富汗 -- 却因此被西方媒体马上曝光,大造声势,甚至有人云此地雷直接导致国际反地雷公约的缔结。西方媒体之选择性可见一斑...

        详见:外链出处

        另外反坦克侧甲雷要展开来写也绝对不会比定向雷逊色... 这个东东同样也是美帝的邪恶发明,然后又被苏修给copy过去... 老兄只提苏修的TM-83,好像只讲山寨机不讲iPhone,搞不好大家会盲目崇拜山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